漫话凤翔木版年画
2023-05-30韩星海
文︱韩星海
在我国绘画艺术的门类里,有一种独有的艺术样式——木版年画,成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画是在中国民间的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作点缀、表心情的一种民俗艺术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心理愿望的一种最为普及的艺术形式之一。
历史悠久的木版年画,相传于汉代已有出现,然而,作为木版印刷的年画,其起源当在木版印刷术发明之后。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史料称发源于河南朱仙镇,其中著名的产地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等地,其中以河南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最为著名。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目前这种说法十分普及,且主流报刊杂志都是这么宣传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且莫忘记陕西凤翔县的木版年画,堪称为根植于中国西部一朵灿烂的艺术奇葩!
凤翔木版年画邮票
话说陕西木版年画,其产地有凤翔、汉中、蒲城和长安等地,尤以西府凤翔的风格特征最为鲜明,流传广泛。凤翔县是秦文化的发祥之地,又是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文化积淀特别深厚,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且能叫得响、能走出去、品种最多,产量最大,因而也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在大西北独树一帜!
笔者曾关注研究凤翔木版年画30多年了,屡次进行过采风访谈,从中得知凤翔是我国民间木版年画四大产地之一,并列于山东潍县、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其艺始于明初,盛于清代,经年复一年的千锤百炼,时至现在又有了更大的发展和创新。
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布在该县田家庄乡的南、北小里村和陈村镇等地,以南小里居首。明正德2 年(1507),南小里邰氏家族中已有8 户人家从事木版工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邰顺继承祖传画业,经营“万顺画局”。道光十五年(1835),邰正荣改“万顺画局”为“荣兴画局”。清末,北小里、陈村镇就涌现出30 多家,县境内共有画局60 多家,年产各种年画10 余万张,远销关中西部、甘肃宁夏、青海等地。至民国18 年(1929),全县从事木版年画工艺的已有67 家,其中南小里的“世兴画局”“忠兴画局”“树德画局”,北小里的“复盛画局”“兴盛画局”“新盛画局”,陈村镇的张记、李记画局均初具规模,年画种类日趋丰富,大小门神40多种,有的组画一套多达30 多幅。民国二十五年(1936),凤翔木版年画工艺鼎盛,仅“世兴画局”一家当年就印制420 多万张,且工艺水平大为提高,尤其表现在对版画套银描金的工艺改进方面,被誉称为“金三裁”,颇有收藏价值,一直成为美术界研究专家的样板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凤翔县木版年画工艺获得全面发展。县上的南、北小里村组织起百余人的年画会,年产300 多万张。20 世纪70 年代初期,邰怡等民间艺人,新创门画40 多种,画面融入了政治化内容,刻板墨线填色而成。草滩营、南指挥、河南屯、六道营村等30 余家仿之复制。自从1978 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春风吹又生,民间自发成立了“南小里木版年画研究会”,从业人员30多人,搜集古版(县文化馆还珍藏有明正德年间的刻板),进行复制,随即版画品种逐年增多,呈现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在此期间,恢复生产的题材种类异彩纷呈,有象征驱邪逐恶的门画“秦琼”“敬德”,寄托美好祝愿的“吉祥如意”“状元进宝”,富于生产和生活情趣的“男十忙”“女十忙”“四时报喜”,幽默讽刺画“东头吹胀,西头捏塌”,历史故事“二堂献杯”“单刀赴会”,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天仙配”“西游记”等200 多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其技艺由原来的5 色再到7 色单套法,提高到如今的单套复印色10多种,采用工笔重彩的染色方法,刷天染地,上像粉,开红光,套银描金,线条简练有力,画面古朴清新,色彩对比鲜明,造型刚劲。随后几年时间,共研制出新版画70 多种,尤以齐继荣等创作的“男女都一样”“娃娃少儿康”为最佳。年产印刷150 万张,1983 年达到800 万张,不少农家的炕头上,都张贴在此画。还先后多次参展全国部委举办的艺术博览会和产销订贷会,广传全国,成为美谈。
时代在发展,艺术在回归。这里值得提及的是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凤翔县各地组织的年画研究会、集体印刷车间前些年早已解散,转为家庭生产,有些已经终断。但作为田家庄镇的凤怡年画社社长、第20 代继承人的邰立平,始终不忘初心,没有松劲,仍在坚持创作,为之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为了搜集、整理、恢复、发展凤翔木版年画,他除用全部农闲时间外,经常晚上加班,不分昼夜,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终于使凤翔木版年画基本接近和达到了历史较高水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之一。早在2011 年1 月10日,我国就以此为题材发行了《凤翔木版年画》特种邮票,绘制者就是民间艺人邰立平。整组邮票分为4 枚,画面以粉红色为主,既避免俗气,又不失喜庆之意。由于其精炼的笔触,和谐的颜色,细腻的品质,一致成为专家学者选用的对象与理由,成为中国的一张年度名片。为了将它永远的记录下来,近年来,邰立平先后编辑出版了《凤翔木版年画》8K 墨线套色一、二卷等作品,也曾受到了中央美院教授张汀、薄松年和文化大家冯骥才等人的肯定与好评。他还屡次出国到澳大利亚、法国等高等院校以及展馆现场示范和举办讲座,也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他已被收录到《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名典》《世界华人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书典中去。他至今仍守望着这精神文化家园,不断守正创新,精雕细刻,传授带徒,绘制着凤翔木版年画的美好未来!
凡是西府人,春节来临之际,都要选购和张贴一张凤翔木版年画,成为小康家庭中的一种文化意识。面对着大众喜爱的凤翔民间木版年画,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这样评价说:凤翔木版年画数百年来一直根植于大西北的黄土之中,由于不受外部文化时潮的影响,继承和保持了中国最早木刻技法,彩印、手绘相结合,画美、朴素、艺精湛,它不仅是纯粹的民间艺术,也是研究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时代风貌的珍贵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多姿多彩的精神境界。正因如此,凤翔木版年画曾多次在北京、南京、上海、西安、兰州、新疆、哈尔滨等地和国外展出,并传到了27 个国家和地区。西安电影制片厂和央视等多家电视台,还拍摄了纪录片与专题节目,传播着凤翔木版年画的魅力。每年到了腊月和正月,过年与元宵节前后,全国各地的画商、专家学者、新闻记者等约有上万人次,慕名寻访,上门参观交流,买画和采写报道,一时络绎不绝,给人一种“洛阳纸贵”之景象,使凤翔木版年画更加“火爆”和“牛气”,让欣赏者、爱好者、收藏家在激动中遐思不已,啧啧夸赞,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年俗文化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