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建与实践
2023-05-30施媚
施媚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实施,加速了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速度。作为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来说,应该严格按照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首要目标,加快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应用的速度,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汽车营销行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服务人才,为中职汽车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文章主要是就“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汽车营销专业 “岗课赛证”融通
1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时代发展必然趋势。中职院校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与合格接班人时。必须根据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加大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投入的力度,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才能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时代发展理念,为汽车营销服务专业课程体系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有效的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加以整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同职业教育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诉求背景下推出的一个创新选项。
第二,行业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汽车营销与服务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相关的专业体系改革也势在必行。首先,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引进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对汽车营销与服务课程提出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方案,才能培养出符合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其次,客户对服务人员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企业营销与服务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具备良好职业素质与创新意识且具备专业技术与营销能力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提出,体现了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是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的重要路径。
第三,技术升级变革的需求。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企业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我国汽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互联网+业态的冲击和影响,汽车销售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分析发现,新能源汽车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必须将相关税收政策落实到实处,才能达到有效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此外,汽车行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水平,而且明确了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行业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方向。所以,中职学校应该顺应汽车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需求,积极的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大学生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培养的力度,才能满足新时期汽车营销与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提出的要求。“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恰能适应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岗位能力的耦合匹配,精准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第四,营销服务模式的改变。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促进了传统汽车营销服务模式创新改革的速度。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必须将互联网汽车营销与服务渠道的建设等知识的讲授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针对当前汽车消费模式发生改变以及汽车用品线上营销比重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技术的优势,优化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掌握先进的汽车营销服务方法,为后期走上汽车营销与服务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岗课赛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设
2.1 课岗融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了,职业院校必须严格按照企业技能岗位的要求,作为职业教育的标准,調整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在开展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时,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合作的力度,共同参与专业课程的开发,根据汽车营销与服务领域的岗位任职要求,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中职学校来说,应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加大专业课程开发投入力度,紧紧围绕培养高质量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的目标,明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确保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中职学校在设计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个人素质、职业礼仪、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要求,将校企合作育人理念落实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入学校做兼职教师,向学生讲授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通过为开设岗位指导课程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岗位工作体验,为学生后期走上汽车营销与服务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2.2 课赛融合
技能竞赛的开展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以及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等各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汽车营销与服务竞赛活动的方式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彻底改变传统枯燥乏味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中职企业营销与服务专业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参加竞赛活动带来的契机,加强学生竞赛技能训练力度,严格按照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活动。另外,中职学校还应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力度,通过与企业共同举办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比赛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良好精神风貌的平台,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汽车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培养出了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严格按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定期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意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2.3 课证融合
针对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中职学校应该通过设置相关針对性课程的方式,与职业资格考试主管机构共同制定考试大纲,明确和细化考核内容与知识能力要求。中职学校可以借助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制定教材,设置与职业资格考试要求相吻合的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实训操作能力培训的效果。此外,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设置基础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企业营销与服务专业职业道德等课程考核内容时,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发挥以证代考考核方法的优势,提高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与证书考核深度融合的效果。
3 岗课赛证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路径
3.1 结合岗课赛证目标,加快师资结构的优化
为了有效提升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中职院校应该顺应汽车市场发展的需求,加强与知名汽车企业合作的力度,通过从汽车企业中引进相关专业人才,进入中职院校向教师讲授汽车营销、服务、培训、售后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同时定期组织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师到企业汽车实训基地参观,以便于在实践过程中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目的,为后续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师资储备的工作。中职学校应该根据专业课程教学要求,采取从企业企业引进高级人才的方式,积极借鉴和利用汽车企业在营销、服务、培训、售后等各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师资储备的工作。此外,中职学校还应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师资队伍的方式,借助汽车企业的力量,提高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师的操作技术和技能,要求教师在积极参加汽车企业的营销、服务项目,鼓励教师在参加实训项目时汲取汽车营销与服务技能等相关知识,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粮,为后续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知识和技术储备的工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优势,为中职学校开展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师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与汽车企业开展营销、服务项目深度合作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汽车营销与服务教学技能。此外,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与专业课程的教师,还应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优化专业课程教学流程和内容,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3.2 结合岗课赛证标准,选取任务内容
3.2.1 确定工作任务
岗课赛证作为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初级、中级、高级等技能大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是通过设置若干相互独立且职业技能特点明确的工作任务的方式,利用丰富的岗课赛证教学内容,确保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实现。中职学校在设置模块化课程时,应该将岗课赛证中的初级、中级、高级等几个级别归集到同一模块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技能教学中,然后按照高低排序原则,确定任务设置的顺序。比如,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的汽车销售与金融能力模块这一内容的教学,该课程体系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2个学前,其中1+X主要以初级证书的获得为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从现有课程体系中摘取汽车顾问式销售、汽车金融服务、汽车使用性能选购、汽车售后服务等相关课程中的内容,然后再将其与:“汽车车型主要技术参数解说”、“汽车销售沟通技巧”、“整车销售流程”、“汽车保险及按揭服务”、“汽车销售费用核算与后续服务”等内容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工作任务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各个工作任务的分解,直至其与具体知识内容以及技能训练项目相互吻合为止。另外,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在岗课赛证技能大纲中设置权重指标的方式,设置各个工作任务的课时与教学进度,才能在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科内容学习的基础上,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3.2.2 强化职业道德素养
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设置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时,必须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岗课赛证教学模式的优势,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通过对汽车企业的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企业在接受调查是都明确提出了,其所招聘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而且还应具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基本道德素养。中职学校在设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模块时,应该根据实践工作岗位的要求,确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标准,严格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找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针对性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培养效果,为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3 对接1+X等级标准
岗课赛证课程考核主要涉及到了实务笔试、实操考核、培训任何考核等几方面内容。在这其中实务笔试与实操考核作为模块化考核的最终考核形式之一,主要是以学生专业课程知识学习情况的考核为主;培训任何考核则属于过程性考核形式的一种。虽然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按照要求设置了最终考核内容,但实际上如果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完成的每一项学习任务都评定为A+的话,则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免除学生参加与该项目相关的最终实操考核。由于这种考核设置方式对学生的实操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该考核模式的应用体现出过程性考核理念的价值。教师在设置过程性考核与最终实操考核细则时则应该将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评等评价机制融入其中,才能确保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1+X岗课赛证考核标准是一种由传统考核形式转变而来的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方式,中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1+X评价模式时,应该在现有考核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导师与行业专家评价等内容的方式,构建多元化、多角度相互融合的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全面提升。此外,针对汽车营销与技术服务在汽车领域中具有的独特性,中职院校在设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时,应该紧紧围绕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不同模块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出的要求,适当进行教学评价内容与权重的调整和优化,通过在考察考核评价中增加沟通与服务等软性指标的方式,扩大岗课赛证考核范围,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中涉及到的过程性考核内容,彻底解决岗课赛证考核标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结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中融入岗课赛证考核标准,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与社会需求为教学重点,将岗课赛证考核标准渗透至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加大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投入的力度,利用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打造专业化实训教学基地,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设计符合汽车营销与服务岗位需求的专业化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研究,项目编号:(GXZZJG2021B009)。
参考文献:
[1]宋亚伟.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2(2):5.
[2]韦锦秀,马爱莉,白震,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与职业标准融通的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J].心理医生,2018,24(023):236-237.
[3]李晓刚,施权浩.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汽车检修专业教改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1(15):2.
[4]朱盛萍.基于“岗课证赛”四融通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