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2023-05-30秦滔叶玲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持续发展终身教育

秦滔 叶玲

摘要: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现为坚持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府主体责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库,增强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力度。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培育对象单一趋同、培育内容重训轻育、培育手段薄弱乏力、培育时长短期间断、培育机制政出多门。为此,要精选细分对象,丰富专业内容,应用数字农具,关注持续发展,构建综合管理机制。

关键词:职业农民;数字农具;终身教育;持续发展;监督考评

中图分类号: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3)01-0065-08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业强国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指出,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相互衔接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格局逐步完善,要推介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培养100万名具有中高等学历的产业发展带头人、社会事业带头人和基层组织负责人,培育500万名高素质农民。[1]

我省是农业大省,乡村居住人口2667.9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40.29%。[2]新形势、新要求下,多路并进,多手段、多平台、全局面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化、现代化农民,发挥其在推进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的人才支撑体系,是我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重中之重。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中坚力量,其培育关乎社会稳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农业经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农民培育,坚持落实培育的主体责任、建立培育对象信息库、增加政策扶持力度,构建了湖南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一)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府主体责任

务农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职业。一是省農业农村厅出台《湖南省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规范(试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工作实施方案》,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出台《湖南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方案》等政策,积极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二是省农业农村厅通过湖南省十佳农民资助项目遴选,湖南省十佳农技推广标兵资助项目遴选,湖南省十佳农技推广标兵、十佳农民申报等方式,宣传树立职业农民典型,提升职业农民社会形象。三是省扶贫办举办乡村振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省农业农村厅举办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等,提升了职业农民素养和技能。

(二)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库

一是建设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信息库。及时录入基本情况、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等信息,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后备人才培育。依据自愿申报原则,省农委选择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经纪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成员等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全省自愿入库人数已超53万。二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库发挥了桥梁作用。随着合作社、种田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各地纷纷依据信息库的内容,分级、分层、分类别落实职业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全省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近30万。[3]

(三)增强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颁布了新型职业农民评定指南。从评定对象、条件、流程、材料等方面进行规定,对新取得初级、中级、高级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分别给予3000元、5000元、 10000元一次性补助。[4] 二是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在隆回、蓝山、冷水滩等县(区),持证的新型职业农民大多优先获得了项目和补贴;在湘乡、衡南等县(市),逾八成的新型职业农民获得了当地农技专家结对帮扶和新技术服务。[3]

三、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经在数量上、规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内容、手段、时长、机制来看,培育具备“职业化素养、专业化能力、事业化情怀”的三化新型职业农民还面临以下瓶颈。

(一)培育对象单一趋同

一是普通农民遴选积极性不高。农民所处的环境比较闭塞,市场观念较为薄弱,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未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而且,由于务农收效低、体力劳动艰苦等,许多年轻的农村户籍青年人、有技能的人不愿意从事务农相关的工作,缺乏自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二是选育对象相对单一。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选育对象,大多数限定为具有农村户籍的在乡和返乡农民群体,忽视那些有志于服务农业农村、愿意入乡的城市青年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人员。三是选育对象相似性明显。选育对象限定范围无法凸显个性,无法分门别类培育。与此同时,个别地区选育标准不统一、管理不到位。还有部分地区只保留了纸质的留存方式,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管理台账,导致培训多次、内容重复。

(二)培育内容重训轻育

一是培育内容纵向无递进。我省虽已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温暖工程、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等培训,但没有形成初级-中级-高级的内容递进机制,缺少进阶跟进服务。二是培育内容横向无交叉。职业农民的培育课程体系很少交叉,缺乏跨学科融合,极少融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培育内容不精细。例如很少讲授无人机种植管理监控、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等各种农业高新技术课程,以及智慧农业和绿色发展等新理念课程。四是培育内容开发不到位。很少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农业生产、乡风文明、品牌传承的实际情况,创新开发本土课程内容。五是培育中缺乏全过程育人管理与评价,有育训分离和缺乏监督与管理的现象,降低了培育的实效。

(三)培育手段薄弱乏力

一是数字化应用环境存在差距。城镇地区的数字技术结合各地农村实践开展的应用创新转化率不高。2021 年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数字技术在结合农村产业及乡村治理实践的初次转化率不到20%,远远低于城镇地区84.1%的水平。[5] 二是新型职业农民手机新农具使用不熟练、数据新农资作用未发挥、直播新农活特色不明显。远程视频融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VR技术教学应用未普及,对新型农具绑定的手机APP知之甚少。三是数字学习平台缺失。免费提供给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学习、在线测评、在线辅导的数字学习平台不多,难以调动数字学习的积极性。

(四)培育时长短期间断

一是新型职业农民纵向培育未贯通。目前新型职业农民打通了本科培育的学历通道。但研究生培育、博士培育甚至博士后培育的进阶通道仍需继续拓展和升级。二是新型职业农民横向培育时长较短。《湖南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方案》规定,经营管理型培训时间不超过7天,创业技术型培训时间不超过20天。[6] 《湖南省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规范(试行)》规定,经营管理型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农业经理人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20天;“线下线上一体化培育试点班”培训总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市州及县市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农民培训累计不少于7天。[7] 面授培育的时长最多不超过20天,不足以牢固掌握某一门农业生产技术或深入理解农业管理知识,且后续未开设继续深造的相同类型的进阶培训。

(五)培育机制政出多门

一是培育主体未形成合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分布在不同的部门,由不同的培育主体分别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造成培育资源分散,无法形成工作合力。二是“政企行校”四位一体的多元培育机制未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出现职责不明、政出多门、整合不畅、协作不利等问题。三是监督考评不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未严格按照《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试行)》的实施细则来执行,难以实现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

四、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建议

(一)精选细分对象,术业有专攻展现新作為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应整合且分类、多样且具特色。根据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类型的不同、职业技能的高低、从事产业的区别等细分培育对象,分门别类地开展精准化培育,使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为术业有专攻、各有所长、各有所能的乡村建设主力军。

1.引导新型职业农民自我定位,实现“农民是一份职业”的转变

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仅指一种身份,更是一份职业,是自主选择的结果,为大众所认可;同时,这也是一份体面的特色职业,具有个性特征。务农是一条只要劳动就能获得一定收益的有效途径,只有勤奋、踏实、肯干,就一定会给予热情的回馈;也是一种通往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既能照顾到家人,也能用经济收益来保障家人的美好追求。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提高从事现代农业的务农信念、务农道德和务农操守,保持对农业生产的浓厚志趣。

2.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字档案,实现对培育对象的智能化信息管理

矫正对农民的传统认知,纳入农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家、返乡大学生、返乡务工人员、经营业主、村官、乡镇干部、农村无业或失业人员、退伍军人、城市青年等各类愿意或正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员,重点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农村农机操作能手、农村合作社领头人、农村经营管理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建立数据整合机制、共享机制、协调管理机制。

3.分门别类进行专业指导,建立职业农民细化分类培育机制

对于生产经营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其掌握市场趋向、融资技巧、投资决策、品牌推进、市场运营、经营管理、风险预防等方面的能力。对于专业技能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其科学化、规模化、现代化、特色化、精细化的种植、养殖、畜牧或农产品加工能力,帮助其成长为“田秀才、多能手、土专家、技能大师、技术专员”。对于专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放在服务、生态、礼仪、文明、环境优化、电商、平台运用等从业知识和技能上;将从事农机、植保、养生、兽医、健康、质量安全和农村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主体的培训重点放在专业知识、行业标准、操作程序、数字化服务等方面。[8]

(二)丰富专业内容,助推产业兴旺闯出新路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应完整且系统、多元且丰富,凭借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管理经验等专门领域知识的传授,使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为乡村产业链的升级者、供应链的把关者、价值链的缔造者、利益链的调节者,[9] 闯出新路子,成长为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的“技术达人”。

1.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提供技术服务的升级培训

依托湖南农业农村“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计划,开设生猪饲养、食用菌培植、蔬菜种植、果品培育采摘、水稻种植、油菜栽培、茶叶采摘、水产饲养、草食动物培育、中药材栽培和旱粮种植等农产品选种、种植、栽培、采摘、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等系列特色课程的后续升级培训。针对湖南省的地形和气候,培植镉低积累水稻、耐盐碱杂交稻、高山辣椒等特色品种,培训使用抛秧机、撒施机、烘干机、拖拽机等先进农业生产机具。

2.整合职业农民培训内容,融入工匠精神、劳模精神

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产品营销、品牌架构、电商运营等综合服务技术的培训,融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及电子商务营销手段的培训,借鉴“安化黑茶”“湖南红茶”“湖南茶油”“湖南菜籽油”“崀山脐橙”“湘江源蔬菜”“南县小龙虾”“宁乡花猪”等已有品牌的培育经验,在农村专业合作社、特色家庭农场中扶持本土特色品牌。[10]确保真实、确保质量、确保物流、确保售后,做到不欺骗、不造假、不推诿,对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全程负责到底。

3.打造管理类课程群,提供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服务技术

通过采用“授课+交流”“理论+实践”“摸底+回访”“前期+后期”“本地+外地”等授课模式,开设农产品管理类、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等新理念课程。帮助职业农民掌握更多的风险投资等管理知识,实现企业孵化。[11]开设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产品营销学、农业政策学、林业政策学、农业概论、发展社会学、农村发展设计、农村发展研究方法、发展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多种相关的选择科目供新型职业农民研修。

4.规划乡村特色休闲旅游,提供休闲、政策、法律等服务技术

根据区域社会经济规划和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围绕当地农业农村中心、村委会、乡政府等的重大工作要点,谋划组织开展本土乡村休闲旅游、政策、法律的主题培训,建立法律咨询县乡联络站,开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乡村田园景观设计、自然生态环境解读、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乡村旅游路线开发、乡村旅游筹办、乡村旅游營销、乡村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拓展和深化乡村旅游的增值效能,生态效能、观光效能、体验效能、文化效能、传承效能、科普效能、教育效能、示范效能、推广效能等。

(三)应用数字农具,弥合创新鸿沟彰显新担当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手段应优化且持续、普惠且共享。着力发展数字基础设施、优化数字资源供给、完善数字环境保障,拓展职业农民的数字生活、数字学习、数字工作、数字创新,提升职业农民的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成长为弥合创新鸿沟的“数字达人”。

1.优化数字素养,提升技能发展环境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公共数字产品及公共数字服务,实现千兆5G、千兆宽带、千兆Wi-Fi全覆盖,升级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能电网,加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乡村的实际应用与创新改造,基本形成线上村务公开、线上直播村委换届选举、数字喇叭、视频会议、热成像测温终端的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加大老龄化智能终端应用,推进适老化网络改造,主推无障碍信息化建设,升级信息化助残服务工作。

2.普及数字化新农具,提高职业农民应用水平

加快湖南数字乡村建设,利用手机“新农具”,将无人机喷药设备、农机补贴水肥一体化设备等绑定在手机APP上实现无人操作。借助数字化监控系统,分析数据“新农资”:发挥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拍摄、视频监控等新技术,全面采集区域内土地、天气、土壤、农作物等数据,探索搭建数字农业服务系统。打造网络营销模式,干好直播“新农活”:借助4G、5G网络,让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网络达人、主播们走进田间地头为土特产品代言。[12]

3.构建终身数字学习体系,养成职业农民终身学习习惯

将数字化融入乡村教育、乡村扶贫、乡村产业、乡村医疗、乡村康养、乡村资源等诸多公共领域,完善乡村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的商业应用模式,构建乡村信息、乡村数据一体化数字应用服务平台,普及智能手机网购、医疗、娱乐、支付、销售、理财、保健、防诈、防骗、安全、保护,在乡村公共服务场所设立服务员、志愿者、引导者、公益人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协助和指导。

(四)关注持续发展,传承终身教育拓展新空间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间应长期且终身、完整且贯通。科学布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规格、梯次与结构,形成“纵向协同、横向交错”的新型培育格局,使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为孕育内在涵养、铸就理想信念、养成自觉乡情的智慧生命体,拓展新空间,成长为湖南传承终身教育的“学习达人”。

1.多级贯通,纵向协同培育

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升一体化机制”,构建新型职业农民中职培育、高职培育、本科培育、研究生培育、博士培育、博士后培育的纵向学历贯穿通道,拓展从低级到高级的多路径“进阶”渠道,实现“初级—中级—高级—专家—大师”的“多级贯通”,实现学历的逐步进阶。

2.统筹协同,横向交错培育

明确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定位与关联,实现“三教统筹”,实现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人员培育的“三类协同”。宏观层面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出发,促进三链的无缝衔接。中观层面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入手,统筹培育过程的全面性、整体性、聚农性,关注职业农民个体生命全周期,涵盖萌芽期、生长期、学徒期、成熟期、专家期、余热期,形成“职前—职中—职后”的完整培育闭环。微观层面从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生涯规划着眼,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

(五)构建综合管理机制,重建监督考评谱写新篇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应多元且分担、协调且分享,各利益主体间相互协调、相互分担、相互分享,在培育的成本分担、资源配置、人员安排、利益分配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职责清晰、政出一门、沟通顺畅、协同共享的良好管理态势。

1.多元整合,综合管理

由农业农村厅、科学技术厅、统计厅、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联合建立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管理部门,农业农村厅为核心主导部门,统筹把握培育方向。科技厅负责农业新技术线上线下培训,运营线上APP平台。统计厅负责分析数据、提供支撑。教育厅负责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财政厅调整经费开支,确保培育工作顺利进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职业农民资格证书的考试及发放。[13]

2.动能集成,多元培育

建立“政府、市场、公益组织”动能集成机制。政府发挥政策激励、财政投入、监督规范等作用,正确引领各部门协同发力,统筹安排好相关部门的分工和落实情况,并发挥好主体的评价作用,对培育成效进行社会公示,并及时进行规划和调整;农村作为消费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多元培育主体发挥功效的巨大舞台。市场需发挥竞争作用,鼓励多元培育主体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公益组织发挥资源救助、补偿和服务等作用。

3.完善监督,严格考评体系

严格执行《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试行)》的实施细则,明确每一条实施细则的监管部门职责、严格针对每一次培训成效真实打分、执行培训成效分等级奖惩制度、实施举报实时反馈网络公示制度、规范各级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评标准、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奖励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全过程、全时段、全学员、全成效、全评价实时动态监督,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

五、结论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是一个提质培优的过程、是一个稳盘定基的过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精选细分对象、丰富专业内容、应用数字农具、关注持续发展、构建综合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助推产业兴旺、彌合创新鸿沟、传承终身教育、重建监督考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也才能做到有改观、有成效、有希望、有未来。

参考文献:

[1]农业农村部.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EB/OL].(2021-12-24)[2022-12-19]http://www.moa.gov.cn/nybgb/2022/202201/202203/t20220302_6390249.htm.

[2]湖南省统计局. 湖南最新人口数据公布![N].三湘都市报,2022-04-25(07).

[3]湖南省农业农村厅.53万人正当“新农民”[EB/OL].(2017-11-28)[2022-12-19]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nyw/dtyw/201711/t20171128_4876950.htm.

[4]湖南省农业农村厅.长沙新型职业农民评定指南(条件+流程+材料)[EB/OL].(2022-06-02)[2022-12-19]http://cs.bendibao.com/live/2021610/74544.shtm.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www.199it.com/archives/1302411.html, 2021-08-27.

[6]湖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方案[R].http://hnsfpb.hunan.gov.cn/xxgk_71121/tzgg/201607/t20160722_3098417.html,2016-07-22.

[7]湖南省农业农村厅.湖南省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规范(试行)[R].http://www.hunan.gov.cn/xxgk/wjk/szbm/szfzcbm_19689/snynct/gfxwj_19835/202011/t20201129_13971328.html,2020-09-15.

[8]肖前玲.新型职业农民要从培训转向培育[N].光明日报,2021-09-21(8).

[9]梁成艾.新型职业农民专业化:形成机理、生长逻辑与发展旨归[J].学习与探索,2022(1):129-136.

[10]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共商品牌建设 共谋农业发展[EB/OL].(2020-11-25)[2022-12-19]http://agri.hunan.gov.cn/agri/xxgk/gzdt/snyw/dtyw/202011/t20201125_13966223.html.

[11]王柱国,张红霞. 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培育?[J].成人教育,2022(6):32-41.

[12]梅玲玲.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巧变“新农资”[I].浙江日报,2021-05-31(8).

[13]王玉峰,刘萌.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目标与实践探索[J].长白学刊,2022(1):132-141.

责任编辑:杨  炼

收稿日期:2022-08-10

基金项目: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重点课题“加速湖南农村数字化发展对策建议”(项目编号:2021ZD13)

作者简介:秦滔,男,湖南长沙人,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科技与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化;叶玲,女,湖南常德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农民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持续发展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