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 “中级法语” 课程思政融入方法探究
2023-05-30张雪莱
张雪莱
摘 要:为适应“一带一路”的时代要求,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培养有正确价值观、热爱祖国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在该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外语课程的思政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中级法语”的课程实践发现,为实现思政建设与外语课堂的较好结合,教师需要关注国内外新闻热点,及时更新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同时,外语教师应当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将中外文化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吟经诵典,感悟家国情怀,从而为国家培养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有文化自信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法语教学;中级法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H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03-0145-04
在推进“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文化交流的迫切需求对中国的外语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外语专业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为增强民族自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贯穿教育教学”的理念[1]。
相比以书本为中心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新时代的外语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对学生的培养从知识的输出向技能、素质等能力的培养倾斜。《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提出的“外语语言专业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外语语言专业培养的人才的素质要求,即“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2],这为外语专业思政培养指明了方向。
法语专业在国内虽然属于小语种专业,但在国际上,讲法语的人遍布全球五大洲,涉及大约3亿人[3]。中国与许多法语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友好交流关系,为非洲法语发展中国家长期提供人才、技术和经济援助等。因此,法语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非常重要。正是因为如此,有素养的法语人才的培养也格外重要。想要培养能力优秀、品质良好、热爱祖国的法语人才,法语专业课程的配置和思政教育的融入必不可少。
一、“中级法语” 课程学情分析
(一)课程基本情況
“中级法语”课程是本科法语专业大二的专业必修课,是基础法语到高级法语的过渡课程,为提高学生的法语综合技能,课程内容涵盖词汇、语法、文章精读、听力和写作等各个方面。
开展“中级法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因有二:一是“中级法语”课的学生有一定的法语基础,可以阅读中等篇幅的法语文章,可以用法语表达对某一主题的看法,参与简单的话题讨论等,为法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提供了基本条件。二是学习“中级法语”课的学生才刚进入大二,还未步入社会,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正是思政教育的好时机。
(二) 教学方式与痛点
目前的法语教学中,因课程内容多、任务重,教师一般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以教师的个人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保持单向灌输模式;教师主导每个教学环节,未能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和知识应用时间;专业教材较旧,每个单元的主题和内容不够新颖,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弱,也缺少对新闻热点话题的思考或价值观的引领。
在传统模式下,学生往往只参与回答问题,课堂相对枯燥,学生热情不足、在整个课程活动中参与度较低。教学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对语言的应用机会较少,无法学以致用,无法“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文化。围绕传统教材的教学缺乏活力,缺乏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学生价值观、国际视野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较弱,无法满足新时代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当前的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二、课程思政融入“中级法语” 课堂的路径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4]。“中级法语”课程思政建设可以针对前面提到的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教学痛点,根据“中级法语”的科目和课程特色,结合时政话题与社会关切,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有效途径。
(一) 隐性思政为主,潜移默化
《法语专业教学指南》中提到了法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有扎实的法语基本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等基本素养的人才[5]。法语课程的思政建设,可以该培养目标为导向,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虽然课程思政建设至关重要,但切忌急于求成。不同于法语基本功的教学,培养目标中所提到的价值观、国家情怀等素养的形成应避免以直接、显性的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或抵触情绪。最好的模式就是将思政话题隐含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直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建设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导、观点阐述、热点话题讨论、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将教学的思政目的隐含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增强民族自信,最终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效果。
(二) 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与时俱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线上教学平台发展迅速,很多名校课程、微课、金课、一流课程等都被搬上了教学平台。线上平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的高质量课程资源,了解更多学科前沿,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网络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不断更新的教学素材资源库。语言的学习和掌握离不开应用,所谓语言的应用,在中级等级的法语中,就是口语和书面的表达,包括观点阐述、话题讨论、主题作文等。为了合理安排合适的语言应用活动,教师可以在法国线上平台或国内法语学习平台,如人民网法文版、央视法语公众号、法国费加罗报电子版等,挑选中等难度的法语短文,设计好课程中的引导问题,供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 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翻转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逻辑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设置多元化思政模块。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参考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教师技能工作坊提出的BOPPPS教学模式(即bridge-in,learning objective,pretest,participatory learning,post-assessment,summary)[6],即“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的顺序,依次设计教学与思政建设活动,将不同的教学活动设置得合理、有趣。
在各环节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尝试减少单方面说教的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就是进行课堂翻转。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即“以学习者为中心”[7],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学生的引导者。
具体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法语课程的思政建设该如何实施?教师应当首先思考两个问题:如何找到合适的思政切入点?具体该如何操作?实际上,不同的课程适用于不同的模式,甚至同一门课程中的不同主题,也适用于不同的思政融合方法,无法统一进行概括。在此,笔者将以“中级法语”第14课的“条件式”语法为例,探索适合本课的思政融入模式。
三、 “条件式”语法课的思政融入方式探索
语法课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语法课也可以“活”起来。
“中级法语”教学通常采用BOPPPS教学模式,本文将以“条件式”语法为例探讨“中级法语”课堂思政的建设。在语法教学的导入和前测环节,教师通常可以新闻时事、热点话题等案例的法语新闻例句开篇,以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语法点中较明显的特征;在语法的“参与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贴近生活的或者有爱国爱家情怀的法语新闻或译文,让学生在案例中体会语法在情感表达中的辅助作用。同时,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
(一) 新闻热点导入,翻转课堂
结合时政要闻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可以人口普查中的法语报道为案例导入语法。
首先,课前的预习作业是让学生阅读法国媒体关于该主题的报道。在教学导入部分,教师可选取France Info新聞报道中“联合国我国未来人口总数的预估”一句作为语法导入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句子和句中动词的特征,并思考该新闻例句为什么不用现在时或简单将来时(比较例1中的三个语句)。在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提出观点后,教师再予以总结。
例1. 中国人口将于2050年达到13.2亿。
{1}La population chinoise devrait atteindre 1,32 milliard dhabitants en 2050.[8]
{2}La Chine compte 1,32 milliard dhabitants en 2050.
{3}La Chine comptera 1,32 milliard dhabitants en 2050.
学生依据基础法语的时态常识,可以很容易发现采用现在时的句子{2}有很明显的表述错误,因为现在时应该与现在的事实或状态相符,而句子的时间状语是未来的2050年,与句子时态相矛盾。句{3}简单将来时本可以与2050年这个时间词连用,但是教师需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方向性地去思考:1. 简单将来时的作用和意义;2.为什么对未来人口的预测不能用简单将来时。实际上,新闻中关于未来人口数量的阐述只是一种可能性的预估,因为人口的发展一般是不受人类控制的,而联合国对于2050年的人口预测,也只是基于现在的人口增长规律作出的推测。它是一种可能性的预测,而不是相对确定的将来时的事件或者状态,更不是主语对将来的打算。因此,简单将来时不适用于这一句的表述。而条件式更适用于未来可能性的表达,相对于简单将来时来说,条件式语句表示的实现的可能性更小。所以法媒用了句{1}(条件式),更严谨地报道了专家对人口主题的观点。
在导入部分,教师是以条件式的其中一个用法作为切入点导入语法主题。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在该语法点表达“可能性”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再次重申该例句中条件式用法的严谨性,并且可以针对我国的“三孩政策”、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天宫课堂等热点新闻或话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思辨能力。
(二)结合情感故事,感悟亲情友情
语法的重点在于应用,法语条件式的主要用法在于主观情绪的表达。该用法应用广泛,典型的对话、例句或案例较多,教师可以根据每一种情绪或情感的表达,选取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
条件式对于主观的愿望或请求的表达,可以是口语中一个委婉的请求,也可以是对未来的展望,或是对实现可能性相对较小的梦想或愿望的设想。在教学中,我们很难用汉语去阐释某种感情的表达是怎样通过法语语式、甚至是法语中一个动词变位去改变的。所以,教师可以选取歌曲、视频、戏剧、电影等,更清楚、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力量。
比如,选取席琳·迪翁(Céline Dion)写给父亲的歌曲《Parler à mon père》(与父亲的对话)。师生可以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去探究条件式的意义,通过听觉去直观地感受条件式在情感中的表达作用:
例2. 歌词
Je voudrais partir avec toi,我想与你一同起航
Je voudrais rêver avec toi,我想与你一同追梦
Toujours chercher linaccessible,去探索未知
Toujours espérer limpossible.去寻找不可能
Je voudrais décrocher la lune,我想摘下月亮
Et pourquoi pas sauver la Terre,我想拯救地球
Mais avant tout但是现在我最想
Je voudrais parler à mon père.与我的父亲促膝长谈
本段歌词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je voudrais”。Voudrais一词是vouloir(想)第一人称单数的条件式动词变位,单词用法类似于英语中的情态动词,动词后需要跟动词不定式表达主语想要做的事。这段歌词用了条件式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想要与父亲“一同起航”“一同追梦”“摘下月亮”“促膝长谈”等。条件式的使用可以让歌曲或诗词蕴含的情感更加充沛。
(三) 读懂中国文化,感悟家国情怀
新时代的外语教学,不只要“引进来”的语言和文化,也应注重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即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在选择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字资料时,教师应当选择体现中国人思想和气节的正能量文本,并且筛选翻译无误的、高质量译本。
在“中级法语”教学中,我们尝试将中国诗歌的法语译本带进课堂。在中国诗歌的众多译本中,我们选择了“诗译英法第一人”许渊冲的唐诗法语译本。以杜甫的诗歌为例(例3),在教学中,我们选取其中涉及条件式的语句,组织学生根据条件式语气的表达,讨论各自对该句的理解,并猜测原文出处。
例3. 法译版唐诗
Où lon trouverait mille b■timents pour abriter tous les pauvres gens
pour que les lettrés vivent joyeux?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本句选自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该诗前面部分写实性地描写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悲惨现状,后面几句抒发了自己的愤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例3所选取的这句的法语译文中,译者对“安得”两字采用了问句加条件式叠加的方式予以翻译,强化了条件式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以语法结构的方式将原作者伟大的家国情怀尽可能地表现出来,让外国读者也能感受到中国古时文人对国家的热爱。
四、 结语
在外语的思政建设中,教师的角色尤为关键。外语教师应跟上时代步伐,关注国内外大事,善于将热点话题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同时,教师也应当做到不忘本,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感悟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国家培养有正确价值观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0-95.
[3] 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EB/OL). [2022-09-24]. https://www.francophonie.org/francophonie-brief-1763.
[4] 王学俭,石岩.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50-58.
[5]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下)[S].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60-78.
[6] Pat P,Russell D. Instruction Skills Workshop(ISW) Handbook for participants. Vancouver: The Instruction Skills Workshop 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2006:3.
[7] Baker J W. 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 tools to become the guide on the side[J].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0(01):9-17.
[8] France Info,Chine:le nombre d'habitants a progressé de 72 millions en dix ans[EB/OL]. (2021-05-11) [2022-09-25].https://www.francetvinfo.fr/monde/chine/chine-le-nombre-d-habitants-a-progresse-de-72-millions-en-dix-ans-pour-atteindre-1-4- milliards-en-2020_4620083.html.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