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构形特点与表达艺术研究

2023-05-30刘晓旭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期
关键词:修辞

刘晓旭

【摘 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汉字构形模式及特点,尝试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运用比较、分析和观察的方法,重点分析了汉字构形中的排比、反复、夸张、比喻、省略等构形特点,从象形、结构、意义三个方面总结了汉字构形中对称平衡、寓稳于变、普遍联系的表达艺术,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汉字字形构造的认识。

【关键词】汉字构形;表达艺术;修辞

【中图分类号】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1

引言

本文主要针对汉字构形模式进行研究,学界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对汉字构形进行分析。有共时历史比较之分别,如江学旺(2001)、吴国升(2005)等主要关注汉字构形发展的断代描写与研究,从汉字构形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汉字构形方式的系统。黄德宽(2003)主要对汉字构形方式的使用、演变的历史发展情况做了讨论。再如李运富(2007)等学者则基于历时角度对汉字构形的演变原因及规律进行了讨论。除此之外,学界也有很多基于其他文化学、心理学等视角的研究,如吴慧(2020)将汉字的构造和书法艺术相联系来分析汉字的构造特点。沈政(2020)则从文化学角度讨论了汉字的文化内涵。再如栗青生、徐强、肖建国(2017)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研究汉字动态生成模型和汉字笔画风格生成模式,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些关于汉字构形的研究不断创新发展,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随着汉字学的发展,我们也要关注到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或创新的地方。比如现有很多研究都重点关注汉字个体的构形分析,或者侧重分析汉字构造的演变发展情况,还有很多汉字的构形模式及表达特点是需要进一步总结细化的。另外目前的研究多从文化心理、思维模式等角度对汉字构形特点进行分析,那么得出结论的准确性及科学性有待考证深究。因此本文尝试从修辞学的角度进一步对汉字构形模式及表达艺术进行讨论。

一、汉字构形中的修辞分析

(一)对称平衡

首先汉字笔画都以舒展平衡的状态来构造字形。如“永”字,是典型的汉字代表,构形笔画中的横竖方直,点撇捺柔和舒展,两种风格的笔画互相平衡,和谐一致。其次汉字部件也要求对称均衡的组配在方框中,如“旦、休、蚕”这类字,“旦”字上半部分面积大但较窄,下半部分横直且宽,结结实实地托起上方的部件,比例协调。“休”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细右宽,但整体又是板正的。“蚕”是上下结构的汉字,和“旦”字不同,上方的“天”适当的包住下面的“虫”,但又不互相压抑。这类汉字的比例变化呈现出来一种流动的、协调的平衡性。

1.对照突出

所谓对照,就是将相反或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目的是为了凸显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对照体现在汉字构形上就是使用意义上相对或者相反的部件组合成字,或是运用字形上对称或对照的部件组合成字,从而突出汉字词义或字形的特点,强化感觉特征和其寓意。会意字和形声字常由两个部分构成,重点突出体现了汉字构形对称平衡的特点。如:

“就”,《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高的意思。左右两个部件大小差不多,会意构形表高台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以部件意义上的相互对照来表示到高处去往的意思。

“男”的甲骨文字形,由一田一力会意构形,表示用力在田间耕作,指男人。“田”字方正,大小适中又突出田地的特征,完全没有压过“力”字,“力”字的横笔又扎实地托起“田”字,两个部件相互对照呼应,以特征代表字义。

“夹”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都从大,左右两方相持,从两旁限制。构形上左右两边对称,巧妙地用对称的结构突出字义。

2.排比贯通

字类排比往往会存在于汉字构形的过程中,且较为普遍,即通过使用几个形体上相同的部件组配成一个新字,形成畅达流顺的构形特点,能够达到强调重点的效果,突出字义的特点。

象形字和会意字常常具有排比贯通的构形特点。有的会意字意义和基础部件意义一致,如:

“森”,《说文解字·林部》解释为是树多貌,和“木”字的意义基本保持一致。三个木字组合,意为树木丛生繁茂。从视觉上已经给人丛林之感,整体的品字架构和谐匀称。

“晶”,《说文解字·晶部》解释为精光也。晶从三日,象形构形,甲骨文像众星散列的样子。太阳就是明亮光明的标志,晶就是愈来愈明亮光亮的意思,和“日”字意义一致,三个日字排比,就突出向往光明的意义特征,构形整体上体现出平衡性。

有些字的意义不是各个重复部件词义的简单相加。如“品”,从三口,但其字义并非是三张嘴,《说文解字·品部》解释为众庶也。口是代表人,三个代表多数,也就是指众多的人。“猋”,虽然字形是三条狗纠缠在一起,但并不是指狗很多,《说文解字·犬部》解释为犬走貌。“猋”象征狗群奔跑的状态,再通过引申,便派生出疾风、暴风的含义。

通过并列排比相同部件来构形的汉字大致包括上下部件排比和左右部件排比兩种情况。如:

“炎”,《说文解字·炎部》解释为火光上也。从重火,是火苗升腾的样子。甲骨文、金文字形都是竖直的重叠部件,描绘出了火苗升腾的状态,是火烧得很旺的样子,同样也是突出词义中和火有关的意义。

“林”,由两个相同的“木”构形,意思是树木丛生,丛聚的树木或竹子。“朋”,这是由两个“月”重复构成,“月”字的本义是月亮。

“朋”,在 《说文解字·人部》中解释为辅也。其本义为古代的货币单位,相传五贝为一朋,其甲骨文字形就像两串贝系联在一起,巧妙的突出串的形态。

“从”,两个“人”并列组配后,像二人相从,表示随行、跟随。选择左右反复“人”字,一是为构形协调美观,也是为突出随行的意义,强调意义的重点。

这类字的左右、中心都呈现出平衡、对称的特征。为了在视觉上达到平衡方正的效果,其中一个基础部件通常会在两字连接处适时调整笔画,如“林”字和“从”字的捺,末尾处收锋顿住。而上下结构重复的字,往往上方的部件会略扁一点,整体会略宽一点,精炼字形。这样处理字体结构,并列而不拥挤,重叠但不臃肿,外部的匀称性更强。

(二)寓稳于变

随社会历史条件、书写工具等多方面的变化,汉字构形也会随之演变,更为关注汉字的主体性质,变中求稳。

1.收放得当

所谓收放,类似于修辞手法中的夸张,即有意对汉字的线条进行艺术化的放大或者缩小。把汉字的构件放置于一个超出平衡位置的空间中,从而能够突出整个字的形象特点以及表意作用。这种现象常见于象形字中,如:

“甲”,其本义是种籽萌芽之后所戴的种壳。原本线条简单,发展到篆文字形像小草树木生芽之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状态,字形上画出草木的形状后,放大了生芽后的种壳。

“车”,字义是车子,指陆地上带轮子的运输工具。甲骨文、金文字形较为复杂,篆文便开始聚焦于局部车轮,以直式呈现,缩小原本客观事物的形象。

2.适当省略

汉字构形一直秉持简明经济的原则,因此往往会省略掉部件的一部分。主要常见于合体字,包括省略声旁的、省略形旁等模式。既充分表意,又提高了形体的美观性。举例如下:

“豪”,“豪”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形体上是高和豕的组合,但直接组合的话,字形整体太高,完全不协调。发展至隶书时,将“高”字进行简省,便于人们书写使用和认读,又巧妙的组配好形体结构。

“枭”,枭的本义是指一种恶鸟,这是由木和鸟组配构成,经过简省,鸟字省写,生动地再现出由于人们对这种恶鸟的不满,残其身体并悬挂在树木的上方,如果完整写下来鸟字,反而没有这种效果了。

“亭”,小篆从高省,丁声。它表示古代设在路边的丁公房,为旅客提供停宿。

(三)普遍联系

在汉字构形方面经常会存在以此喻彼的构形模式,取象构形是最基础的原则,通过抓住各种客观事物的之间的联系来更为准确地表示字义。如“雷”,古文字中的“田”代表车轮,用隆隆的车轮声比喻雷声。“宗”字的甲骨文字形像舍友先祖牌位的房屋,用房屋的牌位比喻宗庙。

汉字构形也常体现出抽象代具体、或以部分特征代整体的特点,这样能够凸显汉字表达某一方面的区别性特征,起到强调的作用。象形字、会意字的构造模式中常常体现出这种特点。如“回”,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像水流回转的样子,现代通行的字形也是保留了漩涡的特征,都是以回旋的线条来表示转的意思。再如象形字“趾”的甲骨文之形代表足。象形字中,表示动物的字多是依照全形的构形方法,比如“虎、犬、马”等。但有时无法整体描绘客观事物,则突出事物最显著的特征连接客观事物,避免繁琐细节的描绘,如“页”的甲骨文就突出描绘头部。“身”的字形从甲骨文发展至楷书都是着重突出腹部表示字义。

二、汉字构形的表达艺术

汉字通过排比、反复、夸张、比喻、省略等方式来构形,形成了对称平衡、寓稳于变、普遍联系的表达艺术,下面主要从象形、结构、意义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象形表达

汉字构形模式具有象形性的特点,汉字的构造基础是依象构形,即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进行描绘。如“水”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基本相承,中像水的主流,两侧像水花。“回”的甲骨文字形就像渊水回转的形状,以表示回旋、旋转的意思。

汉字到今天仍以象形为构形基础,直觉体验在汉字的创制和接受的过程中发挥着基础的作用。但是汉字的象形不是简单的对客观事物进行写实描绘,从图画式的线条发展到象形字,最重要的是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概括。如“河、浪、海”,具有相同的形旁表示和水产生关系,通过不同的声符进行区别。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都或多或少都具有形象性的表现特点,常常包含图形性和语义性两种要素,这种具象的构形模式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增强了汉字的表意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使人易于理解,这是汉字构形非常重要的特征。

(二)结构表达

汉字构形的结构表达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平衡性。汉字从类似“长方形”的小篆发展成扁状的隶书字体,最后演变成方正的楷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近似正方块的结构,呈现出平衡对称的构形模式。如龟甲兽骨上的刻辞,以中心界为线,左右对称。小篆时期更为典型,横要求完全的平衡与对称,各部分比例大致相当;隶楷阶段的汉字则追求主次之分。合体字的构造也基本始终秉持着对称原则,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配位置就是最好的体现,甚至为在书面上呈现出匀称的结构而对形声字进行省形或省声,这也是前文提到的适当减省的汉字构形模式。这种均衡的结构表达同样贯穿于不同的汉字形式。例如中国书法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的特色,篆书比较典雅,隶书曼妙,楷书方正,行书流畅,草书潇洒。但是它们对汉字韵味、姿态的追求都和汉字方正的构形特征紧紧相连,间架结构以对称平衡为准,纵有行,横有列。

总之,匀称平衡的构形模式以汉字的意味为出发点,拓宽、限制或减省笔画部件,使得汉字构形呈现出结构一致、内部平衡的特点,体现出中庸和谐的审美观念。

(三)意义表达

汉字独特的构形模式有利于突出深刻的内在意义特色。如“人”字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就意味着人、天地自然相互观照。传统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含义,进而发展表示字义。会意就是排比字类,综合二字、三字之义体现造字旨意。如“宗”,其金文承自甲骨文,从宀、从示,表示尊朝庙的意思。有些会意字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成分组成,如“伐”的甲骨文像戈放到人头上,表示击杀的意思。有些会意字是由像人或者动物的成分和像器官的成分相结合构形,如“监”,甲骨文像一个人跪在水盆前,眼睛像下看着盆中的样子,其金文字形大致也是如此,表示由盆中的水可以看见自己的形象。会意的重点就在于会合二字,体现新意。还有些汉字一个字形就可以表示很多意义,比如“光”字就代表“光线”、“荣誉”、“景物”等多种含义。值得关注的是,汉字的构形模式的发展愈发注重构形、字义和艺术性表达的和谐一致性。不管是从饱满肥状到方直圆转,还是从大小不一到宽阔有致,无形之中都体现出汉字特有的艺术表达,如“中”字,甲骨文字形和旗杆相像,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在正中竖立,表示正中、中心。后经演变,将字形中最为精华的形体,即竖笔保留下来,从自然界里的山川江海,到古人居中为尊的治国理念,再到中庸的处事之道,都通过这条笔直的竖线和正中的方框充分表达出来了。

因此,如反复、夸张、省略等汉字构形模式,具有强调某种字义、增强汉字表意精密性、准确性的表达特点,使得汉字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三、结语

本文从汉字构形模式及特点出发,结合修辞手法,重点分析了汉字独特的平衡对称、寓稳于变、普遍联系的构形特点,最后分别从象形、结构、意义三个角度探讨了汉字构形的表达艺术。在当代社会中,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交流过程基本已被机械化的汉字输入所覆盖,而汉字构形本身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性被大大忽略。本文尝试基于修辞的角度来认识汉字的构形模式及其表达特点,对于深入理解汉字字形的性质、分析汉字的构形和演变规律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以期对日后的汉字学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獻:

[1]王宁.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J].语文建设,1997(3).

[2]王宁.汉字构形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修辞
漫谈修辞研究的起源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修辞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修辞与“高师教师口语”的研究报告
浅析在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