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研究

2023-05-30高鹏怀刘继为周雅琳

关东学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三位一体供给侧改革

高鹏怀 刘继为 周雅琳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养老服务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类型更加多元。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综合了传统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模式的优点,实践成效显著,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养老模式。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场域,以实地调研方式对老年群体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做出精准识别,从供给角度阐述了经开区政府购买公共养老服务的实践路径。研究发现,目前老年人群体存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基本养老服务需求以及人居环境适老化改造、文体活动、精神慰藉以及信息咨询等个性化服务需求。经开区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形式,从供给侧出发构建了便捷型、拓展性、对应型的“三位一体”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未来应立足高新企业和数字产业优势基础,打造智慧养老标杆社区和区域化养老服务综合体。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区居家养老;三位一体;供给侧改革;经济技术开发区

[作者简介]高鹏怀(1971-),男,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继为(1987-),男,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副教授(秦皇岛066102),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天津300350);周雅琳(1996-),女,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081)。

一、引言

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3.5%,老年人口日趋呈现规模大、增速快、高龄化特征。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调研时强调,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由此可见,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加快,老年人群体数量不断扩大,养老服务的需求规模显著增加,政府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和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愈加凸显。如何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向纵深推进,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社会议题。

一方面,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是国家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整体布局。目前,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是三种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其中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则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社区养老则是更为“年轻”的新鲜事物。不能忽视的是,上述三种养老服务模式在实践中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运行限度:家庭养老模式下,子女赡养负担过重、衍生家庭矛盾等比较突出;机构养老模式下的社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不高,收费标准突破老年人群体承受范围等问题较为普遍;社区养老模式下,服务能力有限、长效运营难等问题比较明显。相比之下,以家庭和社区为场域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既契合中国传统养老的观念,更容易被老年人所接受,又相对提升了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降低了养老服务供给成本,成为应对养老服务供给困境的新路径。“十四五”规划中充分肯定了社区居家养老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的总体要求。以居家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兼具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优点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各地的探索创新中逐渐成型,如兰州市城关区开展的虚拟养老院模式、深圳市福田区的“五有”都市社区养老模式等。

另一方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重大创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是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标志性的指导政策,从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基本模式与工作责任四个方面做出统筹安排。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成为解决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供不应求难题的重要举措,通过将竞争机制引入养老服务领域,能够在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更好地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模式,构建起多层次、多方位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202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构建完善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要求“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服务标准”。中央和市级层面的相关政策为北京市各地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居家養老提供了有力支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目前常住人口17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4万,占比达23.5%。区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高龄和失能失智老人数量不断增多,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将对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北京市经开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区内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机构尚在初建阶段,在服务机制和人员队伍方面存在较大短板。面对区内巨大的老年群体人口压力和旺盛的养老服务诉求,经开区政府积极推进区内基本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形式,在养老服务、为幼服务、助残服务和退役军人服务等领域做出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探索性转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尤其在养老服务方面,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实践成效显著,较好地满足了区内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据此,本文以北京市经开区为研究案例,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当前城市社区养老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二、经开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一)北京市经开区老年人口结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区面积59.6平方公里,由核心区和拓展区构成,下辖荣华、博兴两个街道办事处。近年来,伴随着经开区各类产业的快速发展,区域人口呈现“增长快、流动多、结构单”的显著特点。根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经开区常住人口17万,流动人口30万,其中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约4万,占常住人口的23.53%。基于调研发现,由于经开区的功能定位于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区内的居民群体以产业工人群体和市内就业群体为主,经开区内的老年人群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子女不在身边的北京市户籍的独居老人或空巢老人;另一类是大量前来帮助照看孙辈的老人。从年龄结构和居住形式上看,经开区的老年群体呈现两个主要特征:一是老年人口结构呈“金字塔型”分布,60岁至80岁的老人比较多,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比较少;二是老年群体中“独居空巢居多、老小相伴居多”。这些老年人在日常照料、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社区融入等方面存在较大需求。

由于全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结构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精准识别老年群体需求成为提升供给质量的关键前提。2021年11月,课题组对经开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依托街道和社区,以个体层面随机抽样、区域层面代表性覆盖为原则,选取四个社区的七个居民小区,采用集中座谈、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经开区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以及供给现状进行了全面了解,力求准确呈现经开区重点群体层次性、个性化的公共服务需求结构。根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慰藉等方面

杨晓冬、武永祥、姚嘉玉:《面向用户满意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构建》,《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3期。。国内学者也大多按照这一分类模式对社区养老服务进行划分周红云、陈晓华、董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统计与决策》2018年第17期。

吴芳、冯冬燕:《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类型及其差异化分析——基于陕西省的调研数据》,《调研世界》2018年第6期。。本研究亦按照这一分类,对经开区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做出归纳。通过调研发现,经开区老年群体需求涉及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和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两个大类,涵盖生活照料、医疗保健、适老改造、精神慰藉、法律维权和文体活动六个方面。

(二)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包括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两大类。其中,生活照料需求主要包括日间托管服务、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和助行助购需求等方面。当前,经开区低龄老人普遍承担着照顾孙辈的责任,用于做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高龄老人则受困于行动不便等原因,自主做饭的能力受限;而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对膳食供应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经开区老年人对于“老年餐桌”和送餐上门的需求较为普遍。90.82%的老人表示需要“老年餐桌”、送餐上门等饮食服务,其中表示非常需要此类服务的老人占50%。由于行动能力或出行不便,老年人对日托服务、生活用品代购与配送、卫生清扫、出行优待等服务的需求也比较大。需要“日托服务”的老年人占总数的70.21%,其中有27.86%表示非常需要“日托服务”;83.84%的老年人表示需要助餐、助洁、助浴等家政服务和助行助购服务,其中57.57%的老年人表示出了强烈需求意愿(图1)。

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最为迫切且相对集中。老年人出行不便,且大多不熟悉医院普遍推行的现代智能化、网络化的诊疗系统,在就医预约、挂号、就诊、缴费和取药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对陪同就医、代取药物、用药咨询和指导、定期诊断护理等需求比较大。如图2所示,80.85%的受访老人表示需要陪同就医、代取药品、病人护理等助医服务,有61.7%的老年人表示非常需要此类服务。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老年人群体对康养保健的需求日渐增多。老年人群体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病等疾病的比例相对较高,对义诊、慢性病防治宣讲、健康讲座、建立健康档案等保健服务需求比较大,有90.91%的调查对象表示需要医疗保健服务,以掌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防病强身的意识和能力。

(三)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

除上述基本养老需求外,不少老年人还存在更多的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主要包括生活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文体活动、精神慰藉以及法律信息咨询等方面(图3)。

一是对生活环境的适老化改造需求,主要包括公共生活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两个方面。在公共生活空间方面,老年人对社区环境、交通出行、人文环境等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需求尤为迫切,对小区内部和周边公园等区域内的健身器材、健身步道和友好环境的需求也比较大。78%的受访老人表示需要公共活动场所的适老化改造,97%的调查对象表示需要健身器材、养生步道、室内活动室等文体活动场地和设施,以改善公共服务、交通出行、智能应用等领域对老年人不够友好、康养设施不够齐备的现象。私人生活空间方面,根据2015年全国老龄委开展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顯示,有58.7%的城乡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不适老问题,包括没有呼叫和报警设施、没有扶手、光线昏暗等三大主要问题,以及厕所或浴室不好用、门槛绊脚或地面高低不平、地面易滑倒等诸多问题。这些不适老的问题,即对老年群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同时还形成安全隐患。老年人对于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十分迫切,希望能够在考虑安全、便利、舒适等因素的情况下,从楼宇加装电梯、住房采光通风、卫生间设置、自来水供应、房屋质量、安全防护性能等方面入手,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

二是精神慰藉的需求。吕宣如(2022)的研究显示,相较于健康服务,生活照护和精神慰藉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吕宣如、章晓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2022年第3期。。随着老年期的心理变化,老年人普遍存在与社会脱节、被子女嫌弃、给他人添麻烦的认知心理,容易出现自我认同低、孤独等心理状态,因此老年群体普遍存在精神慰藉的需求。尤其是经开区内京外务工群体较多,父母随同居住照护孙辈的情况比较普遍,这一群体在社区融入方面的需求更为普遍,希望能够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注与接纳,并形成社交群体的有效融入。从调研结果来看,经开区内73.68%的受访老人表示需要精神慰藉服务,希望通过参与多样化文体活动,解决孤独、社交脱节等问题。调研显示,经开区老年人对于加入柔力球队、舞蹈队、书法社、合唱团等文化体育团队,参与各类文体活动和比赛表达了较强的意愿。92.93%的受访老人表示期望参与到文体团队和文体活动之中,对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呈现较高热情。

三是信息咨询服务,以法律信息需求居多。随着消费、理财、保健、房产、遗嘱、家事纠纷等领域的涉老侵权问题日益增多,老年人的维权意识普遍觉醒,但由于法律知识欠缺,因此在法律咨询、风险评估、法律援助、法律帮扶、公益遗嘱等方面的法律服务需求也日益增长。从调研结果来看,82.8%的受访老人表示需要法律服务。

三、“三位一体”:经开区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是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2014年,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政府购买养老公共服务的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工作程序、工作责任,成为政府购买养老公共服务的重要政策指引。目前,经开区核心区在养老服务供给方面按照“基本需求全力保障、个性需要基本保障”的原则,围绕社区老年人群体的多元养老需求,积极创新工作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生活照料需求的便捷型供给模式

一是以养老服务驿站为依托,提供便捷的生活照料服务。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就近为有需求的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护理、心理支持、社会交流等服务,由法人或具有法人资质的专业团队运营的为老服务机构

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京老龄委发〔2016〕8号),2016年。。养老服务驿站作为城市的终端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家门口的“服务管家”,对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张健、苏玉、吕元:《健康中国公共服务体系下养老服务驿站功能分类及其设计策略研究》,《建筑学报》2020年第S1期。。自2016年北京市启动全市推广驿站式养老以来,经过几年发展,养老驿站已经在全市“落地开花”。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已建成运营养老驿站1087家,成为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被称为老年人“第二个家”

民生周刊:《养老驿站,老人的第二个家》,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9509103656688813&wfr=spider&for=pc2022.4.8,2022年11月8日。。当前,经开区内已建成4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形式选定第三方机构,以委托运营方式负责驿站日常运行。目前,这4家驿站由北京爱尚暖家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进行日常管理,为老人就近提供日间照料、健康指导、呼叫服務、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助餐服务等六项基础养老服务。通过驿站责任片区划分和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的认领工作,建立并完善了老年人档案,同时驿站创新服务内容,推出了中医调理、按摩理疗等特色服务,形成了“一站式、多元化”的“6+N”为老服务体系(图4),较好地满足了老年人生活照料、陪伴护理、心理支持、社会交流等日常需求。

二是以一刻钟便民商圈为载体,提供便捷的日常生活服务。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社区商圈的形象化表达,指位于社区内部或周边,面向所在社区消费人群,满足步行15分钟范围内日常生活需求和品质消费需求的商圈。“便捷”是对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布局要求,包括早点快餐店、便利店、中小型超市、菜市场、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维修店(点)、药店、书籍音像店、照相冲扩店和家庭服务等业态,实现“小的需求不出社区,大的需求不远离社区”的便捷服务

张荣齐、樊新荣、张寻:《“一刻钟”消费圈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中国市场》2014年第23期。。北京市经开区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亦城家园中心”为载体打造。亦城家园中心是经开区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按照“委托运营+资源集聚”的形式,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北京亦庄商业有限公司为建设运营管理方,通过资源集聚的方式统筹辖区内的一刻钟商圈服务商资源,从而意图打造成为一站式的便民服务综合体,满足居民“最后一公里”的商业需求。目前,经开区已经建成5家“亦城家园中心”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为周边居民提供菜篮子、老年食堂、书店、儿童托管等服务使得综合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例如,荣华街道关注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根据居民需求及社区推荐,亦城家园中心签约了辖区内10家餐饮服务商,为辖区内年满60周岁且持有养老助残卡的社区居民提供“老年餐桌”服务,此外还联合了部分社会商户为老年居民提供理发、修脚等服务,极大地满足了老年群体的日常需求。

三是以社会组织为支撑,提供便捷的巡视探访服务。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主体“一体多元”的发展趋势,从属于政府主导的“一体”下的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家庭均作为养老服务提供主体参与其中

房莉杰、周盼:《“多元一体”的困境: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理解路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北京市经开区以政府购买形式,依托第三方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巡视探访服务,构建了“建档—巡访—反馈—响应”的政社互动式巡视探访服务体系,有效满足了区内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陪伴关怀、精神慰藉需求(图5)。睿祺社工事务所是经开区荣华街道引入的一家社工组织,服务群体包括辖区内8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老年人、与重度残疾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无子女或子女均不在本市的独居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较差的独居老年人等。该组织首先建立了巡视探访服务档案,摸清了辖区内巡视探访服务对象底数。其次,以“电话+上门”的形式开展巡视探访服务,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安全情况、卫生环境、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定期询问、提醒和评估。通过上述工作,事务所能实现对老年群体的健康信息和身体状态的实时把握,并依托居家养老服务巡视探访服务系统、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建立服务对象需求台帐,以月度为单位汇总整理,报送至街道。街道根据社工组织反馈的信息,做出针对性响应,从而及时有效满足老年人及其家庭养老服务需求。

(二)医疗保健需求的拓展型供给模式

针对老年人的广泛基本就医需求,经开区采取了扩充区域医疗资源供给容量和丰富医疗保健服务形式的思路来满足需求。一是拓展区域内医疗卫生保健的供给服务容量,通过持续推进北京同仁医院亦庄分院二期工程、北京急救中心开发区分中心的建设施工,启动了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全面扩充医疗保健资源供给能力。二是拓展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供给形式。经开区辖区内的公立医疗机构均提供了疾病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和健康档案管理等医疗服务,丰富了医疗保健服务形式,总体上满足了全区老年人基本就医需求。此外,积极与第三方社会组织合作,通过志愿服务、区域共建的形式,拓展了老年人卫生保健服务的供给形式。以天华园一里社区为例,该社区联合博济体检中心、听涛养老驿站等组织,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慢病宣传、定期义诊、免费体检等活动,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了老年人自我保健、防病强身的意识和能力。还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社区老年人开展了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围绕老年人在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调适能力进行讲解,引导社区老人认识到调节心理和排遣压力的重要性,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三)个性化需求的对应型供给模式

一是以适老改造为抓手,推进人居环境友好便捷。生活环境和居家环境的适老化改造,既能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也是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的必要选择。经开区的适老化改造主要以政府购买市场施工工程服务,引入第三方施工队伍进行改造施工,政府和社区负责质量监督。改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小区、公园、绿地等公共活动场所的适老化改造,包括在小区内加装楼梯扶手、对单元门进行坡道改造、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利、健康的生活环境。二是居家环境的改造,包括室内地面防滑、浴缸拆除、线路改造、智能家居等各类服务,基本覆盖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效地排除了各类安全隐患。三是提升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的覆盖率。针对老年人较大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的需求,在辖区内各个社区实现了健身器材、健身步道、乒乓球室、舞蹈活动教室的全面配备。

二是以老年兴趣社团为载体,丰富各类文体服务供给形式。例如,博兴街道以政府购买形式,委托北京泰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亦城茗苑社区内开展“文化润茗苑”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日常活动、筹备对外宣传及展览等形式培育书法社、话剧社两个社区自组织文化群体,以此带动社区老年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满足老年群体在文化体育、精神娱乐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此外,经开区各街道和社区也组建了柔力球队、舞蹈队、模特队、书法班、工笔画班、合唱团、乒乓球队等各类老年人兴趣社团,开展各类文体比赛和活动,满足老年人的文体活动需求。

四、結论和建议

(一)结论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持续加深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成为城市发展养老事业的另一种选择。本文以北京市经开区为研究场域,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进行了系统全面了解,并介绍了经开区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提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现状。结果表明,老年人群体在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方面普遍存在较大需求满足和提升空间,同时也存在生活环境适老化改造、精神慰藉和法律维权等诸多需求。据此,北京市经开区以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为基本形式,围绕老年人群体的多元需求,针对性地优化供给方式、丰富供给内容,以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形式引入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通过打造社区养老驿站、一刻钟生活商圈、社会组织巡视探访服务体系等满足老年人群体最为迫切的生活照料服务需求;以扩大医疗卫生服务容量和服务方式、社会组织参与卫生保健服务供给等方式消解了老年人群体最为关注的医疗保健需求;以人居环境的适老化改造、多样文体活动形式和设施供给弥补了老年人群体的多样化养老需求供给短板。经开区以政府购买养老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诸多探索,成效显著,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区居家养老的“经开模式”,为其他城市社区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建议

立足经开区高新企业多、数字产业强的特点,未来经开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以高端养老为定位,以智慧养老为特色,加快打造智慧养老标杆社区、区域化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养老服务新高地。

一是依托智能终端和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养老”标杆社区。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智慧养老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于一体,日益表现出强大的功能优势,成为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的全新路径

任杨、朱宇、关博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政府作用》,《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9期。。在老年居民多、基础条件好的社区探索建立“平台+终端+应用+服务+内容”全方位的智慧养老互联服务体系,将居家老人、社区、政府、服务提供者有机联系起来,实现需求全面检测、信息高速传递、服务精准供给。探索提供集“智慧照护、智慧呼叫、智慧监测、智慧安防、智慧物业”等智慧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整体解决方案,全方位保障老年人应急救助、生活照料、睡眠监测、独居监护、健康管理等需求。例如,可通过智能手环、智慧水表、摄像头、智能马甲等智能终端,依托室内传感数据的集群系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老年人居家健康监测系统,动态及时地收集和分析居家老年人身体状况和生活状态。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监测平台。依托监测平台和智能终端,对老年人的状态进行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前瞻预测老年人意外情形,为相关部门快速开展医疗、救助、生活服务提供需求信息和预警支持。

二是发挥“大驿站+”平台的作用,打造区域化养老服务综合体。综合考虑老年人口分布特点、养老服务资源布局等因素,依托辖区内养老服务驿站,以“大驿站+养老”的开发模式,科学设定服务半径,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设计,打造区域化养老服务综合体。推动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从“零散式、嵌入型”向“区域化、复合型”转变,为老年居民提供涵盖日常照料和医疗保健相结合、文体活动和精神慰藉相结合、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相结合的服务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社区居家养老三位一体供给侧改革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探索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南昌市社区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