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斗”字究竟怎么读
2023-05-30陈红梅南晓民
陈红梅 南晓民
因上世纪汉字字形简化,鬥争的“鬥”简化为“斗”字,与古代表酒器和量度单位的“斗”相混淆,致使“斗”字现在多音多义,造成人们读音方面有时难免困惑。如岑参的唐诗《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有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学界一般译为“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唐诗鉴赏词典》中余恕诚赏析“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时并无“斗酒”音义注解,《高适岑参诗选译》中谢楚发的译释亦然。其中“斗”字是读dǒu还是dòu?据上述注解均无法确定。因读“斗dǒu”作量词,读“斗dòu”作动词,二者含义不同,这就引起一些学者讨论和争议,迄今尚无定论。
有学者认为此处“斗酒”的“斗”应读上声dǒu,解作“古代的酒器和量度单位”,并引李白《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为证;但另有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唐宋时有斗(鬥)酒会,比赛饮酒,此处“斗酒”中“斗”可以读去声dòu,并举杜牧《街西长句》中“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樊川文集》)为证,认为此处“斗酒”的“斗”可以作动词“争斗”之“斗”读去声dòu。
周平然讨论了唐诗“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斗”的含义和读音,据古今“斗酒会”认为诗中“斗酒”可解为“比酒量”,“斗”可作动词读去声dòu;“斗酒相逢”即“相逢斗酒”,“斗酒”即“比酒量”(周平然:《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斗酒”的“斗”到底该怎样读?》载《新纪实·诗歌品鉴》2022年8月),类似的解释也出现在国内一些著名诗歌鉴赏或诵读网站上(如学诗词网、诗词歌赋网、朗诵网等);最近,网上一则很火的视频里,美女主播读唐诗“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时,也公然将“斗酒”读为“dòu酒”。
鉴于清代彭定求纂《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中并无“斗酒”即“比酒量”说法,故“斗酒”读为“dòu酒”的音义有待商榷。另,周平然(2022)还分析了“斗”字在《全唐诗》的字形,也注意到古文献中“升斗”之“斗”和“争斗”之“斗(鬥)”字形的区别,但作者并未就此深入挖掘,而以《全唐诗》编写年限短和古籍文献可能被改动为由,认为《全唐诗》中的字形不可信;至于“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斗”究竟该怎样读?周文认为“斗酒”是多音多义词,故它在不同的语境里可有不同的音义。为求确解,本文拟从唐以前古文献中“斗酒”一词的含义和字形两方面分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诗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斗”字的确切音义。
一、古文献中“斗酒”的含义
1.汉代文献中“斗酒”的含义
经探查,“斗酒”一词最早出現于汉代文献中,皆是“一斗酒”之义:1)班固《汉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汉书·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这里“斗”显然作量词,是升斗之“斗”。2)刘歆《西京杂记》:“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此诗背景据说是“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西京杂记》)卓文君因丈夫有两意而作此诗以自绝,终于挽回丈夫;此处“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应释为“今天夫妻喝一斗酒而会,明日我们站在沟水头(像沟水东西分流一般分道扬镳)”。因此,此诗中“斗酒”不可能是激烈昂扬的“斗(鬥)酒”。3)东汉古诗十九首之《青青陵上柏》:“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萧统:《文选》)此处斗酒的“斗”也是量词读上声dǒu。
2.三国魏晋南北朝文献中“斗酒”的含义
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文献中出现“斗酒”的文献列举如下:1)曹操《祀桥太尉文》:“斗酒只鸡过相沃酹”(《魏武帝集》),指曹操祭奠亡友,携鸡酒到墓前祭拜。2)曹丕《典论》:“汉灵帝末,朝政堕。群官有司并湎于酒,贵戚尤甚,斗酒千钱。常侍张让子奉为太医令,与人饮,去衣露形为乐。”这里“斗酒千钱”中“斗酒”指“鬥酒”?“一斗酒”?似乎两者皆可。查《太平御览》:“典论曰:孝灵末,百司湎酒,酒千文一斗。常侍张让子奉为太医令,与人饮,辄去衣露形为戏乐也。”可知曹丕所谓“斗酒千钱”,其“斗”应作量词解。3)其他的,诸如魏·应璩《百一诗》:“斗酒当为乐,无为待来兹。”(《艺文类聚》)晋·潘尼《三日洛水作诗》:“斗酒足为欢,临川胡独悲。”(《艺文类聚》)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陶渊明集》)梁·庾信《秋炅法师游昆明池二首》:“落花催斗酒,栖鸟送一弦。”(《庾子山集》)宋·鲍照《代蒿里行》:“斗酒安可酌,尺书谁复陈。”(《鲍氏集》)梁元帝《屋名诗》:“梁园气色和,斗酒共相过。”(《艺文类聚》)据诗意,“斗酒”大多出现于欢聚场景,有的还有对偶语境。诸诗中斗酒之“斗”大都应作量词解。此外,这一时期文献中颇多“一斗酒”(《肘后备急方》)、“五斗酒”(《三国志·武帝纪》)、“持斗酒片脯”(《搜神记》)这一类“斗酒”表述,易直接判断其中斗酒之“斗”为量词读上声dǒu。
3.唐代文献中“斗酒”一词含义
在唐代文献中出现“斗酒”一词的有:1)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李太白集》)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兼求富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杜工部集》)白居易《感伤四》:“几度相逢即身老,且倾斗酒慰羁愁。”(《白氏长庆集》)据诗意分析以上诗句中“斗酒”名量词性质明显,可作动词“携、沽、倾”之宾语,故这里“斗酒”的“斗”应解作“升斗”义,作量词。2)“斗酒”一词还出现在李白《悲歌行》:“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淮阳书怀寄王宗成》:“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李太白集》);刘长卿《送马秀才落弟归江南》:“殷勤斗酒城阳暮,荡漾孤舟楚水春”(《刘随州集》)等对偶诗句中,诸句中“斗酒”分别与“尺琴”“一餐”“孤舟”等名量词对偶,故“斗酒”也应作名量词解。3)另,李白《将进酒》:“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结合唐代陆龟蒙《放歌行》中“十千?酒不知贵,半醉留宾邀尽欢”(《甫里集》);崔国辅《杂诗》中“与酤一斗酒,恰用十千钱”(《又玄集》)等诗句可见,这里的“斗酒”明显是名量词性质。注意这里“?”释作酒器或度量单位时通“斗”字。
综上,唐代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末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斗酒”,结合汉三国魏晋到唐代的相关诗歌中“斗酒”的语用名量词质,我们可初步判定其为“一斗酒”之义,其中“斗”应读为上声dǒu。
二、古文献中“斗酒”的字形
我们对唐代含“斗酒”的诗歌进行了相对穷尽的统计,共50多首。如前所述,唐诗中“斗酒”的语用多为名量词性质,表“一斗酒”之义。与之呼应,唐诗中“斗酒”的“斗”在唐诗古文献中字形大都写作“斗”,即量词“升斗”的“斗”。目前为止,我们仅发现杜牧《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诗句中“斗酒”例外——在古文献中,其中“斗”字写作“闘”“鬭”“鬥”等,即动词“争斗、比斗”的“斗”。那么古代文献中是否会把争斗之“斗(闘、鬭、鬥)”和升斗之“斗”混淆讹误呢?
1.据我们考察发现,这种混淆讹误的情况应不存在。例如,我们试对照明代毛氏汲古阁本《邺城怀古》中“斗酒将酬君,悲风白杨树”(《唐人选唐诗八种本·中兴闲气集》图1)与同为毛氏汲古阁本《街西长句》中“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唐人选唐诗八种本·才调集》图2),两句诗中“斗”的字形完全不同。可见“升斗”之“斗”和“争斗”之“斗”的字形差异很大。
2.唐宋中古时“升斗”之“斗”和“争斗”之“斗”发音不同。《广韵》中二者尽管同属流摄,但“斗”字端母、厚韵、上声;“斗(闘、鬭、鬥)”字端母、候韵、去声。古代传抄书籍时,往往一人读一人写,同音字易出现抄错,不同音字鲜有混淆;加之两种音义的“斗”在古文献中字形差别很大,故传抄中抄错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3.我们再专门对照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中“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和杜牧《街西长句》中“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两句诗中“斗酒”之“斗”在古文献中的字形,进一步分析其中“斗酒”之确切音义,结果如下:
⑴杜牧《街西长句》所在《樊川文集》今存最早的版本为日本枫山官库存北宋刊本,清代杨守敬从日本将这个本子影摹回国,由成都杨寿昌景苏园影印问世。其他各种版本还有明崇祯元年海虞毛氏汲古阁刻唐人选唐诗八种本《才调集》、清康熙四十五年武英殿刻本《全唐诗録》等,其中“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诗句中“斗”字写作“闘”;此外还有写作“鬭”(明崇祯刻本《石仓十二代诗选》、清康熙刻本《全唐诗》、清乾隆刻本《才调集补注》等)、“鬥”(清道光刻本《蛾術编》)等字形,无“斗”字。
⑵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和杜牧《街西长句》同时出现在《全唐诗》和《全唐诗録》(如图3)中。同一本书中两首诗斗酒的“斗”字形完全不同,岑参诗中斗酒的“斗”为“升斗”之“斗”字形;杜牧诗中为“争斗”之“斗”即“闘、鬭”字形。
综上,唐代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末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斗”在古文献中字形应为量词“升斗”之“斗”而非“争斗”之“斗(闘、鬭、鬥)”。
三、结语
1.通过分析“斗酒”一词在古文献中的词义和字形,唐代诗人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末句“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中“斗酒”之“斗”字形应为“升斗”之“斗”,对应的读音应按量词读上声dǒu。
2.唐代诗人杜牧《街西长句》中“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的“斗酒”之“斗”字形应为“争斗”之“斗(闘、鬭、鬥)”,对应的读音应按动词读去声dòu。
3.从唐宋到清代的文献中量词“升斗”之“斗”和动词“争斗”之“斗”音义皆不同,不会产生读音争议;诗句中产生“斗酒”读音争议是由当代汉字简化造成。我们要正确运用文献学和古汉语知识进行溯源分析,才能准确分析相关读音问题。
(作者: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藏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西藏大学文学院教授,邮编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