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物理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2023-05-30叶少斌

中学理科园地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物理教学

叶少斌

摘   要:目前的劳动教育存在与学科教学脱节的问题,即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无法有机联系。物理作为一门讲述物体运行规律的学科,如果能够与劳动教育相联系,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对于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开发劳动教育的新方法,促进劳动教育与物理的协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更加深刻的领会到一些物理知识。物理学科中渗透劳动教育主要采用深挖教材中的劳动元素加以分析、通过劳动实践感悟物理原理以及探究物理发展史中有哪些与劳动相关的真实案例这些策略展开。

关键词:劳动教育;物理教学;学科渗透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思想,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 1 ]。劳动教育是党在分析国家教育新形势后对教育系统提出的全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体现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的要求与决心。其中“劳”已经占据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一席之地。

1  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学的意义

劳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基础,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物理则是人类探究世界运转的学科。将劳动教育与物理学科相结合,对学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1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学科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全面渗透和融合,既能满足新时期学校教育对劳动教育在教学层面的要求,又能使得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全面迈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新时期一系列国家劳动教育政策精神是劳动教育学科课程渗透的根本坚持和政策依据,新时期劳动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和综合教育功能是劳动教育学科渗透的基础。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尽管生活中的很多体力劳动已经被机器所取代,但需要体现创造力、情感交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场景时,机器的作用就变得很有限。劳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现在的很多学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盲目崇拜一些网红和明星,憧憬未来能够加入其中,对普通的劳动者存在轻视的看法,认为农民、工人的职业卑微。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懂得美好的生活都是劳动得来的,只有劳动才能打造更加辉煌的明天。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仍在塑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积极的引导能够在学生观念树立这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将劳动教育渗透到物理教学中,能够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时时刻刻正确、良好的价值观念萦绕身边,对中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具有积极意义。

1.2  促进学科之间共同发展

传统的劳动教育通常是普通的体力劳动,如果学生在劳动之中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不但无法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甚至会产生相反的作用。物理学科因为其复杂的特点使得很多学生对其望而生畏。如果物理教学缺乏生动的讲授氛围就会变得枯燥乏味,这就令许多学生对物理更加失去兴趣。那么将劳动教育与物理教学结合之后,教师可以根据物理教材中与劳动相关的教学内容,制定劳动计划,以生动的故事或者有趣的劳动实验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将劳动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在劳动中能够学习到物理知识,或者将一些物理模型的建立放在劳动场景之中,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又或者将物理实验穿插于劳动之中,使学生对实验印象更加深刻。将物理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能够为双方带来更多的教育变化形式,开发出更多的教育方式、方法,促进两个学科的共同发展。

1.3  连接物理与生活的纽带

物理知识的发现来源于生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劳动中感悟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劳动实践,使得学生积累劳动生活的经验,在劳动中学习、观察、思考、进步,利用物理知识分析劳动过程各种动作产生的原理,合理地运用物理知识改进劳动的方式[ 3 ]。例如用水管浇水时,用手捏紧水管口可以增加水的射程,这是因为相同的流速下,更小的出水口会加大出水口的水压,射出的水经过一道抛物线再落地。这里面涉及到了物体的水平初速度与自由落体之间的运动关系,自由落体时间一定,初速度越大,水的射程越远。学生感受到,一个简单的浇水过程竟然涉及到如此多的物理知识,有压强、流量、动能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从而达到以生活中劳动过程为核心展开物理知识的复习。针对性地介绍某一具体劳动过程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够有效促进前后知识的有效连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获得的成就感中感受物理的魅力与劳动的快乐,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其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2  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

中学生课业压力较重,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需要考虑到中学生的特点。渗透劳动教育要考虑到策略的可行性,既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不能太过于放飛自我,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方式新颖,方法简单可行,内容充实有趣[ 4 ]。鉴于中学生学习时间的宝贵性,授课时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这需要教师提前准备,精简教学内容,举例深刻。以下从四个方面对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2.1  课程教材内深挖劳动内容

学校是教学的主阵地, 在中学物理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 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正确劳动的观念,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 让劳动之花开遍校园。深刻挖掘教材中与劳动有关的内容,在课本内容基础上扩展相关内容,既丰富学生的眼界,又加深了学生们对教材的印象。例如在学习热机原理的时候,教材中介绍了人们用热机驱动车子装载货物的事件。可以以此为基础向学生介绍人们利用热机生产的历史过程。由于热机的发展使得人们的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这就是物理知识对于劳动的影响,使学生懂得知识就是生产力,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后可以更好的服务与生活。

2.2  勞动实践中感悟物理知识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劳动工具的进化史。古代人们利用摩擦生热钻木取火,解决了火的问题。后来内燃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现代机械化、高精度的机器人正在逐渐进入到各行各业,替代人们的双手完成更多的工作。各种各样的劳动工具中都隐藏着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带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悟物理知识,将劳动工具作为物理知识的载体,向学生传授生活实践的同时又将物理知识巧妙地讲解了出来。例如可以将插秧这项劳动介绍给学生,抛秧时利用了物体的重力,夜间灌水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防止秧苗被冻坏。再比如可以带学生去体验挑水,用轱轳将水桶从井里拉上来利用了定滑轮的物理知识,用扁担挑水和自制杆称体现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这些例子数不胜数,带学生亲自体验这些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过程中物理知识的掌握,也能使其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懂得尊重普通劳动者和劳动果实,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5 ]。

2.3  物理发展史培养劳动观念

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在物理的发展史中有很多与劳动相关的名人轶事。通过介绍这些名人轶事将物理与劳动的紧密关系更加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和物理的理解。例如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金字塔,每块巨石都有几吨重,聪明的古埃及人想到了利用滚木运送石块的方法,这里面涉及到了滚动摩擦力替代滑动摩擦力的物理知识;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提出“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子,我可以撬起地球”,曾召集众人利用镜子反光照到敌人的帆船上,数千面镜子将阳光聚集到同一艘船的帆布上,点燃了敌人的战船,没费一兵一卒就打退了敌人的船队,这里面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将杠杆原理用于生产劳动中的例子,例如捣谷物的硾,利用杠杆抬起重硾砸碎谷物,省时省力,提高了劳动效率。通过介绍这些事迹,增加了课堂上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6 ]。中学生还没有过多接触社会,仍旧处在社会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介绍这些事迹使得学生感受到科学带来的巨大魅力,形成爱科学、信科学、学科学的科学观念。

2.4  分小组探究培育劳动态度

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明灯,但学海无涯,学生终究要靠自己的能力迈向社会。只有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生分组,让其自主探究物理与劳动相联系起来的案例,让学生自主探究案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能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印象。分析劳动的过程,了解劳动的步骤,掌握生活的技能,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学生之间的互相探究还能够增加感情,锻炼自己与他人沟通相处的能力,培养与人协作的习惯。在探究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各组在一起互相交流探究成果,不同的案例包含不同的物理知识,通过这种交流,各组之间互通有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对于一些组提出的案例存在对物理知识概括不全面的,其他组成员还可以对其做出补充,这样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2.5  课后习题中感受劳动魅力

学生通过习题可以感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例:如图1所示,一个压缩式喷雾器,该喷雾器储液桶的总容积为V0,当内部气体压强为p(未知)时恰好能工作。初始时刻。内部液面在三分之二处,内部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p0,用一个容积为V0/10的打气筒通过进气口给储液桶打气20次后,喷雾器可以一直工作到液面下降到二分之一处。设定打气过程中,储液桶内空气温度保持不变,药液不会向外喷出,喷液管体积及喷液口与储液桶底间高度差不计,试求:

(1)恰好能工作时内部气体压强p;

(2)然后再继续打气20次,那么一直可以工作到液面下降到多高处。

本题中压缩式喷雾器,合理地利用人力,有效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作效率。将科技兴国、农业为重和崇尚劳动融为一体,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相关物理知识的同时,再次领悟到劳动之伟大、劳动之魅力。

总之,劳动人民创造了历史,同时也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物理老师应该着力分析教育中涉及劳动教育的教材、教科书、插图等,向学生介绍它们,以反映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中的非凡智慧。当前社会下单一的学科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各学科之间应该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讲授一个学科的时候从侧面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能够使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指望一次两次的教育就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劳动的重要性,能够在劳动实践中巩固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二者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能够将物理理论与实际生活连接起来,使空洞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活灵活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面对枯燥的书本,而是通过具象化的劳动过程将物理知识与劳动过程联系起来,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只需要回忆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劳动场景便能够回忆起物理原理的作用过程,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用于其他的领域。

艺术来源于生活,以“物”促“劳”、以“动”明“理”。人民群众利用劳动工具(物),提高日常生产生活劳动(劳)效率;通过劳动实践(动),总结心得从而获得真理(理);以物理科学为基础,改进或发明更先进的劳动工具,进而促进劳动效率的提升。尽管科技进步神速,但不能忘记人类发展的基础。人类能够繁衍至今靠的是勤劳的双手,不断地劳动去获取需要的衣食用度。尽管现在高科技集于一身的机器人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替代人类从事劳动活动。但相对于体力劳动的减少,人类的脑力劳动在不断地增加,再聪明的机器人也很难完全脱离人类的指挥。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不仅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中学生深受某些网红的毒害。为了红不择手段,扭曲的价值观令很多学生做出难以想象的举动。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领悟到劳动的魅力,端正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柳夕浪.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教育内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4):9-13.

[2] 刘立飞.命制体育运动情境物理试题的实践探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22):86-87.

[3] 张润田.劳动教育的无本课程化与实践路径探究[J].中小学德育,2019(8):27-29.

[4] 物理教材编写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5] 教育部考试中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考查——2019年高考物理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19(7):15-19.

[6] 郭青松.中小学校如何补足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劳动教育[J].教书育人,2019(26):12.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物理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