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自我革命”要义阐释与逻辑探迹
2023-05-30吉永峰
吉永峰
摘 要:党的二十大党章首次写入“自我革命”,在历史长河中刻印下党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新坐标。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蕴含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密码。自我
革命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传承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自我革命理论创新价值体现在从外责到内求、从短期到新常态、从群体到整体,从实践到理论的转化和跃升,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创新和发展。新征程坚持和发展自我革命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自我革命;创新;逻辑探迹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3)01-0004-03
党的二十大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突出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这个关键问题。报告说:“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这是一个求真务实、鼓舞人心的论断。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作为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政治品格之一,自我革命所蕴含的深厚的内涵底蕴、系统的逻辑建构和高尚的价值追求,是世界上其他所有政党所难以具备的。学思践悟自我革命这一党的最新创新理论,对提升党员干部政治领悟力、政治辨别力和政治执行力,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一、自我革命的内涵解析
(一)自我革命的基本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消除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1]。“自我革命”顾名思义就是主体(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形式去除自身毒瘤或顽瘴痼疾(客体,意指革命的对象,具体指行为、态度、价值取向等与党的性质宗旨不一致的内容),以保持自身肌体的健康,最終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1]。具体来说,自我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刮骨疗毒的方式将自身肌体中的毒瘤、顽瘴痼疾清除出去,以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要举措。
(二)自我革命的特征要旨
1.居安思危、慎微慎独的清醒意识。自我警醒是自我革命的思想前提。与人民监督、媒体监督或者西方政府的在野党监督相比,自我革命对党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标准更严格,要求主体必须时刻具备自我警醒的危机意识,时刻做到居安思危和慎微慎独。这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纯洁性和先进性是其本质属性,要时刻从人民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不断检视自身,不掩饰缺点,不回避矛盾,不无视问题,不文过饰非,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慎终如始的初心。
2.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革命精神。革命性是自我革命的底色。第一,自我革命是一场革命,就是要用雷霆手段,做到干净、彻底、完全,不留死角、不留余地,确保腐败分子在党内无藏身之地,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第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品格,而腐败分子与人民是极端对立的双方,自我革命就是党通过对自身内部沉疴顽疾的切除,恢复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以必须要刀刃向内,要具备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第三,自我革命是引领社会革命的前提,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求全党同志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对危害党的旗帜、破坏党的声誉的腐败分子坚决清除、毫不手软。
3.永不停歇、从不放弃的精神面貌。慎终如始是自我革命的精神状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告诉我们自我革命是“持久战”,不是“运动战”。首先,从时间维度来讲,自我革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做到慎终如始、持之以恒,只要有腐败存在,就要吹冲锋号,杜绝喘口气、歇歇脚的投机心理;其次,从空间维度来讲,要一体推进,要完善制度,扎好篱笆,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最后,从历史维度来讲,将党百年自我革命所凝结的成功经验继续发扬光大,结合新时代新征程,转化为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全党高度团结、引领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
二、自我革命的逻辑探迹
(一)理论逻辑: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法则,具有革命和批判精神。一是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2]112。因而,现实世界的过程性、暂时性决定自我革命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二是“辩证法在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2],事物内在根源的矛盾性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决定自我革命必然具有革命和批判精神。三是马克思主义是通过实践,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这就决定自我革命自然携带批判和革命因子。因此,“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说来,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工作者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和变革现实世界。同时,回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革命阶级一直是通过自我革新同内部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而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马克思指出,革命者革命之缘由,因“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却掉自身一切陈腐的肮脏,才能够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恩格斯曾说,他与马克思“一生中对假冒社会主义者所进行的斗争比与其他任何斗争都要多”[3]380。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也曾强调:“自我革命对于任何一个生机勃勃、富有朝气的政党都是绝对必要的”[4]。这些蕴含丰富自我革命思想的理论元典,为党开展自我革命提供了理论源泉与思想支撑。
(二)历史逻辑: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
党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并在党自身发展历史演进中不断成长和创新,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一是通过自我观察、自身审视,发现自身不足。如《易经》云“君子以恐惧修省”,《论语》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必慎独也”“吾日三省吾身”等。《荀子》指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这些都是通过内省去反省自身缺点,不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二是通过自我责备、自我批评去改正错误。《论语》指出“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体现了古人对通过“自讼”即自我责备而改正错误的重视。古人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强调在发现错误后,要及时修正,故而提出“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战国策》强调“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指出“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之”[6]。古代贤君也强调“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并将其奉为治国理念。由此可知,传统文化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起点就是从“修身”做起,通过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而将自省的范围从“个人”扩充到“全党”,既拓展深化了传统文化意义上“自省”“自讼”的含义,又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深厚历史底蕴。应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自警自省、自纠自讼的文化基因与中国共产党践职履责的自我革命政治品格存在内在耦合性,为党的自我革命政治品格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沃的文化土壤。
(三)实践逻辑:熔铸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符号,贯穿党百年历程之中,而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始终内蕴其中并不断传承、生长并随着时代发展而赋予不同的价值内涵。大革命失败之后,在党和国家革命事业遭遇巨大挫折的危急关头,党通过召开八七会议,及时扭转了航向,纠正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新方向,将正处于组织涣散和思想混乱的中国共产党带到正确的革命道路上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濒临绝境之际,1935年1月,我党召开了遵义会议,对博古、李德等人错误军事指挥进行深入分析反思,最终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中的军事指挥权,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央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延安革命时期,我们党通过整风运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批判“左”倾教条主义,本质上是一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升的自我革命;新中国建立后通过“三反”“五反”等系列运动,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清除了党员干部队伍中的贪腐分子,继续保持了党的肌体纯洁性;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通过打破“两个凡是”思想束缚,整顿党风、拨乱反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这一正确的历史轨道上来。可以说,党的自我革命这一伟大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将其创造性熔铸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成为我们党突破历史困境、战胜艰难困苦、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精神财富。
三、创新价值——自我革命的新时代实践逻辑
(一)从“外责”到“内求”
党的自我革命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躬自省”的优秀成分,在加强自身建设中实现从“苛责于外”到“反求诸己”的历史性、创新性转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古今中外所有政党,大多采用“外责”方式推动政党自身建设,主要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资本主义政党监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层建筑是通过三权分立构建起来的,政党建设主要通过外力(包括在野党或者媒体)实现对执政党监督,这就不可避免存在为实现自身政党利益,能够保持或夺取政权,通过攻讦对方、抹黑對手达到自身目的,在资本主导下这一现象只会愈演愈烈,最后导致所谓的“民主政治”沦为笑柄,而自我革命从“外责”转换为“内求”,从性质上划清了与资本主义政党建设的界限;另外一种情况,即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即人民监督政府,虽然社会主义中国,性质与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但与第一个答案相比,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同样实现了从“外责”向“内求”的转变。第一,主体转换了,监督或革命的主体从人民,转向了党自身;第二,范围缩小了,客体更加精准,监督或革命的客体从党的整体转换为党内的腐败分子以及侵害党健康肌体的毒瘤或害群之马;第三,程度提高了,从监督转换为革命,彰显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总结起来,从逻辑演进的角度来讲,自我革命是对党的建设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开辟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新境界。
(二)从“短期”到“新常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深刻理解把握自我革命的内涵意蕴,必须有以下三方面清醒认识:第一,自我革命并不是一场“运动”、一阵“风波”,持续一段时间就会过去,一批反面典型被抓就会收兵,它将成为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新常态”,从时间维度上实现了从“有限”到“永远”的突破;第二,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自我革命的“新常态”是打破过往稳定状态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平衡,要认识到“新常态”具有稳定性和不可逆性,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提高认识,杜绝侥幸和投机心理,形成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的行为自觉;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党的自我革命是党通过自身内部净化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举措是百年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从“群体”到“整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里清楚地告诉我们,自我革命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途径,目的是要对党员干部这一“群体”,通过自我革命进而具备引领伟大的“整体”社会革命的能力和本领,最终能够担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一是要通过锤炼坚强党性、筑牢理想信念,去除、荡涤掉一切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纯洁性。二是自我革命不是终点,从空间序列来讲,必须要与社会变革相融合、相贯通,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7]55,而这种社会革命或称这种政治行动是任何试图取得统治的阶级获得最终胜利的关键。要全面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最终实现伟大复兴总体战略目标。三是自我革命不仅要保持党的纯洁性,不仅是打赢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持久战,还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永葆党的先进性,使党成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引路人,成为社会变革引领者,成为人民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
(四)从“实践”到“理论”
中国共产党对于自身建设是孜孜不倦的探路者、先行军,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新突破。第一,治乱兴衰周期率是中国历史王朝轮替的常态和规律,是高悬在历朝历代执政者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中国历史上的“魔咒”。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立党之本,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人民监督政府”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创新与突破。第二,经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与探索,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从八项规定破题开局,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四风,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从实践和理论上找到并回答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即自我革命,为新时代党的自身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新突破。第三,“自我革命”是对跳出历史周期率所做出的第二个回答,是在实践探索基础上的理论表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智慧结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党建设理论的创新与突破。“以往的哲学家都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8],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学思用貫通、知信行统一”,要运用“自我革命”这一最新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生活中、工作中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关键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并指引我们,做到“步调一致向前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出新业绩、开辟新境界、再攀新高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全集:第8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荀子[M].方达,评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6]传习录[M].陆永胜,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21.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