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专业发展,促进德育实效
2023-05-30陈志刚宋丽丽戴巍
陈志刚 宋丽丽 戴巍
校本教研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与素养提升的重要实践活动。基于国家政策、学校发展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对班主任能力提升的要求,针对班主任成长背景与需求多元化、校本教研实施浅层化和被动化等问题,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向阳桥小学开展了小学班主任“菜单式”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资源库,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和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要求。
“菜单式”校本教研以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为目标,立足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需求,从专业情怀、专业思想、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菜单”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三训一体”常规教研模式,提升德育实效,实现教师的自主成长。
因材施教,因需施训
问需于师,对症下药
通过前期统计调查发现,我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制约。从主观层面来说,学校班主任年龄结构两极化,老教师与新教师需求有所不同;班主任专业化程度不高,亟须通过教研提升专业素养。从客观层面来说,班主任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专业发展需求;培训形式单一,难以发挥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基于以上问题,学校针对班主任的多元、个性化需求启动了“菜单式”校本教研项目。
双向培师,菜单教研
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目标,结合班主任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储备等,将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要求的学习项目进行程式化排列组合,供班主任自由选择。根据教师的选择,组成多个学习共同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研究活动,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学校充分发挥“两自一包”(管理自主、教师自聘、经费包干)的体制优势,以班主任“菜单式”校本教研为抓手,有效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以此推动立德树人目标的全面落实。
建章立制,知行合一
专属菜单,闭环流程
学校不断完善流程,确定了“需求调研—拟定项目—选择项目—制定菜单—开展教研—反思评价—改进菜单—实施教研”八大程序,使班主任成长形成闭环。
第一步,开展调研,制定菜单。开展问卷调查、班主任访谈,结合班主任自身需求和学校对班主任发展的要求,总结班主任的成长瓶颈和工作中的典型问题,以班主任六大专业能力素养为抓手,为低、中、高段班主任开发了基于不同需求的菜单主题,如“如何适度、有效地惩戒”“重要时间点的班级管理”等,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出若干个微主题,切实帮助班主任解决工作中的困惑、难题。第二步,导师领课,备课审课。班主任根据自身情况申报成为“导师”或“学员”。第三步,导师开讲,学员参研。课题组成员组成学习成长共同体,实现同伴互助。第四步,实践反馈,获取积分。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调整实践方式,进行反馈与评估;导师与学员在教研过程中积累学分,结合教研成效进行评价和奖励。第五步,学员运用,跟踪优化。学员将学习成果运用到自己的班级事务管理中,优化管理,解决实际问题,导师对学员的学习应用成果进行跟踪反馈,再次优化教研成果。第六步,调整实践,形成资源。教研结束后,梳理研修成果,并进行推广应用,形成班主任专业成长资源库和学生教育管理智库。
制度体系,规范教研
“菜单式”校本教研要想取得实效,需要完备的制度保障。学校针对以往校本教研表面化、形式化等短板,完善了班主任校本教研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领课制度。由班主任自主报名,根据自身优势和兴趣,成为某个菜单主题的导师,开设小型讲堂并组织学员培训学习。
审课制度。在正式培训前一周,导师组织课题组成员围绕培训主题展开调研和讨论,对培训内容和形式进行再次优化。
选课制度。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为全体班主任的集中培训,选修课为主题小班课程,班主任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课,每学期选课不得少于6次。
学分考核制度。导师开展一次培训可获得10学分,学员参与一次学习获得5学分(包括听课和完成培训任务),职初班主任至少要学够40学分。为调动班主任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制定了学分奖励计划,班主任可利用学分兑换不同福利,如免写一个月工作手册、兑换电影票等,学分高的学员期末还会有额外奖励。
奖励评价制度。每位参与培训的导师都会获得奖金,同时由学员对导师进行匿名点评,根据学员满意度选出最佳导师进行额外的奖励和表彰;根据学员的学分、培训成果、反思、个案等综合评定优秀学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多元实践,促进实效
学校根据教研场合和主体的不同,打造了“三训一体”集体教研、“1+1+2”成长共同体教研和碎片化教研三种模式。
“三训一体”集体教研模式
设立“班主任专业化负责人”职位,统筹班主任岗前、岗中、岗后的专业培训,分别贯穿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三个时段,通过全体班主任教师集体教研提升班主任群体的综合素养。其中岗前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时间测试和制定计划;岗中培训包括经验分享、行动研究和反思应用;岗后培训包括反馈分析、展示评估和表彰团建。
以“读书沙龙——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为例,岗前培训会上,教师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享读书体会,凝聚育人智慧。情境再现、策略对比、海报展示……丰富的活动让教师深深体会到为人师表的内涵,理解了“用心、爱心、耐心”在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乐观向上班风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1+1+2”成长共同体教研模式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参与校本教研的班主任数量逐年增加,学校结合班主任荣誉体系和新老班主任的实际需求,将班主任分成若干个成长共同体,每个共同体依照“1+1+2”模式组织人员参与,即1位统筹协调者——各年级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负责人、1位主发言人——对自主选择的“菜单”具有深入研究和较丰富经验的班主任、2位辅助发言人——课题组成员讨论发言并负责记录。
以“情景模拟——分享‘如何开好第一次家长会”为例,导师针对“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如何应对突发状况”“如何回答家长问题”“如何赢得家长信任”等命题,组织学员开展演示活动,带领学员迅速进入角色,帮助新手班主任获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用技巧,利用丰富的活动和命题激发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碎片化教研模式
鉴于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突发性,学校探索形成了碎片化教研模式,不限人数、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开展头脑风暴,及时反馈、跟进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为专业发展积蓄了经验。
从顶层设计到多元实践,从因需施训到知行合一,向阳桥小学将继续致力于推動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曹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