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文学中的语用预设应用分析
2023-05-30王晓涵
王晓涵
【摘要】 2020年12月4日,“凡尔赛文学”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凡尔赛文学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是指通过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或通过第三人称视角在不经意间露出“贵族生活线索”的人。本文将从语用预设相关理论出发,对“凡尔赛文学”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凡尔赛文学;语用预设;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0-012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0.039
基金项目:2022年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商家反馈语的建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KYYWF-1151);黑龙江大学2022年研究生创新科研资金项目“商家反馈语的批评性体裁分析”(项目编号:YJSCX2022-197HLJU);黑龙江省外语教育学术交流基地科研项目“混合式直播带货中三方话语的语用研究”(项目编号:JD2021026)。
一、引言
凡尔赛,是法兰西王朝的行政和艺术中心,原本指代欧洲乃至全人类艺术宝库的宫廷花园,其存在本身就闪耀着奢华的贵族气息,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更是将这种气质勾勒得淋漓尽致。后被网络博主引申来形容一种表演高级人生精神,那些看似抱怨实则炫耀的文字被称为“凡尔赛文学”。2020年12月4日,“凡尔赛文学”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词。深谙凡尔赛文学的人,被称为“凡尔赛人”或“凡人”。
与从前直接、自娱自乐式的鸡汤式炫富不同的是,“凡学”表现为假装不经意地炫耀自己身份和地位的高贵,并故作随意地表露出令人艳羡的贵族烦恼,是一种表面看似抱怨,背后却在暗喜的炫耀手法(许高勇等,2021)。凡尔赛文学在学界被称为是“谦逊式自夸”(humblebrag)。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凡尔赛体”,选自陆洪非作词、王文治谱曲、黄依婷演唱的黄梅戏《女驸马》。在剧中,女主角“女驸马”的原型名叫冯素珍,她与李兆廷青梅竹马,自幼便被许配给李兆廷为妻。后来李兆廷家境没落,冯素珍的父母就对这门婚事反悔了。冯素珍不肯同意断其婚约,并且计划给李兆廷送银子帮助他渡过难关,便女扮男装从家中逃了出去。但是她不仅没能救李兆廷,反而使他被诬陷入狱。后来万念俱灰的冯素珍来到京城,以李兆廷的名字去参加考试,结果一举夺魁。在中国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冯素珍此行只是为了救助李兆廷,但却没想到阴差阳错中了状元。这种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轻而易举”被网友们称为是我国最早的“凡尔赛体”。
二、文献回顾
凡尔赛文学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群体心理的变化,也反映了当下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学界对其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探讨。
在社会文化层面,“凡尔赛文学”主要源自中等收入群体对自身身份产生认同焦虑,其背后反映的是消费主义视角下社会心理的流变(王馨艺,2021)。符号化、自我矫饰、形大于实是“凡尔赛文学”最为明显的文化表征(郑安园,2021)。赵继颖等(2022)从消费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凡尔赛文学属于新型炫耀式消费,这造成了经济虚假繁荣和荼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观念的问题;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倡导科学的消费观。
在语言学层面,学界主要对凡尔赛文学现象的生成及传播机制、会话含义产生机制和认知机制三个方面展开。马梦成(2021)将凡尔赛文学的生成过程分为模仿与复制、传播与扩散、衍生与变异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个人模仿动机、参与者的社会认同需求及从众心理的影响,凡尔赛文学才得以传播扩散,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文化现象。朱红红(2021)基于会话含义理论,为凡尔赛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诠释视角。该研究认为“凡尔赛文学”的使用者在传递交际意图时,通过违反合作原则,形成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差异,产生会话含义,最终实现炫耀交际意图的实现路径。此外,王丽君(2021)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理想化认知模式中的转喻映射和隐喻映射,使语言形式“凡尔赛”获得了“用低调的语言进行炫耀”的新意义,从而丰富了它的語义范畴;同时这一过程也体现了糅合型概念整合的过程。而凸显原则解释了“凡尔赛”行为的认知机制,“凡尔赛”这种言语模式看似朴实,实则凸显了其中话说人想要炫耀的部分。
凡尔赛文学这种以谦逊式自夸的语言,具有特殊的语用特征和目的,而学界鲜有研究对其进行探讨。鉴于此,本文基于语用预设理论,对凡尔赛文学的特征及应用展开相应探讨,以期为读者进一步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一语言文化现象提供借鉴。
三、凡尔赛文学的特征
凡尔赛文学是一种以“低调的方式进行炫耀的话语模式”,而“凡人”是指通过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或通过第三人称视角在不经意间露出“贵族生活线索”的人。其中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和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属凡尔赛文学的典型特征。
(一)先抑后扬、明贬暗褒
先抑后扬是指对事态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先表示自己的不满,之后解释对此产生不满的原因,从而达到隐晦炫耀的目的。明贬暗褒是指虽然在字里行间透漏出一些无奈和嫌弃,表面上是在贬低,但实际上是在夸奖,达到了低调炫耀的交际目的。先抑后扬、明贬暗褒是凡尔赛文学较为典型的特征。如:
(1)我有一个遗憾,没有参加过高考,因为我是保送的。——撒贝宁
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是北京大学法学本科研究生双保送生,他经常在节目中对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凡学”的方式侃侃而谈,被网友称为“北大还行撒贝宁”“行走的凡尔赛鼻祖”。在例(1)中,“遗憾”一词通常是指令人不满意、不甘心或者悔恨的事情,因此,撒贝宁一开始通过表示自己有一个遗憾来奠定了下文的情感基调。然而,令撒贝宁感到遗憾却是自己没有参加高考,究其背后原因是因为自己免试保送至北大,并不需要参加高考。该例中,撒贝宁采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达到了谦逊式自夸的语用效果。
(2)我当年保送北大了,所以你看我拿到这个通知书后,我很纠结,去吧,那么远,远离家乡、亲人、小伙伴,但不去呢,北大还可以。——撒贝宁
在例(2)中,撒贝宁表示自己当初在得知被北大保送时感到非常纠结,一方面是因为距离太远,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感觉北大还可以,在言语之间透露着一种无奈。众所周知,北京大学是我国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而撒贝宁却在言语之中刻意地展现出了自己对于去北大读书这件事的无奈与纠结,这在听者看来却是一种低调的炫耀,因此该例体现出凡尔赛文学中明贬暗褒的语言特征。
(二)自说自话
自说自话是指凡尔赛式话语通常由说话人一方发出,并在单个语段中完成,在双方或多方互动中达到凡学效果。如:
(3)扭曲艺术赚钱已经够丢人了,我又罪加一等,因为本人名利双收。——库尔特·冯内古特
例(3)为美国著名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在某次采访中的语录。冯内古特是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使用幽默滑稽、玩世不恭的方式描写战争与灾难,这种表达方式令部分读者感到气愤,认为并不能拿这类严肃的事件开玩笑。该例即为冯内古特对这些读者的质疑和反对给予的回应,这一回应被人们当作凡尔赛文学的典型示例。
该例体现出凡尔赛文学“自说自话”的典型特征,即这一凡学效果在单个语段中完成,无须与其他交际者在多个话轮中合作完成。在该例中,冯内古特笑称自己的创作属于“扭曲艺术”,认为这种赚钱方式令人羞愧;而后又表示自己应当是罪加一等,因为自己不仅在“扭曲艺术”过程中不仅赚到了钱,并且自己也赚得了名誉。
(三)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是指说话人通过利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或认知,灵活引入第三人称视角,在此基础上展现出自己对别人赞美自己时的无奈,进一步强化凡学效果
(4)感觉这届网友好爱斤斤计较啊,学历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吧。我也是在21岁时,随便就考上博士了,我身边的人都是这样啊,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例(4)中,说话人巧妙地将“网友”作為第三人称视角,指出网友对学历的过分关注,表示自己不认同此种“学历至上”的价值观念。随后,说话人表明自己在21岁时就已经考上了博士研究生,备考过程不费吹灰之力,且身边的朋友亦是如此,言语间不仅间接地展现出说话人聪明出众,年少有为。该例前句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为后句进一步更加有效地实现凡学中低调炫耀的语用效果进行铺垫。
四、凡尔赛文学的“凡学”机制和相关语用原则
德国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弗雷格(Frege)于1892年提出“预设”(Presupposition)这一概念,“预设”这一概念亦称“前提”,“先设”或“前设”,常常被定义为发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的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Utterance)的适宜性而满足的前提或“说话者或写作者假定对方已知晓的信息”(王扬,2005)。语用预设(Pragmatic Presupposition),也称为语用前提,是指“那些对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还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何自然,1997)。本节将基于语用预设的共识性、合适性和可撤销性这三个特征对凡尔赛文学的相关语料进行分析描述。
(一)凡尔赛文学与语用预设的共识性
预设的共识性是指在交际中,交际双方有共同的文化背景或者语境知识,以此来推动交际的顺利进行。
(5)一个资深的北漂,当然我的北漂跟很多北漂不太一样,因为我是被迫北漂,我不是主动去的,因为当年呢,当然我不是刻意吹捧和抬高自己,我当年呢,是因为保送北大了。——撒贝宁
北漂,也称北漂一族,是指那些从其他地方来到北京,在北京生活但却没有北京户口的人群,他们或已有工作,或正在寻找发展机会,这类人群中大多数人心理上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因此北漂中的“漂”共有三层含义,即物理空间上的迁移、生存发展方面的“未扎根”以及心理上缺少的归属感。“北漂”一词是特定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词汇,为人们所熟知。撒贝宁利用“北漂”一词中的传统意义为共知信息,进而引出自己是“被迫北漂”,但在之后的叙述中才得知是因为他当年是被保送到北大的,所以才“不得不”到北京求学,从而取消了先前预设的共知性。撒贝宁正是抓住了这一交际双方共有的信息,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对比,低调炫耀自己是保送到北大的,达到了“凡学”的效果。
(二)凡尔赛文学与语用预设的合适性
预设的合适性指的是预设需要通过逻辑和语境推理出来。预设的合适性有助于正确地发出言语行为,并使听话人正确地理解该行为。错误地理解预设,使用错误的预设,或错误地使用预设都会违背预设的合适性。
(6)我写了15年,才知道自己根本没有写作的天分,但我无法放弃,因为那时已经太有名了。——罗伯特·本奇利
在该例中,罗伯特·本奇利(Robert Benchley)在追溯自己的写作生涯时表示自己并未因没有写作的天分而放弃写作。通过此处的语境,读者通常不禁感叹本奇利锲而不舍,专注于写作。然而,在解释自己无法放弃写作的原因时,本奇利表示道自己是因为当时已经成名。该语录之所以有浓厚凡学色彩,是因为读者易通过前三个分句的语境和逻辑,形成相应的错误预设,取消了语用预设的合适性,进而达到低调炫耀的语用效果,表现出本奇利幽默的个性特征。
(三)凡尔赛文学与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
Levision指出:“预设在某些语境下可被取消。”语用预设的可撤销性是指会话的前半段出现包含语用预设的话语之后,说话人可以补充这个前提并进一步否定这个前提,从而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预设的独特的特性之一就是在一定的语境里会消失,无论是在直接上下文、不太直接的言谈环境,还是做出相反假设的语境里(S. C. Levinson、沈家煊,1996)。基于预设可撤销性的特点,交际者可以在会话中策略性地取消预设,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导致语用预设的被撤销的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两个方面。
(7)身边人都在准备考研,他们每天早起去图书馆,而自己却总是睡到中午。为什么自己这么懒惰!如果当初不参加保研,现在会不会更努力一点。
说话人通过自己“总是睡到中午”与身边人“都在准备考研”“每天早起去图书馆”形成对比,并通过“为什么自己这么懒惰”加强了语气,预设了身边人学习刻苦,而自己却十分懒惰的语境。然而,紧随其后的是,说话人又通过“如果当初参加保研”的话语来撤销了自己先前的预设,低调地炫耀自己无须参加考试就能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如此一来,说话者的预设和话语正好相反,达到了“凡学”效果。
五、结语
本文以语用预设的相关理论出发,以网络中搜集到的“凡尔赛”式的典型话语为语料,对“凡尔赛文学”中的语用预设现象展开分析。首先,通过搜集到的语料对凡尔赛文学的三个典型特征语言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说自话和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本身地进行了介绍。而后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凡尔赛文学有其特定的话语模式,分别体现的预设共知性的取消、合适性的取消以及可撤销性。笔者认为凡尔赛文学的“爆火”不仅与网络的发展有关,它还体现着人们的社会心理等诸多方面。在这“凡学”风行的当下,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保持勤俭朴素的作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当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诸多局限性,如语料选取、理论应用等方面,相关问题仍亟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S. C. Levinson,沈家煊.語用学论题之一:预设[J].国外语言学,1996,(1).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马梦成.网络迷因理论下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传播机制与动因研究——以“凡尔赛文学”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07):10-12.
[4]许高勇,罗林丽.“凡尔赛文学”的网络呈现、价值偏离与文化症候[J].传媒观察,2021,(05):47-53.
[5]王丽君.从认知的角度看网络热词“凡尔赛”[J].汉字文化,2021,(23):5-6.
[6]王馨艺,严宇桥.消费主义视角下网络流行语“凡尔赛文学”传播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7):63-64.
[7]王扬.语用预设及其功能[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141-144.
[8]赵继颖,衡丹丹.“凡尔赛文学”式炫耀消费主义危害及现实规制研究[J].理论观察,2022,(02):57-59.
[9]郑安园,谢加封.网络炫耀的解构与抵抗:“凡尔赛文学”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东南传播,2021,(09):114-118.
[10] 朱红红.基于会话含义理论探讨“凡尔赛文学”交际意图的实现路径[J].文化学刊,2021,(05):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