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长周期作业完成质量?
2023-05-30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提问
“双减”政策对各学科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学科积极探索作业的优化设计。但对于一些需要课外长周期实践的作业,比如长期的观察记录、种植饲养作业,学生由于思想意识上不重视、时间上得不到保证等,在完成观察周期较长的实践性作业时往往虎头蛇尾,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也表示对长时间作业的实施过程难以及时监督和指导。笔者的困惑是,如何提高学生长周期作业的完成质量?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小学 曾老师
变“老生常谈”为“老生常做”
多数情况下,教师布置的长期观察记录、种植养殖作业等课外长周期实践性作业,一开始学生很有兴趣,但常常难以坚持到最后。如何提高学生长周期作业的完成质量?这就不能只是老生常谈,而要“老生常做”。
一是常做教育。事实上,生活中能坚持做好一件件小事本来就很难,能持之以恒的人最后往往能变得优秀、取得成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让学生每天坚持做300下甩手运动,一年后仍在坚持的也只有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分享关于坚持的励志故事,讓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完成作业的品质。
二是常做提醒。课外长周期实践性作业,不能只是布置了事。而要根据作业的具体要求,在各时间节点、不同阶段适时地提醒学生作业进度。当初苏格拉底布置甩手运动,还在一个月后、两个月后进行了提醒。回到提问老师的问题,比如,布置学生种大蒜,可能学生刚开始每天都去看,结果埋在土里的大蒜总是看不出什么变化,就算冒出了嫩芽,也很难看到每天每时的明显变化,这样就可能削弱学生的观察兴趣。农夫尚且“拔苗助长”,何况是一群缺少生活实践经验的学生,又哪来那一份耐心呢?因此,教师可以明确提示哪天播种,又哪天看是否发芽,然后哪天看是否明显长高,最后哪天采摘食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每次都看到变化,感到惊喜。
三是常做表率。很多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课外长周期实践性作业,自己却没有亲自实践。如此一来,教师可能因为缺乏经验而仅能纸上谈兵。比如,教师布置了种豆芽,如果教师没有同步参与,很难知道学生成功与失败的具体原因,更不用说具体啥时发芽、哪天长了多高。因此,教师最好也同步开展作业实践,这样便于根据真实的实践情况及时提醒学生,避免对长时间作业的实施过程难以及时监督和指导。正如常写“下水作文”的教师往往能更好地教会学生写作文一样,因为他有写作的亲身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四是常做激励评比。有的教师在布置长周期实践性作业后,就再也不去关注作业进度,甚至完全忘记了曾经布置的这项作业。如果这样,又怎能要求学生对这份作业善始善终呢?一份作业,就是一件作品,教师要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平台,最好在作业完成以后,及时地展示教师自己和学生们的作业,还可以进行评比表彰总结,让学生有作业的成就感,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持做完每一项长周期实践性作业的习惯。
总之,教师要高度重视,不只是谈,还要亲身去做,坚持下来,才能提高学生长周期作业的完成质量。
(四川省珙县巡场镇第一小学校 陈俊龙)
长周期作业要“放长线钓大鱼”
“双减”背景下,不仅要精心研制短程作业,更要设计长程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创造能力。从实践操作上,长周期作业必须做好“放长线钓大鱼”,实现从“量”到“质” 的突破。
放长线。长周期作业基本上与学生实践体验有关,使学生在丰富的体验和参与中,自主地将知识建立联系,以此构建出一套知识系统。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兴趣,设计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作业。如笔者学校每年举办“播种绿色,收获希望”凤仙花种植活动。这项活动,一般会选择两个年级,由班主任、科学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加,从三月份开始到十月份结束。主要分五个系列:一是启动仪式,二是校内种植,三是家庭养护,四是赏花评花,五是种植心得。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好长期观察记录。
用料足。长周期作业的布置,在组织过程中要体现科学设计范式,把控时间节点,关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设计这样的作业必须做好监管,“用料”要足。以我校凤仙花种植为例——首先,每个学生都有一本种植观察记录本。学生从准备口径多大的塑料花盆开始,到了解土壤的来源及重量、播种凤仙花的种子有几粒,再到浇水、发芽、植株的长度等,都需要自己思考、观察、填写记录。本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基本上都有一个预设区间值,让学生测量、比对。其次,在播种时,为了确保发芽成功率, 科学教师会去现场讲授凤仙花的播种方法和要求,带领学生播种;育苗期间则指导学生养护、观察、记录。培养起学生这些能力后,再由学生将花盆带回家,和家长一起进行养护。在观察记录中,因记录本指向明确,填写方便,又有前期教师的指导和后续家长的监督,效果就比较明显。最后,选择种植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在科学课上提醒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观察记录数据),指导学生分析,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钓大鱼。长周期作业虎头蛇尾、昙花一现,主要是评价没有跟上。如凤仙花种植,最值得期待的就是赏花评花和种植心得分享这两个环节。赏花评花时,我们将两个年级600盆颜色各异的花摆放在操场,选出花多、植株高、长势好的,再把选出的花盆组成“石化一小欢迎您”图案,摆放在校门口,学生喜欢,家长喜欢,还给学校增色不少。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写养花心得、进行凤仙花种植绘本创作、录制养护视频等作业,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凤仙花养护认知系统。
总之,“放长线钓大鱼”,可以让长周期作业真正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会推动学生作业由表及里、由内向外的改变。
(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小学 金红接)
“小切口”“常分享”“多融合”
实践性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以助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为导向,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学生普遍觉得有意义、有意思、有收获。但其实施过程及指导评价方式与常规书面作业有很大区别,特别是周期较长的实践作业更是难以有效监督。笔者认为,要发挥周期性实践作业的最大成效,可以在“项目式学习”或“跨学科学习”的组织框架下,着眼于“小切口”“常分享”“多融合”。泰州市凤凰小学已开展数年以“蝴蝶园”为依托的项目式学习,其间,学生完成了大量的周期性实践作业,有记录类、制作类、设计类、阅读表演类等。
记录事小,责任重大。蝴蝶幼虫的生长,每日一变,每日不同。如果将观察和记录活动都放在学校,受教室空间的限制,很不方便,于是我们将学习阵地转至家庭,将幼虫发至每个学生手中,让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在家记录完成表格。学生们都很兴奋,不仅因为实践性作业的趣味性,还因为沉甸甸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学生们完成作业时更加自律,每天用心观察、按时记录,还满怀爱心地给自己认领的幼虫起了名字:小Q、小A、coco、嘟嘟……将它们的体长和形态变化做了翔实、形象、个性化的表述。记录要求简单明了,指向明确,学生易操作好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劳动能力、观察能力、发现能力、意志品质等都得到了提升。
明确方法,定期分享。不同阶段的蝴蝶所需的饲养条件不同,饲养箱的制作也就成了必须完成的实践作业。要做出一个高质量的饲养箱,除了有明确的要求外,更离不开教师细致的方法指导。我们将完成时间规定在一个月内,5周时间对应完成5个步骤:了解蝴蝶的不同阶段的特征(从卵到成虫);设计草图、罗列材料清单;设计饲养箱;成品展示;改造升级。每周安排固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享交流,提出难点或困惑,学生及时调整修改,从而更好地完成下一阶段的作业任务。
学科融合,多样创作。由“蝴蝶园”衍生出的一系列活动课程及周期性作业,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可以从园内走向园外,从学校走向实践,从自然走向人文。学生也自发创生出了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图书馆里阅读蝴蝶绘本、制作蝴蝶衍纸作品、自发养护蝴蝶园、吟诵有关蝴蝶的诗词、制作蝴蝶标本、拍摄蝴蝶影像小片等。每项作业完成都需要一定周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和特长进行选择,为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选择作业。有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支撑,完成作业已然成了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无论周期长短,质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证。
(江苏省泰州市凤凰小学 郑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