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年平:在“百草园”中撷取每个孩子的成长果实
2023-05-30朱怡颖
朱怡颖
在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的校园里,有一片占地1.5亩的“网红打卡地”——“百草园”。从2020年开始,学校的生物兼心理教师吴年平,怀揣着“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理想,默默耕耘,将杂草丛生的荒地打造成百花齐放的植物园,为学生打开了成长的新天地。
亲手种下斑斓的童年
增强生物学科的体验感,是吴年平长久以来的坚持。于他而言,单纯背记书本上的知识点会剥夺这个学科本身的趣味,而亲自种植,无疑是感受物种多样性和生命力的绝佳途径。十年前的一次机缘巧合,他联合几名教师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借得一块地,从而得以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展开对心目中理想教育模式的探索。登山、种植、感受四时变化,吴年平他们组织的这些活动,对城市的孩子来讲是十分难得的体验,为他们的童年回忆增添了返璞归真的色彩。
2020年,吴年平的女儿进入启秀中学初一就读。女儿班级的窗外,是一大片废弃的宅基地,常年无人打理。作为父亲和教师,吴年平萌生了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花卉的想法。“希望有一天,我的女儿和学生打开窗户看到的不是废墟,而是一座花园。”带着这样的目的,吴年平尝试着开垦了一块三四平方米的地,种植了一些容易存活的花卉。很快,这块地吸引了一些调皮男生的注意,到花园里面捉虫子成了他们最喜爱的课余活动之一。在班主任的支持下,吴年平决定组织孩子们拔除这块地上的杂草,以“宣泄”他们过剩的能量,这也成为“百草园”初建的契机。拔草当日,吴年平清晰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兴奋与快乐:“除杂草、运砖块、清垃圾,这些脏活累活在学生眼中是接触大自然的宝贵机会,更是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剂,因此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偶尔碰到一些大棵的草或者大石块,孩子们合力清除之后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在课堂上看不到的。”渐渐地,到地里清运成为一项常规活动,学生们也在劳作中不断创造出新的乐趣:废弃的垃圾是值得“考古”的“宝贝”;清理出的砖块等杂物垒起来的小土丘,是被我方成功占领的“敌军阵地”……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同伴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学业压力也得到了缓解和释放。这更加坚定了吴年平继续打造“百草园”的信心和动力。
在众人的努力下,慢慢地,“百草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学校出资购买花卉并开发了相关的校本课程;一些有种植经验的教师帮忙打理园子;身为农学院教师的家长提供了翻土机等相关设备并带领学生开垦……就这样,“百草园”的变化日新月异,很快便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为使土地更加肥沃利于种植,吴年平通过他人的帮助获取了肥料的购买渠道并采购了10吨有机肥,于是有了接下来“运送肥料”的校本课程。“50公斤一袋的肥料足足有200袋。当时园子里还没有可供车子行驶的路,所以需要‘手动将肥料运至田里,这给了孩子们发挥个人智慧的空间。”有的学生选择两个人合作搬运;有的学生拿来一根竹竿,把肥料袋子系在中間然后4个人抬;还有的学生突发奇想,借来学校食堂的餐车,一次性运送多袋肥料……“很多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运肥料的时候不但特别卖力,而且经常想出新的运输方法,在学业之外,找到了另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在吴年平看来,如果仅仅以分数衡量这些学生,可能他们会“永无出头之日”,而“百草园”给了“差生”一个发挥自己能力和特长的机会。搬运完肥料之后的工作便是拆解肥料袋。怎样找到解开袋子的线头对于学生来讲又是一个难题。“找线头的过程,如同在纷乱的事项中抓到解决问题的头绪,需要耐心和毅力,打开袋子的那一刻会收获极大的成就感。”在吴年平看来,一个孩子的自信心就是由一点一滴的成就感维系的,成人应尽可能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让他们亲自去揭开生活中的每个“小惊喜”。
用好大自然的“百科全书”
在吴年平心中,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且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无限的教育财富。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2017年,吴年平考取了大自然教育指导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电脑、手机等互联网设备充斥的时代,想让孩子从中抽离,大自然是最好的替代品。”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学生能够从大自然中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这远比书本和网络上的信息来得真实且深刻。
改良了土壤之后,“百草园”又迎来了很多“新朋友”:丝瓜、黄瓜、番茄、辣椒……为学生们带来了更多新奇种植体验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园内物种的多样性,为教学提供便利。得益于鲜活的资源和现成的素材,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各样有趣的生物课程实验。比如在上“植物的表皮和气孔”一课时,可以去园子里采摘蚕豆叶进行观察;讲到“花的结构”一课时,就直接利用地里种植的新鲜花朵,等等。寓教于乐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百草园”也为其他学科教学形式的创新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一位语文教师在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体悟,便发动学生去搜集文中提到的植物。吴年平得知此事后,“赠予”了他们班级一块地进行种植。在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和家长的支持下,文中出现的蜡梅、覆盆子等植物被栽种到了“百草园”中,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和丰富的材料。同样“受益”的还有美术教师。“有时候美术教师会到园子里挖一株郁金香之类的花,让学生们去画,这样真实的静物比书本上的作品更加生动立体。”
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和落实“五育并举”,其中劳动教育就是重要的一环。在为学生打造“童年梦乐园”的同时,吴年平也“见缝插针”地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劳动形式。一次,吴年平发现,班上有一名学生经常去园子里“偷”吃黄瓜,于是吴年平便“惩罚”他回到家中用黄瓜和茄子做两道菜,让他在学习基本劳动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领悟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在希望的田野上发现自己
在教授生物的过程中,吴年平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面临一些情绪和心理上的困扰,于是他让学生把困惑和问题写在作业本上,批改作业的同时为他们一一解答。渐渐地,吴年平深感专业知识的欠缺阻碍了这项工作的进行,便自费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此时正逢学校开设心理课程,借此机会,他“转行”成为一名心理教师,为学生开展课程教学和心理咨询。但在吴年平看来,在冷冰冰的房间中面对面地进行咨询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多学生认为只有精神方面产生问题的人才会接受心理咨询,同时也担心我会把他们的‘秘密告诉家长,因此始终处于一种防御和戒备的状态,不会轻易地吐露心声。”
这样的情况在“百草园”逐渐步入正轨之后得到了扭转。每当有学生来咨询,吴年平便请其帮忙给园子除杂草、清砖块,“我会告诉学生,每拔掉一棵草,就是除掉一个烦恼;每清掉一块砖头,就是解开一个心结。”通过将烦恼具象化的形式,让学生在全身心投入劳作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疗愈。
用最自然的方式纾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这样的例子在吴年平的教学生涯中比比皆是。有一段时间,他发现班上有一名女生放学之后总是待在“百草园”中不回家,接连几天之后,吴年平便邀请这名女生帮忙打理园子。“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在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我们是一伙的的感觉,更容易打开心扉。”自然而然地,这名女生也向他吐露了自己的烦恼。原来,她的父母关系不好,下班之后都不愿意回家面对彼此,因此这名女生总是自己一个人吃饭、上学。久而久之,冰冷的家庭让她失去了归属感。了解情况之后,吴年平让这名女生在园子里面种下了一株郁金香并负责浇水照顾,“陪伴花朵成熟的過程也是学生成长的过程,郁金香开了,她的心结也打开了。”这名女生后来成了生物课代表,生物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在她积极情绪的感染下,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在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吴年平始终向他们传递这样的理念:因为你们的参与,“百草园”从废墟变成了花园;能够让事物变得更加美好,就是生活的乐趣所在。有一名中途休学又复学的学生不适应校园生活,吴年平便给她布置了照顾百合花的任务。“百合花就代表她自己,呵护百合花的过程就是在她的内心种下一个希望,从此她对学校就有了牵挂。”在这样的激励中,这名学生完成了学业并实现了心中的目标。“润物细无声,教育不应拘泥于条条框框,要用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关心与欣赏,帮助他们度过人生的黑暗时光,发现自我生命的无限可能。”
绘就爱与梦想的“精神家园”
墙绘,是被吴年平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而它的缘起也是偶然。在上心理培训班的时候,吴年平结识了一名女教师,便邀请其一家三口来“百草园”参观。女儿在田间嬉闹时,身为设计师的父亲注意到了园子边缘的围墙:“这面墙空着太可惜了,特别适合制作墙绘。”在与吴年平一拍即合后,这位父亲又联合其他两个家庭来到园子里进行绘制。经过一下午的时间,一幅巨大的“龙猫”展现在了众人面前。家长做主力,孩子打下手,相互配合,度过了温馨的亲子时光。“爸爸平时工作很忙,陪伴女儿的时间很少,画墙绘是爸爸陪孩子时间最长的一次,所以孩子特别兴奋。”女教师深有感触。
“百草园”的每一幅墙绘,都承载了吴年平对学生的美好期待。利用围墙上的窗户,吴年平请家长画了一名从窗外往里看的小姑娘,希望借此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渴望;而窗户旁边,画着一扇大门,寓意通向未来的“时光之门”。“我希望这幅画能够起到心理联结的作用,孩子们在遵循自己内心声音的同时,也要思考未来想成为怎样的人。”
2022年,在学校的支持下,“百草园”进行了改造和修缮。面对焕然一新的园子,吴年平成立了“耕耘社团”,招募了一批真正热爱种植、热爱劳动的学生来打理和经营。通过“分田到人”的形式,以点带面,让社团学生充分调动周围的资源一起参与田地的管理,实现“百草园”精细化运作的同时,促进师生、生生、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很多人慕名而来,在“百草园”观植物、识花草、体验种植。“现在园子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上至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在田间劳作、采摘,好不热闹。”
谈及对“百草园”未来的规划,吴年平有很多设想:“首先,我想把‘百草园打造成生态园,成为可以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种子库;其次,在园中融入一些传统游戏、农耕文化等元素,让‘百草园成为学生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的文化园;最终让‘百草园成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传承希望、传播美好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