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共同体建设,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
2023-05-30宋小芳贾丽民
宋小芳 贾丽民
大中小学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和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202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这是教育部在全国首次遴选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旨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全面增强思政育人效果。遴选产生的全国32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均是以省级教育部门作为指导单位,由高校牵头,联合部分大中小学、省级以下教育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构建起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创新性研究型组织。该《通知》中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等具体内容为共同体建设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明确目标,为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锚定方向
全国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的成立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团队保障,其初衷在于最大限度地协调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就工作目标的类别来看,其有宏观和微观之分。作为助力思政课建设的组织团体,共同体的宏观目标是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落实好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作为全国首批、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团体,共同体宏观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现实的阶段性微观目标作为前进基石。
《通知》明确提出,共同体建设的现阶段具体目标为:打造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型工作平台,努力形成一套工作机制、孵化一批品牌活动、打造一批示范“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提供一批高质量智库咨政报告、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为深入推动全国大中小学开展思政课一体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工作平台、实践经验、理论支撑和决策咨询。这一具体目标为共同体建设锚定了工作方向。
从内容来看,这一目标涵盖了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原则的坚定遵循和贯彻落实。从过程来看,这一目标涵盖了思政课的教研活动、教学活动、教师培养等诸多具体环节,是对思政课实施过程的全方位关注。从影响范围来看,这一目标所追求的并非某一个“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方面的成效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而是要求每一个共同体在提升自身的同时能够形成可推广和借鉴的经验模式,产生示范效应,以点带线,连线成面,促进全国范围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成效。
因地制宜,为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扩展空间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作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兴组织主体,应该具有怎样的发展模式,《通知》并没有作出单一刻板的规定,而是强调“要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这意味着共同体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存在形式和样态,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特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摸索出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各具特色的合作方式,这无疑给予了各个共同体充分的自由探索和发展空间。
此次教育部遴选出的全国32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分别位于不同的省份地区。各个省份地区所独具的地理人文、风土人情、教育资源、民族特色,为共同体提供了丰富多彩而又别具一格的建设资源。如位于陕西、湖南等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地区的共同体,在建设过程中可重点考虑怎样将红色革命遗址、红色革命精神融入大中小学全学段思政课教育;位于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共同体,可重点思考如何利用高科技产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的全学段贯通;位于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共同体,可重点考虑如何在宣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等等。概言之,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都应充分利用被赋予的广阔发展空间,立足本地教育实情,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探索出彰显本地特色、体现人员智慧、具有明显实效的工作方式和发展模式。
资源支持,为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提供保障
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通知》中清晰阐明将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给予有力支持。一是指导管理支持。学校和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专属单位和专职人员,直接承担着探索推进和贯彻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主要职责,但由于大中小学分别具有各自学段的管理模式和教学特色,不同学段的学校之间难免存在交流壁垒。各级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作为统筹管理当地教育事业的公权力组织,及时主动地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壁垒和障碍进行协调、清除,为各学段思政课有效衔接尽到科学合理的指导责任,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这也是《通知》将地区教育部门作为共同体中重要一员的原因所在。二是专项经费支持。《通知》提出教育部将根据共同体工作情况,每年给予专项经费支持,这为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召开工作会议、接受专业学习培训、参与考察调研、举办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购买日常所需物资设施等支出提供了重要資金支持和保障。三是实践教学基地支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学校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重理论灌输而轻实践教学,其原因之一就在于缺乏实践教学基地。《通知》突出强调共同体建设要用好教育部等八大部门设立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这就为全国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提供了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
完善机制,为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巩固成果
系统完备的工作机制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的必要条件。《通知》对共同体运行的工作机制进行了统筹安排。首先,规定首批共同体建设以两年为一个周期,这既避免了因建设周期过短而难出成效,也避免了因建设周期过长而出现懈怠心理。其次,共同体在启动现实建设工作之前必须围绕工作目标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这使其整体运作流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建设中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再次,《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定期对共同体建设情况进行动态把握,及时给予针对性指导,化解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疑难紧急问题,完善工作路径,这也给予各共同体随时、主动寻求教育部门协助的宝贵机会。此外,《通知》特别规定,教育部要以“解决突出问题”“产生实际效果”“经得起实践检验”为根本标准对共同体建设进行不定期考核评估。如此一来,各地教育部门的定期考核和教育部的不定期考核就构成了监督管理共同体建设的完整系统。最后,《通知》规定各地教育部门要做到及时总结提炼共同体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强调要将其转化为可借鉴、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和制度机制。这是对共同体建设既有成果的巩固和应用,具有辐射和带动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事业深入发展的深远意义。
责任编辑:朱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