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2023-05-30刘丽霞
刘丽霞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既给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机遇,又给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挑战,既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平台,又给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将教师专业成长与信息技术发展相融合,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语文教师成长存在的问题,分析“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意义,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0-0049-04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迎来新机遇。借助大数据、云平台等资源,搭建虚拟空间研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共同体”,给教师提供教研支持,从精神层面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尊严,使教师获得专业幸福感,既是对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应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因此,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1.职业倦怠具有普遍性
教学任务过重、工作压力过大,而福利待遇并未随之提升,导致部分中小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心理。特别是当前,部分家长对教育的期望过高,个别师生矛盾被放大,也导致教师身心疲惫,产生职业倦怠心理。对于教师而言,要上好一节课,需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调查学情、做好课堂设计,在课堂上还要兼顾全体学生,分层次点拨,因材施教,让学生均有所得,课下要及时批改作业、开展教学反思、个别辅导学生。“双减”政策的落地,让学生的作业量大幅度减少,而部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并未发生较大改变,教师仍然要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之外,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配合学校与教育部门开展工作,如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学校档案整理等,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这将严重削弱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性。特别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一些学校既要以传统评价标准对教师量化考核,又要积极响应“五育并举”理念,以各类活动体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将诸多活动加压在任课教师身上,将任务交由任课教师负责并明确分工。这样,有些教师在完成各类检查、教案、作业、考试等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社团活动与校园宣传任务,没有充分的休闲娱乐时光,因此丧失了积极工作的热情,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
2.专业成长缺乏自主性
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课堂教学与辅导学生,而专业成长能够帮助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提高育人质量。但当前部分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缺乏自主性,个人专业发展的意识较淡薄,缺乏系统的专业成长规划。首先,教师的自主专业成长的机制严重缺失。有的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缺乏宏观统筹与微观指导,没有根据教师结构特点形成优化方案,只是让教师循着“阶梯发展、分层培养、自主成长”的路径,积极拓宽专业视野,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其次,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空间严重不足。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需要面对不同的专业成长压力,年轻教师有时间但没规划,中年教师要兼顾教学与家庭,做好事业与生活的平衡,有专业成长的想法但自主时间不足,无法将专业成长付诸行动。再次,教师无暇开展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活动。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大量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教师汲取语文营养、激发课堂灵感、提升专业素养,有利于教师修身养性、丰富情趣、感受幸福,也是教师充分接触教育名家、开阔学科视野、丰富文化积淀、形成个性成长的有效途径。然而,部分语文教师的时间被挤占,根本无暇进行课外阅读。最后,专业培训形式化较为严重,个别教师被动参与培训、讲座、研修等活动。
3.教学反思缺乏时效性
必要的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优化課堂教学,积累教学经验,促进专业成长。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反思的时效性,将教学与反思全面对接,将课堂经验转化为自身专业素养,以反思促内化,以内化促成长,从而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然而,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过分求“大”求“全”,往往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导致时效性不强。教学反思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有所侧重,有所聚焦,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懂得舍弃,学会提炼,力求“一课一得”。普遍来看,刚入职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多是聚焦于教材解读或授课内容,而有了一定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则会聚焦于教学活动或教学情境,资深教师则会关注学生状态。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意义
1.全面优化语文课堂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能够促进教师全面领会新课标精神,深入解读教材编排内容及特点,积极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全面优化语文课堂,促进语文教学的内涵式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课堂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的路径,能全面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构建生态课堂。
2.持续提高专业素养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动态、开放性的学习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师只有坚持研究学习,持续创新教学,积极探索语文课堂,在学养、知识、道德层面不断提高自己,才能获得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从而促进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
3.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能够让语文课堂更精彩、更生动、更具活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中质疑解惑,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
1.创设共享情境,形成思维碰撞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研共享情境创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利用互联网虚拟平台,为教师群体创设共享情境,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其形成思维碰撞,传播先进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创设互联共享情境,能够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使教师适时分享教育经验,及时了解教改新动态,有效拓宽专业视野,丰富专业学识,促进专业发展。例如,教师在讲授《慈母情深》之后,对慈母形象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与理解,母亲的“贫困”“辛劳”“艰难”是一面,而她的“善良”“开明”“深情”是另一面,二者相互渗透,彼此补充,构成了一个立体、真实、感人的慈母形象。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总结,能不能融入教学理论支持,并添枝加叶,将其上升为一篇完整的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该如何将教学总结转化为教学案例呢?很多教师不擅长写教学案例或论文,又缺乏专业的指导,导致专业成长受限。而互联网的共享情境,可以为教师提供平等对话的虚拟平台,使教师在线共享资源,将自己的想法输出,与同行交流,形成思维碰撞。还可以根据同行的可行性建议,完善自己的备课、反思、写作等,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教师在交流互动中回归语文课堂,为让一个立体、真实、感人的慈母形象定格在学生头脑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品读:“我”攥着母亲的血汗,攥着母亲的疲惫,也攥着母亲无私而伟大的爱,跑了出去。尝试补白心理活动:“我”手中攥着钱,是母亲从牙缝里省下来的,她那么瘦弱,那么疲惫,那么辛劳,她为什么要坚持让“我”买书读?因为她渴望“我”优秀出色,在“我”和她自己之间,母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这钱是滚烫的,这母爱也是滚烫的,此时此刻“我”才理解了慈母情之“深”。当教师以线上共享情境的方式研磨教学,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回归文本时,教师对语文课堂的理解也将更为深刻,其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2.打造智慧平台,构建研学共同体
借助大数据打造智慧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构建研学共同体,能将不同地域的教师联结起来,通过即时、共享、交互、便捷的平台,让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更高效,研学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有效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解读、文本的挖掘、教学的设想等,形成教学设计PPT或希沃课件,分享到Web2.0云平台上,方便同行共享、学习与交流。通过研学共同体,教师能够督促自己及时参与理论学习,课外阅读拓展,丰富语文视野,以提高专业素养。有精力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名家课堂实录、教学设想、教学论文等整理汇编,以丰富充实工作室资源库,为同行提供成长之便利。例如,《父爱之舟》是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精读课文,文章以梦境的形式呈现往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和儿子生活中的几个场景,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和感念之情。而五年级学生受生活、阅历、认知等局限,难以体悟深沉而浓烈的父爱,难以从生活小事中发掘伟大的情感,对“以小见大”的写法理解不透,因此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入钻研教材与文本,在此基础上广泛搜集资源,以丰富对文本的解读。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智慧平台,下载名家课堂实录,与同行开展线上研课,还可以就某一教学环节进行反复打磨设计,直至形成理想的教学案例。
3.线上线下互动,营造成长空间
语文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语文学科视野的开阔,语文专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同行之间的切磋与交流,离不开环境的互动与支持。因此,在信息技术时代,构建系统、完备、动态的线上线下混合研修空间,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外在引领与环境驱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五育并举”理念及“双减”政策落地,让“减负增效”成为研讨焦点,至2022年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任务群”“文化自信”又成为贯穿教师教研全过程的话题,吸引了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关注。线上线下互动能让教师借助网络虚拟平台和交流研讨会,围绕教学资源及教学设想,展开自由交流、平等对话、即时分享,让教师的研修更符合实际,更接近教学。教师以此引导自身,深入课堂,深入教材,深入学生,能树立专业成长规划意识,正确处理教与研的关系,实现专业自主成长。
4.课内课外贯通,促进自主研修
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课内课外贯通,促进自主研修,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少教师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教学成绩出色即为优秀。其实,优秀教师不仅是教学成绩突出。某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与死记硬背,提高做题熟练程度,从而提高考试分数。平时,他们不注重对新课标精神的领会,对语文核心素养不甚了解,对教学研究或论文写作无从下手。例如,在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下载有关西沙群岛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跟着讲解游览海底、海滩、海岛,在形象直观的画面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以此进入新课学习。教师在自主研修时,就要联系学生生活及学情,思考为什么要设计“创设視频情境,激情导入新课”这一环节。首先,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特殊,在距海南岛一百八十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大多数学生并未到过西沙群岛,对这里的风景并不熟悉,而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富饶”的理解较为浅显,也缺乏现实生活经验的融入。教师创设情境,能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视频旁白中的“在距海南岛一百八十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上,那就是充满神秘色彩而又令人神往的西沙群岛”,通过“朵朵星莲”“颗颗珍珠”“万顷碧波”等词语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神秘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西沙群岛充满了神往之情。同时,视频中的讲解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与文本的内在逻辑相对应,可以训练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对语篇的初步感知,这也是选用视频导入的重要原因。当然,教师还可以在不同班级开展对照实验,以判断应用视频导入与不用视频导入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为以后的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提供数据支持。
5.教学自主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深入的教学自省,及时的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但同时教师在海量信息与大数据的便利中,更难以冷静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甚至“与教学热点保持距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如果说理论学习与课外阅读,是教师向外求发展,那么自主反思则是教师的向内求发展,以有所提高,有所成长。每个教师都应通过自我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找出自身的亮点与优势,在教学中合理“扬长避短”,同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清晰定位与规划,进而获得专业成长的心理支持。不少学校鼓励教师写反思日志或教学后记,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由于教师的学科、专业、经验、认知等的差异,这种细微而具体的课堂体验的不同,自主反思的动机、能力、效果也有所不同,以教研群体带动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其效果也各有差异,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千差万别。学校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创设教学反思环境,能够让教师注重教育经验的积累,注重自我学识的提高,注重教学自觉的形成,那么教师的专业成长就会较为顺利。部编版语文教材变化不大,但细节性的改变值得每个教师反思。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火烧云》是一篇传统课文,有的教师教过无数次,以为再无新意,也就在备课时草草应付。但在深入细节、追求完美、勤于总结、善于上升的教师看来,尽管《火烧云》这篇课文已经讲过无数次,但每次都能有所超越。所谓“语文课常讲常新”,便是教师能够面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境,获得不同的课堂生成,产生不同的教学体验。因此,善于自主反思的语文老师,应将每堂语文课视为一次全新的旅行,当成一次崭新的体验,在设计教学时要有情境的创新,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生成灵活处理,以此推动“师生对话、课堂交流、活动分享”,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优势将教学冲突转化为教育契机,将学生引领到新的思考与创造之中。
四、結语
“互联网+”背景下,探索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学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互联网+教研”实践活动,为教师创设共享情境,以形成思维碰撞,打造智慧平台,以构建研学共体,营造成长空间,促进线上线下互动,同时激发专业成长内驱力,鼓励教师贯通课堂内外自主研修,开展教学反思活动,以全面提高专业素养,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王丽琴.复盘·查疑·重构:教师专业成长特色研修范式[J].基础教育课程,2022(05).
[2]马晓丹,刘加霞.影响小学新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数据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小学管理,2020(09).
[3]孙荣,袁顶国.教育时空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机遇与挑战[J].教师教育学报,2020(02).
[4]高忠明,廖伯琴,郭晓琴.互联网: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J].电化教育研究,2009(04).
[5]王殿强,张法林.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06).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Liu Lixia
(Tunzi Town Baima Primary School, Zhenyuan County, Qingyang City, Gansu Province, Zhenyuan 744502,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education not only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but also puts forward new challenges for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but also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egrate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teach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xplore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Based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rowth of Chinese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plus", and proposes an effective path for Chines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in the context of"Internet plus".
Key words: "Internetplus";Chineseteachers;professionalgrow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