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大事件对高校自然科学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调查与研究

2023-05-30关松磊

成才之路 2023年10期
关键词:重大事件态度课程思政

关松磊

摘要:为了掌握重大事件对高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影响,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以2018级~2021级10个自然科学专业(涵盖理、工、农、医)共470名大学生为对象,开展了思想动态调研。结果显示,所有专业的学生均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对社会发展贡献很大,是中国发展急需的专业,学生经历重大事件后更加爱国,并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大部分专业的学生认可自己的专业并且喜欢课程思政内容,但是机械、计算机、食品工程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或思政教学的学习态度转变率偏低。调研结果表明,想要真正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必须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内驱动力,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结合专业特点,因材施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自然科学专业;重大事件;态度;调研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0-0041-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冠疫情对高校自然科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果的影响”(吉教高〔2020〕17号)研究成果

近年来,教育部在高等院校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思政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部分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专业的课程思政效果一直不理想,主要原因是课时有限、教师不认同、学生主动性不强、素材有限等。而国内外一系列重大事件,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绝佳的素材和契机。本文以新冠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局部战乱、中国发展空间站等重大事件为契机,以高校自然科学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有的放矢地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奠定基础。

一、高校自然科学专业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

1.调研专业与内容

本研究共调研了10个自然科学专业的本科大学生,涵盖了理、工、农、医(药)各学科,具体包括制药工程(120人)、生物技术(114人)、生物科学(28人)、环境保护与生态工程类(26人)、机械类(26人)、食品科学与工程类(28人)、中药学类(34人)、植物生产类(22人)、动物医学(40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2人),共470名学生。参与调研的制药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最多,其余各专业学生人数都是20人~40人,年级分布为2018级~2021级。调查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第二个层次是学生对于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的态度,第三个层次是学生爱国情怀等思政素养的变化。

2.各层次问题的调研结果

第一个层次:关于专业认可度的调研结果。制药工程、生物技术、机械、计算机、环境工程、生物科学、食品工程、植物生产类、动物医学、中药学分别有59%、54.4%、84.6%、62.5%、84.6%、75%、85.7%、86.4%、80.0%、88.2%的学生认为我国强大的经济能力主要依靠科技力量的发展。除生物技术(98.2%)和植物生产类(95.5%)之外,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认为理、工、农、医自然科学专业对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制药工程、生物技术、机械、计算机、环境工程、生物科学、食品工程、植物生产类、动物医学、中药学分别有93.2%、92.1%、53.9%、75%、46.2%、100%、57.1%、54.5%、95%、94.1%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抗疫过程中能发挥很大作用。生物技术、计算机、动物医学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制药工程(98.3%)、机械(84.6%)、环境工程(92.4%)、生物科学(96.4%)、食品工程(85.7%)、植物生产类(86.4%)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中国目前社会发展最急需的专业。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何种专业的学生都认为科技的力量是经济支持能力的关键。而且一致认为理工农医自然科学专业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贡献更大(占比95.5%~100.0%)。以上结果说明,学生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对中国经济实力的支撑点有很理性的宏观认识。对于专业在疫情中的作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动物医学、中药学对专业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计算机专业,专业认可度较低的是机械、食品工程、植物生产类专业,专业认可度最低的是环境工程,只有46.2%。专业认可度高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在疫苗研发、疫情防控及治疗方面可以发挥特长,而专业认可度低的学生认为自己学的专业与疫情防控关系不大。课程思政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的重要性,提振信心。对于专业在国家建设过程中的急需程度,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国家急需的,但是机械、食品工程、植物生产类的专业的学生认为急需程度较其他几个专业略低,而植物生产和食品工程关系到粮食安全和深加工,机械专业人才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经济要继续繁荣发展,这些行业的人才举足轻重。教师应当针对这3个专业的学生专门设计课程思政环节,广泛收集课程思政素材,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热爱之情。

第二个层次:关于学习态度的调研结果。学习态度的调研分为整体态度、专业态度和思政态度。计算机和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态度转变最为明显,态度向好率达100%,态度向好率最低的是机械专业,为53.9%,其余专业学生的态度向好率均在70%~90%。针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除计算机(62.5%)和食品工程(57.1%)学生的向好率略低外,其他专业的态度向好率均超过80%。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整体学习态度转变明显,但是对专业课仍然兴趣不高,提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方式方法及教学质量。在思政态度方面,各专业学生均比较感兴趣(>60%)。但机械(61.5%)、生物技术(71.9%)、植物生产类(72.7%)专业的学生對课程思政认可度偏低,可能与这些专业课程难度大、内容多有关。所有专业的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建立空间站、战胜疫情等振奋人心的课程思政内容普遍认可度较高(87.5%~100%),说明这方面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共情,所以教师应以此为切入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第三个层次:关于思政素养的调研结果。所有参与调研的学生都认为中国能够迅速发展主要依靠优越的社会制度、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的团结,而且所有学生在经历国内外重大事件后对祖国更加热爱,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这一结果反映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都是共有的认知,而且重大事件对学生的爱国热情触动比较深。经历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后,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认为西方国家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77.2%~100%),计算机、环境工程、植物生产类、生物科学、动物科学和中药学专业达到了100%。这说明学生看清了西方国家的真实情况,对出国留学更加清醒、更加理性。

二、高校自然科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着力点

1.自然科学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挖掘学生的内驱动力

第一,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大学生虽然思想活跃,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自媒体时代的各种思潮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影响,一些负面消极的观点很容易干扰学生的“三观”。而近几年发生的社会变化充分说明,我国的社会制度是优越的,党的领导是坚强有力的。调研过程中,几乎所有专业的学生都认为我国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社会制度优越、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的团结”,我国强大的经济支撑能力主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使学生从内心高度认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切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民族自信心。“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育人”,比简单枯燥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调研结果中,“学生们喜欢在专业课中讲授关于我国科技发展和抗疫的思政内容”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注重结合时事,挖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能使课程思政取得明显的成效。

第二,与专业和职业发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西方国家的科学成就,要理智冷静地判断我国的科技水平与不足,要尊重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勇敢承担起大变局中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我国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疫情与贸易摩擦相互交织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芯片制造、精细制造、新能源开发、农业优良育种等,这些核心技术遍布于理、工、农、医各学科,暴露了我国科技发展的痛点。大学生作为历史大变局的亲历者,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任务。调研发现,机械、食品工程、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向好转变率相较于其他几个专业偏低。而这几个专业的人才恰好是我国快速发展所急需的。教师应该借此契机,强调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当前,我国科技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课程思政教学绝不是枯燥地向学生讲述国家的大政方针与理论,而是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个人命运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科技发展不仅关乎我国是否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也关乎每个科技人才的个人职业发展。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科技自强自立是关键。而在科技进步进程中,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作为科技人才,自然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更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科技强国而奋斗。只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胸怀祖国、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较强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2.自然科学课程思政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政治素养和课程设计水平的提高

第一,打造思政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首先,要激发教师对思政教学的内驱动力。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也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动力。只有教师的思政素养提高了,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更有积极性地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和内容,这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但部分自然科学教师片面理解思政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缺乏主动融入思政队伍的意识,思政素养不高,对政策理论解释不到位,开展课程思政的热情不高,课程思政环节设计不合理。高校应努力扭转教师的片面思想,使教师深刻理解“三全”育人的深远意义,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内驱动力。其次,开展教师思政培训。高校应以一系列社会事件为契机,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专业学识、仁爱之心四个方面互相融合,打造素质过硬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专业教师的思政理论和道德认知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在专业课堂游刃有余地开展思政教学。高校应在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中增加思政内容,规定思政理论学习的次数,使专业教师强化思政理论学习,学会与专业相结合,正确解读国家方针、政策,打造“四有”教师队伍。在新教师聘任时,不仅要考查专业教学能力,还要考查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在岗前的“三级”培训体系中融入政治理论培训,使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有良好的思政素质。

第二,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思政教学设计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往往政治理论造诣较高,但却容易忽略专业的差异性。因此,只基于统一的教材、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就会使学生对思政教学不感兴趣,收效甚微。而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课程的专业教师要独立开展思政教学又常常面临对国家政策和方针解读不到位、对国内外时政了解不透彻、思政教学设计不熟练、思政素材有限、专业课程内容多、时间受限等问题,导致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急需进行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教学力量和资源的整合。课程思政并不是把专业课“思政化”,而是在授课过程中挖掘和渗透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教师应借助重大事件的契机,将诸多社会问题利用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进行剖析,通过事件反映出的社会问题,在解析专业知识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开展课程思政。自然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应当摆脱传统的“课本模式”和“说教模式”,采用“体验模式”或“参与模式”,让学生融入其中,身有感触,引发共情。疫情来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专业人才众志成城,将专业知识与精神力量相结合,披肝沥胆,抗击疫情。各专业教师可以此为契机开展课程思政:制药专业人才快速研发疫苗和检测试剂盒;中医药专业人才研制抗疫处方,救治患者;食品、粮食种植专业人才指导农业生产、抗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計算机专业人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开发软件分析密切接触者;工业生产者快速生产呼吸机、口罩等。各行各业共同努力,迅速控制疫情,以最快的速度复工复产,全面恢复了我国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经济的复苏和国家的建设需要各行业的人才,每个人都是建设者,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随者。

三、分析與讨论

调研结果说明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课程思政要与专业相结合,因材施教。参与调研的10个专业的学生虽然政治素养有限,但是经过系列事件的考验,他们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相信党的坚强领导,更加崇尚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内驱动力,这是顺利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前提。但是,调研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些专业的学生虽然增强了“四个自信”,但对专业的认可度和学习热情仍不高,个别专业的学生仍然不喜欢课程思政。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要有的放矢,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问题因材施教。另一方面,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这是提高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思政教师也应与专业教师资源共享,选择的思政案例和素材应注重与社会事件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发学生共情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认可专业,产生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09).

[2]孙跃东,曹海艳,袁馨怡.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

[3]张露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索[J].科教文汇,2021(11).

[4]曹效业,熊卫民,王扬宗.关于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历史的反思[J].科学文化评论,2014(01).

[5]李姝.自媒体对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负面影响及控制路径探究[J].大学,2021(41).

[6]王景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7]成德宁.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面临的难题与潜力分析[J].国家治理,2020(45).

[8]韩骞,李加宏.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与比较[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04).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Major Event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Natural Science

———Tak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Guan Songlei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impact of major events on the ideological dynamic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better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curriculum, a total of 470 college students in 10 natural science majors (including science, engineering, agriculture, and medicine) from 2018 to 2021 were taken as subjects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dynamics survey.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of all majors believe that their majors contribute greatly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Chinas development. After experiencing major events, students become more patriotic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s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major recognize their major and li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he course, but the students in the major of machinery, computer and food engineering have a low rate of change in their learning attitude towards their major 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if we want to real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must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driv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of teachers, combin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in order to achieve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tural science major; major events; attitud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猜你喜欢

重大事件态度课程思政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本周重大事件
态度决定一切
浅析重大事件中的新闻策划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军事志续修中有关重大事件记述方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