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课堂中的思政教学研究

2023-05-30李洪娟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中学数学数学课堂

李洪娟

摘 要:在全国大中小学大力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中学数学作为基础性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学校将数学课堂融入思政因素的内容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实现学校思政全覆盖、教学教育整体深入发展。学校数学课堂的思政教学需要强调内容引领,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数字传媒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打破传统时间束缚和固定模式,全面拓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以此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学数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学校将数学课堂融入思政因素的主要渠道,并从整体上提出着力构建思政氛围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中学数学;思政教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0-0090-04

数学作为中学学生学习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内容,具有分值高、难度大的特点,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大量的思政因素,是数学课程融入思政因素的立足点。对思政教育和数学课堂作一个整体规划,能让渗透的思政内容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同时考虑了学生在中学不同学段的特点,探索课程思政融入中学数学教学的相关实践路径,是增强课程思政教育效果的有效举措。

1.中学数学课堂融入思政因素的重要性

(1)有利于整体认识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好教材

熟悉教材内容,根据单元教学思路把知识串成线、形成网,最终使教学整体化、一体化。这就需要教师要首先挖透课本教材内容,对课本内容熟悉,并了解数学课程上思政资源和要素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数学知识点、教学目标,梳理渗透思政元素的知识框架,这也是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讲好教材的重要环节和首要任务。只有教师形成了大教育观,具备整体意识,了解数学教材与课程思政的契合点,弄懂教材中思政元素的分布情況,并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内容种,从而使中学数学课程与思政理论课齐驱并进,形成联动效应,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

(2)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认识受教育者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在梳理渗透思政元素的知识框架过程中,除了确定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方式外,教师还要了解中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思维方式、心理特点以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沟通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有针对性地添加学生感兴趣的思政内容,达到深入掌握学生情况的目的。所以,梳理渗透思政元素的知识框架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备好每一堂课的过程。

(3)可以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

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内容,研究每本教材、每一单元、每一知识点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探讨学生个体及同一年龄段学生群体的共性问题,精心筛选出适合中学数学教学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活动中。同时,要不断更新上课时所引用的数据,根据时政发展研判选择思政教育内容与融入时机合理与否,并完善、补充。教师在备课、讲课、反思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最终将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4)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

数学学科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创造力的作用。数学是强调运用逻辑思维的学科,锻炼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也为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奠定了基础。学习数学可以增强理性思维,但仅仅强调发展理性思维并不能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必须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当下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充实知识,更要完善人格和道德,而这些不是仅凭每周两节《思想品德》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在其他课程中都能渗透思政要素。

2.学校将数学课堂融入思政因素的主要渠道

(1)明确教学主题,把握课堂重点

纵观2022年中学数学教材新课标,按照不同的主题分为多个单元进行编排,各个单元中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拥有共同的主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准确把握每个教学主题和单元的授课训练重点,找准日常单元整合教学的切入点,注重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从而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一章中提到,在世界数学史上中国人最先应用负数及其加减法运算法则,在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给出名为“正负术”的算法。从数学发展史来看,在负数及其运算方面,我国相较于其他国家遥遥领先。学生听到这部分内容的介绍时,会不由自主地赞叹中国古代数学的进步,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就会涌上心头,那么教师就可以进而引导学生形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树立学好数学把祖国建设得更好的远大目标。在教学准备中,从探究的角度出发,搜集相关教学资料和内容,以此吸引学生兴趣,达到拓宽视野的目的,为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2)立足单元特点,开展探究学习

教师在确定了单元教学主题、找到了学习切入点后,应该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并渗透2022年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广泛展开探究式学习。例如,七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中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在全班开展一次统计调查,首先让学生提前了解家庭用水情况,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家里的用水情况,也可以培养家庭责任感,做到自我节约用水,进而监督家庭其他成员共同保护水资源。同时教师可以介绍水资源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紧缺的情况,进而让学生有节约用水的习惯,明白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帮助学生树立公德心,提高责任感、使命感。立足于整体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我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和内容,对本堂课等有初步了解。在课堂展开的过程中,可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自己预习的内容在课上进行探讨,随后由教师对学生的数据结果展开评价,这种方式既有助于促进学生深刻认知数学的相关内容,也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通过探究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扩大课外探究兴趣,更多地接触外部世界,实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学自觉能力的养成,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寻找快乐。单元整体教学特有的多元整合、协调推进的特点,在传统模式和现代教学之间找到了一条平衡之路,做到了对数学教材的整体把握和延伸超越。若能继续发展并坚持下去的话,那么中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发展前景将十分不错,一定会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高教师能力,增强自身素养

教师要敢于改变旧规、敢于尝试,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尽管思政教学的开始阶段会经历很多曲折,但教师需要认识到,这是数学教学活动和培养学生素养的必然结果。实践需要的理论的支撑和指导,所以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课余时间阅读数学种渗透思政教学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学习名师授课课堂,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丰富自身理论素养、沉淀自己的能力。数学教师带着扎实而又丰富的理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一定能让学更加深入人心,让教学之路行稳致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要明确思政元素是要始终贯穿中学数学学习中,这既是2022年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原则,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承担的育人使命。教师要始终把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3.着力构建思政氛围的基本策略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不仅要融入课堂,更要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和管理服务环节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宣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形式等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管理全过程的有效路径。

(1)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前提基础是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种道德,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个人的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回答了在我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回答了应该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关系社会和谐稳定,表达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回答了应该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维护和支持,公民对基本的道德规范的遵守也有利于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例如,把爱国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位,爱国也是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应该首先贯彻的准则。爱国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是爱国……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都离不开道德观和价值观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具体表现,可以汇聚人心、汇聚民力,表达了全体人民一致的不懈追求。总之,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

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说教师的“言传”是显性教育,那么“身教”则是隐性教育,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样需要间接的、渗透的隐性教育,这更容易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一言一行皆符合师德师范,自觉地以价值观为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发挥“身正为范”的作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

(3)营造良好的校园宣传氛围

根据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特点和需求,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手段与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宣传氛围。这种氛围的构建,同样是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熏陶和渗透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从校园硬件设施来看,教室、图书馆、餐厅、公园的整体布局和规划都可以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素;从校园软件环境来看,校风、校史的构建与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不可分割、相互融合的,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对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校园环境是同学们生活学习的地方,也是可以用来进行正面宣传的主阵地。例如,现在很多学校在展示橱窗中、在教室中均挂有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并附有对每个词语的解释。再如,学校会对先进人物、感动人物的相关事迹进行积极宣讲,营造良好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教学准备、教学形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课前、课堂、课后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整体,强调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首先,教材的内容是教学最基本的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最直接方式。因此,在教材内容的编写和选择上,除了遵循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外,也要注重结合社会先进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含义。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绝不能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还会让学生产生不好的情绪。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授每一堂课,引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也能认同满堂灌、填鸭式核心价值观。最后,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等新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搜集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学生在感受该教学方式的同时加强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更愿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準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让核心价值观发挥主旋律的引导作用,为党和国家培育新时代栋梁之材。

(5)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新时代的教育不仅强调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且注重滿足人民对教育的美好需求。一方面,教育公平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加强了对边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注重对困难学生的帮扶,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课程改革方面不断完善课程标准、优化课程设置、规范教材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教师技能培训。这些都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以公平教育为基础,以高质量教育为着力点,真正实现公平与质量的有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教育关系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要努力从不同维度和范畴使教育回应人民期待,满足人民需要。教育发展同样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教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立足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要落实实践要求,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的现实问题,通过制定更合理、更完善的制度来满足大众需要,从而从根本上推动教育发展。

(6)贯彻思政教学的时代价值

坚持思政教学具有重要启示和时代价值。一方面,为建成终身学习型社会指明方向。教育学习并非只贯穿人生的某一阶段,而是应该渗透在一生之中。每个学生、每个人为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满足个人对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个人的价值,需要持续学习、不断进步。耳熟能详的“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都是终身教育的体现。我国教育发展日渐终身化,这就意味着我们构建一个学习型社会的任务提上日程。同时,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架构也必须充分探索我国独有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体现民族性的特点。终身学习推进的关键在于教育制度的建设,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终身教育观念,不仅使学生此时此刻学会学习,同时在未来学生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不断探索、学以致用的良好品质。新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紧跟时代发展、适应实践需求,为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提高整体的国民素质,建成学习型社会。另一方面,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注入动力。到21世纪中叶,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以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复兴之大业。教育的根本立场在人民,因此,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办教育,让人民接受教育,让教育的发展成果普惠人民。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地方,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我国教育发展至今,已为党和国家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材。然而,党和国家需要优秀人才,而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培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仍然需要坚持以思政教育理念和实践,继续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建设中人民主体的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结语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思维,这意味着中学的课程都应该具有讲解知识和开展思政教育的效果。只有这样,它才能在培养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发挥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果。同时,课程思政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有目的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政培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尽管在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仍然面临很多困境,这条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每位教师都在不断探索、努力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期待未来的教育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徐春霞.时间视域下中学数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研究[J].甘肃教育,2022(22).

[2]张彬.中学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2(10).

[3]王玲燕.润物无声,立德树人——谈中学数学课程中的“思政性”[J].数学之友,2021(05).

[4]张程程.浅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J].天津教育,2021(10).

[5]吴虹.课程思政融入中学数学的课例分析——以《勾股定理及其证明》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0(11).

[6]叶超,沈建民.挖掘教材思政素材 有机渗透课程思政——以苏科版中学数学教材为例[J].西藏教育,2021(07).

[7]刘家新.“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

[8]李成龙.中学数学课堂思政资源的发掘和实施策略[D].鲁东大学,2021.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中学数学数学课堂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及其对思政教学促进作用分析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