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福成域外游记中的西方城市书写

2023-05-30郑素燕

今古文创 2023年11期

【摘要】 薛福成在域外游记中详细地描述了西方城市的方方面面,包括繁华的街市、闳丽的建筑和先进的设施,凸显了西方城市的现代化。他对中西之间的差距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提出中国应向西方学习,以实现中国的富强,但他同时也看到了西方城市的一些不足之处。

【关键词】 薛福成;域外游记;西方城市

【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1-005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1.016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晚清桐城派海外游记中的物质文化研究”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AHSKQ2021D211)。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于1889年担任英法意比四国大使。1890年1月,他离开上海,远赴欧洲,至1894年7月回到上海,在欧洲度过了四年半时间。在这四年半时间里,他详细记录了在异域城市中的见闻,勾勒出一幅热闹的欧洲城市图景。

一、繁华的街市和闳丽的建筑

薛福成在欧洲先后考察了法国巴黎、比利时博鲁色尔、英国伦敦、意大利罗马和米兰、德国法兰克福和柏林等城市,这些城市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街市的繁华以及建筑的闳丽。

1890年3月,薛福成在法国马赛登陆,他对马赛的第一印象就是繁华:“馬赛海口居民四十余万,规模虽稍逊巴黎,然街市繁华在上海租界之上,洋房俱六七层。”[1]94而最繁华的城市要属巴黎和伦敦,他在游记里这样描写巴黎:“驰观巴黎风景,其街道之宽阔,阛阓之闳整,实甲于地球。”[1]96“巴黎跨赛那江上,闳整巨丽,称于欧洲。教堂、技艺馆、博物院、藏书阁无不美备。”[1]104他认为伦敦是地球上最繁盛的城市:“大抵伦敦为地球第一繁盛之区,洋房几无隙地,又多三层四层之楼,平房之下尚有地室,已不啻五六层矣,是不啻以一伦敦化为三四伦敦也。”[1]239

薛福成对德国法兰克福、柏林的印象亦很深刻,他认为这两个城市虽然繁华程度不如英法,但有着振兴之象。他笔下的法兰克福“峻宇凌霄,大道如砥,乔木周列,行人不哗,街政一端,亦可见德国精神气象焉”[1]335,而柏林则“城中街衢宽阔,道路整洁,望而知为振兴之象”[1]336。在薛福成看来,柏林因成为德国都城的时间仅二十年,所以仍保有朴实之风气,“贫民见中国衣冠,非但不敢玩辱,或往往免冠为礼,犹可睹朴实之风气焉。”[1]336

“建筑是历史的画卷,是一个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和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2]薛福成在游记中对欧洲很多建筑都进行了描写,如“规模之闳壮,称欧洲刑部第一”[1]143的比利时刑部衙门,闳敞可比王公的德国克鲁伯厂厂主住宅,殿宇广邃的梵蒂冈王宫,占地极广、陈设富丽的罗马朵罗尼亚别墅等。

最让薛福成感到震动的是巴黎新造之铁塔,他先后三次登上铁塔,对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高三百迈当,合中国之一百丈。乘机器而上,凡四换机器而至顶。每高一层,则下见川原庐舍人物车马愈小一倍,俯视巴黎,全城在目,飘飘乎有凌虚御风、遗世独立之意。”[1]111“塔纯以铁为之,其式凌虚,可以四眺;其料结实,可以耐久。其第一层占地宽广,约可数亩,有饭馆、茶馆、照相馆,及售一切用物者,无不具。”[1]524

薛福成还参观了各国的教堂,如规模巨大的比利时博鲁色尔天主教堂、被称为欧洲第二的德国科仑教堂、“觚棱矗起,峻宇宏深”的米兰大教堂等。他在罗马游览的教堂最多,印象也最深,对罗马散比爱大教堂和圣保罗堂的记述最为详细。在他的笔下,散比爱大教堂“碝磩高甍,层构巍然,颇极营饰之美”“堂高四十五迈当有奇,南北直长一百八十七迈当,两翼东西横长一百三十七迈当,中阔二十八迈当,石像无数”[1]311。圣保罗堂乃是重修,虽还未竣工,但依然十分闳丽:“其高广稍逊于散比爱教堂,而华美过之。讲经堂四柱之石色如玛瑙,基用大方绿玉,俄王所赠也,两廊白石圆柱八十,大皆数围。柱上五采云母窗二十槛。乘盘及础石,皆莹洁如玉。其上顶板,涂饰黄金。横梁之上,四周绘历代教王神甫像二千三百六十人。堂后一室,藏散巴尔之骨,映以玻璃匣。引者燃灯参拜,始启之。中设黄金十字架,遍嵌百宝。”[1]312

虽然薛福成对罗马教堂建筑的闳丽赞叹不已,但他对罗马将神祠及有功德于民的前王大庙都改成教堂则十分不赞同,他说:“余睹罗马神祠尽改为教堂,不禁为之瞿然,为之愀然焉。”他认为西方的天主教等宗教,已经失去了耶稣的真传,教堂建造太过闳侈,“观其建造教堂之闳侈,厚敛教民,财殚力痡,实与耶稣崇俭爱人之旨,大相剌谬;而贵贱老幼,虔诚趋赴,举国若狂,甚属无谓。盖西人与措注国政之要,及讲求一切富强之术,具有本末,不能不谓之智;而独于奉教一事,胡不深思其理也?吁,何其愚也!”[1]313-314

二、先进的城市设施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聚集地,除了繁华的街市和闳丽的建筑以外,薛福成在游记中对欧洲城市先进的设施也进行了重点描绘。

他到欧洲之后,参观了巴黎的天文台、自来水总水管、伦敦的邮政衙门、电报局,考察了比利时的万恩尼织纱厂、法国的科鲁苏厂、德国的克鲁伯厂、伏尔铿厂、巴黎的赛佛尔官瓷新窑等工厂,对欧洲国家采用新机器、新发明来改进城市设施赞叹不已。

“薛福成使欧之时,正是西方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之日,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各个层面的突飞猛进,令薛福成目不暇接,兴趣倍增。”[3]薛福成对当时的各种新发明都做了记载:“泰西诸国,近十五年间所得新法,以利用者尤多。若电学内之代拿模电机,若电气灯,若德律风即通言器,若记声器等;又如天文学内之极大折光远景,火轮车之新式机器,刊印新报机器,照相印书器,开矿制金器,医家所用之哥哥爱唔(即闷药),更有印写机器、照相新法,此类不胜枚举。”[1]441-442

对当时的新事物电报、电话等,薛福成感到十分新奇,认真记载了电学的历史及原理,并对电报、电话的用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其法,系以电运笔而画字。由是妙法百出,有以电运针而指字者,有以电变色而传字形者,甚有以电运印书机,立时将所传之文字印出者,近更有以电传声为德律风者。而传信均用号码以审厥字,尤以明显而画一。”[1]123

薛福成对欧洲各国电线铺设之广、通讯之快捷,感到不可思议,他说:“迄今泰西各国,郡邑村镇,电线密如蛛网。虽在一城之中,相去二三里,如有要信,即发一电。迩来大东公司新得保护海线之法,尤为精审,遂能沉线海底,东至中国、日本,南至新金山,西至美国,虽数万里外,通传要信,捷于影响,迩于户庭。奇妙至此,神乎技矣,真令人不可思议矣。”[1]123

欧洲除了通讯便捷外,交通亦很发达,薛福成在游记中记载了他乘坐过的各种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汽车、马车、电车、公共马车等。他对欧洲各国交通的便利感到惊奇:“迄于今日,铁路六通四辟,如蛛网之纵横相接;乘汽车者益众,而马车之生意亦更旺。欧美诸洲各国皆然,人始知汽车、马车之互相为用也。”[1]229薛福成还详细描述了他坐电车过泰晤士河河底隧道的经历:“车上及其两旁,较火车尤为洁净,无烟雾之迷漫,无煤灰之充积。江底之下,开路一条,车行其中;上面皆砌以白石,江泥不能塌下,江水不能渗漏;一路照以电灯,光明如昼。此路长不过十里内外,有登车之码头五处,其码头皆自平地穿入江心之下者也。每时五分,车行一次。”[1]578

薛福成认为西国之所以富强,火轮舟车出力为多,“夫西人之所以横绝宇宙而莫之能御者,火輪舟车之力为最多,而皆发轫于英;且其缔造,不过百年数十年之内,宜其独擅富强之效欤。”[1]122

薛福成还两次去参观巴黎天文台,那里用来观星的千里镜和风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次至机器观星房,一人运动机器,能自启闭。中设大千里镜,观老人星光明如月。次至一机器房,四旁安轮,亦设千里镜杆,下设风轮机器,昼夜旋转。盖因地球与众星转移不息,若以有定之镜窥之,未免稍纵即逝;此风轮机器,能使镜杆常随所测之星而转,殆不爽分秒也。”[1]292天文台顶有一间圆顶铁室,能够旋转,“如所窥诸曜,有不当隙者,仅一人手捩机器,圆室自能旋转对准诸曜。”这间铁室里有一个尺寸较大的千里镜,薛福成用它观测到不少星星,“窥天狗星,其光熊熊,更大于老人星。又窥娄星中之大星,其光与老人星相等;四角四星环绕,据西人云,此四星者,皆行星也,常绕娄星之大星而行。又窥见白光一片,盖无数小星攒聚而成……最后移镜窥月,大于寻常所见者约数十倍。光所映处,纹如冰裂,分出无数块垒,西人谓皆月面上山影也。至于沙碛之痕,如大戈壁。”[1]293

除了亲眼所见所感的新发明以外,薛福成对报纸上刊登的新科技也十分感兴趣。如光绪十六年六月十一日,他在新报上看到英国与美国拟合制汽船,“可从空中来往”[1]169,并对该汽船进行了详细描述,虽然薛福成认为此想法此次未必能成,但百年或数百年后,“必有乘云御风之一日”[1]170。又如光绪十七年十月二十二日,他在游记中记载了美国人实验人工降雨的新闻:“制一气球,载轻、养二气,使之上腾。约至一英里之高,球忽自炸,轰然大震,远近四十里皆闻其声。斯时赤日行空,天无片云,风雨针亦不降下。复以纸鸢数具,系以炸炮,乘风而起,裨轰散空中霰气;又以火药布于地中,计有数里之遥。未几,炸炮在空中轰发,知君从下焚其火药,烟焰腾起,有二百余尺之高;于是阳气销除,约十分钟之久,黑云满天,风雨针为之陡降,俄而巨雨倾盆,被其泽者计有数百里之遥,平地水深尺余。”[1]450

三、对西方物质文化的认同与反思

薛福成在日记中对欧洲城市景观及设施的描述,不仅表达了他对西方物质文化的赞叹,并表现出向西方学习的文化认同。薛福成认为西洋各国经理学堂、医院、监狱、街道,“无不法良意美,绰有三代以前遗风”[1]272,西方人的商政、兵法、造船、制造及农渔牧矿等,“实无不精”,“而皆导其源于汽学、光学、电学、化学,以得御水御火御电之法”[1]132。他将中国人与西方人做了比较,对自我文化进行了反思:“中国缀学之士,聪明才力岂逊西人?特无如少年精力,多縻于时文试帖小楷之中,非若西洋亿兆人之奋其智慧,各以攻其专家之学,遂能直造精微。斯固无庸自讳,亦何必自画也?”[1]132

在薛福成看来,中国要想自强,就要向西方学习。如铁路交通,是德国能自强的途径之一,也是欧洲各国能富强的原因,中国也应广建铁路。早在担任大使之前,薛福成就在《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中就指出了铁路有九大便利,而国家所获之利“又在久远也”[4]。到欧洲后,薛福成发现英法德比等国已经开始试行快电车,获利颇丰,“每日载客二千人,每人收四先令,岁得十四万镑。除去开销,尚赢八万五千镑,是获八厘半之息也”,他认为中国也可试行此车,“京津及苏杭、上海。似可行之”[1]903。

除了建造铁路外,薛福成认为中国也要采用机器制造。他指出:“西洋各国工艺日良,制造日宏,销流日广,皆恃得机器之用也。有机器,则人力不能造者,而机器能造之;十人百人之力所仅能造者,而一人之力能造之。夫以一人而兼百人之工,则其所成之物必多矣。”[1]927如采用机器制造,则商务必隆盛,民生必富厚,国势必勃兴。薛福成还反驳了中国不能用机器的说法,他认为中国如不采机器制造,将导致国势衰弱,民生日困,他说:“自是而中国之货,非但不能售于各国,并不能售于本国;自是而中国之民,非但不能自食其力,且知用力之无益,而遂不自用其力;自是而中国之民,非但不能成货与西人争利,且争购西人之货以自供其用,而厚殖西人之利:然则商务有不日替,民生有不日困,国势有不日蹙者哉?”[1]927-928他还认为采用机器制造可以分洋人之利,他指出:“且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富商;不用机器以造物,则利归西人。利归富商,则利犹在中国,必可分其余润以养吾贫民;利归西人,则如水渐涸而禾自萎,如膏渐销而火自灭,后患有不可思议者矣。”[1]928

与郭嵩焘将西方看成“乌托邦”理想国不同,薛福成虽然认为中国要向西方学习,但并没有一味地去赞美西方的城市,而是看到了一些“城市病”,比如伦敦的空气污染,他在游记中不止一次提到:“伦敦数百万户燃煤之烟,为雾所罩,猝不能散,往往白昼晦冥,烟气四塞,受之者无不咳呛。”[1]270“盖煤炭熏灼之气,与人身脏腑之浊气,惟伦敦为最盛也。”[1]239

另外,薛福成认为西方的房屋是比不上中国的,他指出:“中国房屋起于平地,辅以亭台楼阁,乃有玲珑曲折之观;每平屋一进,皆有天井,于是假山奇石,曲槛清池,名葩异树,可以随宜布置。”而西洋除了四五层的楼房,没有其他样式,就算是宫殿,也只是高大一点的楼房而已,“尤乏趣者,纵有绝坚致之楼房,而全宅中无一天井,不过四面皆邻街衢,以街衢为天井而已。”所以薛福成认为:“是宫室一端,洋不如华矣。”[1]598

不仅如此,薛福成在后来的游记中还记载了英国有宫室仿制中国样式,壁上丹青,也画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人物,因此他认为中国也有值得西方学习之处:“足见斯时中国声威尚壮,未尝不为英人所企慕也。”[1]825

综上所述,薛福成游记中的西方城市繁华、有着先进的设施,他对西方城市的街市、建筑、新科技和各种设施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凸显了西方城市的现代化。他认为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应该向西方学习,体现了他对当时中国日渐衰落的担忧。但同时他并没有一味地赞颂西方城市,而是看到了一些“城市病”,以及西方不如中国的地方,说明薛福成是在理性地考察西方城市,并思考着挽救中国的道路,以实现中国的富强。

参考文献:

[1]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日记[M].长沙:岳麓书社,2008.

[2]葛琪,周俊良.浅谈欧洲教堂建筑文化[J].中国民族博览,2019,(02):197-198.

[3]周德丰,张娇.薛福成的文化视野与改革思想[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31-40.

[4]薛福成.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M]//严云绶,施立业,江小角.桐城派名家文集·薛福成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115-121.

作者簡介:

郑素燕,安庆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