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仪礼》用乐的礼乐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2023-05-30柳静岩

今古文创 2023年11期
关键词:仪礼礼乐内涵

【摘要】 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常指社会秩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礼仪形式,“乐”则是与“礼”关系密切的教化内容。《仪礼》作为诠释先秦“礼形”最为直接的著作,其内容主要以商周时期贵族的礼仪为主,其思想内涵包括从饮食服饰、安弗祭祖,到修身养性、人际关系,乃至治国之术、为政之道等方面的“礼”的精神。《仪礼》用乐的功能,重在尊贤敬老、和睦乡里等,这些文明精神的追求至今仍值得社会所提倡和弘扬。故本文拟深入剖析《仪礼》用乐的思想内涵,并就《仪礼》的当代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 《仪礼》;礼乐;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1-004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1.013

《仪礼》,先秦六经之一,又称《礼经》《士礼》,大致形成于春秋后期,孔子编订。目前所见《仪礼》共有17篇,宋朝王应麟将其分为四类:一、嘉礼:记冠昏、宾射、燕飨之礼,有“士冠礼”“士昏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礼”“大射”“公食大夫礼”七篇;二、宾礼:记宾主相见之礼,有“士相见礼”“聘礼”“觐礼”三篇;三、凶礼:逢凶事行哀悼之礼,有“士葬礼”“士虞礼”“既夕礼”“丧服”四篇;四、吉礼: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礼,有“有司”“少牢馈食礼”“特牲馈食礼”三篇。其中4篇载有奏乐的具体仪节及乐歌名,分别是:一、“乡饮酒礼”:周代为招贤纳士而举行的乡学饮酒礼;二、“燕礼”:古代天子诸侯与群臣的宴饮之礼;三、“乡射礼”:州长于春秋两季邀卿、大夫、士在州学行射礼;四、“大射”:诸侯与群臣的习射之礼。

一、“乡饮酒礼”“燕礼”用乐辞义

根据“乡饮酒礼”和“燕礼”的记述,两者作乐部分基本一致,仅第二天为服务官吏设宴及异国使臣参会部分略有不同。其具体用乐情况如下:

(一)第一次作乐

第一次作乐乃正歌部分,唱词均来自《诗经》,其中《小雅》最为常见,还有一部分《周南》与《召南》的篇章。由于这些诗歌在宴饮时演唱,因此也被称为“宴饮诗”。

1.“升歌”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乐工为大家先后演唱了三首乐歌,分别是《鹿鸣》《四牡》以及《皇皇者华》。其中《鹿鸣》气氛欢快,主要凸显了宴会中宾主之间和谐融洽的场面,既表示了君王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又表示希望群臣可以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使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服务。《四牡》乃意指臣子忠孝不能两全的行役诗,所以统治者常用此诗来表明理解使臣之辛苦,激起君臣同心相感之情。《皇皇者华》是使臣自咏之作,言其在访贤求策途中,时刻不忘君之所教,忠于职守、忠于明命,广询博访,以期达成使命。以上三首乐诗在“乡饮酒礼”中表达的是主与宾相互敬重、友好和睦之情。在“燕礼”中指的是君臣之间应各守礼义,臣应事君以忠,君应以礼相待。如此,君臣关系才能和谐,君臣关系和谐国家政权才能稳定。

2.“笙奏”环节

在此环节中,笙工为大家先后演奏了《南陔》《白华》《华黍》。朱熹《诗经集传》云:“《南陔》以下,今无以考其名篇之义。然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辞明矣。”①故《南陔》《白华》《华黍》三首皆为笙诗,有声无辞,虽不知其辞但知其义。《南陔》是讲子女尽心侍奉父母的乐诗;《白华》是为了表彰子女孝顺、品德高尚的乐诗;《华黍》则是讲风调雨顺,适合种植,人和物丰的乐诗。三首乐诗意在表达敬老养老的高尚品德,歌颂五谷丰登的时岁年景,如此取义符合宴饮活动其乐融融的基调。

3.“间歌”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歌《鱼丽》,奏《由庚》;歌《南有嘉鱼》,奏《崇丘》;歌《南山有台》,奏《由儀》。其中《鱼丽》乃周代贵族祭祀宗庙后宴会上所唱的乐歌,用以称赞佳肴酒水之丰盛,主人待客殷勤,宾主尽欢的情景。《南有嘉鱼》兼叙绸缪之意,情寓景中,表达了宾主之间的淳朴真挚之情。《南山有台》或以为“乐得贤”,或以为“颂天子”,或以为“祝宾客”。既指统治阶层乐于得到贤能者为国家效力之意,又从大处落笔,为祝寿张本。而《由庚》《崇丘》《由仪》三首亦为笙诗,有其义而亡其辞,目前仅在《诗序》中有见到三首笙诗的词义记载。

4.“合乐”环节

此环节乃第一次作乐的高潮部分,乐工们一同合奏《关睢》《葛覃》《卷耳》《鹊巢》《采蘩》《采蘋》六首乐诗,前三首是《周南》中的篇章,后三首为《召南》的篇章。《关睢》所写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故此诗也被推举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德行典范。《葛覃》在《毛诗序》中被认为是讲后妃之德的,而今人余冠英等大多认为这是抒写一贵族女子准备回娘家的诗。《卷耳》主旨当为咏夫妇思念之情,在礼的规范下,可定义为“夫妇之义”。但余冠英在《诗经选》中却并不认同,其言:“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鹊巢》描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真实地传达出贵族婚事的隆重。全诗皆以鸠居鹊巢起兴,这是二鸟的天性,女子德如鳲鸠,才可为君子良配。关于《采蘩》,古代学者有两种说法:一是为祭祀而作,乃贵族夫人自叙尽职负责祭祀之辞;二是为养蚕而作,认为这是一首奴仆们在服劳役休息时闲唱的山歌。《采蘋》也有两种说法:一是古时学者大多认为这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二是现代学者则大都认为这首诗是写女奴们为祭祀采办祭品的诗篇。

(二)第二次作乐

第二次作乐是乐工不计其数的奏唱乐歌,即无筭乐。宾客在此次作乐中可以依序敬酒,不计其数的畅饮,以宾主尽欢为目的。

(三)第三次作乐

第三次作乐是送宾时奏乐,奏《陔夏》。因仪式以宴饮为基调,奏此曲是告诫宾主饮酒要有节制,不要醉酒失仪失礼。陔,为戒之意,是颂类乐诗九《夏》之一。

此外,“乡饮酒礼”结束第二天,宾与主人相拜谢后,主人还会为司正等服务人员设酒宴,可任意奏唱合乐环节中的《关睢》《葛覃》《卷耳》《鹊巢》《采蘩》《采蘋》六首乐诗。而在“燕礼”中,如与异国使臣举行燕礼,两次奏《肆夏》。《肆夏》亦为颂类乐诗九《夏》之一,今佚。接着,乐工要唱《鹿鸣》,奏《新宫》,然后一起演奏合乐环节中的《关睢》《葛覃》《卷耳》《鹊巢》《采蘩》《采蘋》六首乐诗。关于《新宫》一诗,根据郑《注》所云,也是《小雅》中的诗篇,孔子在编订《诗经》时将其删除,今佚。若舞,就舞小型乐舞《周颂·酌》,主要是对周先祖的赞颂,祭祀宗庙所用的乐歌。

二、“乡射礼”“大射”用乐辞义

根据“乡射礼”和“大射”的记述,其用乐情况如下:

(一)“乡射礼”的用乐

第一次作乐是就席后众乐工以合乐的形式奏唱与“乡饮酒礼”“燕礼”合乐环节相同的六首乐诗。

第二次作乐是射箭时歌《驺虞》为发矢的节度。《驺虞》是天子射箭时所用的乐歌,主要赞王所得贤能者众多,有乐贤之志。

第三次作乐是不计其数的奏乐,即无筭乐。

第四次作乐是送宾时奏乐,奏《陔夏》。

此外,“乡射礼”结束第二天主人会为射礼中的服务人员设酒宴,以示感谢。此时,可随意奏唱与“乡饮酒礼”“燕礼”合乐环节相同的六首乐诗。

(二)“大射”的用乐

第一次作乐两次奏《肆夏》。宾走到庭前时始奏,与主人互行拜礼时乐止;主人向君献酒、君行礼受爵时再奏,饮毕、主人下堂时,乐止。

第二次作乐是就席后众乐工先歌唱《鹿鸣》三遍,后吹管奏《新宫》三遍。

第三次作乐是射箭时歌《狸首》为发矢的节度,仅知其是诸侯射箭时所用的乐歌,但辞义皆已亡佚。

第四次作乐是不计其数的奏乐,即无筭乐。

第五次作乐是射箭结束后分别奏《陔夏》和《骜夏》。《骜夏》同《陔夏》一样,是颂类乐诗九《夏》之一,仅知其是天子出入时所奏的乐歌,但辞义皆已亡佚。

上述各礼,在作乐之前,皆有“三献”仪节。主人先向宾客敬酒,称“献”;宾客饮毕回敬主人,称“酢”;主人复答敬,为劝宾客多饮而先自饮,称“酬”,此即“一献之礼”。接着就是主人与介(或卿、大夫)之间的“献”“酢”以及献众宾。在此之后,众宾客又以尊卑之序依次相敬酒,即“旅酬”。这一系列行为有礼有序,既表示了对宾客的尊敬,又避免了因饮酒过度而生乱象,从中可见,礼序乐和的意义非同凡响。

三、当代价值的凝练

(一)理论层面

“自周公制礼作乐,‘中和观念就被纳入礼乐体系。‘中是礼乐实践的伦理原则,‘和则为礼乐的主旨和功用。”②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形式规范中,蕴含着古人的价值理念及人文精神。如果说各种仪式中的献酒、拜谢等礼仪,是强调人的身份等级区别及其行为规范的话,那么它们的用乐则是用来强调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礼序乐和”。

乡饮酒礼的主要目的是宴宾,教化的主体也是宾(未来的卿大夫),所以在《诗经》乐歌题材的选择上主要以为官之道为主,强调臣子要忠君忧国,孝顺父母。燕礼的参与人员主要是诸侯、卿大夫或外来使臣,教化的主体是现任卿大夫,因此所演奏的乐歌曲目与乡饮酒礼基本相似。乡射礼主要目的是为了亲近乡民,教化的主体也是乡民,所以表演的乐歌都是乡乐。统治者希望通过宣扬女性品德倡导家庭和谐,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射礼的主要目的则是为诸侯选出参与祭祀的人员,主要考察参选者的综合能力,希望达到以射修德的目的,促进参选者的全面发展。

可见,各礼中乐歌的选择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其重点不是饮食,不是娱乐,而是对礼乐精神的弘扬,是“厚人伦、美教化”的典范,传达的是有礼有序、内外兼修的思想内涵。同时,“礼不下庶人”,礼是贵族的道德行为准则,故《诗经》宴饮诗对礼乐精神的追求,都是贵族化的体现,反映了贵族气质,在风格上是“和谐而庄重”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等级制度,“礼”体现在各个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古至今,“禮”都是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基本守则,懂礼、知礼才能促进社会有序发展。

(二)实践层面

如今,我国一些地方也在积极推进《仪礼》的复原与再造,例如2010年10月广东佛山祖庙百年修缮工程竣工,乡饮酒礼民俗文化活动在佛山祖庙举行,旨在弘扬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2016年6月邹鲁礼乐团带领恢复“乡饮酒礼”盛事,旨在倡导尊重、和谐、互助的社会风尚,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这些实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了解古典礼仪的具体仪节;有助于重建日常礼仪乃至重振礼乐文化;有助于推行传统风尚、塑造文明的社会风貌。

复原是重塑的前提,重塑是复原的指归。《仪礼》相较《周礼》《礼记》甚至其他思想理论而言,在实践上有着更为直接的指导意义。南宋朱熹在研究三礼时就更侧重《仪礼》的研究,因为《仪礼》更多的是行为动作的阐释,除了对仪节的记录外,它还包含了关于服饰、空间、地点以及中国礼乐精神的基本信息,是更容易理解和落实的礼仪指导典籍。“礼乐”即“礼教”的内容及形式,先王制“乐”的首要目的是建立君臣、父子之间的法度,融合父子及君臣之间的感情,彰明尊卑之义和长幼之序。《礼记·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③要达到“移风易俗”与“安上治民”的理想状态,就必须对之进行礼乐教化。“乐”在于协调情感统一,“礼”在于区别尊卑差异,故曰“乐统同,礼辨异”,两者结合才可实现天下大治。

相比文字而言,音乐更能感染人们,更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大众。故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仪礼》礼乐的重塑不能割裂礼与乐的关系、礼义与礼形的关系。我们对《仪礼》的研究,必须给出全过程、全方位的学术阐释,并尽可能吸收考古学、古器物学、古建筑学、服饰学等其他学科成果。此外,《仪礼》用乐的唱词均来自《诗经》,所以我们的复原与重塑要以语言与辞义为本,采用适合的古四声吟诵唱,即平上去入,平声平起勿低昂;上声高起用力强;去声分明声远道;入声开口即收藏。在熟知语言音韵的基础上,配合伴奏加以音乐润色,继而,配合仪式呈现完整的礼乐仪节程序。最后达到乐在其中,诗、礼、乐三者相融合的层面。

近年来,政府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学术界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研究,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研究共识。这一共识主要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科学性继承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阐释,充分发掘其深厚底蕴和当代价值,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创造性转变和发展与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重新获得生命力与活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新媒体数字技术,充分发挥新闻报刊、广播影视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的导向作用,扩大宣传力度。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基因通过现代化改造和更新,将成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大众认可并接受的,能够引领社会大众日常处事和实践的新文化。

四、结语

“乡饮酒礼”“燕礼”“乡射礼”“大射”等仪式都是嘉礼,从头至尾体现着礼序乐和的精神内涵。因此,研究礼乐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它将使人们对传统的礼俗文明有新的关注,并为传统仪式文明的发展提供新的线索。作为社会各阶层都广泛参与的仪式,《仪礼》在社会教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价值在古代和现代社会都意义重大。这些仪式敬重长者,尊敬贤者,促进交往,从小的人际关系到大的国家往来均能从中受到启发。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人力资源的竞争,为了实施强国战略,对贤者给予关心和尊重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我国还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应该从中汲取良好的民族文化养分,特别是在当今法治与德治并进的历史中。

注释:

①《诗经集传》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诗类。

②谷杰:《乐律钩沉》,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年版,第35页。

③(西汉)戴圣著,贾德永译注:《礼记·孝经译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290页。

参考文献:

[1]余冠英选注.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2]柳肃.礼的精神——礼乐文化与中国政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3]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4](汉)毛亨传,(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毛诗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姚偉钧.乡饮酒礼探微[J].中国史研究,1999,(01).

[6]杨天宇.仪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7]尚媛.从《三礼》看周代礼乐文化的构成[D].西安音乐学院,2015.

[8]谷杰.乐律钩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柳静岩,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读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仪礼礼乐内涵
《礼乐》系列刊物述论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杨复《仪礼图》明清版本考——兼论《仪礼图》的版本源流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挖掘习题的内涵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朱鼎煦与顾校《仪礼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