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病理学”绪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3-05-30王靖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4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

王靖

[摘 要] 对于农学门类植物生产类专业来说,守望绿色发展、培植农业情怀应作为各门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这就需要做好植物生产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以实现专业能力培养与政治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升的相互促进。作为整门课程的统领,绪论课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通过充分挖掘思政元素,打造思想政治案例,对“植物病理学”的绪论进行课程思政设计,详述其具体实施过程,探索改革效果,以期为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专业课;课程思政;绪论;教学实施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以河套学院为例”(NGJGH2019287);2022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新农科教育在线教学平台建设路径研究”(220902537305229);2019年度河套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HTXYJY19006)

[作者简介] 王 靖(1984—),女,河南卫辉人,博士,河套学院农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相关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4-0165-04 [收稿日期] 2022-12-13

引言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要继续以立德树人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各类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指出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全面开启了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改革之路。农学门类植物生产类专业需要将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农业人才作为关键,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贯穿专业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守望绿色发展,培植农业情怀[2-3]。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4]。“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当前既要保证作物优质高产,又要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植物保护。作物作为生命体同样需要被关注、被关心、被爱护,因此,作物康复保健相关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植物病理学”作为植物生产类的专业课,以作物病害为对象,主要研究其病害的发展规律与病害的控制方法,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于一身。“植物病理学”课程目的是培养合格的植物医生,为实现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四大安全保驾护航。绪论是学生认识这门课的开始,对调动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决定性作用[5]。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绪论课的教学设计,讲好每门课程的第一课。绪论课通常涉及五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对课程的整体分析、学习课程的意义、课程涉及的知识框架体系、发展简史和学好课程的方法,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总体上有较好的把握。现以“植物病理学”课程绪论为例,探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6-8]。

一、“植物病理学”绪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的目标包括了解植物病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明确植物病理学的学习方法(知识目标);对课程总体上有清晰的认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当好植物医生以及用科技造福“三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拥有为建设美丽中国、解决中国社会新矛盾贡献力量的责任担当,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思想政治目标)。教学的重点是通过研究人类历史上因为植物病害而导致的灾难性事件,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的难点是了解“植物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和学习方法。思想政治的切入点包括“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意义;波尔多液的发明;植物病理学之父的故事;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名人[8]。思政元素包括植物医学的任务与使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的保障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植物病理学”课程;波尔多液的发明归功于法国植物学家米亚尔代敏锐的观察力和学术洞察力;德国植物学家德巴利一生追求真理,最后取得杰出的成就,被公认为“植物病理学之父”;中国古籍中蕴含大量植物病害的防治经验;近年来中国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成果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植物病理学家的先进事迹;优秀校友创业打造植物保护专业服务团队。教学方法包括问题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二、“植物病理学”绪论教学实施过程

(一)什么是植物病理学

借助图片,自然引出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展示当地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发病植物的照片,如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黄萎病、小麦散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番茄晚疫病、番茄早疫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黄瓜霜霉病、梨树白粉病、草莓灰霉病等的田间照片,让学生独立说明发病材料与健康材料的不同之处。在学生对发病植物具备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总体介绍,让学生明白植物生病如同人畜生病一样需要被关注、被重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植物医学观”。

(二)学习植物病理学的原因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这一矛盾中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处理具体的植物病害问题时,一定要从绿色、安全、健康和环保的角度出发,用科技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带领学生回顾国内外历史上由于植物病害的发生、流行而导致的灾难性事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行总结植物病害的危害与影响,激发学生投身植物医学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通过生动地讲解杀菌剂波尔多液的发明故事,展示葡萄霜霉病的照片,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习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力和学术洞察力。法国的葡萄酒闻名世界,但是在1880年前后,波尔多地区葡萄霜霉病开始流行,导致法国葡萄酿酒业濒临破产。这种病使葡萄叶子上长满了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与之相对应的病斑背面则是一片白色的霜状霉层。葡萄霜霉病能够快速传染,这使当时的葡萄庄园呈现一片破败的景象。一天,专门研究疫病的植物学家、植物学教授米亚尔代在散步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一家葡萄园靠近马路两旁的葡萄树奇迹般地安然无恙。米亚尔代便跑去仔细询问了庄园主人在种植葡萄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最后发现这家庄园的主人为了防止过路人顺手牵羊摘葡萄吃,就在葡萄上喷了硫酸铜和石灰水的混合溶液。二者混合会散发难闻的气味,喷洒后葡萄粒会变得不蓝不白、又脏又臭。米亚尔代似乎受到某种启示,他马上回到实验室,根据园主提供的线索继续研究,最后选定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最佳方案,并将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杀菌剂命名为“波尔多液”。至今,杀菌剂波尔多液依然被广泛应用于果树病害的防治。接下来,给学生观看“优秀校友易新文创业打造病虫害专业团队”的报道。易新文为河套学院2016届农学专业毕业生,2019年以农业植保技术服务为基础创业,建立了巴彦淖尔市帮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标是成为巴彦淖尔市黄灌区解决经济作物病虫害最专业的团队,帮助农民降低种植风险,科学管理,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提升农民幸福感。身边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励志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三农”情怀,体验职业成就感。

(三)“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框架

通过介绍课程各章的教学内容要点,学生清楚后续课程的教学安排,把握“熟悉植物病害症状特点、了解植物病原物特征、理解植物病害发病规律、掌握具体的病害防控方法”的课程学习目标。“植物病理学”课程由总论和各论两大内容组成,总论主要介绍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分别介绍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原物的主要类群及其所致病害的特点、植物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植物病害综合治理的基本原理及措施、生产中常用杀菌剂的种类与防治对象等;各论则结合地区实际重点研究蔬菜、果树、谷类作物、薯类作物、油料作物等的主要植物病害的概况、症状特点、致病原因、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等。

(四)植物病理学发展简史

对植物病理学诞生的标志性案例——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引发的爱尔兰大饥荒事件展开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这一事件对植物病理学学科和相关研究的重大影响。德国植物学家德巴利证实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发的真菌病害,由此建立了植物病原说。德巴利出生在医学世家,大学期间主修医学,但他的主要兴趣却在植物方面,毕业时出版了一本关于植物锈病与黑粉病的书籍。德巴利开展了大量与植物病理相关的研究,一生发表100余篇論文。德巴利还提出了黑粉病和霜霉病是真菌侵染的结果,锈菌有转主寄生现象和多型现象,他被视为植物病理学之父。

植物生病最初被认为是“鬼神作祟”。中国古代的农业活动积累了许多植物病害的防治经验。如《吕氏春秋》中早有小麦病害的记载;《农桑辑要》最早把精细整地与作物病害直接联系起来;《天工开物》提出“祟在种内,反怨鬼神”,有破除迷信的思想;《农政全书》记载了播种期与棉花病害的关系,认为应采取适当推迟播种的防病措施;《棉花图》指出“种选青黑核,冬月收而曝之,清明后淘取坚实者,沃以沸汤,俟其泠,和以柴灰种之”,说明用综合处理棉籽的方法,达到杀菌和催芽的效果。

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对世界植物病害控制的贡献,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同时告诫学生正视由于科学文化水平限制导致的后续一段时间国内植物病理学进展缓慢的局面。中国植物病理学起步较晚,到宋代才从国外引进生活用的放大镜;19世纪初清末到民国初年才开始利用显微镜观察真菌等微生物;大约在1912年前后国内才开始有人从事植物病理学工作,逐渐有了对病原物的描述和记载;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植物病理学的先驱戴芳澜、邓叔群、朱凤美、俞大绂等人开始研究中国真菌的形态和分类,在各主要作物的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害,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大成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植物病理学工作者的注意力多倾注于小麦锈病、稻瘟病、棉花枯黄萎病、白菜三大病害和苹果树腐烂病。通过介绍这些发展历程,激励学生以专业自信和担当谱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长卷。课下让学生查阅资料,至少详细了解一位中国植物病理学名人(如李振歧、康振生、谢联辉、朱有勇等)的贡献,完成一篇名人故事感悟。通过此项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当好植物医生、用科技造福“三农”的信心与决心。

(五)学好植物病理学的方法

植物病理学与许多课程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包括“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等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如植物生病其实是植物生理异常导致植株出现肉眼可见的病态,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属于微生物的范畴,病原、寄主、环境三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植物病害的发生,涉及农业气象学和农业生态学方面的内容。正如许多人通过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通过土壤改良、平衡施肥、加强田间栽培管理等“健身”栽培措施也可以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性,从而避免或减少植物病害的发生,或采取轮作、间作、套作、品种合理布局等作物栽培耕作措施,实现农田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多样性,控制植物病害。

在绪论课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与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相结合,注重实验和田间实习调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同时,还应牢记“三分技术、七分人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三、教学反思

基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差异与协同作用,在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植物病理学”绪论课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贯穿绪论课整个授课过程,促进学生不断思考,主动探索获取信息,有机融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意识和信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介绍发明故事、身边榜样人物、名人事迹等典型案例,坚定学生学好课程、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信心和决心。课后,学生纷纷表示要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解决中国社会新矛盾、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专业课课程思政任重道远。作为高校教师,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义无反顾地承担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任[9]。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脚踏实地,不惧困难,吃苦耐劳,团结奋斗,这不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生管理工作者、辅导员的职责,还是每一名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课程团队成员将持续深入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精神,继续科学合理地对“植物病理学”课程进行有广度、深度和温度的教学设计,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教育,激励学生当好植物医生,用知识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先行者和践行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EB/OL].(2019-09-06)[2022-11-0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340883.

[2]周靚,姜晓春,唐赫.农林类专业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及实践路径[J].高等农业教育,2021(5):60-64.

[3]钟华.农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探索[J].耕作与栽培,2022,42(2):137-140.

[4]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EB/OL].(2018-09-23)[2022-11-05].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309476.

[5]薛应钰,贾辉,徐秉良,等.基于铸魂育人视角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应用:以甘肃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免疫学”课程绪论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21,26(2):107-111.

[6]彭曼丽,崔梦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1):1-4.

[7]缪旻珉,张治平,江解增.农科类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以蔬菜栽培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1,7(31):177-180.

[8]王海光.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教学案例设计[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4):72-81.

[9]钟启东.习近平铸魂育人思想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7.

Abstract: For the major of plant production in agronomy, keeping watch for green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ng feelings of agriculture husbandry should be the educational goal of each professional course, which requir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for the major of plant produ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utual promo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political literacy, scientific literacy, humanistic literacy and professional literacy. As the leader of the whole course,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is the key link to guide and motivate students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By fully tapp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cre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r the introduction course of plant pathology is designed,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present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form effec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 plant pathology; professional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roduction;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专业课课程思政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