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发展路径研究

2023-05-30金维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4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新课改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齐心共进为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少数民族语言课程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少数民族语言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同时,当前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存在巨大的挑战,如忽视了对民族语言课程价值取向的引导,课程教学与评价形式单一,师资力量匮乏。因此,要提升民族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重新定位民族语言的课程目标,通过与文化融合综合开发丰富课程内容,加强教师培养及科研队伍建设,进一步扫清民族语言课程质量提升和发展的障碍,为传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关键词] 新课改;义务教育;民族语言课程

[基金项目] 2022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共同富裕进程中乡村教师多形式补充与稳定机制研究”(BHA220110)

[作者简介] 金维民(1985—),男,辽宁沈阳人,硕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德育和学校党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4-0061-04[收稿日期] 2022-06-22

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保护民族语言文字的有效途径,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的有力举措。

根据群众意愿和各民族区域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少数民族语言授课为主,加授国家通用语言课程;国家通用语言授课为主,加授民族语言课程;部分课程用民族语言授课,部分课程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1]。其中“国家通用语言授课为主,加授民族语言课程”主要针对的是人口数量少或杂居程度高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日趋萎缩,语言的代际传承出现危机,在部分少数民族的青少年群体中国家通用语言已经成为第一语言。在此种情况下,民族语言已失去了辅助教学的功能,而仅仅是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存在,而这样的民族语言课程却是民族语言生命延续的最重要途径。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中小学达斡尔语课程就是此种类型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以该地区中小学校达斡尔语课程的实施情况为例,通过对个案的深度剖析,揭示我国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民族语言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提出应对策略及建议。

一、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达斡尔语课程概况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198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的全国唯一的市辖达斡尔族区。据最新统计,全区达斡尔族人口1.2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7%,占全国达斡尔族人口总数的10%[2]。

该区域的达斡尔族中小学校承担了民族青少年基础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3]。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自2004年开始,“达斡尔语”作为推广达斡尔族语言文字、传承达斡尔族文化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陆续进入该区中小学课堂。截至目前,全区开设达斡尔语课程的中小学校有10所,这些中小学校共有学生4 200名,其中达斡尔族学生720名。全区共有10名达斡尔语教师。

达斡尔族是一个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民族。在达斡尔语的课堂上曾经一度没有教材,授课教师仅凭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随意性较大。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民教处和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教育局为学生编写了一套达斡尔语教材,共6册,供3—8年级的学生使用,该教材很快进入了全区中小学达斡尔语的教学课堂,并在全省范围内获得了推广。达斡尔语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使达斡尔语课程教学走向了规范化和完善化。

2016年达斡尔族小学成立了民族文化教学部,设立了民族语言活动开放日,开放日当天开展了各项民族活动,并邀请相关人士走进校园,与师生进行达斡尔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2017年,黑龙江省开展了首届达斡尔语教师语言培训,并规定此项培训每年开展两次。

在没有文字、失去语境等多重困境下,梅里斯达斡尔区中小学的达斡尔语课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部分经验,但基础仍较为薄弱。笔者经调研发现,目前达斡尔族中小学达斡尔语课程的实施,在课程价值导向、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以及教师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民族语言课程实施中存在的挑战

(一)忽视对民族语言课程价值取向的引导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而价值取向则是学校课程的关键,课程的价值取向对课程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任何有关课程价值取向的观点都有其时代性和理论依据。课程价值对课程理论和实践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还具有转化为课程主体的自主意识[4]。从达斡尔族区家长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认识来看,他们中的大多数家长更关注的是课程是否有利于升学或其他直接利益。从如此价值判断上来认识达斡尔语课程,最终的走向无疑是达斡尔语的“无用论”。从部分民族语言课程的授课教师对课程价值的认识上来看,他们认为民族语言课程作为辅科,能够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就足够了,最终带来的是缺乏对学生语言文化价值观的重视和启发;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来看,在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民族语言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有持续的学习动力。

(二)较为单一的课程教学与评价形式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而教师与学生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目前达斡尔语课程方案尚不完善,2013年以后虽然编写了达斡尔语教材,但教材是以讲授达斡尔语语音、造句和对话为主要内容,书中介绍了一些达斡尔族的传统习俗,也收录了一些民间谚语,但难以触及达斡尔族的价值根基,同时,这些内容作为課后的扩展内容也常常被忽视。在单一课程教学的指引下,课程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内容随意性较大,一般由任课教师组织以口语考试的形式进行随堂测试,或是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口语练习等表现为其评分。在课程价值引导欠缺的情况下,忽视了对学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形成的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三)师资力量匮乏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但教师在课程指引、课堂组织以及语言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民族杂居区普遍存在师资力量匮乏且专职教师少的情况。据调查,在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开设达斡尔语课程的有10所中小学,每所学校仅有1名达斡尔语教师,这些教师的母语全部为达斡尔语,语言使用没有障碍,但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语言教学培训,缺乏语言教学经验,对达斡尔族历史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总之,该区域存在双语教学师资配备不足,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教师培养机制、培养体系尚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民族语言课程教学质量的发展。

三、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中小学达斡尔语课程开发策略思考

(一)重新定位民族语言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表现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5]。对于民族语言课程而言,通过民族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是课程的首要目标。为实现课程的这一价值引导,学校应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引导学生正视本民族语言濒危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民族语言的学习对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唤醒学生的原生情感体验,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使民族语言的学习成为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将传承民族语言和文化使命意识的树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担当结合起来。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语言课程设立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综合开发民族语言的课程内容

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在于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强调学科本位和强调死记硬背的特点,倡导主动学习的态度,具有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等。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为了打破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单一教授字词句的做法,可将民族语言的学习与民族文化认识结合起来,将语言植于文化的土壤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既是民族语言学习的目的,又应成为语言学习的手段,在语言教学中传播文化,在文化认识中习得语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丰富民族语言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就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而言,应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所具有的达斡尔族文化资源,通过融入文化元素来切实增强双语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让学生完整地把握民族文化和语言的精髓,在传承语言和文化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达斡尔族历史文化厚重,在语言教学中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可以挖掘,除此之外,该区很多音译的乡镇名称的背后也有着达斡尔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语言和城市乡镇文化的直接关联可以渗透在平时的教学内容中,亦可以单独作为专题进行授课。同时,达斡尔族人有丰富的民族体育项目,还有传统民族节日,如敖包会、抹黑节,这些为达斡尔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文化根基。

从课程实施而言,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民族语言教学。(1)选择适宜的义务教育内容与课程进行深度整合,可以一个学期选取一门课,如与音乐课、舞蹈课或体育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教学。(2)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等有机结合,从而使民族语言课不仅仅是语言交流,还是具备高尚品位的艺术赏析课、民族食物品鉴课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竞赛课。(3)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整合社会资源,将社会上有利于民族语言教学的文化资源引进课堂,如将“语保工程”开发的多媒体语料资源运用到民族语言的教学中,以增强教学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校、社区、达斡尔族协会等各方力量,从实际出发,整合校内外课程资源,从而不断提高达斡尔语课程的有效性。(4)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所具有的达斡尔族文化资源,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博物馆、参加当地民族节日等。通过建立校内外的互动机制,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这也是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的培养及教育科研队伍建设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对语言文化的情感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言的掌握以及对文化的理解。在民族语言教学中,无论是对少数民族学生的课程价值引导,还是课程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现,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加强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对保障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增强双语教师的使命意识。引导教师正确解读国家、地区和学校的双语教育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将双语教学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意识和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只有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正确引导和主导学生双语学习的行为、态度及价值取向。

2.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学绝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学习,还涉及深层的民族文化问题,因此,在教师培训过程中除了语言技能的培训外,更应注重提升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能更好地理解在双语教育实施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体系、语言体系和知识体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全面学习和掌握关于民族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从中获得科学完整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多元文化的创新能力、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以及发展性学习评价能力,将多元文化的知识和价值观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3.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新时代,民族双语教师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注重培养成熟型与专家型双语教师,也就是将民族双语教育与民族研究结合起来。应鼓励任职时间长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总结双语课堂教学规律,进行双语教育研究,一方面,让语言的功能性和文化性在获取其民族语言海量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储存;另一方面,能够在未来民族语言教育中找到相应的资料,为民族语言教学和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4.加强教师培养的条件建设。双语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政府和教育行政機构的财力支持和政策保障,一方面,应设立双语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加大对双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力度,通过平台搭建,为教师提供更多拓展、补充和更新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应完善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及对优秀教师的奖励、激励机制,调动双语教师的积极性,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引入创造条件。

結语

少数民族语言的衰弱是一个普遍现象,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在建设民族语言课程和传承民族文化上所进行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民族语言课程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在各个少数民族语言课程实施中具有一定的共性。以采集语音资料的形式保存少数民族语言对于濒危民族语言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提升其活力,延长其生命力,也只有在运用中民族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才能获得发展。在发展中实现保护、在创新中实现传承是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胡艳霞.关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4):178-181.

[2]走进梅里斯[EB/OL].(2019-03-29)[2022-04-15].http://www.mls.gov.cn/Mzfq_showWhlyNews.action?news.id=16631.

[3]吴岩,刘金忠,吴绍华,等.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学校教学现状调查[J].黑龙江科学,2013(11):120.

[4]刘旭东.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14.

[5]田慧生,李如密.中国当代教育理论丛书: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95-196.

[6]青觉,赵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功能与嬗变:一个系统论的分析框架[J].民族教育研究,2018,29(4):5-1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ncerted progr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language courses; the consciousness of a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language courses, discussing and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points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language course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huge challenges in the current ethnic language courses: ignoring the guidance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thnic language courses, the single form of course teaching and evaluation, and the lack of teachers.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thnic language course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reposition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of ethnic languages, develop and enrich curriculum content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 teacher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building, and further solve the obstacles to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ethnic language curriculum. Contribute to sprea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o build a sense of a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reform; compulsory education; ethnic language courses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