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路径探析

2023-05-30薛媚

科技风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摘 要:“三全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代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使命。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较为成熟,但在“三全育人”工作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厘清问题成因,探索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迫在眉睫。发挥“三全育人”工作实效,为现代化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强劲的推动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立德树人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要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中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特点和职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综合性、全面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三全育人”的理念演变

“三全育人”的理念起始于新中国成立伊始。1950年中国教育工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开启了教育模式的积极探索。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建设性的工作,“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进入了新时期。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提出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2018年5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实施,制定了全国试点院校综合试点建设标准,明确了高校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2020年4月,《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提及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制机制。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全育人”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已经成为育人的指导思想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教育者、受教育者在这其中深受教育并得到长远发展,关于“三全育人”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也已愈加丰富。

二、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存在问题及原因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数量众多,由于所处地域、办学特色、办学层次、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各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际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各有不同,多多少少都有短板存在。在教育部公布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单位名单中,仅有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动物医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学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四个高职院校单位。由此可见,全国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推进情况上仍有差距。

(一)“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不健全

一是“三全育人”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各高职院校对“三全育人”的理解不够全面,还未对其完全重视,在学校相关政策制定中,并未很好体现“三全育人”工作重点,导致相关人员对其认知度低,甚至毫无概念。二是“三全育人”工作队伍存在缺口。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需在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未按照1∶200和1∶350的比例配齐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导致“三全育人”工作队伍仍有缺口。“三全育人”主体涉及全校多个部门,部门之间应形成联动机制,但是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三全育人”工作主体落到了学工队伍身上,主体转变成了辅导员、班主任、学管干部,其他部门未完全参与其中。三是“三全育人”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国家层面并未宏观设立“三全育人”专项经费或经费指标,所以各高职院校大部分都是从学校的教育经费中划拨部分款项用以支持“三全育人”工作开展,经费有限,“三全育人”工作难以高效推进,造成部分高职院校之间“三全育人”发展和水平差距较大。

(二)全员育人的协同育人合力不足

“三全育人”之首为“全员育人”,“全员”顾名思义就是人人参与、人人为育人主体,其中涵盖了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社会等方面。一是育人主体责任不明晰。部分高职院校将“三全育人”主体责任划分给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门,导致真正参与“三全育人”的大部分仅为学工队伍、思政课教师、部分思政课教师。从家庭层面而言,认为把学生送到学校来,育人工作自然是学校的事情;政府、企业、社会层面未能与学校形成联动,难以发挥相应作用,因此,育人合力明显不足。二是部门联动存在一定程度缺失。针对于校内的行政人员、科研人员、后勤人员等,未被纳入“全员育人”范畴,自然也未在其中发挥作用。学校各部门在制订相应工作计划时,仅从本部门主责主业出发,并未与“三全育人”工作相贯通,导致育人工作出现断链,从而导致全校育人工作未能形成闭环。

(三)全过程育人衔接体系不健全

“全过程育人”又称“全程育人”,指的是育人工作要融入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各阶段、各学段等。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宏观设计较为到位,但落实到微观层面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入学教育阶段设计不足,仅仅是专业认知教育、校史文化教育、校规校级教育,并未很好将“三全育人”与入学教育相融合。二是培养阶段中体系不健全,部分高职院校育人工作大体依托学生活动,往往这样的学生活动只重视“量”,不重视“质”,对于学生而言,铺天盖地的学生活动看似丰富了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但往往量的冲击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打卡式”参加活动,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还会激发学生的消极对待情绪等,未形成体系的育人计划。三是毕业阶段育人力度不足,就业乃民生之本,“六稳六保”中“稳就业”是首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稳就业”学生的就业率在高职院校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就业率直观呈现了高校育人水平,也会影响招生率,因此部分高職院校在学生毕业、就业阶段,一味追求就业率,而忽视对学生的教育以及心理、思想动态,育人衔接体系不够健全。

(四)全方位育人要素融通力度欠佳

“全方位育人”是指全要素、全场域育人,利用方方面面的育人资源,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最佳化、最优化。当前,虽然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全方位育人”,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校内资源利用不充分,各高职院校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办学历史,有具体的学生活动场域和学生成长平台,但资源利用不足,未能发挥最佳育人效果。二是校外资源挖掘不充分,社会、企业等具有丰富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平台,但是目前资源挖掘不充分,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凸显专业培养较多,育人要素未合理利用。三是创新创业平台把握不足,部分高职院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将创新创业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但是将重心放在了诸如“挑战杯”“互联网+”参赛培养和赛事获奖上,未能有效融入育人元素,导致“双创”平台仅服务于各类大赛。

三、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新格局构建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职院校的使命与担当,也是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应有之义。“三全育人”是党和国家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战略,针对于此也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三全育人”也是为更好培育出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而服务。职业教育作为内涵教育,应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其中,高素质意味着在培养过程中要让学生全面发展,“三全育人”理念则能够对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找准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成因,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一)坚持党委领导,提高政治站位

一是在党委领导下,营造育人氛围。坚持党委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带动全校各部门、全体教职工参与“三全育人”工作,将本职工作与“三全育人”工作相结合。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全体教职工应自觉认识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迫切性,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校发展和日常工作中去。三是发挥党建统领作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育人氛围,达到育人效果。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育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3]育人效果好不好,要看队伍强不强。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队伍建设是关键。一是加强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学工队伍建设。夯实班主任职责,应当完成好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落实辅导员职责,对标《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辅导员九大工作职责,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思想价值引领等工作,在九大工作职责中,凸显思政育人元素,抓住重大时间节点,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等。二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讲好中国故事,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思政课,在各种节日、纪念日、重大活动日,都有思政课的教育影子,打造思政教育磁场,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育人效果。三是加强专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添加思政元素,发挥专业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重要作用,打造“金课”,杜绝“水课”,达到“课程育人”效果。四是鼓励家庭、社会参与育人,建立家校联动,让学生家长掌握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动态,让家长参与到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打通社会组织参与学生培养过程通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突出企业育人。五是加强高职院校各部门认识,高职院校自上而下对“三全育人”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各部门形成有机联动。

(三)坚持课程主渠道,打造育人主战场

打造好课程育人主战场,既要坚持思政课程主渠道,同时又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一是重视思政课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其中,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理应发挥育人作用,其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重要性不言而喻。“三全育人”工作“旨在将思想引领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4],校级领导带头讲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讲好每一节思政课,减少“灌输式”教育,提高思政课吸引力和趣味性。二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创新课堂教学,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提高课程吸引力,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形成“大思政”格局,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开发育人金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形成辐射面,带动一批又一批的教师在课程内容中增加育人元素。

(四)优化制度建设,创新评价机制

建立规范的制度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重要一环。为“三全育人”新格局构建提供良性环境,制度建设的完备和评价机制的创新,是不可缺少的。一是优化制度建设,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校领导牵头负责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各个部门一把手构成组员,明确各部门岗位职责,将“三全育人”融入部门工作、制度制定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去。二是创新评价机制,“三全育人”的主体为学生,因此要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中方方面面的表现纳入评价和考核中去,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将学生育人效果量化,对其在学生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文化文艺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评奖评优时以此作为重要参考。对于学工队伍、专任课教师及校内其他教职工年终考核时,单列“三全育人”效果,将具体工作量化成为指标,并进行单项评优,以此可扩大“三全育人”辐射面和影响力,形成榜样标杆,发挥带动作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三全育人”工作氛围。

(五)推进阵地建设,构建育人格局

阵地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的压舱石,因此,阵地建设在“三全育人”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忽视,在育人体系中更是不可或缺的。一是要搭建学生活动平台,提高学生活动质量。加强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加大力度建设心理咨询中心、艺术教育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场域,规范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管理,指导教师全程参与学生活动,进行政治把关,及时纠偏,确保学生活动质量,从而达到育人效果。二是校内校外联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口帮扶乡镇等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寒假社会实践、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三走进”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打造多个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形成育人合力。三是丰富校园文化,挖掘校史校情,每个高职院校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激发学生爱校热情,发挥主人翁精神,让学生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学校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去。四是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第二课堂成绩单”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引领学生思想,树立正确认识,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开展相关活动。五是重视新媒体、网络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活带来便捷,学生更易于通过新媒体技术手段接收信息,因此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建设高效有序的新媒体运行体系和服务机制,如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打造新媒体平台,运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A/OL].[2019072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习近平.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批示[N].人民日報,20140624.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4]周熙,郑越.“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法治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2020(2):46.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2021年职业教育重大课题“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项目编号:SZ21B034)

作者简介:薛媚(1993—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立德树人高职院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