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5-30国忠金孙丹

高教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质量评价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国忠金 孙丹

摘  要:该文以地方高校数学师范专业为研究对象,在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基于“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层面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现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综合改进与提升,为数学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及专业认证提供有利支撑,从而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师范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整体效应。突显地方高校数学专业本科教育办学特色及其新时代数学职前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模式;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2-016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and the teaching theory of recent development zon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on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contents, training method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hematics discipline and social needs by taking the mathematics normal major of local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re concept of normal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and promo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course structure,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will provide favorable support for the reform of training mode and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f mathematics major, so as to further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effect of teaching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normal specialty. It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hematic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local universitie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mathematics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raining objective; training content; training mode; quality evaluation

2017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启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要求。在这一新要求下,师范专业应以“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为指导,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培养过程和质量监控等方面,审视反思自身在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数学师范专业应重点厘清办什么样的师范本科教育、培养什么样的数学专业教师和如何培养等基本任务。为此,为适应师范专业认证、基础教育要求与毕业生职能发展实际,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从人才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培养过程和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创新性设计与全面改革。

泰山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聚焦强化认证主线的同时,注重夯实认证底线,基于三个产出、三个支撑和三个评价,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改革。本文立足“一践行三学会”提出的“四化”人才培养要求,有效地覆盖了中学教育二级认证的毕业要求,这也是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和培养目标。为实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需要合理搭建课程平台,细化课程目标,专业提出了“四维”课程平台,形成了课程体系对专业毕业要求的有效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科学、有效的课程实施,专业提出了“四性”教学策略,重视课堂教学在培养过程中的基础作用,有效支持了课程目标的实现。专业认证强调持续改进,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及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及课程考核等的科学性,需要进行质量评价与改进。专业构建了“四层”指标体系结构,通过建立反馈评价机制,实现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改进。(“四化”“四维”“四性”“四层”人才培养模式下文简称为“四四四四”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要求,泰山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反向设计”,即从目标到能力,从能力到課程,从课程到教学模式,最后通过质量评价反馈到培养目标,实施闭环设计,实现了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改进,持续发展。

一  研究背景

作为衡量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专业认证受到了各国教育部门和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普遍重视。师范专业认证在发达国家发展较快,取得较大成果。诸如,美国联邦师范教育认证委员会在2009年尝试实施了师范学校新的认证计划,该计划更加看重教育或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促进师范教育认证的持续性[1]。在国内,2017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明确提出启动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要求,此举是推动教师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的着力点和导向突破口,也是从源头上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为此,诸多文献在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性工作。诸如,路书红等[3]探析了师范专业认证视角下的专业发展策略,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和质量监控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师范专业发展的对策。王芸[4]以广西为例,阐述了广西地区进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现实背景和实践情况。孙文华等[5]探析了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数学专业发展瓶颈、研究现状与改革措施。

二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动态、发展瓶颈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近年来,在专业人才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及大学数学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有价值、重要的研究成果。诸如:侯再恩等[6]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分类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指出数学人才培养应在夯实数学专业基础的条件下,强化分类培养,拓宽就业口径。葛金辉等[7]分析了高师院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路、实践路径与措施。罗李平等[8]结合衡阳师范学院“国培计划”实施情况和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四个方面探讨了地方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唐宝庆等[9]从人才现状、需求分析和必要性方面探索了地方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但现有文献很少涉及到培养方案构成板块、质量评价等系统内容,缺乏可持续发展培养理念。并且现行的高校数学人才培养方案大多采用“三平台+三模块”模式,即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综合素质平台;专业主干课模块、专业拓展课模块和实践教学课模块。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数学专业特性,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培养模式的实施趋于一致,忽视了学生专业化、技能化及学科素养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方面。传统课堂教学中多以单向讲授为主,学生只是机械式地硬着头皮去接受枯燥的知识,缺乏师生有效互动,漠视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林静[10]提到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而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张吉军等[11]基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视角,讨论了应用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性。吴江萍[12]以形体课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引导-激发-创新”教学模式。教育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观应从教学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发展学生智能为主,从灌输知识、重积累经验为主过渡为让学生学会学习,重发现、创新,继而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堂教学理念。

质量评价方面。教育质量是师范专业发展的生命线。西方国家已经建立起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调评价标准、对象和方法的多元化,并且建有完整的配套运作机制[13]。我国自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以来,遭遇了教育质量下降的困境。因此,为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国内开始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价。诸多文献开展了教师职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14-16],但师范专业学生质量评价还未建立起完整的评价和质量保障体系,更没有突出质量评价的多元化。

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产出导向”,强调师生教与学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全过程主动获取专业核心能力,适应专业发展要求。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是专业认证达成度评价的核心,课程是毕业要求继而达成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支撑,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专业认证要求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是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质量评价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重点解决办什么样的数学师范本科教育、培养什么样的数学专业教师和如何培养等基本任务。

三  泰山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四四四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提升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更加体现内涵式发展的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师范专业认证工作要求,泰山学院(以下称简“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基于“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层面开展了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  理论基础

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学习理论,其核心观点在于学习者从经验中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思维,强调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积极主动行为,不是依赖于其他人的讲授,而是借助他人的引导,利用必要的知识资源通过思维建构的方式获得,这与师范专业认证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谋而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在此理论理念引领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提出了“引、疑、思、创”教学方法,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

由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经过努力后所能达到的较高一层的智能发展区,“最近”是基点,“发展”是目标。学生通过独立活动、自我学习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为现有发展水平,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团队协作和个人努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智力水准为潜在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师范专业认证强调产出导向,也就是学生学习观应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反思创新的学习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不断重构,提升学生从现有认知水平向潜在水平的转变,注重课堂教学的高阶性、前沿性。专业提出的“引、疑、思、创”教学方法,通過现有水平“引”和“疑”促使学生“思”和“创”,继而达成解决新问题的潜在目标,通过问题驱动、任务驱动促进教学课堂的实效性和产出性。

(二)  “四四四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1  促进学生“四化”成长,培养优秀职前数学教师

师范专业认证是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现执行的2017版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定位、培养目标难以体现区域基础教育的需求。基于师范专业认证毕业要求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的原则要求,立足我校人才定位实际和毕业生调研分析报告,数学与应用数学以人才全面发展为前提,以德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师教育技能、创新能力培养为着力点,明细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化、数学知识专业化、教师教育技能化和个人发展全面化,即“四化”成长。培养具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的优秀职前教师队伍。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论证明晰了毕业要求,形成了畢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对应支撑关系矩阵,对“四化”教师的师德、师魂、师能做出了具体可量、可测、可评的24个毕业要求指标点。有利地促进了“四有好老师”的培养。

2  搭建“四维”课程平台,优化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以对接数学师范专业社会需求和产出质量要求为导向,以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落脚点,以专业、素养、思维、创新为发展目标,设计融合通识教育、数学学科素养教育、教师教育技能和综合应用实践于一体的特色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即“四维”课程平台。具体地,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在原有公共基础课基础上,增设人文素养课程、美育类课程等,诸如增设泰山文化课程增强踏实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特质,形成人才全面化成长的通识教育平台。在原有数学学科基础、学科主干和学科拓展课基础上,突出知识衔接、编程实操和数学建模的作用,形成数学学科基础、数学学科主干、数学素养提升(含专业拓展、专业技能和专业教育)及数学软件编程实操、数学建模与实验课融为一体的数学学科素养教育平台。为适应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提升数学职前教师业务能力,将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融为一体形成包含三字一话、教师教育通识课(含教育学概论、发展心理学、班级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数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标准解读、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及名师教师成长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技能平台。实施军事教育、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名师讲堂及专业见习、支教实习和教育研习为一体的应用实践平台。强化学生职前适应能力,突出师范实践特色。

3  推进“四性”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以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实施教师引导性教学、学生质疑性探究、反思性研究和开放性创新的教学实践过程,即“四性”教学策略。理论课突出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实验课实行“前展后创”模式,基于理论知识与教师实践教学,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搭建实验平台、运行实验测试和创新实验内容。实习实训实行“真实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教师教育技能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评价实行分类评价、能力导向模式,强化过程考核和能力培养。重点围绕如何“引”“疑”促使学生反“思”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继而达成“创”新问题的目标,形成“以引导疑、以疑引思、以思促创”的四性教学策略,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4  构建“四层”数学师范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动态化评价

根据新课标对数学职前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从教育观念、政治素质、学科素质、应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层面构建质量评价体系。以培养质量和产出效果为核心,构建体现学生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形成包含专业核心层(如人格品质、数学知识、教师技能和应用实践)、校院支持层(如办学硬件、办学软件、办学管理)、师范特色层(如特色内涵、特色外延)及学生发展层(如学生成果、师范就业和创新创业)的“四层”指标体系结构,通过输入输出绩效数据,实施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评价,实现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改进。

四  泰山学院数学师范专业“四四四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

针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师范专业人才发展调研数据,以现代教学论、学习论等为基础,创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一)  准确定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国家教师教育政策和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求,从山东省中学数学新课标的实际出发,客观分析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才需求,以服务泰安周边中学数学教育为着力点,本专业提出了“立足鲁中,面向泰安,扎根基层,培养政治理想坚定、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师德高尚,教育情怀坚定,学科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数学教育教学、知识更新与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学、教育机构等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中学数学教师”。培养目标强调通过“理论-实践-反思-改进”的措施实现师德、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统一。其内涵明确了毕业生的师德与理想、专业素质与能力和专业发展与成长。

(二)  优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按照“4+3+2”的四平台三模块两辅助的模式设置课程体系。四平台即通识教育、数学学科素养教育、教师教育技能和综合应用实践平台;三模块即理论课、实践课及教育实习模块;两辅助即第二课堂与跨专业选修课程。平台课程设必修、选修课程,其中通识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语、体育、信息技术、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军事理论和创新创业等必修课,以及大学语文、泰山文化概论、美育类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等人文素养选修课。数学学科素养教育包括数学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主干、学科核心课以及专业桥梁课等必修课,以及专业拓展、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选修课。教师教育技能包括三字一话、中学教育学概论、中学生心理与发展、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班级管理及师德修养与教育法规等必修课,及教育心理学、当代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心理辅导、信息化教学技能训练和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等选修课。综合应用实践包括军事训练、教育见习、实习、研习、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名师讲堂和毕业论文等。第二课堂以爱国教育、政治教育、师德养成教育、技能实践教育、传承教育、反思教育、沟通教育、学科实践及自我管理教育为主,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针对数学交叉学科内容进行修读,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三)  构建多元化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师只是通过板书、课件等途径将知识单向传授给学生,学生机械地、硬着头皮去接受枯燥的数学理论,势必模糊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基于数学高度抽象、应用广泛等特点,本专业课程在板书、多媒体交互基础上,适当地借助线上教学资源平台,将信息技术、软件实现、弹题和实时测验等途径融入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集中于教师如何教,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为什么学。基于学生中心的理念,本专业以学习效果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教师的设计,引导形成了以“引、疑、思、创”为引领的四步教学法,“引”是教与学第一环节,主要指因问利导,因势利导,因题利导。“疑”是教与学第二环节,旨在通过引导,进行设疑,刺激學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增强学习兴趣和知识探索的欲望。“思” 是教与学第三环节,重在思考、反思,通过第二环节设疑,组织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思考问题解决的出发点、步骤和过程等,通过思考加深知识理论的认识,继而进行总结、反思教学,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实践的深化。“创”是教与学的第四环节,即学的最高境界,重点在反思拓展基础上进行梳理、归纳,继而进行理论条件、结论、方法、实践应用范围和应用效果等层面的创新。新的教学模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创新实践精神,着眼于师范生持续发展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需求。

(四)  以培养质量和产出效果为导向,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学生师德情怀、专业素养、教师技能与应用实践绩效数据,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过程的四层指标发展质量。一方面,更新专业培养条件,出台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监控等措施,更新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在现有环境条件基础上,建设智慧教室、微格实训室等硬件设施和优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资源。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基础上,规范教学标准、校院两级督导督教督学制度,提升师范特色内涵发展。在传统听课评价基础上,增加督导评课、议课活动,并针对课程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课堂过程材料和课程前言拓展等教学资源进行量化评价。提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主动性,推动数学师范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注重过程考核,通过增加反思总结、小组评议和习题讲解等环节增强学生动手和沟通协作能力。建立奖惩机制,实行学生考试作弊取消学位惩罚机制,提升学生诚信和师德教育。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实践,推进学生成果量化抵学分制度,改变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弊端,加深学生对师范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应用意识。

五  结束语

综上,泰山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将在师范专业认证核心理念指导下,以对接社会需求和产出质量为导向,搭建“四四四四”的本科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继而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配套制度、出台规范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和强化教学监控等制度措施,设计教学过程,落实教学活动,全面推进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宁晨伊.美国:将推行师范学校认证制度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9,31(9):92-93.

[2] 晋浩天.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怎样建[N].光明日报,2017-11-10.

[3] 路书红,黎芳媛.专业认证视角下的师范专业发展探析[J].教师发展研究,2017,37(22):65-69,84.

[4] 王芸.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实践——以广西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5] 孙文华,王贵栋,田萌,等.师范专业认证视阈下的数学专业建设探析[J].高教学刊,2019(6):99-101.

[6] 侯再恩,蔺小林,王社宽,等.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5):52-53.

[7] 葛金辉,彭维玲,王宏志,等.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依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4,35(12):77-79.

[8] 罗李平,杨柳,雷丹,等.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2):76-79.

[9] 唐宝庆,谢永钦,秦桂香.地方综合性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9):48-49.

[10] 林静.高校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及实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1(9):74-77.

[11] 张吉军,贾昕宇,王宏立,等.浅论应用型普通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必然性——基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视角[J].大学教育,2016(3):17-19.

[12] 吴江萍.“引导-激发-创新”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湖南大学女生形体课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13] 何珺珺.重庆市高师院校学生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14] 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5] 张炜.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标准化评价的定位及差异性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8):56-63.

[16] 张家雯.美国中小学卓越教师职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基金项目:2018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专业认证视角下的数学师范专业‘四四四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Z2018X096)

第一作者简介:国忠金(1977-),男,汉族,山东新泰人,哲学博士,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院长。研究方向为应用数学。

猜你喜欢

质量评价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BP神经网络在软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
“中职+应用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