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童量”环境留痕儿童成长
2023-05-30徐凌云
徐凌云
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最好的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非常重要。江苏省镇江新区龙泉幼儿园参考《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尝试基于儿童视角创设班级环境,使教师真正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小组抱团,空间优化
儿童本位,注重区域空间的“分块建构”。在综合考虑了班级幼儿的人数、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室的大小、室内配套设施等因素后,师幼共同初步绘制了空间的“分块建构”图。在此基础上,各班以年级组为单位,依据《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相关内容,相互审议图纸规划设计的合理性,确定了活动区“分块建构”的种类和范围。
思辨调整,实现区域空间的“迭代升级”。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设计图中未曾涉及的问题。比如在摆放过程中,教师发现,因图纸设计未考虑玩具柜及桌子的高矮、大小、样式等问题,个别区域教师不能直观看到幼儿活动情况、有的区域图纸绘画的人数与实际可容纳的人数有出入、有的班级在教室中间留有大块的“空区”作为学习活动的场地。幼儿发现,大家会自选喜欢的材料全部摆放在桌面,材料相互混淆的同时还显得非常拥挤。对照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开展了“头脑风暴”式教研并总结了策略。再一次规划班级空间后,教室的空间呈现了可视化、细致化、动态化的样态。
细致调整,增减改优
我们将数学区环境创设作为试点,调试区域环境,在增、减、改、优的举措中,取得了数学区环境创设的新突破。
增设数学区所需要的基本资源及操作材料。一方面,师幼共同在整洁的柜子里给每种物品分配了各自的摆放处,增设了用于摆放各种材料、使材料一目了然并且赏心悦目的容器,还增设了用于展示幼儿完成或未完成作品的地方。
另一方面,教师罗列幼儿数学核心经验,有计划地提供数学操作材料,尤其注意开放式材料和自动校正的材料相结合。教师还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参与材料的设计与投放,根据主题或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发幼儿自主设计材料,增强使用的积极性。
减少主题材料,削弱标识对应难度。当主题活动更换时、幼儿对某些材料失去兴趣时、材料出现问题时,师幼会定期减少和更换材料。在罗列数学区核心经验时,教师常常将一些内容制作成标识,使幼儿在收纳的同时获得相关经验。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发现,有些幼儿常常在标识的计算或操作上浪费时间。对照问题,师幼共同设计标识,削弱了标识对应的难度,增强了材料柜的有序性。
教师需要做更多的学习和改变。一是针对支持数字和运算标准的材料,教师由投放所有材料和玩法的模式,改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进阶投放一星、二星、三星任务卡的模式。二是针对发展几何与空间意识的材料,教师由单一平面图拼摆制作图形,改为设计不规则盒子形状、提供乐高、立方体积木块、七巧板,供幼儿拼出图形并感知空间方位等。
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我们依据《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通过“园级研讨—分组交流—实际操作—发现问题—重新调整—再次观察”的方式,形成了“专属”数学区的观察记录表,包括基本信息、观察目标、区域环境、运用到的数学核心经验、幼儿游戏情况、幼儿活动的观察与分析、评价与策略。我们根据幼儿表现判断区域创设的适宜性,从而继续调整、优化环境。
随着“增减改优”系列举措的推进,我们以点带面,利用完善數学区环境的策略在其他区域也逐一做了全面调适。这不仅提升了班级区域的“含童量”,还增强了幼儿游戏的专注性、教师观察的针对性。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