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先生制:唤醒孩子与生俱来的责任意识
2023-05-30米娜
米娜
“这周末我有时间,我去捡一下小区里的垃圾吧。”
“活动室外有些拥堵,我们画一画斑马线怎么样?”
“叔叔,楼道不能堆物,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自告奋勇的孩子,是生活在上海市宝山区的“小先生”们。“小先生”这个概念始于教育家陶行知于1932年提出的观点,即希望孩子们将自身所学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能者即为师,孩子作为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提升了自己的责任意识。教育的发展立足于时代的坐标之上。90年后的今天,上海市宝山区团区委、区教育局创新推出“社区小先生制”,为“小先生制”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以社区连接家庭与学校,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孩子,唤醒孩子与生俱来的责任意识,拥抱更好的未来。
一本从“小家”通往“大家”的护照
如何让孩子享受精彩纷呈的假期?如何让孩子养成健康成熟的人格,成为有责任感的小公民?这是所有家长都关心的话题。2021年7月,宝山区创新推出“社区小先生制”,全区7.8万余名少先队员有了暑期“新玩法”——孩子们从学校拿到了一本“社区小先生”通关护照,上面清晰列出“社区,因我更有型”“社区,因我更有序”“社区,因我更有情”“社区,因我更有爱”四大类12个方面的闯关清单,其中包括“最美清道夫”“堆物GOGOGO”“社区美容师”“环保实践家”等闯关活动,每完成一项任务可以获得一枚印章。从领证当月到第二年的3月,集满10个印章的孩子可以获得一枚“社区小先生”奖章。孩子们倍感新奇,拿上“通关护照”便迫不及待赶到社区报到,参加丰富多彩的闯关活动,与家长一起参与社区治理,从“小家”通往“大家”。
上午9点,参与“最美清道夫”活动的孩子们陆续来到社区居委会门口集合,领取了各自的劳动工具。炎热的盛夏,孩子们虽挥汗如雨,但仍然干得热火朝天。你捡纸片、我拾烟头……不一会儿,孩子们的垃圾袋便装得满满的。快到午休时,看着眼前整洁干净的小区,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也体会到保洁人员的辛苦,纷纷表示日后一定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小区环境卫生。
“最美清道夫”是宝山区馨家园学校的学生曹艺涵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初次参与时,她还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捡垃圾看似简单,可要想“通关”并不容易。“刚开始,我怎么也夹不起地上的垃圾,在家长和社工老师的指导下,慢慢适应并学会熟练使用夹子清理垃圾。”曹艺涵说道。如今,她已连续参加了三年,是“社区小先生”活动的忠实“粉丝”,还集齐了所有印章,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并非一句口号,而是她作为社区居民应尽的责任。
“它不是一场简单的闯关游戏。”在宝山区教育团工委书记朱健看来,活动的各个环节是一种场景式教育,选择孩子喜爱的闯关形式,有助于他们全身心投入活动中,更好地融入教育场景。让朱健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们参与“跳蚤市场”的热闹景象。60多个家庭在孩子们的带领下“练摊儿”,交换闲置物品。社会实践与闯关游戏相结合的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与家长奋力吆喝、推荐自家好物,现场一片欢声笑语。“‘跳蚤市场作为‘社区小先生实践活动场景之一,让孩子们知道了闲置物品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捐献义卖所得,可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的种子,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出力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朱健说道。
小手牵大手,将榜样力量化于行
一场场闯关活动,让走进社区的“小先生们”感受到了作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一些原本无暇顾及社区事务的成年人。“榜样的力量是無穷的,对青少年来说这一点更为明显。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应成为他们的榜样,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社会治理,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如何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宝山区馨家园学校副校长于海波说道。
2022年,上海市多点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防控期间,曹艺涵的爸爸带着妻子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除了协助医护人员做核酸检测外,他们还帮助社区居民采购所需的生活物资并及时配送到家。在曹爸爸看来,教导孩子一万遍不如主动示范一遍,“我们想得很简单,就是想主动帮助大家,用自身行动为孩子做表率”。
在成为“小先生”之后,曹艺涵开始带动家长参加社区组织的亲子志愿活动。每到假期,她就带着爸爸去社区报到,曹爸爸也加入了“社区小先生工作群”。每周,社区团干部会在群里发布下周的活动预告并开放预约,曹爸爸在与女儿协商后接龙报名。
“来自孩子的榜样力量,有时候教育意义比来自成人的还要强。此前,在社区做志愿服务的多是退休在家的人,‘社区小先生制的确带动了不少年轻家长,提高了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朱健说道。前不久,有一个社区将“社区通”线上议事平台搬到了线下,成立了“爸爸议事会”。181位家长带着孩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治理出主意、办实事。
当好小先生,带动一家人。原本对社区事务并不熟悉的孟同学妈妈,在看到女儿参与“社区小先生”活动后,开始与孩子一同为社区服务,邻里间也随之熟悉了起来;韩爸爸擅长手工,在孩子的影响下,开始参与社区治理,与社区其他家长协商后,在家门口开设培训基地,带着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成长……“很多孩子在学校不是大队长、中队长,但在社区他们是‘小先生,是理事会主席、理事等,这让他们有了社区小主人翁意识,学会严格要求自己并带动他人一起为社区治理出力。”于海波说。
多方联动,为孩子筑梦远航
“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不在的时候保护好自己”“这周末带你去动物园,你要多与大自然接触,才能形成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成人的耳提面命,也许能让孩子被迫接受这些本益于自身成长的教导,但无法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嘱咐与监督的次数多了,孩子容易出现“差不多”现象,认为只要过了成人“那道关”即可,无须为自己负责。“社区小先生”的出现,仿佛一道成人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唤醒了孩子的责任意识。
有一次,于海波在校园里巡视,有几个孩子跑来问他新学期开展春游的时间,还提议去上海科技馆等地;还有一次,一位新来的教师被一群孩子围在校园里,原来孩子们误以为是陌生人进了校园,核实教师身份后才纷纷致歉离开……在于海波看来,孩子们希望获得完美的春游体验、希望在安全的校园里学习,就是为自己负责的表现。“以往针对孩子的社区活动比较单调,如今的闯关争章形式新颖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不仅如此,还建立了家长联络群,让社区与家校、成人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为孩子成长创设了良好教育环境。”于海波感慨。
孩子们参与社区活动,并不只停留于到一到、看一看、玩一玩,相反,由于深度参与社区治理实践,很多孩子产生了社区就是“大家庭”的概念。不少参与“社区小先生制”活动的家长反映,做“社区小先生”是当前孩子走进社会的第一步,希望“青少年融入社区”能够成为常态。曹爸爸也非常喜欢女儿现在的状态:“从前写作业还有些拖拉的孩子,如今已能主动做好功课,不再需要我和孩子妈妈对此千叮咛万嘱咐,还能抽出时间帮忙治理社区,认真履行自己作为学生、作为社区居民的责任,平日里在家还会帮助我和妈妈做家务,真的改变了很多。”
“小先生”走过探索、传承、创新的90余年,宝山区继续深入挖掘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培养孩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主、勇于担责的儿童青少年。如今,在“双减”背景下继续开展“社区小先生”活动,成为社区助力孩子成长的有益探索。“我们还有儿童议事厅,常常会把孩子们召集起来,为社区治理出谋划策,借此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朱健表示。
将教育融入生活,让孩子们走出家庭、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大课堂”,“社区小先生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场景体验。朱健认为,责任感是孩子受用一生的品质,也是他们通往人生路的“护照”,他坚信宝山走出的“小先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