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和会:中国第一次对列强说不

2023-05-30

新传奇 2023年12期
关键词:巴黎和会顾维钧条约

一战以前,帝国主义的秘密外交使中国受害甚深。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外交努力虽然失败了,但拒签和约开辟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独立决定自己命运的先例。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对列强说不,而日本也无法获得山东的统治权。

一战以前,帝国主义的秘密外交使中国受害甚深。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并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双方交涉后于1915年5月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日本取得战后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法律依据。

袁世凯帝制失败身亡后,日本对华大举借款,获得诸多经济利益,并通过1918年9月《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及《济顺高徐二铁路借款预备合同》,进一步强化继承德国权益的法律立场。这些一战期间中日订立的条约、合同及换文等,尤其是与山东问题有关各件,由于未经国会批准也未公布,中国一般称为“中日密约”,并在巴黎和会上否认其有效性,主张原德国在山东权益应直接归还中国。日本则称为“中日成约”,坚持其合法有效,应将原德国在山东权益交给日本,再由日本有条件转交中国。

“中日密约”在巴黎和会上公开后,引发国内民众极大愤怒,要求废除密约的呼声不断。

能否收回山东成焦点

1918年11月,一战结束。随即召开的旷日持久的巴黎和会(1919年1月至6月,大约持续了160天)无疑是世界历史上事关全球命运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

美国总统威尔逊率领1300多人的庞大团队来到巴黎,力图以这种方式取得先机。威尔逊“反对秘密外交”“保护弱小民族”的主张极具诱惑力。中国人为自己是战胜国而欢呼,小心翼翼地寻求美国的支持。北洋政府的目标是一举废除与列强旧有的不平等条约,尤其提出要直接收复业已被日本非法取得的原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他们有理由提出要求,因为中国为一战协约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14万劳工被送往欧洲为战争服务。

然而,和会尚未开始,会议的等级制和内部的暗箱操作即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中国被分到第三类国家的档次,只能派两名正式代表参加会议。这是日本从中作梗的结果。

中国政府信心满满。当时南北尚未统一,北洋政府国务会议先定外交总长陆征祥、驻法公使胡惟德、驻英公使施肇基、驻美公使顾维钧、驻比利时公使魏宸组为中国代表全权委员。在南方的抗议下,南方军政府的代理外交总长王正廷取代胡惟德成为正式代表。这五人是当时中国外交界的顶级精英,平均年龄38岁。

巴黎和会由法、英、美三巨头控制最高级会议。会议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为重新瓜分世界进行面红耳赤的争论。这些争论中与中国相关的,即是如何处置德国自1897年就取得的在中国山东的特权问题。因日本在对德宣战后乘机占领山东,问题实际上转化为是否将德国特权转移给日本的争论。

1919年1月22日,中国代表团在工作会议中指出,山东问题应由“中国提出议案,直接向德国要求退还中国”。日本抢先在1月27日的会议上临时提出,要求先无条件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至于如何交给中国,得遵循中日之间此前的协议。日本提供的所谓“证据”,其实就是1915年中日签订的《中日民四条约》和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等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巴黎和会上的顾维钧

4月22日,威尔逊在“五人会”(英、法、美、意、日)上宣布了他所认定的最佳方案:日本将获得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然后再由日本将租借地归还给中国,归还后日本将享有包括胶济铁路在内的经济权益。但顾维钧坚持要从德国那里直接接管山东的权益,或者如果日本归还就要提出一个归还时间表。他甚至拒绝了英国首相和法国总理的选项,即他们让中国在遵守此前的中日新約和1918年的换文协定,还是选择威尔逊的提案之间作选择。

顾维钧这时再也顾不上什么外交礼节了,一下子跳起来说:“这两个方案都无法接受!”顾维钧认为:“向我们提出的这个方案无疑是以1915年中日条约为基础的,但是人所共知,该条约系中国于日本提出最后通牒后被迫签订的。至于1918年9月换文,只是该条约的继续。和平时期的条约,如系以战争威胁迫签,则可视为无效,这是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英法两国对日本的支持还有一层顾维钧没有预料到的用意。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英法一直希望日本能出兵西伯利亚,以策应他们在欧洲武装干涉苏俄。山东就成了英法日利益交换的筹码。

被忽略的历史镜头

顾维钧等人坚持在所谓两难之间不进行选择的决策对错与否呢?先来看看中国代表团中一些被忽视的史实。

来看一看中华民国外交总长陆征祥的表现。在第一次顾维钧、王正廷参加“十人会”(最高会议由美、法、英、意、日五强首脑和外长组成)当天,也就是1919年1月27日,陆征祥给北京发了一封密电,其中写道:“即晚顾使约某国东方股员晚餐,密谈,彼等同以为忧,屡询济胶铁路与日本有无成议,祥等不能不以实告。彼称:我辈即以此为顾虑,今悉果有此事,我辈之帮忙,譬如脚下跳板,已经抽去,何以措词。二十一条之签字,为强力所迫,世界共知。至胶济铁路之成议,出于中国自愿,势难更改等语。”

这个密电显示,第一,陆征祥是知道1918年中日换文协定的,但他起初是向顾维钧隐瞒的,不得已时才说出真相。第二,电报中的那个“彼”,是美国代表威廉士。这也再次证实美国方面非常重视1918年换文协定。第三,从陆征祥的电报情境看,他似乎与顾维钧并没有同舟共济、心系一体的感觉。

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签字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当各国代表陆续进场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代表团的座位是空的:中国代表没有来。

顾维钧的外交努力虽然失败了,但拒签和约开辟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独立决定自己命运的先例。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对列强说不,而日本也无法获得山东的统治权。

(《文史天地》)

猜你喜欢

巴黎和会顾维钧条约
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华立场:山东问题解决的理想与现实冲突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月光枕落橘子海
条约解释中的拟制因素
林长民:最早在报上披露“巴黎和会”上的败讯
1919年的顾维钧
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以华师大版《巴黎和会》一课为例
著名外交家顾维钧为何长寿?
农民需要“不平等条约”
顾维钧的四次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