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中心理学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3-05-30郭菊兰

学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心理学有效教学

郭菊兰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美术学科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得到认可,教育者力图探寻有效的鉴赏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对现阶段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总结和分析,而后,依据有效教学的需求,从个性心理、认知心理、情感心理和意志心理四个主要角度,对心理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一一阐释,通过精選美术作品、优化教学环节、组织鉴赏活动、巧用现代技术、自述鉴赏感受等措施,将心理学与美术鉴赏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在鉴赏中强化个性特征、增强视觉感知能力和学习信心等,以此契合新课标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4-0160-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4.053

美术鉴赏是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审美素养和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融入,鉴赏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得到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了美术教育者亟待探索的问题。而心理学观念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创造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还能贴合高中生的个体需求和认知能力、增强其艺术审美素养,长此以往,鉴赏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会不断提升,这也说明,教师应将心理学的观念融入到美术课堂之上,以此完成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高中注重素质教育,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学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传统教育思想、客观压力等因素仍然存在于艺术学科的教学中,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仍不乐观,其中存在一些亟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鉴赏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美术课程的整体课时安排难以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学生难以将审美感受串联起来,也很难将习得和掌握的鉴赏技巧灵活地运用于每一个美术作品之中。另一方面,鉴赏方式相对单一,大多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模式,展开鉴赏教学活动,学生很难挖掘到美术作品包含的多元化审美元素,他们很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不利于其独立人格的养成[1]。为了解决如上问题,教师可将心理学理念运用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从而提高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其实际效用。

二、心理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基于个性心理展开鉴赏教学,强化个性特征

在新课标背景下,美术教学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换言之,美术教学要以强化学生个性特征为主要目标之一,因此,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基于个性心理观念展开鉴赏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将学生看做整体中的个体,以其真实需求为导向,对鉴赏教学中所需作品、具体环节等进行甄选和优化,从而加强鉴赏教学的人文关怀。

1.从学生兴趣出发精选美术作品。不同的学生个体,其兴趣倾向有所不同,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也略有不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只有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反射出积极的情绪。基于个性心理中兴趣倾向观念,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基点,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精选美术作品,并从美术作品的故事情节、人文内涵、绘画技巧、视觉形象等不同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探索其特征和审美要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鉴赏热情愈发高涨,他们自身的兴趣倾向也能得到满足。另外,为加强美术鉴赏教学形式的创新性,教师也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点,将他们分成不同的鉴赏小组,依据他们做出的选择,展开“故事分享”“技巧探讨”“视觉解析”等为主题的小组鉴赏活动,学生在组内自行寻找材料,通过阅读美术作品集、查阅官方资料等方式,整合他们感兴趣的美术资源,制作为资源包,在此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特征、人文内涵、历史文化等元素进行分析,如此,个性心理观念便能推动鉴赏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2.从学生能力出发优化教学环节。受到个体成长环境、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如果教师忽略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以统一的标准和方式展开教学活动,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无法跟随教学进度的情况,长此以往,他们对鉴赏教学的排斥感也会逐渐增强。对此,基于个性心理观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能力出发,对鉴赏教学的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将鉴赏课堂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针对观察能力强的学生,可设置直观鉴赏环节,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平面图像或三维立体动画展开分析,而针对想象能力强的学生,便可设置视听结合的音乐鉴赏环节,激活其艺术想象能力[2]。如此类推,教师以学生的真实能力为基础,精心设置鉴赏课堂的教学环节。此外,针对能力存在差异性的学生,教师也要在不同的课堂环节中,设计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的鉴赏任务,为学生分发任务单,让他们按照任务单中涉及的内容、方法和目标等,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从而牢牢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得高中生能够在品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能力,并实现多元化成长的目标。

3.从学生性格出发组织鉴赏活动。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性格表现出内向与外向、理智与感性、独立和依赖等差异性,而且,不同性格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针对高中生在性格上的差异,教师从个性心理的角度入手,组织美术鉴赏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在课堂上重点观察学生的性格倾向,根据他们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表达观点的角度、与他人的人际交往状况等,对其进行性格判断,依据内向与外向、理智与感性等标准,将学生的性格分成不同的类型,为后续的鉴赏活动做好准备。待明确班级内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后,教师即可展开活动设计工作,以团队合作鉴赏、自主鉴赏、角色演绎鉴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契合不同性格学生的需求,最大程度上趋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可以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品读绘画、雕塑、书法等作品中的审美和人文内涵。而且,对于不同性格的学生来说,他们反馈学习成果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为了触发高中生的积极情感,使其在鉴赏活动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教师还可以创建反馈评价的形式,以写述评、口头讲解和制作PPT等多种形式,展示出他们的鉴赏成果,从而让每一个高中生都能在鉴赏活动有所获益。

(二)基于认知心理展开鉴赏教学,深度感知形象

为促使学生深度感知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教师可从认知心理的角度展开鉴赏教学,围绕着学生收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式,选择鉴赏教学的手段、内容和形式等等,让学生能够有效调动自身的感官形式,从而对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特征和人文内涵形成全面的认识和正确的感知。

1.从视觉认知出发巧用现代技术。视觉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能够在鉴赏中获得强烈的视觉感受,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整体形象也会认识得更为透彻,反之学生很可能会遗漏作品中的信息。以高中生的视觉认知为基础,围绕着深化学生视觉感知力的目标,教师可以在高中美术课堂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设备等,展示出绘画、书法、雕塑和民间艺术品等,以一种兼具动态、多维特征的形式,将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等美感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作品的视觉形象,从而受到视觉上的刺激和感染,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另外,教师也可以深入挖掘现代教学计划中的功能,依据学生的鉴赏需求,以局部放大、重点凸显、重复播放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鉴赏条件,细致分析美术作品在细节之处的艺术造诣以及创作者的用意,在视觉认知心理的驱动下,学生既能从表面上了解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等特点,也能明确美术作品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色彩和历史文化,基于此,高中生的艺术理解、感知能力也会明显提升[3]。

2.从知觉认知出发自述鉴赏感受。不同的个体其知觉感知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以知觉认知作为美术教学的心理学指导思想,既能够加强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也能最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创造思维。在知觉认知理论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身的知觉体验为基础,自主叙述鉴赏感受,对美术作品的外在形态、内在意蕴等展开细致描述,当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还原的过程中,他们便能将自身的知觉体验融于其中,使得客观存在的美术作品,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其中,教师会明显发现,不同学生的知觉认知体验存在差异性,他们在自述鉴赏感受时,自然也能从不同角度展开分析。而当学生以直白、简单的语言描述美术作品时,教师不能将自身的鉴赏体验强加于学生身上,应在尊重学生主观体验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用更为专业的词汇和语言,叙述美术作品中存在的审美要点,锻炼他们解析艺术作品的技能,促使他们从知觉认知过渡到抽象认知,久而久之,学生即可在鉴赏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多种技巧和方法解析美术作品。

3.从想象认知出发创造美术作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想象归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恰好为鉴赏教学所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从想象认知出发,根据美术课程中给定的美术作品和素材,为学生提供鉴赏选题,通过语言引导、创设生活情境、音乐情境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从美术作品的外部形态入手,展开艺术想象和联想,将平面化的绘画作品或图片等,自动还原为三维立体的实物,以此构建空间模型,创造出空间视觉形象。而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脑海中的空间视觉形象,以陶塑、建构等方式展现出来,将平面图画立体化和形象化,从而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三)基于情感心理展开鉴赏教学,增强学习信心

1.从积极情感出发设计教学语言。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美术教学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体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等为目标,而在准确了解学生情感心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便能为调动学生积极体验助力。对此,教师可以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思想,基于学生的积极情感,设计具有激励性质、导向性质的教学语言,针对高中生的认知能力、美术学习水平和审美素养等要素,对自身的教学语言进行修饰,运用倾听和互动艺术,肯定学生积极探索和学习的行为,让学生产生认同感。而且,在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会被逐渐拉近,他们能够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交流,也能更为主动地表达自身的情感。此外,教师所设计和运用的教学语言,既要考虑是否积极向上,也要结合高中生感兴趣的时事要点和流行元素,完善教学语言,促使学生在语言的启发和激励下,不断增强学习信心和积极情感,这也能与情感心理观念相契合。

2.从愉悦情感出发开启多元评价。基于情感心理的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将焕发学生的愉悦情绪和情感体验为目标,让学生摆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上述目标为导向,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愉悦情感出发,开启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将高中生在鉴赏课堂中表现出的艺术素养、鉴赏水平、美术思维等作为评价的目标,找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并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4]。另外,除了丰富评价内容之外,教师也要创新评价的形式,利用“悄悄话”“匿名书信”等新颖的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并为学生设置专门的“自我反馈箱”,让他们在独立的空间内,对自身在美术鉴赏活动中表现出的真实状态有所了解,同时,针对一些性格内向、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采用面对面对话、心理辅导的方式,紓解学生内心的压力和不安,引导他们抛却苦恼和焦虑,促使他们在认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有意地弥补不足,这样即可调动其积极情绪和愉悦情感,进而满足情感心理教育观念的要求。

(四)基于意志心理展开鉴赏教学,培养积极情绪

学生能否长期保持专注力和学习兴趣,与其意志力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只有具备自主克服困难、调节行为的能力,才能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维持良好的状态。为此,教师可以基于意志心理展开鉴赏教学,以培养学生积极情绪、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应对困难的信心为目的,利用美术鉴赏实践活动,将课内鉴赏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人为地借助自然环境、美术资源等为学生设置障碍,鼓励他们结合所学知识、现实经验探索出解决困难的策略。另外,在完成实践探索任务后,教师还可以组织集体鉴赏会议,为学生提供辩证性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在辩论、分析和分享信息的过程中,理清自己的鉴赏思路,明确解决困难的最佳办法,由此,学生的积极情绪便能愈加明显。

三、结语

综合前文阐释和研究的内容,教师以个性心理、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等心理学观念作为美术鉴赏教学的指导思想,通过精选美术作品、优化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语言、开启多元评价等方式,将心理学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展开鉴赏,明确美术作品中涵盖的审美和文化要素,获得审美上的享受,并能从历史人文、社会发展和道德品质等多个层面解读美术作品,以此加强学生的鉴赏深度。

参考文献:

[1] 林怡.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审美心理[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31):121.

[2] 薛叶勇.积极心理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8):31.

[3] 刘海华,任国亭.学生心理发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界,2019(6):91.

[4] 邢宏林.初探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审美心理[J].新课程,2020(11):222.

猜你喜欢

高中美术鉴赏心理学有效教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高中美术鉴赏课实践式作业的设计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