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2023-05-30华银安

学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农村初中创造力新时代

华银安

摘 要:在当前的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忽视了初中生的学习感受,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丧失基本的创造力。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被提上了日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初中;初中语文;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4-011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4.038

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逐渐研究创造力教学模式,在教授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创造能力和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而在有些农村学校里,语文教师把教学目标设定的较为狭窄,以语文成绩作为评价的标准,导致初中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初中生的创造力成为教学任务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渠道,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给初中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本文以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首先研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现状,进而阐述具体的实施策略。

一、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现状

(一)传统教育规则束缚学生个性发展

纵观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部分教师仍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把考试成绩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希望能把所有知识都全部塞给学生,因而会抓紧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从头讲到尾,很少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学生没有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与机会,语文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所有教学活动都是按部就班,学生全程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影响创造能力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然而有很多农村初中生却没有积累的习惯,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导致语文基础比较薄弱,语言积累也很单薄,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缺乏逻辑、思维混乱等现象,日常的做题和写作中也会出现错别字、病句,无法深刻领悟教师所讲的教学内容。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对事物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对问题缺乏正确的认知力、对人生缺乏深刻的感悟与思考力,这就使得语文学习变得更加困难,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缺乏个人见解,没有自己的思想,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

二、农村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一)精心设疑,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开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巧妙设置疑问,用疑激趣,在课堂中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质疑氛围,让学生找到乐趣。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成功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意识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创设疑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不由自主地进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之中,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营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教学氛围。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重难点知识,这时,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设疑,用不落俗套、新颖别致的问题指引学生兴致勃勃地“跳着摘桃子”,激发创造思维。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经常会在语文学习中忽略掉一些看似平常、貌似无疑的语言文字,其实这些文字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意蕴。教师可以在这些知识点处设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深度剖析,从中体会语言文字的微言大义,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课堂结尾是一节课的总结与升华,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教学环节,以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在课堂上营造“言已尽意无穷”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探究,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堂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師在提问时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初中生思维活跃,对问题具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合理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并利用学生的疑问因势利导,把思维引向深处,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和深度。

(二)训练思维,指导学生展示个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在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升学生创造力的前提基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思维训练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机融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解、掌握新知识,在多样化、多角度的思考中,使学生生出更多创造性的理解,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学校里,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和习惯培养,使他们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要创造多元化的交流空间,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和探讨,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使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更多新奇的想法,产生更多思维的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具有阶梯性和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纵向深入的研究,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教学为主,同一单元内的多篇课文体现的都是同一个主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多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横向比较,感受作者在人物、事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异同点,从中总结相似之处,如此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能主动获得新知识,实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从问题的反面入手,让学生思考如果不这样做会怎样,为什么不那样做等,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全新的角度,产生超出寻常的思想,提出不同凡俗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灵活地把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创造性的迁移到其他学习内容上,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设计了留白和开放式的结尾,教师可以运用这些现成的教学资源开展补白、续写等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发挥想象,运用直接或间接经验构思出各独具特色的新文章,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强化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思维途径。

(三)巧用网络,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教师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把枯燥的书本文字转变为立体的图像、声音与动画等,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培养。农村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要不断学习掌握一些新的信息技术,灵活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互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拓展创新空间。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思考和学习。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学生形成被动式思维,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以灵活借助网络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动力,使学生在情境中尽情地探索和徜徉,增强了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画面、生活事物,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亲切感和熟悉感,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动画以及音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课文内容的呈现,通过视听刺激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更加深刻和新颖的理解。

在网络环境下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农村初中生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从互联网中搜索和查询各种有用的学习信息和资料,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练笔,把自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描述、图文结合等形式记录下来,如此既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由发挥空间,有效促進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四)结合地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农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将其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语言文字不同寻常的魅力、体会生活的情趣,唤醒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其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内容都是以真实的农村生活为原型,有的抒发了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有的揭露了残酷的生活现实,还有的描绘了农民的朴实形象。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农村生活作为课堂导入,帮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升华学生的学习情感。从古至今,故乡是文学作品永不褪色的主题,青山、绿树、小桥、流水、古朴的老屋、圈中的牲畜等,这些农村所独有的景致都可以被教师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让学生从农村美好的自然景致中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并鼓励学生利用文字记录下自己身边恬静的农村生活,锻炼创造力和表达力。农村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等途径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或从祖辈口中了解家乡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美丽传说和广为传唱的童谣等,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收获语文知识、积累语文素材,为深入学习语文做铺垫。农村乡风淳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总是充满了温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这种情感延伸到课堂上,在师生对话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并教会学生用真善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保存住农村学生所特有的单纯而真诚的精神世界,把知识学习和情感体验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对生活之美的追求和创造。

(五)实践拓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农村虽然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奇山异水和天下独绝的旅游胜地,但却有浓郁淳朴的乡土风情和富有活力的生态农业,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乡土资源开展实践拓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田野,融入自然,关注自然,感悟自然,在与自然的对话中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博大的胸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到田间地头,参与到农业生产活动当中,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淳朴和勤劳,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体恤父母,实现感恩教育和道德教育。生活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摇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劳动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认识到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在潜移默化中开发学生的文学潜质和文化底蕴。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到生活当中去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可以是网络、书籍中的文字、图片资料,也可以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手机记录下的生活片段,锻炼信息收集能力,为以后创造性的应用打牢基础。农村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家乡的生物物种、生存环境、消费支出等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加深学生对家乡的了解,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创造力当成一项重要任务,将其融入课堂的各个环节,凸显出语文教学的特色和目标。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多样化的语文教学素材,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运用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语文知识面,发展创新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辛锡恒.如何在农村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13).

[2] 马振涛.浅谈语文课堂教学创造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1(12).

[3] 王雷.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0(26).

[4] 顾广德.变领导为引导——构建新时期初中语文授课新模式[J].课外语文(下),2014(5).

猜你喜欢

农村初中创造力新时代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