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产业助推湾沚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案例研究

2023-05-30朱剑玮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15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

朱剑玮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航空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机理,对芜湖市湾沚区航空产业发展现状、战略机遇、产业基础、垂直崛起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剖析,梳理制约湾沚区航空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发展思路和建议,助力地区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湾沚区

一、引言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高质量发展被提上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从产业升级的视角看,产业应该把重心转移到各个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和关键技术上,以拓展未来的发展空间,达到创新驱动效果。航空产业是将二、三产业的要素整合到一起,是集技术、知识、人才于一体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型战略产业。航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领头雁”与“助燃剂”,其创新发展水平直接引领企业发展方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二、航空产业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航空产业的基本范畴

现有对航空产业的概念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就狭义角度来看,航空产业涵盖了航空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产业,就广义角度来看,除了以上产业,还涵盖了與航空枢纽有关的一些衍生业态,例如不同的航空相关平台中的经济业态等。广义层面上的航空产业,几乎涉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业态。

(二)航空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机理

1. 通过技术效应提升

航空产业在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存在着缺乏高端人才、科研投资不足、科研设备不完备等问题。而正是这一领域的巨大需求,才使得其所在地区的高科技研发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科技在推动社会整体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新的材料、电子技术被引进到其他生产领域,使许多产品在功能、技术、质量上得到了飞跃,并产生了许多新产品、新技术,带动了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因此,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2. 通过产业结构效应提升

产业结构合理化:第一,要调整产业间的关系,要协调好工业和服务业的关系。第二,要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同时也要提升技术;尤其是在工业和服务业之间,航空产业更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利用先进的装备制造、现代化服务业,推动区域工业结构调整与提升,提升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比例,进而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占比,逐渐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高度化。这一特征化既是一个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过程,与此同时又是产业技术水平、规模和效益全面提升的过程。首先,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产业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还可以通过扩散、转移技术的方式,来完成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在规模、技术和效益等各层面上进行转型,从而提升整个行业水平,这也是推动地区发展的关键。

3. 通过经济效应提升

短期效应,指的是以小型航空材料、设备为代表的航空材料制造企业,在短期内就能完成生产,并迅速产生经济效益,为地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而长期效应,则是来自于整机厂商。高投入、高产出比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使得它可以从出口贸易、产值贡献、税收贡献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做出贡献,直接贡献到 GDP、出口贸易额度和财政收入,从而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提升区域经济质量。

航空产业通过技术、产业结构、经济三方面的集聚效应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提高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因素之间不应是完全孤立的,而应是各自联系、相互作用、耦合发展的,最终形成系统、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基于此可以改善整个区域的经济环境,进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三、航空产业助推湾沚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本分析

(一)湾沚区发展航空产业的战略机遇

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通航能否飞起来、热起来,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安徽省委、省政府认识到了这一点,对通航产业发展进行了近期、中期与长期的顶层设计规划。2019年出台的《安徽省民航业发展战略规划(2019~2035年)》明确提出以芜湖、合肥为龙头,整合全省资源,构建研发制造、综合维修和特色运营三位一体及军民融合、协同发展的通用航空产业体系。2021年,全国的第三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试点,便是安徽省。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抓住改革试点的机遇,加快脚步培育、壮大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同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新兴产业聚集地的意见》,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通航产业,通航产业逐步在芜湖市“聚”起来,芜湖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现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二)湾沚区发展航空产业的产业基础

芜湖市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其中湾沚区是产业集中的主要区域,芜湖航空产业园在这一区域内规划建设。在2016年8月,芜湖航空产业园被列为安徽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验基地。2018初,芜湖市获批了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示范区,类似的示范区全国共有26个,同时芜湖市也是安徽省唯一的示范基地。依托芜湖航空产业园,围绕“打造国内一流航空新城”发展定位,积极培育航空产业,聚焦航空制造维修保障、运营服务、临空经济和空港物流四大板块,打造世界领先的临空经济区。现已集聚包括整机、航空维修、发动机、航电系统、螺旋桨、航空部附件等约90个重点企业,总投资额达到了300亿元以上。2021年,芜湖宣州机场正式通航。作为首批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芜湖市将航空发动机、无人机、通用飞机整机、航电等系列研发项目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以通航高端研发制造和通航运营保障为主导,以航空科教创新和航空文旅服务为支撑的芜湖航空小镇有规模以上企业89家,全产业链企业150家,总投资额近400亿元。其中,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公司、芜湖中科飞机制造公司、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全国具备竞争力。2021年,航空产业实现产值286.1亿元,产值增速32.4%。

(三)湾沚区发展航空产业,打造垂直崛起新格局

1. 重视规划引领,绘制未来发展蓝图

积极对接,超前谋划,将园区未来重点发展区域及重点项目纳入湾沚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集中建设区,组织编制了园区成片开发方案;委托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编制《芜湖市航空临空产业“十四五”规划》,细化重点项目的现实布局,并争取纳入省级民航《规划》。

2. 创新驱动,提升平台建设水平

湾沚区积极与南航大、北航大、东方航空、中电科等大所、大院,以及国企、央企等开展多元化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公教育集团投资建设的安徽(芜湖)航空科技职业学院,一期培训区100000平方米主体工程即将投入使用;二期120000平方米学院区即将动工,预计2023年对外招生;同步建立的民航飞行训练中心142部、民航维修培训中心147部,是长三角区域通航人才保障关键的一块拼图。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牵头成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通航产业联盟、安徽通航协会,倾力打造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航空产业示范标杆。

3. 聚焦双招双引,打造产业核心层

绘制航空产业链全景图,并对标落实“双招双引”,同时加快推动芜宣机场口岸开放,重点发展航运服务、跨境电商,强势推进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倾力打造面向长三角乃至全球的航空货运物流中心,实现“链起来”“流起来”。

4. 完善服务保障,提升精准扶持高度

将芜湖市的产业扶持政策机制进行整合,出台专门针对航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全面推进服务企业“1%工作法”,践行三级响应机制,深入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等改革。区政府与安徽中梦集团合作建设了高品质拎包入住的中梦人才公寓;同时,与市机场公司联动筹建专班,加快民航小区项目建设,跟进航空航天国际人才社区和航空航天产业创业中心等生活性服务项目建设。

(四)湾沚区发展航空产业存在的问题

1. 基地建设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机制还不完善

芜湖的通航产业快速发展,产业链也在不断延伸,但是产业基地还只是一个“招牌”,集聚发展效应不明显,没有相应完备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也没有形成高效有力的制度体系,制约着它的发展。比如,在工作协调方面、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到位,造成了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

2. 投入产出效益不足

产业初创期的航产园,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中端;产业层次较为粗放、链条单薄;经过8年创业,依然处于投入期,产业规模总体偏小,在全区工业总产值占比不高。这既有全国通航市场未完全开放的客观原因,也有目前园区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聚度不高、市场开发能力不强、科技创新不够的一些主观原因。航空产业为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园区民企达到90%,相比于国有企业享受的资源扶持甚微,完全依靠企业和地方政府,能兑现的政策和资金有限,基金“观而不投”,企业研发创新“有心无力”。

3. 竞争压力较大,要素保障有待完善。

无论是上海、江苏还是浙江,都在综合运用财税、产业、金融、土地、人才、贸易等政策,推进与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不同领域特点推出含金量高的产业扶持政策,打好营商环境的组合拳,使得各类要素聚集在一起。周边省市也在积极主动融入上海大飞机产业生态圈。目前基地大项目招引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投入,社会资本利用度不高;人才要素方面,战新人才扶持政策过于笼统,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三产服务、综合配套服务比较低端,造成人才“引进来难留住”的局面;项目承接载体建设土地预留不够,部分项目受限于土地指标和建设用地规模;尚缺乏驻场的适航审定机构,航空企业自身适航审定能力不够。

四、发展航空产业,助推湾沚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对策

(一)打造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建立组织协调长效机制

应对完善机制问题,航空产业园要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必须注重“链长”队伍的建设,做到“链长牵总”(政府),“盟长搭台”(园区),“校长支撑”(高校),“行长帮扶”(金融)。本文认为,应借鉴省市新兴产业推进组组建、运行体系,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航空产业链运行体系;发挥省、市“双招双引”一体化网上服务平台的功能,落实工作调度、通报机制。同时建立政府职能部门、龙头、园区、高校、金融机构等组成的联席会商制度,深入研究以求解决发展的产业链问题;建立以省、区、市智力资源为基础的专业顾问队伍,对企业的重要问题、政策进行调研,并对其进行周期性的监控与风险评价,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库支持。

(二)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努力提升产业效益

解决产业效益提高问题,要围绕重大项目,精准招商,对现有的失链、缺链、弱链环节进行梳理,列出行业单打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头部企业名录,对准有合作空间的重点企业,并对其进行集中发力。重点突出研发“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不断推动飞机制造业向工业链的高端发展,加快生产装备的国产化,主动申报国家通用航空产创中心、航空工业技术与研发中心,打通研发转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积极发挥G60通航联盟平台的作用,强化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间的联系,落实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区域融通、跨境流动层面的政策举措。

(三)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地区产业层次

应对层次提升问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自主可控的航空智造产业鏈。鼓励整机制造企业依托基础机型,不断进行平台改良与创新,持续带动航空材料、附部件、航电和飞控系统、电子元器件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延伸飞行控制系统、螺旋桨等零部件产业链;打造中小型航空动力研制基地;紧抓民航飞机“客改货”业务和航材保税物流条件,共建国际航空器维修保障中心,培育形成全国重要的航空综合维修产业集群;将5G、北斗、大数据等新技术与航空制造生产管理深度融合,鼓励航空制造企业积极引进数字化设备或资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数据分析等工业互联网技术开展数据收集与分析,打造国家中小型航空器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基地。制定专门吸引航天行业的高端技术人才,以保证人才“来得了、留得住”。鼓励地方政府建立航天产业发展资金,利用产业资金的支持和导向,促进民间资金的投入。利用珠海航展、“永久会址”,讲好关于芜湖的“故事”、高质量的规划工程,力争尽早实现国家战略航空产业集聚的目标。

(四)依托通航机场的运营,打造协同融合航空新城

要解决区域竞争力的问题,必须以“以质取胜”为核心,坚持内涵发展,打造“产城一体化”的“一流空港”。在实现航空产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升级后,建设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务区,就可以对区域进行开发,使其土地有所增值。完善城际铁路、机场高速、轻轨、城市交通等基本设施的功能内容;建设港城协同发展轴线,完善住宅、医院、教育等公共设施,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推进“两核双翼”的航空产业发展,规划短途空中服务、通航培训、低空体育等相关产业,以“欢乐芜湖”作为发展的核心,借助“航空+旅游”的相关产品,强化下游市场的整合力度。规划并建设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航空港区、工业集聚区、现代物流园区,并及时提出建设省级临空港经济区,促进航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杨敏,李炎,黄锦鹏.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航空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天津航空产业为例[J].科技与经济,2020,33(05):5.

[2]李艳华,严丹.航空航天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机理与路径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20(01):8.

[3]蓝乐琴,黄让.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实现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2019,37(06):8.

[4]高银,李翼鹏,李文川.航空产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以南昌市为例[J].开发研究,2021(06):88-95.

*本文系芜湖市委党校2022年度校级课题成果,课题编号:WHDXKT202235。

(作者单位:中共芜湖市湾沚区委党校)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加快建设适应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工业经济
加快发展现代种植业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制度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