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素养

2023-05-30钟维

学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提升途径教学研究作用

钟维

摘 要: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一支专业素养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而教学研究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探究、创新的过程,有助于其专业化成长和发展,所以必须加强教学研究以促进教师业务素养的提高。文章立足于教学研究内涵,指出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中教学研究的作用,并从不同角度对加强教学研究的途径展开探讨,以提升广大教师业务素养。

关键词:教师;教学研究;业务素养;作用;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14-002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4.007

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所以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进而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而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自身业务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成效,在教学改革持续深化背景下,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顺应时代发展,就需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参与教学研究活动,探索并总结教学规律,提升自身业务素养,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和義务。

一、教学研究的内涵

“研究”是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其内涵可以理解为:以改善现状、解决问题或总结规律为目的,通过制订科学、明确的计划,然后采取合理且有效的方法,分阶段、分步骤开展整个探究过程。根据“研究”的内涵,对教学研究内涵作出解释:教学研究是指通过相应的方式或者途径,按照规范的研究程序,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对教育教学问题展开探究,收集、整理并分析相关资料,进而认识教育教学现象、构建教育理念,总结出教育规律的过程。教学研究具有教育性、探索性、科学性等特点[1]。首先,开展教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任务,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整个教学研究过程中,都能够体现出教育性;其次,教学研究的本质是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究,进而形成一定的认识,其本身属于一项探索性活动;另外,教学研究必须确保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强调实事求是,注重对教育教学事物本质的揭露,遵循教学活动发展规律。

二、教学研究在教师专业素养中的作用

1.促进教师理论学习和知识更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作为基础支撑,进而才能实现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的转化,通过开展教学研究,能够加快教师对教学理论的学习,促进其知识更新,进而强化其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2]。一方面,教学研究活动涉及多方面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不同领域,以及学科、课程等内容,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知识、教育理念,以满足教学研究需求,这就必然会促使教师学习各方面知识,为教学研究的开展积蓄力量,在这过程中,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都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学研究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反复分析、验证或总结、丰富,既要具备批判思维,对已有知识干预提出质疑,又要具备创新思维,积极探索新的领域。在长期研究和不断积累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会逐渐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专业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2.为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教师专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离不开教学研究的支持,教师可以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看法,实现教师队伍的共同进步。新教师富有朝气且工作热情饱满,但是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实践中会遇到各种问题,难免打击其教学自信心,而教学研究可以为新教师提供与其他教师交流的平台,学习教学经验,并在教研实践中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3]。以集体备课为例,新教师在备课时可能会遗漏一些细节,对课堂教学效果造成影响,而通过教学研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给予新教师一定指导和帮助,细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完善教学内容,新教师在调整教案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教学中的不足,并思考后续教学如何加以改善,进而其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便会得到提升。对于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教学研究可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在思维碰撞过程中迸发出新的火花,实现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对于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加快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提升,对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师应通过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积累教学经验,强化专业素养,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教学研究活动能够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在提升其业务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时,需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结合各学科、各专业特点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构建完善的教学研究机制,在校园内部形成浓厚教学研究氛围,进而对教师形成刺激、鼓励作用,在文化氛围感染下教师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在研究中学习、思考、探索,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在参与教学研究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发现其中的不足并做出针对性改善,解决教学活动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也会得到锻炼,这些都是专家型教师需具备的基本素养,教师的业务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

4.为教师提供展示风采的平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自身主动学习,而且也离不开经验传承,教学研究可以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借助该途径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其他老师。尤其是对于一些骨干、优秀教师来讲,其教育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在教学研究中可以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带领其他教师共同发展,提高其业务素养[4]。例如,在开展教学研究时,可以将骨干教师的优质课作为研究案例,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借鉴其中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特点进行创新,在巩固业务能力的同时,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创新。并且,在教学研究中,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通过展示自我,可以在教师队伍中起到典范作用,不仅可以让普通教师从其优质课中得到启示和感悟,而且也能够促使普通教师树立学习和追赶的目标,通过名师效应激励其不断学习和发展,进而增强其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三、教师业务素养提升中加强教学研究的途径

1.树立教学研究意识。教学研究意识是一种思考、分析、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积极倾向。就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缺乏教学研究意识,存在认知不足现象。基于此,广大教师自身应及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学研究对日常教学活动的支持作用,强化教研意识,通过教学反思正视自身的不足,认识到教学研究的平台优势,敢于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打破传统、创造创新,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锻炼自身业务素养,提高教学能力。从学校角度来讲,应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强化其教学研究意识。例如,可以采用研讨室、交流式学习等方式,结合教学实际联系其中的现实问题,引起教师关注并思考,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欲望和兴趣,围绕教学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使其业务能力得到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意识的形成,需从从业初期着手,在新教师上岗前,学校领导或年级主任,可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引导年轻教师认识到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形成教研意识,为日后专业知识积累和业务素养提升奠定思想基础。

2.明确教学研究目标。科学的教学研究目标,是确保教学研究有效性的前提,便于对整个教研活动进行有力把控,要想促进教师业务素养的提升,就需要明确教学研究目标,理清教师业务发展方向。一方面,从教师自身分析,教学研究目标与其个人发展愿景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其业务素养提升的内在动力,可以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挖掘其教学潜力,所以,教学研究目标的制定,应在满足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遵循教师个人发展意愿。学校领导可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信息反馈等途径,加深对广大教师的了解,包括其职业规划、发展目标、参加业务培训的意愿、教学需求等,结合教学活动开展现状及教育改革目标,确立教学研究目标,促进教学工作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的统一性,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水平的同时,培养教师业务素养,促进其长远发展[5]。另一方面,教学研究目标的制定,需广泛征求整个教学研究小组成员意见,保证教学研究目标的一致性。学校教研活动负责人应切实担负起责任,在组建教研小组时,与各学科、各专业教师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积极探讨,制定一系列教学研究主题及方案,立足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为目标,组织广大教师展开交流,统一教学研究目标,确定具体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保证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发挥课堂主阵地优势。开展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活动,借助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时,需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优势。一方面,应通过教学研究的开展,搭建高效课堂,保证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校可采取观课议课活动进行教学研究,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特点及学科内容特点,确定教学研究主题及时间,围绕“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课堂语言艺术的应用”等展开讨论,教学研究小组通过分析、探讨和总结,最后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对策,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可利用名师专家的优质课,探究疑难课型,学习教学经验,搭建高效课堂。具体来讲,在听课环节,教师可以对比名师的教学优点,反思自身的不足,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在评课环节,教师可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宏观把控,并通过意见互换分析教学细节,针对其中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共同研究改善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4.加强对研究方法的学习。教学研究需要有序的组织及科学的方法才能顺利开展,要想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在提升教师业务素养方面的作用,就需要注重对研究方法的学习,以便更好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去。首先,教师应从书本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教学研究方法。教学研究属于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日常积累,善于利用空闲时间阅读教育教学类书籍、期刊等,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教学研究方法等,巩固理论基础素养,强化教学研究能力,在参与研究活动过程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其次,教师应学习其他教师和专家的经验,弥补自身业务短板。具体来讲,可向身边的名师、前辈虚心请教,学习其教学研究方法和经验,通过与同行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众人之所长,掌握较为系统、丰富的教学研究方法和措施,发挥名师及专家在教学研究中的引领作用,帮助广大教师提升业务素养。另外,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通过合适的方式将其体现出来。并对教学研究进行总结,优化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加快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增强教师业务能力,加快其专业化发展。

5.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教学研究的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外界环境支持,学校应注重教研氛围的营造,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进而使更多教师的业务素养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得到提升。第一,应树立典范,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形成争相参与教学研究的良好局面。例如,可采用科普视频、文化墙等方式,展示骨干教师的教学研究成果;也可通过研讨会、报告会等方式,让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研究经验;还可采用一对一帮扶机制,由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一名年轻的新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在教师队伍中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第二,应注重教学研究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基本保障。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配备完善的软硬件设施,包括图书材料、电教器材、实验设备等,确保教学研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建立完善的教学研究网络,设立学校教科室、中心教科组、年级教科组、学科教科组等,形成立体化、分层式的教学研究体系,促进教学研究广度和深度的延伸,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

四、结语

就我国当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一些教师存在重教学、轻教研思想,工作重心全部放在了日常教学活动方面,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而缺乏对教学成果的反思,没有针对其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提升。通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广大教师养成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的好习惯,积极探索、敢于創新,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使广大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杜晓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5):119.

[2] 刘毅.高职院校教研教改中教师基本能力的提升对策探究[J].南方农机,2019(21):198.

[3] 李彦鹏.关注课堂教学研究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12):24.

[4] 姚丽华.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7):32.

[5] 许玲玲.完善校本教研,助力教师成长[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8):115.

猜你喜欢

提升途径教学研究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析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师的培养与提升新途径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