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2023-05-30吴欢周建荣谢世麒
吴欢 周建荣 谢世麒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高校护理专业教师是落实护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部分高校护理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思想政治素养不高、挖掘思政元素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探索了提升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路径,即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加强顶层设计。
[关键词] 高校;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提升路径
[基金项目] 2021年度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多阶段护理OSCE考站的构建及应用”(212046);2020年度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养路径研究”(HLJY202012)
[作者简介] 吴 欢(1992—),女,四川资阳人,硕士,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研究;周建荣(1969—),女,重庆人,博士,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书记,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护理教育研究;谢世麒(1990—),女,重庆人,博士,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和慢病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4-0021-04 [收稿日期] 2022-06-14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5月,教育部为推进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2]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娴熟的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较强的责任感,懂得关心、尊重、理解病人。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护理专业教师存在思想政治素养不高、挖掘思政元素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如何提升护理专业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素养,是目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高校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的直接实施者。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课程育人的效果[3]。高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报考本专业的原因主要是好就业。在学校就读期间,护理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尚未真正接触过患者,对临床工作模式认识较为模糊,因此矛盾冲突不明显,而当其真正参加工作,在面对繁忙的工作、昼夜颠倒的工作模式以及复杂的护患关系时,容易产生退缩心理[4]。这就要求护理专业的教师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与操作技术的同时,注重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正确的价值观、较强的责任心等,为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提升迫在眉睫。
二、高校护理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护理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不高
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其进行课程育人的基础[5]。目前,在高校护理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较高,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学术能力较强,能够满足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然而,护理专业教师不管是入职培训、在岗培训还是教学进修,大都未系统地学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从而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不到位。此外,个别护理专业教师有海外留学的经历,思想较活跃,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大。加之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较重,其关注点主要集中于专业知识的积累与科学研究,容易忽视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其无法正确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因此难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护理专业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不足
深入挖掘、系统梳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护理学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这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如何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存在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部分教师对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史和学科建设史不了解,对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没有深入研究,无法真正挖掘课程所蕴含的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部分教师由于自身阅历、知识和能力的制约,尚未找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无法挖掘出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互支撑的素材。
(三)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较单一,师生的交流较少,加之學生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冲击,导致护理专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产生厌倦心理。那么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护理专业教师面临的又一挑战。部分教师能够挖掘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但是并未对教学环节进行巧妙的设计,未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是生硬地将思政元素加入专业教学中,使课堂缺乏吸引力,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接受度,从而无法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
(四)评价激励机制缺失
在高校,对护理专业教师的考核可以从教学工作量、论文、教研项目、科研项目、教材编写、专利、指导学生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但是对护理专业教师课程育人情况的评价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很难对其进行量化考核。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弱,影响了课程育人的成效。
三、高校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术,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做个既能“教书”又能“育人”的合格教师。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可以通过多角度、多方式进行:(1)护理专业教师应仔细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最新文件政策等,积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2)广泛阅读历史、人文哲学和管理方面的书籍,提升人文素养。(3)及时关注时事政治,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度。护理专业的教师应主动与思想政治教师沟通交流,拓展获取思想政治知识的途径,与其进行教研活动,探讨课程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育人的结合点是否契合,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此外,学校应在教师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和教学进修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课程、邀请业内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开展讲座、给予外出交流学习机会等方式,让专业教师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激发专业教师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专业教师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学科特点是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从不同角度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与家国情怀相结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民族精神等。比如,在讲授护理学发展史时,可以结合本校校史,讲述西迁故事,弘扬老一辈胸怀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教学内容与职业道德相结合。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职业发展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讲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时,可以通过讲述南丁格尔一生为护理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护理先辈们的优秀事迹,以此来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实践操作中,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为病人实施各项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查对制度,使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尊重、关心、同情、爱护病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比如,在静脉输液中讲述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时,结合临床未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导致的事故,以此类案例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相关制度的习惯。在进行肌肉注射示教中,教师应以身作则将示教模型当作真正的病人,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关注病人感受,尊重病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内容与科学精神相结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唯物史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都属于科学精神的范畴。护理专业的实践性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工作,需要其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护理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如“护理研究”中的《学术诚信》章节,结合近期学术界发生的学术不端案例,具体讲解哪些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有哪些后果,以此要求学生尊重事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讲授泌尿系统解剖结构时,通过我国古代药王孙思邈发明导尿术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培养学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意识。此外,在上课时,给学生灌输一种思想,即教师讲的不一定全对,临床技术更新快,书本上的知识也会出现错误,学生要敢于指出错误,用批判性的思维看问题。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方式与手段。护理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视频导入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知识中。比如在“精神科护理学”中讲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时,可采用角色扮演法:一名学生扮演患者,一名学生扮演护士。扮演患者的学生将疾病表现通过肢体、语言、表情等展示出来,扮演护士的学生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提出护理措施。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患者的不易,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在“护理学导论”中讲到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时,采用案例教学法,用医务人员的感人故事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外,护理专业的教师还应将课程思政融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自然接受的方式引导其积极参加社区健康宣教、帮扶老人等志愿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更多思想政治素材,以微课、慕课等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形象有趣地融入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坚毅的品质和良好的职业素质,真正让高校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
(四)完善評价激励机制
在课程思政的大环境下,各高校对教师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完善。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提升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使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情况与育人效果得以量化,在教师的职称晋升和评优评奖中得以体现,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同时,学校和学院应设立专门的教研基金,用于支持教师的课程思政研究。
(五)加强顶层设计
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高低,除了教师个人的钻研外,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整体规划设计。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护理专业的学生年级不同,德育的侧重点也不同。对于低年级学生,以学习基础理论课程为主,这一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认同感;而高年级学生,有操作技能课程,这一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4]。
2.编写教学大纲。学院组织教研室、课程组等重新编写教学大纲,明确各章节的育人目标。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在重新编写的《护理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中关于《无菌技术操作》的章节,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护理研究》教学大纲中关于《科研选题》的章节,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护理科研思维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3.建设思想政治案例库。学院可组织构建思想政治资源案例库,整合教学内容中具有相同维度的思想政治素材[6]。护理专业的思想政治案例可涉及教师的师德师风、南丁格尔精神、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等方面,这能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素材不足的问题。
4.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学院构建覆盖教师职业生涯的培训规划,从入职培训、在岗培训到教学进修,通过专题培训、教学观摩、集体备课、学术研讨、课程思政教学比赛等方式,培训护理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结语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高校护理专业教师是落实护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关键因素。因此,护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提升路径可以从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学校学院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等方面入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A/OL].(2020-06-01)[2022-05-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王茗倩.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培育与提升路径探析[J].内江科技,2021,42(3):139-140.
[4]史瑞芬.论“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8):586-590.
[5]岳宏杰.高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21(11):66-71.
[6]刘艳艳,代爱英,李琳.課程思政教学案例库建设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20(5):28-30.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n effective way for college teacher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virtues and morality. Nursi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he key factors to implement the fun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lo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insufficient ability to ta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singl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 path of improving teacher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is explored: improve nurs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dig deep into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urs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promotion 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