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社会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5-30张丽汪洋王晓戎
张丽 汪洋 王晓戎
摘 要:社会招生是高职高专院校招生的一种新形式,是响应国务院高职院校扩招百万重大决定的号召,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重大创新。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社会招生)专业目前已招录三届学生,本文就如何保障中医学(社会招生)的教学质量,实施中医学(社会招生)的教学模式做出探讨并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对该专业方向的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中医学;社会招生;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Social enrollment is a new 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rollment,is in response to The State Counci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rollment million major decision call,but also adapt to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major innovation.Social admissions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professional has now enroll three session of students,this paper is how to guarante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cial)of recruit students,teaching mod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cial)of recruit students to explore and practice,provide the basi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and provide guid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major.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cial enrollment;personnel training mode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先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其次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改革高职院校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工人以及农民工等报考,大规模扩招100万。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2020年、2021年高职扩招200万。扩招政策的颁布,为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优化了生源结构,但是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学历层次,也给各大院校传统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社区医院基本标准(试行)》和《社区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试行)》,规定社区医院需配备中医科,且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且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突出,2019年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我省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不足3人,因此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及学历技术水平是当前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在响应国家扩招百万的政策背景以及面对我省基层医疗资源短缺、学历水平较低的形势下,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广泛调研以及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出台《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9年面向社会人员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的招生简章》,并于同年10月份第一批中医学(社会招生)学生入校,该批学生已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至此,中医学(社会招生)专业各项教学活动有效实施。
1 中医学(社会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
1.1 学制安排
我校中医学(社会招生)专业学制3年,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分两个阶段,校内理论学习以及校外实习。
1.2 严格学生选拔,实现质量型扩招
由于醫学的特殊性,中医学又是国控专业,因此对于中医学的社会招生更加严格,考生必须为安徽省在职基层技术人员。须具备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颁发的相应类别的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证书(含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颁发的《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或具有国家认可的本省普通中专对应专业学历;或具有县级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中专学历。本专业不得跨类别报考。为保证公平公正,实现有质量的扩招,在扩招生源上,要严格把控,优化生源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1]。因此符合条件的学生还需参加入学测试,优中选优。
1.3 重视学情分析,以学定教
虽然学校对于中医学(社会招生)学生有严格要求,必须是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但是与传统全日制中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该类学生年龄层次不一,与传统学生相比偏大;其次,该类学生所处地域不一,经历不同,离开校园多年,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人际交往、工作模式。但是,中医学(社会招生)专业与其他社会招生专业相比,优势在于学生身份类似,基本都有从事中医学的相关经历或者中医学中专学历,具有专业类聚性。该类学生有工作但是没有专科学历,大大限制了其在中医道路上的发展。社招政策的颁布,为该类学生带来曙光,解决社会上一些有中医特长或者爱好中医但是没有学历基础,不能考中医执业医师的学生的问题。他们在学习的同时还担负着工作单位的临床任务或其他工作,这对他们来说如何有效地去学,老师如何科学地去教,跟传统全日制学生的教与学如何相互促进?这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
2 中医学(社会招生)专业教学情况
2.1 为达高效教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基于社会招生学生的特殊性,时间不充裕,年龄偏大,有较强的自律性等学情特点,我校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信息化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教师通过信息化载体将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较为便捷地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2]具体表现在:
2.1.1 学习方式多样化[3]
该模式既继承了传统课堂的长处,又充分发挥了线上教学的优势,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反复学习、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大量生动的视频、慕课、课件等资源更加形象客观,助于理解。特别是医学的特殊性,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更新医学知识,线上资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课后巩固也可以用于将来继续教育,进一步深造,对于社会招生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合适的教学手段。
2.1.2 平时成绩客观化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平时成绩教师只能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提问等方式,主观性较强。信息化的学习平台,学生看视频的时间、次数、作业、签到、测验得分等都被平台完整地记录下来,这样就使得过程性评价更加真实,真正把平时的学习落到实处。
2.1.3 教学资源丰富化
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可以引入大量优秀教学资源,比如很多精品课程、示范课程、慕课以及海量的文字、视频课件资料等。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巨大的财富,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上课时间,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课后巩固,也为后期继续深造夯实基础,达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2.2.1 课程设置
立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医学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均衡设置课程。根据修读方式,中医学(社会招生)专业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以及中医内外妇儿等30门课程,选修课包括医古文、推拿学、机能实验等12门课程。满足学生毕业后报考执业(助理)医师的需要,以及中医临床岗位胜任力。
2.2.2 线上课程资源建设
线上线下教学的关键在于课程资源建设。影响课程资源建设的因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然而教师与学生是这一过程的兩大主题,为达到基于信息化的线上教学,必须关注这两大核心。首先需选择成熟且方便实用的平台。目前,我校使用较成熟的平台主要是智慧职教、学习通,学生可以在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学习、复习。其次,资源建设要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教学进度、课件、视频、音频、作业、测验以及通过拓展知识、主题讨论等拓宽学生视野。目前中医学专业技能课程中,有省级精品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优秀的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加强其他课程建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后,对于具体课程资源的呈现,先是课程章节的整体框架,然后是每一章节由具体知识点构成,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体系。且所有资源可以保存以便于学生课后巩固复习,增加学习主动性和自由性。
2020年上半年学校教学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由面授转向大规模在线教育。在学校、教务处、系部的统筹实施下,全校范围内的线上教学有效开展,教研室团结协作,每门课程组成专业的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资源,经过两年多线上教学的开展及验证,线上教学切实可行。
2.2.3 线下教学规划
对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以及中医临床医师岗位要求,对于18门专业技能课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集中在学校分班进行课堂讲授、校内实训,重点攻破重点、难点知识,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各重点课程之间知识的梳理,达到理解、强化知识,逐步建立中医辨证思维。
2.2.4 混合式教学模式几点思考
2.2.4.1 重组师资队伍,引入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平台
通过社会招生形式入学的学生,其有一定的临床基础,对于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生源的特殊性,部分是在职基层医务工作者,时间相对不充裕。因此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上,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重组师资队伍,遴选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担任核心课程的教学。同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利用附属中医院的优势资源,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能够将临床上生动的病例带到课堂上来,丰富课堂,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专业认同感。
针对社招学生时间的两用性、紧迫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目前学校逐步通过培训、专家讲座、课程思政、教学基本功、教学能力大赛等形式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该平台囊括学校、附属医院、社区、兄弟院校等资源,便于查找学科知识[4],相互促进发展,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2.2.4.2 加强学习平台硬软件建设,逐步丰富教学资源
一个成熟、稳定的运行后台是保证信息化网络教学的基础。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有诸多问题,同时段过多登录难免会出现系统崩溃、卡顿等现象。因此,要不断强化硬软件建设。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保证学生最大化参与,教学资源的建设需生动丰富且具有感染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制作教学课件、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资源,同时加强师生之间互动,通过调查、案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
3 采用弹性管理,搭建学分银行
针对社会招生学生的社会人身份,采用弹性学制(3~5年)和学分制,是有效应对学生面对工作、社会、家庭等各种特殊情况的有效手段[5]。一方面,采取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在相对较长时间内完成学业,给予一定的缓冲时间,降低限时毕业的时间与学习压力,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实行学分制,搭建学分银行,对于确有特长并有相应技能证书或职业证书的学生,可以实行学分兑换,达到相应学分准予毕业,提高学生就读积极性。
4 院校合作,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对接中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执业助理中医师考试大纲要求,探索建立由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社会评价相互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校内综合评价体系包括校内考试考核评价(包括理论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平时考核、师生互评);校外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由附属医院、实习医院完成,包括临床见习考核、实习表现、出科考核和毕业前综合考试等考核形式。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学生毕业后所取得的执业助理中医师考试通过率、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企业对于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通过以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中医学(社招学生)人才培养的质量。
5 倡导人本理念,创新学生日常管理
社会招生学生的日常管理对于高校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该类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三观已形成,传统全日制学生的管理经验已经不能满足该类学生的管理需要。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社会招生学生的日常管理。
5.1 实行走读为主,住宿为辅
鼓励学生走读,这样既不改变其既往的生活习惯,也方便照顾家庭,同时节约住宿资源。对于偏远生、困难生或者确实需要寄宿的学生,学校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其学习,做好后勤保障。
5.2 学业管理实行自律为主,教师督促为辅
对于社会招生学生的管理一方面要弱化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效果,充分给予其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严格主干核心课程考试、毕业考核,同时鼓励多证书的考核,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习、热爱学习。
中医学社会招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举措,将对我国国民健康、全民教育帶来重大影响。一是为一些学历不高,却志愿救死扶伤的人提供了多样化的成才途径;二是弥补了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短缺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三是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普及化,全面提高居民文化素养;四是有效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当下的人才学历结构。
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社会招生学生的主要场所。面对压力与挑战,我校积极应对,迎难而上,重组师资队伍,转变教学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总结经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打造符合当前社会招生学生需要的教学团队、教学模式,有效开展教学。为培养能够适应基层,具有扎实医学基础知识、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的基层中医人才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曾慧婷,谢光园.高职扩招百万背景下如何保证毕业生质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9(9):9394.
[2]张友.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高校混合式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9(9):129130.
[3]孙敏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实践,2020(03):239240.
[4]韩珊珊.中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6):122124.
[5]易启明.“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对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0(5):152153.
课题: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中医学(社会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探究(项目编号:2020jyxm1059);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无锡中源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20sjjd073);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中医教研室(2020SJSFJXZZ256);中医整体观念视角下《中医药学概论》课堂教学模块化设计与实践(2021jyxm08)
作者简介:张丽(1990— ),女,汉族,安徽宣城人,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中医教育教学;王晓戎(1973—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教育教学。
*通讯作者:汪洋(1977— ),男,汉族,安徽繁昌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