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科视域下以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局部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

2023-05-30甘珏方廉春容凌雁武李莎莎

科技风 2023年14期
关键词:新医科岗位胜任力翻转课堂

甘珏方 廉春容 凌雁武 李莎莎

摘 要:新医科教育于2018年首次提出,以大健康为目标,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手段,融多学科交叉协作培养,输出拔尖人才为产出标准。这需要以落实高标准人才培养路径为前提,特别是加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育人对策,以“医学+”教育理念促进医学生“能力+”产出,培养岗位胜任力强的一线医护人才。因此,在“局部解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上,我们秉承新医科大理念,融合现代信息手段,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在传统解剖操作的基础上增加模拟手术操作,探索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模拟手术案例素材、课中讨论手术案例及实施模拟手术操作、课后拓展手术治疗方案为主线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督促学生运用可视化虚拟人等信息技术手段,克服人体标本短缺的教学困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操综合能力,优化人文素养,以最终实现较强岗位胜任力。

关键词:新医科;局部解剖学;翻转课堂;岗位胜任力

“局部解剖学”是临床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人体各局部层次和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的科学,对临床医学尤其是外科学、妇产科学及影像诊断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验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解剖操作,解剖过程的直视感和真实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各局部的层次结构和器官位置及毗邻关系。但是,目前我校人体标本资源严重不足,短期内无法改变,促使我们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努力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在大健康发展理念熏陶下,以及大健康环境建设的社会医疗服务需要[12]导向下,培养并输出基础理论扎实、临床技能过硬、人文素质高尚、学思慎独坚定等综合素质兼备于一身的人才目标成为指导实践教学的明镜,培养出高精尖医学人才是我们高等教育的理想追求。所以,针对新医科环境下的人才需求,结合我校的教学条件和困境,本教学团队充分挖掘可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可用资源富集并合理分配,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概况、教学模式改革过程、改革创新特点及教学效果评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概况

“局部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主要依托人体标本进行,人体标本资源数量的多寡、人员分配比例及可支配操作时间均可直接影响学生的人体解剖操作体验和知识整合效果。现实情况是,右江民族医学院位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条件欠缺,加之诸多因素限制,人体标本来源受限,每年可用于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的人体标本极少,基本上是每个班约60个学生共同解剖一具人体标本,每个学生能动手解剖的部位很少,而实际课程学习要求是学生必须掌握人体全身各个局部的层次结构及器官的位置、毗邻关系,这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局限的操作部位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充分实操及交叉学习,这也是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突破的痛点之一。另外,实验室甲醛污染严重、学生操作参差不齐、教师巡堂难顾全等也是现实教学的困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如何根据新医科视域下医学人才输出需要来改革现实教学模式和调整具体教学策略,完善教学实施过程,从而提高临床学生实操综合力及岗位胜任力,这成为我校局部解剖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改革过程情况

翻转课堂[34]是一种由教师创建视频文件,学生课前学习这些文件,然后在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互动,共同完成作业、答疑和协作探究等活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理念将课堂的概念外延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和先进科技手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发挥。鉴于翻转课堂的优点,结合我校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以提高医学生实操综合能力和岗位胜任力[5]为导向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实施方案见以下几方面:

(一)课前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收集模拟手术案例素材。教师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增加模拟外科手术案例(如颞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气管切开术、心包穿刺术、阑尾切除术等),制作微课视频,通过智慧树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每个班分为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分4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收集分配部位模拟手术案例素材(包括適应证、术前准备、手术入路、操作步骤等),在线提问等,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教师查看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并在线答疑。

(二)课中

师生讨论手术案例,实施模拟手术操作及常规逐层解剖。先由小组代表汇报模拟手术案例的操作方案,师生共同讨论手术的可行性。然后学生在可视化虚拟人[6]身上模拟解剖操作,探讨手术入路的部位及经过的层次,观察入路部位的神经、血管,总结手术过程的要点。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在大体老师身上进行模拟手术操作,验证操作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小组之间两两进行交叉学习,深化对各局部手术入路的部位选择、经过层次及手术注意事项的理解。模拟手术解剖结束后,各小组按局部进行由浅入深的常规解剖操作,逐层解剖探查器官的位置、毗邻和血管神经走向。教师全程督促并指导学生完成操作。

(三)课后

拓展手术治疗方案及延伸第二课堂。学生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完善模拟手术操作步骤,并查阅手术相关治疗方案,完成实验报告,并参与在线交流和讨论,做适当课后练习,将所学知识加深加固。通过举办实验技能操作竞赛和人文教育论文比赛,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课程考核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50%。如下表所示。理论知识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采用多维度评价模式,科学地评判知识能力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

三、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创新特点

(一)构建局部解剖学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课前,教师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知识体系“碎片化”,制作微课视频,设计教学案例,创建网络课程,建班管理,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及在线答疑等。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微课视频,完成课前作业,并将教学案例汇报材料上交。课中,先进行10分钟的课堂测试,教师根据学生课前作业、课堂测试情况,着重分析讲解重点、难点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模拟手术操作步骤,开展模拟手术操作及常规解剖操作。课后,学生根据实际操作所见所思完善模拟手术操作设计,查阅手术相关治疗方案,完成实验报告,加设课后自测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通过翻转,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上;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成为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研究者”;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一本教材转变成为以教材为主,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构建“手术—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在常规局部解剖操作的基础上,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设计20个手术案例,将局部解剖学与手术案例有机融合。学生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在“大体老师”身上开展模拟手术操作,并通过角色扮演(主刀手、一助、二助、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等)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解决手术过程中遇到的各式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解剖学基础知识扎实的重要性,培养临床思维,善于思考并探究医学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和临床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学思结合、巧于善用,是岗位胜任力强的刚需人才必备素质。

(三)虚实结合,优势互补,解决人体标本不足的困境

在解剖操作前,先在可视化虚拟人身上模拟解剖操作。在解剖操作过程中,对照虚拟解剖的层次与结构,逐一在大体老师上解剖。在解剖操作完成后,通过虚实对比观察解剖结构,将虚拟的解剖层次与结构一一实化。通过可视化虚拟解剖,可有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给学生提供更多不限场地随时学习的机会,能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人体标本不足的困境。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辨、善于循证是综合能力过硬的重要品质。

(四)创新解剖学人文教育模式,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全过程

课后通过开展人文教育类论文比赛等,“给大体老师的一封信”“给未来患者的一封信”“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三封信征文活动比赛,将学生感恩教育的感受内化为感恩情怀和对生命的敬畏,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和对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培养医学生“感恩、敬畏、担当、慎独”的品质,这正是新医科视域下大健康环境建设和发展所需的人才输出的刚需体现。

四、教学效果评价

基于翻转课堂的延伸教学理念,课堂已经不纯粹为听课而生,涉及课前零碎化知识的有效整合、课中知识内化与突破、课后教学反思总结,对学生有更大的成长促进意义。全方位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充分利用个人时间,开发学生心、眼、手、脑协同配合及发展,促进课程整体化学习和学生素质全方位的提升。

(一)深化学生对学习意义的理解

课前、课后分别进行问题收集、教学评价调研,学生很大程度上反馈自己的时间被调动起来;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因学习需要开启了新技能的学习。自学起初会比较辛苦,但是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自然习惯。因此,规范化的教学实施和管理过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包括时间安排、计划完成等。学生能够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学习获得的成就,成就感也能促使学生深化对学习意义的理解。模拟手术案例的资料搜集过程,刺激学生费心动脑、身体力行,不仅要理解学习任务本身的意义,更要懂得如何玩转现代科技手段并为自己所用,这是学生长见识、长本领的有效手段,这也是学习过程所带来的乐趣,寓学于乐,苦中学,学中乐,形成良性的学习生态循环。

(二)促进学生临床化思维的构建

课程学习群体是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大二第一学期的学生,学生正处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临床思维能力不足。现实的教学趋势是要以结果为导向,帮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故在局部解剖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论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应用,还是虚实资源结合等,目的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充分理解基础知识的应用,为日后开展临床工作做铺垫。在解剖实验操作中,以外科常见手术入路案例为导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构建临床化思维。这符合以需要为产出导向的新医科理念。

(三)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局部解剖操作过程,是在捐献者身上真实进行,课前组织学生有序地进行鞠躬和献手写感恩信/卡等仪式,课中操作细节督导,课后人体标本保养等,是培养学生良好医学人文素养的有效方式。在真实的纸张对白,暴露部位保护,标本的规范保养等行动上,都要求付出换位思考、同等视之的真情才能维持;操作过程的思辨,让局部解剖操作更加有目的性;模拟手术操作过程的交流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开发脑力,激发潜能,敦促学生操作以一种敬畏的心去进行。本着尊重捐献者/模拟患者开展手术操作,这种尊重思维习惯的养成,会对以后下临床有重要的帮助,利于学生慎独精神的塑造。

五、不足与展望

任何教学方法都有优缺点,知己知彼、揚长避短是我们教学团队需要正视的问题。局部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模式尚处于探索初期,尚存在不足。首先,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巡堂指导,一位教师管理课堂上的4大小组30人左右,有时也会顾此失彼,对过于大胆操作或不敢操作的学生都是教师重点指导的对象,这需要师生双方通力合作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课程评价系统尚不够完善。我们团队还需通过增设学生自评、互评量表,细化评价指标,扩大评学评教路径,达到以评促学,以学促教效果。最后,我们尚需深入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元素,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情,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目标进一步细化,每个目标能够相互关联和呼应,环环相扣,步步推进,达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效果。

新医科视域下医学人才的培养之路还很长,医学人才培育过程尚需不断注入精力,精于探索和钻研、不断发展,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符合大健康环境建设和发展刚需人才的培养路径及实现高质量医学人才输出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0/s7952/ 201810/t20181017_351901.html.

[2]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344号建议的答复.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zcs/201812/t20181218_363904.html.

[3]杨园园,黄秀峰,钟斌,等.翻转课堂及团队混合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50):178181.

[4]教育部.关于做好2018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10/t20181012_351289.html.

[5]曾瑞霞,阎文柱,屈惠莹,等.基于临床应用能力培养的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01):59.

[6]周静,贺玉棚,刘佳.可视化虚拟解剖在人体解剖实验室应用的初步探讨[J].右江医学,2019,47(12):958960.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桂教高校[2020]54号,2020JGB305

*通讯作者:廉春容(1984— ),女,汉族,广西百色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人体解剖学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新医科岗位胜任力翻转课堂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探索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本科专业人才录取选拔模式探究
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平台探索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护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