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孟姜女调”的地域性演唱风格研究
2023-05-30吕可
吕可
从古代《诗经》的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劳动人民通过歌谣、口头诗歌、民间小调等形式,世世代代传承传统音乐文化。很多民间世代传颂且大面积普遍流传开来的音乐文化,通常是古代劳动人民依据某个真实的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作为内容,以歌谣、小调的形式来表达人们朴素的思想情感,对人物故事的情感态度、对现实社会的基本认知,可以说民间歌谣和小调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文化瑰宝。随着时间的流逝,“孟姜女调”这首家喻户晓的民间曲调依然流传至今,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孟姜女调是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的,尤其是被广大的农村地区劳动人民所传颂。孟姜女调音律恢宏大气、句式变幻丰富、节奏感鲜明。河南地区孟姜女调的流传由来已久,具有十分显著的演唱风格和特色。
一、历史背景
(一)孟姜女传说的历史溯源
孟姜女的故事传说历史久远,据史料考证,战国时期《左传》一书中有着关于孟姜女故事的首次记载,书中详细记载了杞梁之妻的人物形象。另外,战国时期《礼记·檀弓》中也曾详细记载了曾子的言说“杞梁死,其妻迎其灵柩于路而哭之哀”。通过“哭之哀”巧妙而传神地说明了整个故事的情感路线,尤其是对孟姜女痴情的人物形象设定十分突出。此外,战国时期还有一本书中也对孟姜女的故事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即《孟子》,在这本书当中也提到了“善哭其夫而变国俗”。西汉末期,在《列女传》中孟姜女的人物形象被设定为“哭夫于城,城之为崩”“自以无亲,赴淄而薨”的贞洁烈女形象,孟姜女的烈女形象被世人所传颂。到了隋唐时期,民间故事传说中出现了不同版本的孟姜女人物故事传说,不管是孟姜女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还是情感的冲突,都随着历史流传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内容由原来的“哭倒城墙”转变成为“哭倒长城”,孟姜女的故事在不同的时代中有着不同程度上的修饰和改编,而且内容丰富,整个故事更加具有传奇色彩。
总体来说故事的内容情感主线是孟姜女痴情为夫君,哭倒了长城的烈女形象,并且还重点突出了孟姜女在寒冬之中为夫君赠送寒衣的场景,情感也从个人夫妻之情上升到反秦始皇暴政、反徭役、反统治的社会思想。到了宋元明清时期,孟姜女的传说版本各异,由民间情感故事逐漸演绎成带有政治色彩的传说故事,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音乐艺术行业的发展,民间的说唱、戏曲以及民歌发展进入了重要时期,涌现出了大量作品。
(二)“孟姜女调”历史溯源
“孟姜女调”是由孟姜女的传说故事所衍生出来的,并且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四季调”,同时也被叫做“唱春调”。孟姜女调具有多种形式的调式,其中最常见的调式是徵调。四句体乐段,每一句的篇幅整齐划一,落音分别为商、徵、羽、徵,是非常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的乐段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文化开始兴盛起来,很多有关孟姜女的戏剧、民歌、歌谣开始在各个地方流传,民间也开始以孟姜女为故事原型进行大量民间音乐、戏剧的创作。例如,宋代的话本《孟姜女》、元代的杂曲《孟姜女送寒衣》以及明代的扬州民间音乐歌曲《梳妆台》等等。在此过程中,孟姜女调在我国各地都相继广泛流传,在各地也逐渐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格特征。尤其是在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有关孟姜女的故事传说和戏剧典故,版本不同,内容和主题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一些地方戏曲的逐渐融合,从演唱风格、情感表达、节奏韵律方面都产生了新的变化,孟姜女调成为中原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笔。
(三)“孟姜女调”的分布情况
从古至今,有关孟姜女的传说分布广泛,分别以故事、歌谣、戏曲等形式在我国区域内流传,以我国东部较为密集。据统计,民歌《孟姜女》在陕西省流传曲目970余首,河北省有850首,河南省有440首,山西省有780首,山东省有590首,浙江省有610首,江苏省有1300多种,上海市有240首。同时《孟姜女》的故事情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所发展,并且涉及了各种不同的主题、体裁多样,广为流传。依据每个地方各自的风格特色,孟姜女调的整体文化与思想内涵就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依据孟姜女故事传说的历史发展路径及脉络进行探求,史书上记载最早的文献是战国时期的《左传》一书,很多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大多认为,孟姜女的传说故事最早的历史版本应该起源于该书,据历史学家考证,当时的记录是在齐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境内,所以很多国内的研究学者把孟姜女调故事的起源认定为山东。
到了西汉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定都于长安,于是孟姜女的故事流传到了陕西一带,敦煌文献中共有十种与孟姜女相关的写本,在甘肃敦煌石窟现存的《敦煌曲子词集》找到了相关的记载,于是孟姜女为夫君喊冤哭倒了长城的故事被描绘得惟妙惟肖,因此就有了民间大部分都认可的版本,也充分说明了孟姜女故事在古凉州地区的流行程度。
北宋时期,当时的统治者建都河南府以西京洛阳为中心,孟姜女的故事在中原地区广泛流传开来,后来受到北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孟姜女的传说在湖南、两广一带开始不断地流传。到了唐宋,孟姜女的传说故事开始遍布全国。有关孟姜女故事传说所改编的戏剧、诗歌、杂曲、小调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形成了新的发展形态。孟姜女的故事从来没有被任何一种固定的文化所定义,孟姜女的传说故事带着地域性的风格特色成为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中国民间故事之一,孟姜女调也成为民族民间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带着神秘的文化色彩,流传至今。
二、河南地区“孟姜女调”的地域性演唱风格特色探究
孟姜女调在历史的流传过程中,受到了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方言俚语、地方性戏曲歌谣的深刻影响,形成了地域性鲜明、个性十足的演唱风格。宏观角度而言,孟姜女调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带有浓烈的地域性特点,其中包括了中原河南地区、华中湖北一带、西北陕西、东南地区,甚至中国台湾地区也有特色鲜明的孟姜女调。各地孟姜女调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各地方又特色鲜明,风格独特。
(一)河南地区“孟姜女调”人物形象分析
中原地区孟姜女传说发源较早,大多以河南各地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民间故事为基础。在河南开封、洛阳、郑州、新乡等地都随着地方戏剧、豫剧表演的发展,使孟姜女的故事被充分融入了河南地方戏曲当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豫剧风格的孟姜女哭长城的经典豫剧表演内容。
中原地区的孟姜女传说故事内容重点是突出了其烈女的人物形象,为夫送寒衣,看到丈夫身亡,哭倒长城的忠贞坚韧形象,在民间备受老百姓的喜爱,很多地方戏剧工作者,将其与地方戏剧的演唱风格相互融合,创造出属于中原地区本地特色的孟姜女形象,带着浓郁的豫剧演唱风格特色和河南当地的戏剧文化、人文思想深刻地融为一体。例如,“忠孝四礼她心晓,礼义廉耻知端详”“三从四德常常念,诗词歌赋记文章”“十三岁上绣房,学会针织鸳鴦”……从这些唱词当中就能充分地体现出孟姜女温柔善良、勤劳质朴的人物性格,在丈夫去世以后,她还是依旧侍奉公婆,对丈夫日夜思念。从孟姜女调“纵死也不忘你贤良名”唱词中可以看出,中原地区由于受到当时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对孟姜女调和本地戏曲进行融合发展时,始终以突出贤良品质为核心主题,可见当时中原地区对女性形象的评价标准,通常以贤良为美名。在戏剧创作过程中,还尤其重点突出了为丈夫哭倒长城的经典场景,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演员对这部分的表演是戏剧的高潮,也是中原地区观众最喜闻乐见、赞不绝口的经典片段。中原文化中的歌谣也将孟姜女与颜回、姜子牙、周文王等贤德之人并论,对孟姜女贤良知晓礼仪的品质重点突出,为其设定了十分鲜明的人物特征,也是中原地区孟姜女调区别于其他孟姜女传说的关键点。孟姜女的人物符合中原人物思想认定,从中原地区豫剧戏曲中就能明显地感受到,河南地区戏曲、歌谣十分推崇突出女性遵循三从四德的道德品质,而陕西一带的孟姜女相关的歌谣戏剧,则是更多地突出孟姜女为夫鸣冤,反抗封建统治、反抗暴政的思想,和中原地区以女性自身思想道德的关注点截然不同。从而使得中原地区的孟姜女人物形象具备更加符合女性角色特性的情感表达。
(二)河南地区“孟姜女调”音乐形态
“孟姜女调”在河南地区的流变中,其音乐形态也随之发了地域性的变化。总体来看,河南地区的“孟姜女调”其调式、结构基本一样,以五声音阶为主,结构呈“起、承、转、合”式四句体乐段,每句落音分别为商、徵、羽、徵。节奏节拍和速度大多为中速,四二拍。采用了“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即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唱词段落较多,歌词根据内容不同而有所改变。音乐旋律成高抛低落的态势,具有河南地区的音乐特征。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在发展的同时会在乐句结尾进行简化处理,使旋律变得简洁明朗,呈现出河南地区诚实质朴、内敛含蓄的性格色彩。
(三)河南地区“孟姜女调”演唱风格
河南地区“孟姜女调”的演唱,一方面要求演唱者对孟姜女调的文化思想内涵有深入的理解,能够通过音乐旋律的变化展示孟姜女内心的悲伤与痛苦,以及对亡夫的无限牵挂。另一方面,又要在演唱中加入适当的肢体动作,通过肢体动作的演绎,进一步向观众传递孟姜女内心的情绪和情感起伏变化特点,抓住观众的情绪共鸣。
一是气息控制。在孟姜女调的演唱过程中气息的运用控制是演唱者的基本功,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掌握胸腹式呼吸法。河南地区“孟姜女调”作品音域整体偏低,中低声区较多,所以演唱时以真声为主。
为保证声音的质量,要求演唱者要调动腹部气息,以腹部气息为核心,气息向上至胸部,再以胸部为支点,从而形成胸腔和头腔的共鸣,保证音色的统一。
二是情感控制。孟姜女调演唱情感的控制是十分复杂的。既要突出孟姜女内心无限悲凉的情绪,又要突出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憎恨,以及孟姜女对亡夫的无限眷恋之情。作为演唱者要把情感调动起来,深切地体会到孟姜女内心的悲伤与凄凉,才能通过演唱技巧的运用把孟姜女真实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三是咬字控制。由于河南方言的特殊性,河南人率真、质朴的性格在咬字、吐字中也有直接的体现,形成了其重字头、干脆、简洁的特点。在吐字时,字腹和字尾间隙较短,无论唱词一字一音或一字多音,要求字尾结束不拖拉,发出的字音饱满且具有力度感。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孟姜女传说的历史溯源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孟姜女调产生的原因、分布情况,以河南地区为例,注重研究了孟姜女调人物形象、音乐形态以及演唱风格,掌握气息控制、情感控制、咬字控制,进一步阐释好“孟姜女调”,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孟姜女调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发展特色,也使得河南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色,展现出了多元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 李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