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组曲《伊比利亚》中的西班牙民族风格
2023-05-30李媛媛
李媛媛
阿尔贝尼斯是19世纪末西班牙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也是西班牙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由四卷十二曲构成的《伊比利亚》组曲是阿尔贝尼斯成熟时期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西班牙钢琴音乐准备进入新世纪的奠基石。它集中体现了阿尔贝尼斯钢琴创作的精髓,如音乐旋律的民间舞曲风格、节奏上的复杂多变、民间乐器的再现,特别是吉他的各种生动自由的演奏手法以及一些印象主义手法等。《伊比利亚》中的主题旋律多由西班牙舞曲提炼加工而成,生动地描绘了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民间生活画面,抒发了作曲家内心深厚的民族情感。
一、西班牙舞曲等民族体裁的运用
由于西班牙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在西班牙各个地区所流传的舞曲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西班牙北部舞蹈的特点是突出男性化,因此舞蹈形式一般都是表现民间生活的求婚舞或是表现战争的舞蹈;在西班牙的东部地区,流传着萨尔达纳舞蹈,即注重优雅与庄重;在中部地区,舞蹈形式大都是简单、缓慢又缺少激情的;而在西班牙南部地区,舞蹈形式则以激情化为主,舞蹈多是以节奏的多样化来表现热情奔放或是悲情深沉等对比情绪为主要特点。除了这些地区性很强的舞蹈,还有很多西班牙民族舞蹈形式超越了地区的差异,存在于西班牙的各个地区,并随着不同地区的流传而产生地区性变体。如霍塔舞、方丹戈舞以及赛吉迪里亚舞等。它们多流行在欢庆节日的场合,属于综合歌舞艺术,常以吉他为主要伴奏乐器,舞者要分组,搭配舞伴时经常会产生竞争。鉴于西班牙民族舞蹈形式众多,本文就不逐一阐述了,仅举例说明阿尔贝尼斯在《伊比利亚》中运用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舞蹈素材。
1.方丹戈(Fandangos),一种活泼的舞曲体裁,用手响板及吉他伴奏,边唱边舞,用乐器表演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表演形式。这种舞蹈音乐的特点是采用四句体的歌谣结构,以大调式居多,3/4或6/8拍子,常以3度和6度平行的二声部进行合唱合奏。在《伊比利亚》中,阿尔贝尼斯运用了大量的方丹戈舞曲体裁用来展现其西班牙民族风情(谱例1)。
谱例1:
在谱例1中我们可以看出,抒情的主题旋律由左手奏出,右手奏出连续八分音符的伴奏音型,节奏较自由,旋律中的二度关系富有东方色彩。
方丹戈舞曲比较著名的分支(在不同地区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如隆达纳(谱例2)、马拉加(谱例3)等舞曲体裁也在《伊比利亚》的创作中有所体现。
谱例2:
谱例3:
美国著名西班牙籍的音乐家波拉·彼德尔曼(PolaBaytleman)教授在她的博士论文《阿尔贝尼斯的创作》中曾论述到阿尔贝尼斯对西班牙舞曲体裁的运用。她写道:“方丹戈是阿尔贝尼斯最喜欢的舞蹈之一,这是一种稍快、中板的三拍子节奏的舞蹈,它总是在吉他和响板的伴奏中进行,并混合人声歌唱。在许多种类的方丹戈舞曲中,阿尔贝尼斯采用的是隆达纳民歌(rondena)、马拉加舞(malagal)……”由此可见,方丹戈舞曲对阿尔贝尼斯的深远影响。
2.霍塔舞曲(Jotanavarra),西班牙阿拉贡地区的舞蹈,适中的快速,3/4拍,常用响板伴奏。此舞曲最大特点是采用三拍子的节奏和三连音的节奏音型。如第一首《回忆》(谱例4),低音部用左手奏出具有忧郁气质的霍塔舞曲旋律主题,并伴有低音持续音;高音部采用简单的持续八分音符伴奏音型,重音模仿响板,具有浓郁的西班牙情调。
谱例4:
3.賽吉迪里亚舞曲。这种舞曲不受地区限制,在西班牙各个地区得以流传,但各个地区对它的称谓却大不一样。在安达卢西亚地区,赛吉迪里亚舞曲被称为Secillanas;吉卜赛人称其为Seguidillagltana;在新卡斯迪里亚地区称为Seguidillamanche-gas;而在木尔西亚地区却称其为Seguidillamurcianas。赛吉迪里亚舞曲主要特点是以三拍子为主,速度较快,调性一般采用明朗的大调式用来表达欢乐的情绪。赛吉迪里亚舞曲在第二首《海港》中有所体现(谱例5)。
谱例5:
在谱例5中,左右手交替出现,形成鲜明对比,刻画了男女青年求爱时高傲的气质,旋律在左手以持续音出现,在弱拍上的重音贯穿始终,模仿舞蹈女郎一拨一拨挑逗性的舞姿。
4.布列里亚斯舞曲(Bulerias),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弗拉门科人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其特点是热闹、欢快的,起源于人们之间的玩笑话,因此也被称为“荒诞剧”。史料记载这种舞曲形式产生于19世纪,来源于吉卜赛、安达卢西亚、阿拉伯,以及西班牙犹太人的民间歌曲(也有人说它来源于拜占庭和印度的宗教圣歌),以索雷阿舞为基础并加入了一些节拍。19世纪,弗拉门科(Flalnenco)词是吉卜赛人在咖啡馆跳舞时的舞蹈称呼,随着商业化演出的盛行,经过排练的节目取代了原弗拉门科的内容,改为用吉他伴奏,同时表演即兴舞蹈。布列里亚斯是弗拉门科的一种活泼的舞蹈形式,发展到今天已有几百年历史了,它通常分为三种题材类型:深沉的、严肃的以及忧郁的,描写死亡、痛苦或绝望或宗教信仰的题材:介乎中间的,不很深沉但同样令人感动,配合的音乐往往带有东方的色彩以及轻松的、描写爱情、欢乐的乡村生活等题材。布列里亚斯舞曲在第二首《海港》有所体现(谱例6)。
谱例6:
5.斗牛士进行曲(Marchtorera),这是西班牙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舞曲之一,它的特点是强调重拍,有“随点节奏”的感觉。在第六首《特里亚那》中出现了斗牛士进行曲的影子(谱例7)。
谱例7:
在此例中,左手有随点的感觉,用重音记号来强调旋律中的重拍,使强弱对比更加明显,有斗牛士进行曲的风格。
6.波罗舞曲(Po1o),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的一种舞蹈体裁。这种舞蹈的特点是三拍子节奏,常出现切分音节奏型,快速。第八首《波罗调》(谱例8)中采用的就是波罗舞曲为主要创作素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谱例8:
在谱例8中,重音的位置改变与自然节奏不相符,三拍子与切分节奏的运用模仿热情的歌舞场面,体现了西班牙特有的舞曲风格。
7.索列阿斯舞曲(Soleares),在安达卢西亚吉卜赛地区盛行,主要描写悲伤、孤独的歌曲。《伊比利亚》组曲中的第十一首《赫列兹》就是以索列阿斯舞曲的形式创作而成的,其曲调旋律自由,节奏多变,将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谱例9)。
谱例9:
8.塔兰塔舞曲(Tarantas),一种与马拉加尼亚舞曲相似的民间舞曲,源于西班牙的阿美利亚斯区,节奏特点是3/4拍与6/8拍交替出现,从而造成一种不规则的节奏韵律,用以表现西班牙特有的舞蹈场面。如第五首《阿美利亚》中,低声部长音符始终保持不变,节奏以6/8拍与3/4拍进行交替,体现了作曲家横向复合节奏的创作思维(谱例10)。
谱例10:
9.秋洛斯舞曲(guajiras),西班牙古巴地區的舞蹈,与塔兰塔舞曲相似,其典型的节奏特征是重音移位。在第九首《拉瓦比埃斯》中,秋洛斯舞曲特有的节奏型加上重音移位复合节奏写法,使人产生一种摇晃感,充分表现了西班牙民间舞蹈节奏的跳跃感和各种丰富的舞蹈场面(谱例11)。
谱例11:
10.木屐舞(Zapateado),这是西班牙最为常见的舞蹈形式之一,由朴素的弗拉门戈舞蹈形式构成,起源于19世纪中期。木屐舞流行于西班牙民间,通常由男子表演,有时也由身穿男子服装(长裤和短夹克)的女子表演。有时候,当木屐舞表演时,吉他手就不弹奏吉他,保持寂静无声,当木屐舞进入最高潮时,吉他才开始重新弹奏,完成余下的部分。阿尔贝尼斯在《伊比利亚》第二首《海港》的创作中就采用了木屐舞的舞蹈形式(谱例12)。
谱例12:
这种乐曲通常以6/8节拍为主,以3个八分音符为一组上扬跳进,形成动感的音响效果,重复的音型模仿木屐的响声,塑造男子跳舞时的形象。
从以上可以看出,西班牙民间舞蹈体裁在阿尔贝尼斯的音乐创作中运用极为广泛。阿尔贝尼斯在运用这些民间舞蹈、歌曲体裁时,善于抓住其特点,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舞蹈场面。这些民间舞蹈体裁的运用,不仅能体现浓郁的西班牙民族风情,对世界了解西班牙民间的舞蹈文化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丰富多彩的节奏
西班牙音乐一个典型的表现手法就是运用丰富多彩的节奏。在《伊比利亚》中,每首曲子都使用了典型的西班牙民间舞蹈节奏型,特有的节奏型赋予每首曲子以不同的形象。在这里,阿尔贝尼斯没有为特定的舞曲选择特定的舞曲模式,而是把各种节奏甚至是矛盾对立的舞曲节奏以并置或叠置的方式混合起来,创作出一种特有的民族音乐风格。
(一)不同节拍交互出现
第十一首《赫列兹》中2/4、1/4和3/4拍子交替出现,节奏变化非常频繁,不规律的节奏塑造了生动的舞蹈形象,音乐气氛无比活跃(谱例13)。
谱例13:
第四首《隆达纳舞曲》和第五首《阿美利亚》(谱例10)中,都是3/4拍与6/8拍相结合,使不同的层面有着不同的节奏特征,横向形成了复合的节拍,这也是阿尔贝尼斯创作中的一大亮点。第四首《隆达纳舞曲》中,右手记谱中有6/8拍和3/4拍的混合节奏,纵向有二连音、四连音和6/8拍三种形式的节奏型。多重节奏的组合,是阿尔贝尼斯运用多样舞蹈节奏的原因。
虽然各个声部节奏形式不同,但也正是这种复杂的节奏,创造出了独特的音响效果(谱例14)。
谱例14:
(二)旋律與伴奏形成纵向不同的复合节奏
第五首《阿美利亚》的乐曲中段出现6/8拍伴奏和4/4拍民谣调互相结合的民间舞曲,从而形成上下各不相同的复合节奏(谱例15)。
谱例15:
第十首《马拉加》中的几旦戈舞曲(fandango)在中音区奏出抒情旋律的主题,右手奏出连续八分音符的伴奏音型,低声部采用附点二分音符为主的低音线条,从而构成了非常奇妙的组合方式(谱例16)。
(三)重音的移位
谱例16:
第十首《马拉加》中,马拉加民谣主题以八分音符为主奏出,重音位置不断移动(谱例17)。
谱例17:
在这里,重音的位置从第二拍——第一拍——第三拍——第一拍——第二拍——第一拍的位置上不断变化,就像模仿不同乐器如吉他、铃鼓等。
阿尔贝尼斯在节奏重音运用中,还经常改变重音原本的节奏位置,把重音记号写在了弱拍上。如第六首《特里亚那》的开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谱例18)。
谱例18:
在第十首《马拉加》中,作者把重音记号标在了弱音位置上,形成了切分的节奏感(谱例19)。
谱例19:
三、对民族乐器音响的模仿
西班牙民间最流行的乐器就是吉他。吉他(guitar),又译六弦琴,是一种弹拨乐器,形状与提琴相似,通常有六根弦。其面板与背板都是平的,琴身腰部无角而往里凹。琴颈很长,指板上有弦枕并装有很多窄而稍向上凸起的金属制的横格,把琴弦划分为许多半音。8字形内弯的琴体决定了吉他属乐器特有的声音共鸣的乐器特点,这也成为吉他与其他弹拨乐器不同的最显著特点。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古埃及的耐法尔,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在13世纪的西班牙,波斯语逐渐演化成西班牙语,那个时候吉他一词就已经形成,在当时种类繁多的乐器中,已经出现了“摩尔吉他”和“拉丁吉他”。其中摩尔吉他琴体为椭圆形背部鼓起,使用金属弦,演奏风格比较粗犷;拉丁吉他琴体为与现代吉他类似的8字形平底结构,使用羊肠弦,风格典雅。
吉他对西班牙民族音乐的影响很大。自16世纪起,不论是歌唱、舞蹈伴奏还是吉他主奏,吉他已经成为西班牙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弹拨乐器。西班牙作曲家们因此也谱写了大量的吉他曲谱。吉他被用于演奏西班牙民间音乐,其复杂的节奏和高超的技巧广为流传,凸现了鲜明的西班牙民族风格。在《伊比利亚》中,阿尔贝尼斯将吉他弹奏的音响效果融入钢琴作品中去,使乐曲充满了民族色彩。吉他有以下三种基本弹奏手法:
(一)Punteado
Punteado,即用手指连续拨弹单音旋律,要求手指干净利落,如拨弦般轻而清楚的音色。在《伊比利亚》中,Punteado弹奏技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分解和弦。具有吉他特色的分解和弦的使用是吉他表演中非常绚丽多彩的表演方式。从早期的阿瓜多教程的17种方法,到朱利亚尼的120种类型,都体现了人们在演奏过程中对吉他分解和弦的重视和青睐。
阿尔贝尼斯的作品中有很多模仿吉他分解和弦技术的音型,如作品第五首《阿美利亚》(谱例20)。
谱例20:
2.快速同音反复。这种技术在吉他中用轮指来实现,所以又称轮指,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感觉。这种吉他的颤音技巧,在西班牙的民间表演中非常常见,表现延绵不绝的音乐旋律和紧凑的音乐感。这种技巧类似于钢琴上的轮指,即同音反复在同一根弦上用不同手指弹奏,与钢琴的轮指弹奏方法不谋而合。如第七首《阿尔贝辛》(谱例21),在弹奏这一类作品时,除了要将每个音符弹奏清晰之外,还要将吉他弹性般的拨弦声音表现得利落。
谱例21:
(二)Rasguedo
右手半握,放松地由小指开始,各指(除拇指外)轮流从低音部往高音部连续扫琴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轮扫”,可以制造出琶音的效果,加强节奏以及和声等效果。Rasguedo的弹奏技巧在钢琴中表现为:
1.快速连续和弦。快速连续和弦是吉他音乐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弹奏技巧上是最轻松自然的,由往下和往上两个动作轮流以Rasqueado的方式弹奏,常在节奏明显、强烈的西班牙舞曲中出现。例如第三首《塞维利亚的圣礼节》中运用快速连续弹奏的和弦来塑造西班牙歌舞艺术热情奔放的形象(谱例22)。
谱例22:
2.Acciccatura,碎音。在吉他音乐中表现不谐和音的一种方式。在17、18世纪时,碎音属于键盘音乐中的一种装饰音,特别在意大利风格的朗诵调中常常出现。它可以算做是一种几乎可以随时弹奏的倚音,以展现其不谐和的感觉。在西班牙佛朗明哥音乐中,碎音可算是它的一个特色,当吉他为歌唱旋律伴奏时,常运用这种不谐和的和弦,以Rasguedo的方式,快速如敲击般用力地弹拨琴弦,来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气氛。例如第七首《阿尔贝辛》,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碎音的效果(谱例23)。
谱例23:
(三)Internal pedal point
快速的震音和弦,指在弹奏吉他时快速重复和弦的技巧。用轮扫的弹法重复弹奏和弦,但和声中有一个音或两个音持续不变,就像钢琴的踏板效果一样。阿尔贝尼斯将这个技巧融入《伊比利亚》中。如第六首乐曲《特里亚那》就运用了这个技法(谱例24)。
谱例24:
(四)滑音
是指手指在吉他琴弦上滑动得到的音响效果,种类有同弦滑音、不同弦滑音、和弦滑音等。滑音是吉他的重要演奏技巧之一。在钢琴记谱中多采用倚音的方法来表现吉他中的滑音。阿尔贝尼斯《伊比利亚》中,有很多地方用了吉他滑音的模仿,淡化击键乐器的僵硬感,有一种圆滑亮丽的音乐效果,起到了润饰音色的作用。如第一首《回忆》(谱例25)。
谱例25:
四、西班牙民间旋律的运用。“音乐里最先存在的,最能够用一种神奇的魔力把握住人们情感的、最美的东西就是旋律”,旋律是音乐风格的决定性因素。对阿尔贝尼斯音乐中所运用的民间旋律的研究,是评价其音乐风格的基础。阿尔贝尼斯《伊比利亚》组曲的旋律十分优美、动人,在体现出浪漫主义诗情画意的旋律特征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到西班牙民间音乐所特有的曲调韵味,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运用“深沉之歌”?式的旋律。相传“深沉之歌”是古代西班牙的“囚犯们慢慢酝酿出来非常富有情感而悲切的歌曲,而后又可能有东方背景”。
19世纪后期,“深沉之歌”被吉卜赛人所采用,由于吉卜赛人漂泊、辛酸的生活,使得“深沉之歌”的旋律更加悲痛、伤感与凄惨。在西班牙非常著名的弗拉门戈音乐中,“深沉之歌”的旋律是其中最突出、最具特色、最动人的。“深沉之歌”节奏自由,旋律带有许多的装饰音,即兴性较强,旋律一般在较窄的音域内进行。在第二首《海港》中,采用了“深沉之歌”式的旋律,呈示部主题梦幻般的旋律柔美、多情、哀伤,有着鲜明的东方色彩。在此段音樂中,旋律进行犹如人声哀切的吟唱。又如在第五首《阿美利亚》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深沉之歌”式旋律中悲痛、伤感、深情的成分。(谱例26)
谱例26:
旋律在较窄的区域内进行,具有典型的西班牙舞曲节奏风格,加有装饰音,左右手交替承担伴奏,单音的旋律进行带有“深沉之歌”的特性,忧郁的拖腔立即将听众带入悲伤、痛苦的心境之中。
西班牙的民间歌曲种类繁多,除了“深沉之歌”,很多民间音乐的曲调都在《伊比利亚》中出现。如第十首《马拉加》就是用马拉古艾纳舞曲写成的。第四首《隆达纳舞曲》和第六首《特里亚那》都运用了科普拉“的主题。《隆达纳舞曲》中间段落出现了一个缓慢倦怠的科普拉主题。(谱例27)作曲家在这里依靠卓越的重复技巧将主题不断推延、拓展成为衔接先后段落的过渡。
谱例27:
第六首《特里亚那》中间段落(第32小节)开始出现了一个四声部进行的科普拉主题,并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装饰性变奏处理,使其在左手的伴奏下愈发饱满,更显现出阿尔贝尼斯对旋律的超凡控制力和卓越的对位技巧。
西班牙的民间歌曲极具地区特色并且丰富多彩,除了上述民歌外,浪漫曲、田园歌等也都是很重要的民歌形式,这也是我们能很容易便辨别出西班牙独有的韵味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