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声里的流年

2023-05-30鲍忠孝

音乐生活 2023年2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创作音乐

鲍忠孝

近现代音乐的发展与百年来中国近现代史的兴衰荣辱紧密关联,19世纪末,音乐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社会思潮指引下衍生巨变,学堂乐歌的诞生标志着以中西音乐结合体系为主导的“新音乐”时代诞生。此后,中国音乐家承袭“文以载道”精神,将音乐功能发挥于时代变迁之中,为助推民族独立、发展、强盛贡献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本研究拟以“学堂乐歌”“艺术歌曲”“抗日救亡歌曲”等艺术体裁为研究立足点,力求厘清中国近现代创作歌曲发展脉络并探析其艺术价值。

一、学堂乐歌:风雨飘摇中的创作萌芽

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雨飘摇的古老帝国,封建权威统治体系摇摇欲坠。此时的中国已然别无他法,唯有向西方学习一路径可循。军事、政治、科技等诸多国计民生领域唯有通过借鉴他人之法,才可维系帝国之命运。西化热潮之下,中国音乐领域也随之悄然发生变化,“学堂乐歌”的出现预示着传承数千年的音律传统即将遭遇巨大变革。早期的学堂乐歌多以“拿来主义”为创作技艺,李叔同、沈心工等一批有着欧美、日本留学经历的爱国知识分子将外来曲调配以汉语新词,开创了西方音乐技法纳入中国文化范畴的全新路径,而《送别》《祖国歌》《中国男儿》《醒狮》等一系列包蕴“富国强兵”“抵御外侮”思想的优秀作品也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姿态,传递出爱国知识分子的报国忠心。

学堂乐歌形式的呈现不仅标志着以西洋音乐创作技法为基础的“新音乐”诞生,更揭开了中国近现代杰出知识分子借用时间艺术载体传播民主、爱国、独立思想的历史新篇。“师夷长技以制夷”自此渗透入音乐发展领域之中,十二平均律、和声、配器等西洋创作观念也以此为起始,成为影响我国一个多世纪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艺术歌曲:“文以载道”酝酿创作高潮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沉睡中的中华民族开始进一步觉醒。中国青年在国难当头之际表现出的爱国热情为中国科技、政治、社会制度的转变提供了鲜活的动力,更进一步推进了全面抛弃旧体制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的中国创作歌曲领域,涌现出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作曲家群体,以萧友梅、黎锦晖、赵元任、青主为代表的杰出知识分子开启了以“艺术歌曲”为创作主体的全新历史阶段。

1920年,青主创作了我国近现代第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大江东去》,在青主及其妻子华丽丝多样而丰厚的文化学习背景促发下,以中国古代诗作结合西方音律为载体的全新艺术形式华丽呈现,倾注于乐音传播中的不仅有远方游子对祖国的思念,更有爱国青年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激愤情愫。中国传统文化“文以载道”之精神决定了知识分子的创作走向,中西艺术歌曲之差异不仅体现于音律、表演技法、伴奏织体之中,更多的是呈现于艺术内容与格调之中。

试论中西艺术歌曲的差异,笔者以为,当以音乐内容之差异进行陈述。西方音乐家多以阐述个人情感为内容主导,德奥艺术歌曲之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如舒伯特的作品《鳟鱼》《圣母颂》《海滨》《小夜曲》《忍不住》《幸福》《年轻的修女》《野玫瑰》等。还有舒曼的代表作品如:《你好像鲜花一样》《林中问答》《月夜》《自从和他相见》等等,都是对个人情感、个人情思的抒发。舒曼的艺术歌曲多以表达爱情为主题,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故事是其创作的源泉。歌曲《桃金娘》中的歌词生动形象,“你是我的世界,我生活其中,你是我的天空,我自由飞翔。”引发听者的共鸣,极具艺术感染力。舒伯特的作品也偏重生活情趣,河中游过的鳟鱼,森林中绽放的花朵,都被纳入创作素材范围之中,与欧洲当时幽静、平和的生活情景相得益彰。

而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艺术歌曲,显然在内容上显示出完全异于西方艺术歌曲的特质。在内容、情感上与上世纪初风雨飘摇、山河动荡的社会局势相互映射,表现出“文以载道”的家国情怀,陈述出萧友梅、赵元任等知识分子对于国难、民生疾苦的悲愤与怜悯。例如萧友梅所创作的艺术歌曲《问》,其中反复出现的歌词:“你知道你是谁”表现出政治局势动荡,统治阶层反复更替之下中国人民的迷茫与无助。全曲最终以“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结尾,是对国家危亡的叹息,更是对民族苦难的悲悯。再有如赵元任所创作的《叫我如何不想他》,并非表达对恋人的思念,更蕴含着对祖国的眷恋,对国家兴亡的挂怀。

音乐艺术,作为社会构成之中的上层建筑部分,始终与政治局势、社会环境发生着不可忽视的关联。动荡局势之下的歌曲创作,必然会表现出时代的悲鸣。笔者认为,无论是向西洋作曲家学习作曲技法的举动,还是“文以载道”以音乐为载体表述民族苦难的行为,皆是时代影响下的必然产物。

三、抗日救亡酝酿创作高潮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危机最为深重的时刻,中国创作歌曲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整个救亡运动以及抗日战争的十四年间,黄自、冼星海、聂耳等人以及他们所创作的救亡歌曲,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抵御列强侵略,保卫国土,捍衛国家主权的完整。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上海的黄自创作了《旗正飘飘》《抗敌歌》,广州的何安东创作了《奋起救国》,无数的爱国歌曲引发了救亡歌曲的高潮,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浪潮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新四军军歌》等抗战进行曲,以无比坚定的音调和有力的节奏展示出了无数勇士为拯救民族危亡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大无畏精神。还有一些直接表现抗日游击战斗生活的歌曲如《保卫黄河》《游击队歌》等,刻画出了抗日战场中雄伟壮丽的战斗场面。

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群众抒情歌曲。如《松花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嘉陵江上》等等,悠扬的音乐旋律表述出民族危难之际中华民族军民一心协同抗战的历史决心。中国音乐史掀开了“战歌时代”的历史篇章。音乐的作用在此时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时代的悲鸣通过旋律,激发着无数爱国将士保家卫国的决心。

40年代亦是城市流行歌曲的发展时期。《渔光曲》《四季歌》《天涯歌女》等抒情歌曲,表述出了民族危亡下民众的苦难生活。而随后产生的流传于十里洋场的歌曲如《玫瑰玫瑰我爱你》《夜来香》等,同样也展示出一种别样的生活状态。抗战后期,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音乐家们应当注重群众的歌唱。这一提议,在未来中国创作歌曲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抗日救亡时期,除具有专业素养的音乐家以外,诸多音乐爱好者也投身到了抗战歌曲的创作大潮中,麦新、张寒晖等人与职业音乐家吕骥、冼星海、李劫夫等人共同创造了中国歌曲创作的第一个辉煌。笔者认为,音乐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时期格外彰显,抗日救亡战争之中,创作歌曲起到了鼓舞士气、召唤人们加入保卫国家斗争之中的感染作用。时代塑造了歌曲的发展,而创作歌曲则以激昂的面貌回馈了时代。

四、中国创作歌曲的第二次历史高潮

1949—1965年,新中国诞生之际,中国创作歌曲领域迎来了第二次历史高潮,这一时期的作品多以表现人民喜迎民族独立的喜悦之情。相较于上一时期,这一时段的作品欢快向上,充分体现出民族独立下,人民精神面貌的变化。一批从解放区走出来的作曲家如王莘、刘炽、罗宗贤等人与来自国统区的作曲家如马思聪等人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创作出了表述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欢欣鼓舞场面的歌曲。《全世界人民一条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走在大路上》等等都在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呼。特别是王莘所创作的《歌唱祖国》无疑成为那个年代的代表旋律,即便是半个多世纪过后的今天仍然随着五星红旗飘扬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还有当时一些年轻作曲家的作品也随之涌现,比如生茂的《真是乐死人》《马儿,你慢些走》,吕远的《克拉玛依之歌》等等,特别是秦咏诚所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至今仍被广泛传唱,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中西交融,一面学习西方音乐创作技术,一面挖掘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精髓,传承民族调式的创作手法也在这一时期广泛呈现,一些吸取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而创作的歌曲被广大群众所传唱,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如《情深谊长》《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等,都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儿童歌曲题材也在这一时期繁荣发展,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如马思聪创作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刘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寄名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歌曲,都表现出了蓬勃向上的中国少年儿童的新风貌。此外,还有一些富有战斗意义的音调如《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我是一个兵》等等也为军旅生活增添了色彩。“表演唱”体裁作品,如《库尔班大叔您上哪》等等作品以载歌载舞的形式,也无疑起到了丰富人民群众音乐生活的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作品,尽管受到了一定的舆论批判的影响,但总体面貌依旧积极向上,与人民的生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多样化的创作模式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领域增添了不少色彩。

五、改革开放,孕育多样化发展

1976年,歌曲创作逐步回归正軌,缓步前行,直至改革开放,歌曲创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潮,其音乐样式之丰富,创作数量之多,参与人数之众,均系历史最高。前有施光南《祝酒歌》《周总理你在哪里》等歌曲深情表述人民心声。后有郑秋枫《我爱你中国》,凭借强大的艺术性,传唱大江南北。80年之后,抒情歌曲的题材也逐步将个人情感、群众生活情趣纳入选材范围之中,一些表现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歌曲,展现出了生活稳定、人民解决温饱之后新的艺术追求。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十五的月亮》《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等,90年代较为盛行的歌曲有《同一首歌》《走进新时代》《春天的故事》等等。历史的车轮逐步走向更为繁荣富强的时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也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提供了更好的精神滋养。

结语

当下的中国创作歌曲领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中西交融,包罗万象”的文化形态,无论以何种形式、何种旋律、何种元素创作而成的歌曲,只要符合艺术对于“真善美”的基本标准,都能成为反映时代生活的旋律,创作歌曲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给养。无法想象没有创作歌曲的世界,将是何等的寂寥与无趣。然而,这一切的发展,必然以稳定的社会局势、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为依托。因为没有连天的炮火,你我才得以在这盛世之中享受表达个人情感的流行音乐的旋律。也正是因为包容、开放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氛围,才使得中国当代的歌曲创作者能够拥有选择多元化音乐元素、旋律线条、演唱形式的创作权利。当下盛世,近百年来,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笔者看来,所谓文化的伟大复兴,无非恢复盛唐多元化音乐元素交融,海纳百川的包容状态,而当下文化盛景,又何尝不是如此?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以不屈不挠的意志逐步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 李欣阳)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创作音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音乐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创作随笔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法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语言特征
创作心得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