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报告》的内容、风格及定位研究

2023-05-30董海燕

大观 2023年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办刊

董海燕

摘 要:《时代报告》作为河南省文联主管主办的一级期刊,经过十余年发展,在全国报告文学界享有盛誉。究其原因,《时代报告》在“做有思想的高端杂志”这一办刊理念指引下,在编辑方针的确立、特色栏目的策划、作者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均融入了红色文化,而红色文化也成为《时代报告》迈向品牌化发展道路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时代报告》;红色文化;办刊

《时代报告》创刊于2010年,是河南省文联主管主办的一级期刊,历经十余年的变革与融合发展,当前以报告文学为主要形态,常设“特别关注”“华夏变奏”“时代之歌”“色彩人生”等重点栏目,红色文化是其办刊的一条主线。

一、《时代报告》红色际遇的形成

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和引领未来,是中国共产党最鲜亮的底色。学界大多认为,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下,在中国革命、改革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时期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总称。近年来,中华大地涌现出红色文化热潮。

(一)地处中原

《时代报告》所在地河南,基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历史底蕴,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团结一心、勇当先锋的大别山精神等红色精神;再如著名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竹沟革命纪念馆、桐柏革命纪念馆、豫西抗日根据地旧址等红色遗迹;又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时期,中原大地涌现出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这些代表性人物及其事迹、红色革命遗址及其辉映出的精神光芒,成为中原大地所独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也为《时代报告》挖掘、报道红色文化提供了一手资源,成为其涵养红色文化的独特优势。

(二)文体优势

《時代报告》在创刊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报告文学刊物。报告文学兼具新闻与文学双重元素,而《时代报告》也以“新闻品质,文学价值”为办刊特色。报告文学作为“时代的轻骑兵”,参与了中国革命、改革及建设的各个时期,留下了许多名篇。革命战争时期,报告文学创作主题主要是宣传革命与抗日。解放后,报告文学以讴歌新生活、新社会、新事物为主,出现了黄宗英、陈祖芬等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家。由此来看,报告文学本身就具有的红色文化属性,为《时代报告》涵养红色文化提供了基础。

二、《时代报告》编辑方针的确立

《时代报告》在“做有思想的高端杂志”理念引导下,提出“脚踏中原沃土,传递时代声音”的12字方针,同时也表明了办刊宗旨及传播立场,即立足河南,辐射全国,讲好时代故事,唱响时代赞歌。

蔡雯在《新闻编辑学》一书里提出,编辑方针包含四个方面内容,即媒介的受众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水准和媒介的风格特色。

(一)受众对象

受众是编辑工作最终的服务对象,也即编辑希望其能成为自己媒介消费群体的那部分人。随着受众意识的增强,受众不再单一地接受编辑的信息传递,而是越来越多地成为现代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就《时代报告》来说,受众即它的读者对象,这也是编辑方针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因为它会对其他层面产生制约作用。整体来说,《时代报告》将读者对象界定为党政机关、教育机构、各企事业单位等内部的相关职业人士。他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党员比例较高,整体文化素养较高。

(二)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是指报道面有多大,即报道对象的分布、报道领域的涉及、报道区域的大小等。传播内容也是由刊物的性质、办刊宗旨、读者对象来决定的。就《时代报告》来讲,虽说是省刊,但在十余年间“立足河南,辐射全国”理念指引下,早已将触角伸向全国各地。其下设“华夏变奏”栏目表现新时代有关工业、环保、水利、历史等重大题材,“色彩人生”栏目的报道对象即新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及典型人物,等等。总体来讲,《时代报告》“把握时代脉搏,讴歌时代声音”,也传承与弘扬着红色精神。

(三)传播水准

传播水准即刊物在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及专业水平上达到的高度。传播水准要通过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即文字编辑、版式设计、印刷制作等方面的水准来表现。报告文学通常语言较为深邃,篇幅体量较大,加上其读者对象多为知识分子,有独立见解,因此《时代报告》的传播水准就有较高的要求。而对传播水准的把握也决定着刊物的基本格调,也正因如此,即便在走向市场,需要兼顾经济效益之时,《时代报告》仍能保持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

(四)媒介的风格特色

媒介的风格特色即产品的整体结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其外在形象等的综合特点。从成品来看,《时代报告》为大16开,全彩印刷,强调严肃、庄重、简约、大气。刊物整体结构的严整性、传播内容的正向性、传播方式的权威性、外在形象的庄重气质,都在彰显着《时代报告》的风格特色。另外,《时代报告》在报道的选题、内容、表述方式、版面处理等方面都相对正统。

三、《时代报告》特色栏目的打造

特色栏目是决定刊物水平、优势、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一环。特色栏目要依据自身优势,形成价值判断,从而才能避免在众多刊物中进行低水平的同质化建设。《时代报告》的特色栏目为“特别报道”,每期关注一个社会重大热点事件或人物,组织采访小组进行报道,以报告文学手法,全景式、立体化捕捉典型事件,挖掘人物精神,从而树立起社会风向标。而《时代报告》的特别报道,覆盖红色精神、红色人物、红色事迹、红色活动等主题,也相当程度上深耕了红色文化。

(一)重大意义

《时代报告》特色栏目的打造,有着重大社会意义:首先是涵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起到了宣传助力作用,如特别报道《习近平的河南时刻》。其次是对河南乃至全国红色文化进行了挖掘,从而使得红色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活力,如对河南精神进行的报道《你所不知道的焦裕禄》《红旗渠的儿女》《大别山追思》,促进了中原大地独具特色的红色精神的传承价值。最后,《时代报告》的红色报道近年来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刊物荣获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突出贡献奖,入选红色党建阅览室进行展览,上榜“2019中国人文大众期刊数字阅读影响力TOP 100”;杂志社被评为河南省文联精神文明先进单位。

(二)提质举措

近年来,《时代报告》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实施创新举措,提升特色栏目质量。为使得红色报道主题更加鲜明,还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栏目进行提质改造。

一是运用重大时间节点策划红色活动。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时间节点上,策划出“中国梦·百年潮——寻访百名优秀共产党员”“建党百年,百名作家走基层”“走进豫西抗日根据地”等系列红色活动,配合发出《1921:青年觉醒》《中国精神》《青年使命》《共和国丰碑》等带有标志性的红色报道,将红色文化融入办刊实践中。

二是加大特色栏目的宣传力度。为使特别报道的宣传力度达到最大,《时代报告》每期封面围绕特别报道主题来做,或将重点人物作为封面,或将特别报道主标题放在封面上最突出位置,字体字号均与其他文字有所不同。此外,特别报道内文的版式设计也会与其他栏目有所不同,配图更加精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扬。

三是强化与电子数据库的合作。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时代报告》还与龙源期刊网、锋阅网等数据库合作。全刊联动上网推动了《时代报告》特别报道的传播力度,也让红色文化的传播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栏目特点

《时代报告》的特色栏目由于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在重要政策宣传及重大事件解读方面有不少重点举措,从而能动地引导了舆论,壮大了主流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时代报告》的特别报道已然形成了独有的风格特色:导向性、系列性、思想性。导向性是指《时代报告》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进行宣传报道,系列性是指《时代报告》所策划的红色报道具有系统思维,思想性是指《时代报告》的红色报道围绕党和国家的指示来开展具体工作。

四、《时代报告》作者队伍的建设

刊物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队伍的水准,建设一支高质量作者队伍是刊物的重中之重。编辑与作者加强互动,不断为作者出谋划策,使稿件达到最佳状态。杂志社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作者创作自信心、自豪感,让作者于创作期间无后顾之忧。这些都是加强作者队伍建设的方式方法。为加快发展,提质增效,《时代报告》还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以下三个层面强化作者队伍建设。

(一)集体创作

《时代报告》与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推出《德耀中原》(河南省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称号人物的报告文学集),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知名报告文学作家对河南籍的全国道德模范进行集中采写,集体创作。某种程度上来说,策划红色主题,让作者进行集体创作,有利于潜移默化中浸润作者思想,使其意识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在进行红色文化主题写作时产生自觉性。

(二)集中研讨

《时代报告》为近些年来创作成果丰硕的作家作品召开研讨会,邀请业界专家进行点评。在择取研讨作品对象时,提升红色题材的比例。如为光山籍报告文学作家魏泽才《那年那月那时代》举行作品研讨会,在集中研讨这部红色作品的过程当中,作者得到了很多业界专家的有益建议,从而充实武装了自己的创作思想。与此同时,这对于其他想要进行红色主题创作的作者来说,也有着很大的鼓动和激励意义。

(三)设立奖项

近些年来,杂志社设立了很多奖项鼓励创作者,如“石膏山杯”报告文学奖、河南省短篇报告文学奖、奔流文学奖等。在设立这些奖项的同时,将“高扬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突出红色文化底蕴”等作为重要原则,从而推动红色文化在创作者当中得到重视,进而引发红色主题创作热潮。

五、结语

回顾《时代报告》十余年来的办刊历程,红色文化已成为它重要的底色。红色精神的挖掘、红色活动的举办、红色资源的融合等,都在助推《时代报告》走上品牌化发展道路。《时代报告》也在不断深耕中认识到红色文化所具有的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风向的重要作用。

当然,《时代报告》在办刊期间也存在不足,红色故事的传播较为零散,点状红色人物的传播不足以构架起完整的新时代人物画廊,在中国共产党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以及有关党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还有所欠缺。与此同时,作为平面媒体,《时代报告》在更新传播技能、创新传播方式等方面也有所滞后,从而也影响了红色文化在群众中的渗透与传达。

参考文献:

[1]邱小云.红色文化自信的宣示[J].红色文化学刊,2017(1):1.

[2]李科洲.从“喉舌论”到“治国论”:习近平新闻思想关于新闻舆论功能的新定位[J].新东方,2019(5):19-23.

[3]朱清河,谢昕忻.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一百年:理念、历程与经验[J].新闻爱好者,2021(9):30-36.

[4]罗亮.赓续红色血脉的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00-210.

[5]王菲菲,贾梅,刘彭,等.大数据视域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公关世界,2022(20):131-133.

[6]郭星星.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路径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30):83-86,107.

[7]蔡雯,许向东,方洁.新闻编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8]唐擁军.培育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品牌学报:《百色学院学报》的办刊定位与实践[J].百色学院学报,2014(3):147-149.

[9]陈康敏.以特色栏目为抓手  全面推进质量建设:以《赣南师范大学学报》“苏区研究”栏目为例[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5):95-99.

作者单位:

时代报告杂志社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办刊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临泽镇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利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