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年画艺术创新传承设计探赜

2023-05-30李慧敏周蕊

大观 2023年2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

李慧敏 周蕊

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出保护与传承天津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的新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市场实际状况,将创新设计方式与多元化传播平台结合,通过对杨柳青年画传承方式、文创衍生设计、多元化表现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强化大眾与非遗文化的联系,实现杨柳青年画传承手工艺“保护—传播—传承”的良性循环,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杨柳青年画;创新设计;文创衍生设计

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城市,在近代城市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其城市文化不断趋于成熟。年画作为传统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成为城市文化的有形载体。杨柳青镇自建镇以来,经元、明、清、民国不断发展,见证了年画艺术的不断演变。古镇杨柳青在运河文化的影响下孕育出淳朴的民风,诞生了杨柳青年画这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艺术。基于社会更新视域,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杨柳青年画在新时代的保护、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迎来了新的契机和挑战。

一、运河文化孕育的杨柳青年画

京杭大运河作为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始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成为历史上重要的南北交通线,担负着国家漕运的重任。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在大运河沿线遗留了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作为津派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杨柳青年画在璀璨的运河文化中占据独特地位。杨柳青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起初当地无法生产绘画所使用的颜料与纸张。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发达的运输业带来了南方的纸张、颜料等。这些南方来的原料比本地的更为精细、好用,资源也更加充足,为木版年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借助交通优势,南方绘画艺术通过京杭大运河传来,使杨柳青年画得以吸收更多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手法。作为交通枢纽,各地的达官显贵和富商由运河聚集在此,使得各地习俗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杨柳青镇便成了南北方商品、文化艺术的重要集散地。2021年11月3日,杨柳青镇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对于民艺、文旅的高度关注与培育,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2021年相关部门推出打造杨柳青古镇文旅惠民项目,举办融合杨柳青民俗元素和非遗文化的特色活动,编演沉浸式演出剧目《年画的故事》,提升文艺队伍水平,持续推送高质量文艺作品。在文化产业的支持和大众的关注下,第四届“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展示了剪纸、风筝、杨柳青年画、折扇等内容,杨柳青年画迎来了发展浪潮。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平台逐渐渗入大众的日常生活,杨柳青年画仅靠自身的功能性很难立足于当下市场发展,也可能造成技艺的流失。如何使杨柳青年画在历史发展中永葆青春,如何使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长久保护,如何在设计创新与民俗艺术之间找到共鸣,成为运河沿线非遗文化保护与创新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杨柳青年画发展现存的问题

杨柳青年画在视觉表现上具有线条质朴、流畅等特征,与其他年画风格明显不同。杨柳青年画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配色以喜庆色为主,如红、绿、蓝等。高纯度的色彩搭配表达了人们热情、质朴无华、奋发图强的美好品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技术不断发展,有着漫长历史的杨柳青年画在今天信息时代背景下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一)传统题材缺少新意

在历史上,杨柳青镇作为运河沿岸的重镇,是南北漕运的重要交通枢纽。地理优势以及文化传播的纽带作用,使得杨柳青木版年画畅销全国各地。其年画的制作特色鲜明,取材也十分广泛,在内容上主要体现为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表现的艺术风格则体现了普通大众的审美观。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视野发生变化,审美观念也逐渐变得与以往不同。这就使得杨柳青年画失去了自身所具有的内容、形式上的优势。此外,笔者对杨柳青年画博物馆、杨柳青镇一些年画店等空间场所进行调研,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杨柳青年画产品仍是以“娃娃类”“仕女类”“门神类”的年画产品为主。这一类产品虽然是年画艺术风格的代表,但在快节奏的当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不符合年轻群体的审美需求。年轻群体对新颖的产品较为热衷,可能会认为年画产品缺少具有当代特征的新作。以杨柳青镇一些年画店售卖的产品为例,图案仅为纹样复制,缺乏创新性,无法激发大众的消费欲望,使杨柳青年画无法得到有效传播。

(二)民俗传承形式的断层

传统民间工艺美术门类中具有代表性的杨柳青年画,在传承形式上以口述、师承、临摹等方式为主,从而对相关制作工艺、绘画技艺进行传承。其中,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传承方式仍是主要的传承方式。一名优秀的年画家需要经年累月的磨炼,其对接班人的培养也需花费较长的时间,这导致现有的年画艺术传承人呈现出老龄化的状态。当下的年轻人受现代文化、经济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年画手工艺,从而导致杨柳青年画的后续力量相对薄弱。杨柳青年画的绘制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其是农耕文明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结晶。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信息的广泛传播与资源共享,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审美观念与意识与之前相比已经有较大不同。此外,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过程时,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技术和工艺精进上,较少与现代市场接轨,逐渐被社会大众忽视。这导致杨柳青年画后续的创新发展出现了断层现象,无法使传统画艺得到完善的传承和弘扬。

(三)审美意识与社会发展脱节

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至今约有六百多年,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对于杨柳青年画来说既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也潜在地束缚了年画的发展与创新,导致其在内容、题材与载体等方面形成固化模式,使得后期的社会创新与拓展也难以突破。作为民俗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杨柳青年画,在作品风格、题材上都与古代的民俗生活更加契合。当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喜好也更加多元,导致传统艺术形式较难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与审美倾向。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等混合技术在相关领域的迅猛发展,使得文化更加多元化,而杨柳青年画所呈现的艺术形式在数字化时代下难以契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如在天津古文化街售卖的杨柳青年画的相关产品,许多都是仅对传统纹样进行复制,并未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创新与设计。

三、杨柳青年画的创新设计策略

(一)活化传承方式,建立多元化传播平台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传播形式发生了改变,产品的开发由单向展示向多元化互动的方面进行转变。互联网平台承载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巨大空间和时间,实现了广泛且更持久的传播,并吸引了新的传承人群,提供了新的传承方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杨柳青年画,需要拓宽传播形式。例如构建C2C(Culture to Citizen)模式、O2O(Online to Offline)等多元化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有机联动,建立“民艺”与“大众”直接沟通的多元化信息平台。在社会更新视域下,强化非遗文化与社会大众的互动关系,通过创新设计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化再设计。例如将采集的年画资源存储于网络服务器,通过信息数字化对年画进行保护与利用,实现展览、传播、应用等各环节的数字化。以杨柳青年画保护与发展为着眼点,以数字化技术为实施手段,达到杨柳青年画艺术化保护的目的,同时构建的多元化传播平台要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强化新媒介与旧媒介的有机融合。

保护与传承杨柳青年画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努力。可以活化传承形式,举办杨柳青年画社会赛事、杨柳青年画作品展演、年画技藝展演、年画文创作品展等,依托多元化传播平台,为民间艺术注入新的传播动力。此外,还可以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清华大学年画日新创作营等,进行杨柳青年画传承人、实践者的培养,为杨柳青年画的活化传承创造多种路径和方法。在年画人才培养方面,各大高校都可参与非遗培养项目,强化年画传播形式,助力年画的发展。在强化杨柳青年画青年人才培养上,可以借助MOOC(慕课)、智慧树等网络学习平台,开展跨专业联合教学和人才培养,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炼文化原点,促进年画的文创衍生设计

彰显民俗艺术特有的艺术张力与吸引力,强化产品的魅力,促进民俗艺术的保护与创新,需要契合当下的审美观和时代的需求,赋予杨柳青年画数字化时代属性,发挥杨柳青年画的文化优势。杨柳青年画涉及民间文化艺术的很多方面,在精神内核、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方面具有正向性、积极性,可以作为创意产业的内容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因此,杨柳青年画要创新、要发展,就要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嫁接。杨柳青年画作为传统木版年画代表,借助现代的文化创意,可以打造出全新但不丢失传统神韵、核心价值与精神内涵的文创衍生设计作品,通过现代商业市场的运作进行传播,从而形成“保护—传承—传播”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支持,各类非遗文创衍生品设计呈现迅猛发展之势,文创衍生品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最大程度呈现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弘扬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平台。杨柳青年画在衍生品设计上,应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不断研发满足当下受众需求的文化创意衍生品,将杨柳青年画传统文化元素植入时尚新潮的当代产品,通过创新设计产品的研发为消费者搭建一座文化桥梁。例如,致力于发现、记录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自然造物团队,以自然、人文、手艺三大核心元素塑造超级文创IP。该团队研发手工版画玩具体验套装、版画拼图套装,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深入挖掘,将其元素进行重组、再造,对民间艺术进行时代创新,使人们在娱乐中了解民间手工艺、感受文化,以此激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自然造物团队将传统手艺和文创衍生产品融入各大平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对于杨柳青年画而言,也可以采用此种设计形式,邀请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想要的图案和寓意,进行绘画、拼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使用户参与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从而使其对年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实现艺术跨界,形成多元化表现方式

在数字媒体发展的时代,大众的审美倾向于独特、富有新意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单一的表现形式需要进行延伸。对于杨柳青年画来说,艺术的跨界就是将传统年画与舞台情景剧、影视动画相结合,通过立体化、情景化、体验式的多元方式,展示其自身的综合文化内涵。在传播和弘扬民俗文化过程中,杨柳青年画所要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年画本身,更多是民间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例如,根据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特点,保留其绘画的人物特征,通过3D MAX、Flash等软件,绘制带有年画人物特点的三维动画、三维形象,并将它们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如游戏、广告媒体、动漫等,从而使年画的形象被大众熟知,让更多人了解民间艺术。同时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年画传说、民间年画制作过程等场景演绎出来,使社会大众面对民俗文化时,不只是单纯的观赏者,而是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年画的历史文化。如可以将增强现实技术及虚拟现实技术与杨柳青年画相结合,从而产生新的展示形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对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艺流程进行展示。在这种沉浸式体验中,大众不再是单一地欣赏,更多是身临其境地体会文化的内涵。

四、结语

杨柳青年画外在的表现形式及传播途径,是其市场萧条的根本原因。而无论传承传统还是立足创新,民艺所呈现的“民意”都成为文化印记的映照,成为寻找文化根源的契机。因此,对杨柳青年画的保护与利用应与当代需求、当代审美、当代受众相结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与活态传承。

参考文献:

[1]李祥林.画中有戏百看不腻:从民俗艺术角度看年画中的戏曲呈现[J].民族艺术研究,2014(3):103-110.

[2]才英明.中国天津杨柳青年画文化探究与产业化发展之构想[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3]吕燕茹,张利.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J].包装工程,2016(5):26-30.

[4]张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研究[J].包装工程,2015(10):20-23.

[5]刘宇,张礼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本位基因的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2(11):94-96.

作者单位:

天津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
浅述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服装设计
汽车外观造型创新设计遗传算法的应用
基于常熟地域文化的公交候车亭设计探索
TRIZ理论在多功能被褥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