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怀

2023-05-30杨关

军工文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姚远军工办刊

杨关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在有如流水的日子里人们心中对时间的概念似乎也越来越模糊。然而,对《军工文化》杂志来说,2007年11月15日绝对是一个难忘而又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军工文化》试刊号首次呈现。军工人、军工文化战线,拥有了一本自己的杂志,拥有了一块专属领地,《军工文化》杂志肩负使命,开始描绘着自己的蓝图。按照“大国防、大军工、大视野、大宣传”的办刊思路和“融汇军工理念,弘扬军工精神,引领军工文化方向;聚焦军工文化现实问题,拓宽视野,彰显形象和魅力;服务于军工文化的交流、研究与实务”的办刊宗旨,杂志铸军工魂,展军工旗,唱响了弘扬军工精神的主旋律。

我与《军工文化》的结缘始于2008年。杂志创刊初期由中国一航主管,我那时在航空二集团下属单位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在那一年的航空工业新闻宣传工作会上,时任杂志主编贺仲明、副主编姚远邀我在西子湖畔茶叙,向我详细介绍了《军工文化》杂志的办刊宗旨和办刊理念,听取我对刊物发展的建议,由此我对杂志有了初步了解,对刊物的发展充满期待。

2008年底,中国航空工业一、二集团重组整合,组建了新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企业整合首先需要文化融合,因此新的航空工业集团组建后召开的第一个集团级的会议是集团文化建设推进会。我作为会议文件的主要起草人,对军工集团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第一次从文化角度对集团战略进行了诠释,并就集團宗旨理念为《中国航空报》撰写了4篇特约评论员文章。随后,中航传媒时任总经理肖志垣与我进行了一次交谈,希望我能为杂志做些工作。在建设新航空、大航空、强航空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有幸成为《军工文化》杂志编辑部的一员,兼职担任杂志副主编,从一名基层企业文化工作者登上了“融汇军工理念,弘扬军工精神”的更加宽广的舞台,而且这一干就是14年,坚持着,坚守着,呵护着,尽管现在已退休多年。

其实,我与杂志的相识、相知、相爱应该始于它的创刊号,延续于当今。忘不了贺仲明主编那篇篇意蕴深厚的卷首语,姚远主编那西北汉子的万丈豪情。《军工文化》充满激情的办刊理念,深邃前瞻的主题策划,把握时势的洞察能力,深深吸引了我,感染着我。难忘与姚远主编的促膝长谈,难忘采访学习军工集团领导、军工企业家的精辟思想,难忘编撰专刊的挑灯熬夜,难忘与杨蜜、龚远会、齐宝鼎等编辑部同仁的融洽合作……

15年来,我将《军工文化》奉之为不可缺少的朋友,是它使我学到了军工领域前所未闻未晓的知识,通过它沟通着我与从事军工文化实践的同行们的思想,通过它我触摸到了军工发展的时代脉动,它给我的教益是多方面的。于是一系列的文化之思让我的思想飞翔起来,文化之思的思想价值成为了我在工作中受益不尽的文化价值。

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新兴媒体对纸媒的冲击不容忽视,只有发掘出更丰富、更深层次的内容,深入基层,挖掘新素材,发现新情况,观察新问题,掌握新规律,才是做好纸媒的关键,才能在新媒体的冲击中屹立不倒,才能体现纸媒的强度、深度和广度。

15年是一场积淀,创刊以来,杂志始终坚持了高起点、高品味、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虽然艰辛,但在上级机关、各军工集团、各军工企事业单位的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努力下,杂志今天已站稳了脚跟,初步打开了良好局面,《军工文化》今天的面貌有了新的呈现。有深度、有透析、有透视、有观点、有角度、有价值、有立场,这是《军工文化》在姚远主编的带领下,积极拥抱时代、推进媒体融合、致力服务大局、贴近广大军工人的新努力。我们不回避传媒变革带来的挑战,因为我们的底色永远是铸军工魂、展军工旗,更因为我们对党、对祖国、对国防科技工业始终充满挚爱。

回望来时路,一方面是为了不断地启发,一方面也是不断地印证,《军工文化》杂志已从蹒跚幼童成长为奔跑少年。

15年,从封面文章到高端访谈,从专题报道到焦点观察,从军工英模到一线工匠,从重大事件到生活浪花……我们致力讲好中国故事、军工故事,为国防科技工业带来立体呈现。如心陌上的一朵花,我们用生命的爱来记录当下,延伸于脚下的,始终是最美的路途;呈现于笔端的,依然是动人的力量。梦想绽放,百转千回,花开不败。在一个认知多元的时代,也惟有怀抱理想,以职业态度和专业素养默默耕耘的媒体和媒体人,才能让《军工文化》杂志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军工文化》是一面承载军工人奋斗信息、有温度、有力量的“文化旗帜”。让《军工文化》自身源源不断生长出新的呈现方式,或将为纸质媒介打开新的生存空间。文化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精神,《军工文化》的时代传记,体现的是价值观,是能充分表现这个时代军工精神的人、事、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在媒体融合道路上,《军工文化》用心“融汇军工理念,弘扬军工精神”,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论传播介质如何改变,《军工文化》的使命永远是“铸军工魂,展军工旗,唱响军工精神的主旋律”。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雨骤风狂,无论是一马平川还是千难万阻,我们都义无反顾履行着军工人的职责,在激情燃烧的军工科研生产一线留下我们生命的芬芳,这是新时代《军工文化》人该有的担当与表现。

15年,你我同行,梦想同在。15年,坚持不懈,勇立潮头。怀抱对变化的期待,对现实的感动,对价值的坚守,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以及对国防军工的热爱,心之所向,自有锋芒。走向未来的脚步,永不停止。我们期待一个怎样的未来,又将迎来一个怎样的时代?“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在穿行的岁月中,过去15年的军工故事有着太多精彩,风云变幻的时代带给我们无尽思考。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最难忘的时光已刻写在年轮深处。

15年,流走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情怀。

猜你喜欢

姚远军工办刊
清夜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On Differences of Gods in Chinese Myths and Greek Myths from Cross—culture Perspective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姚远平面设计作品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