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航空工业腾飞奋斗一生

2023-05-30汪亚卫

军工文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情报研究科技情报王道

汪亚卫

2022年12月18日,我收到了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同志的短信,得知93岁的王道荫老师前一天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一时间,伤心的泪水情不自禁地从眼中涌出……

王道荫老师是我十分牵挂的人,不仅因为他是指引我学习和提高航空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方法的恩师,更因为他是我崇敬的中国航空科研工作者中的一面旗帜。在他身上,有着太多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一心一意为祖国、竭尽全力为事业的优良传统,有着善于学习新知识、勤于独立思考和不断探寻科学规律的治学态度。

我一直认为,王道荫老师是中国航空科技情报研究事业发展的领路人,他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贡献、对航空工业软科学研究事业的贡献、对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航空科技人才的贡献,永远令人难忘。

王道荫于1929年4月在南京出生,后来考入了英才汇聚的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52年他从南京大学工学院航空系(原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的国家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教育处工作。

1957年,王道荫调入了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40所)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他从事过飞机、航空技术、航空工业发展战略和航空工业管理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王道荫老师担任过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担任过航空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当选过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他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我与王道荫老师相识,是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进入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之后。当时,我分配到工业经济研究室(四室)工作,工作地点是在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北街3号,这里是成立于1956年的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40所)的办公地。

当时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部和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与武器等研究室在朝阳区北苑2号院办公,那里是1962年成立的航空研究院(六院)航空科技情报所——628所的大本营。1970年,两个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三机部的40所和六院的628所)合并组建新的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末,在航空工业部的支持下,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新所办公楼在北京朝阳区安外小关东里14号建成,北苑和百万庄两个片区的科研人员终于汇聚于小关。在由原来的四个专业研究室合并组建的情报研究部里,我与航空科技情报研究专家王道荫老师成为了一个部门里的同事。

作为立志要成为中国航空科技发展的“耳目”“尖兵”和“参谋”的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从国家“四五”计划开始,一直把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作为国家五年计划决策支持研究工作的重点,每五年都推出面向五年计划的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其中《2000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对我国二○○○年战斗机的设想》《迈向二十一世纪的航空科学技术》等都是由王道荫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汇集了众多航空情报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这些成果对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0世纪80年代,“新技术革命”在世界兴起,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王道荫、金允汶等科研骨干敏锐地观察到这一变化。他们开始了专题研究工作,先后编写出版了多种专题研究报告和文集,并召开了多轮讲座,介绍世界新技术革命及其对航空工业发展的影响,在航空工业内外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向航空工业部党组提出了《开展航空工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建议》,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为了更全面地介绍世界航空技术的发展变化,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开始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一系列大型航空技术手册,其中在航空界十分有影响力的《世界飞机手册》就是在卢成文、王道荫等专家的主持下完成的,这套大型工具书内容翔实、定期更新,是了解世界航空技术和军民用飞機最新发展不可多得的重要技术资料。

1991年初开展的海湾战争情报研究工作,让我真实地认识了王道荫老师深厚的学术功底。当时,为了及时搜集并分析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的新武器和新战术,揭示这场高技术条件下战争所展示的“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实际特点,航空情报研究人员全力以赴,从各自的专业技术角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工作。

40多天的海湾战争结束了,航空情报研究工作交出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是对情报科研水平的严峻考验。当时,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召开了一次海湾战争专题情报研讨会,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姜燮生主任、顾诵芬副主任等领导赶来参加,会议还邀请来了海军论证中心张召忠等许多部外的专家前来参加。在会上,王道荫老师在代表课题组做的报告中,利用“兰切斯特方程”定量分析方法,对多国部队航空装备在海湾战争中的作战情况进行定量计算后,得出了必须加强航空武器装备的“超视距作战能力、对地攻击能力、电子战能力、夜战能力等四种能力”的具体建议。

后来,以加强四种能力建议为核心的正式研究报告上报后,得到了军队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对调整“八五”航空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和促进一系列先进航空武器装备的立项上起到了重要影响。海湾战争的情报研究,使我对博学多识的王道荫老师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我直接接受王道荫老师指导,是他在主持航空工业部科技委的重点研究课题——《2000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总报告时。当时,在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王道荫、崔登元和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梁赞勋、吕佩等专家的带领下,我们课题组经过了多轮研究和分析迭代,完成了这项重大研究课题总报告的编写工作。在这个项目的研究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学习王道荫老师的科研工作方法,他总能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敏锐地捕捉到核心关键环节,并从细节入手,科学地得出研究的结果。该项目后来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其研究成果成为了航空工业总公司制订《腾飞计划》的重要依据。参加这项研究工作,使我从王道荫老师身上,学到了科研工作中宏观分析、细节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它使我受益终身。

20世纪末,顾诵芬院士和王道荫老师等著名专家组织航空系统工程研究所、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对我军提高作战能力的一系列具体建议,很多建议被上级领导机关采纳。

王道荫老师作为连续两届全国政协委员,在他参加的全国“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加快科技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他大力呼吁要把航空工业列入国家高技术行列,并多次向全国政协提出加快中国航空工业和航空技术发展的具体提案建议,取得了积极效果。

王道荫老师对科技发展和国防工业建设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1995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警惕‘要导弹不要飞机旧调重弹。”他说:“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飞机、坦克、航母这些工业时代代表性的作战武器,可能会失去重要作用,取而代之是信息时代的高毁伤力、远航程的精确制导武器。”“新形势下有人重弹‘要导弹不要飞机的旧调,会直接威胁航空工业的发展。”

王道荫老师的这些观点,后来被国际上多次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航空工业备受国家重视,带来了航空工业在新世纪“井喷式”的高速发展。今天,我们再一次重温王道荫老师在20多年前的观点,对他的远见卓识深感佩服。

1996年1月4-5日,在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航空学会牵头承办、有国内众多高端专家参加的“航空高技术及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王道荫老师做了发言。他列举了国内外的大量理论和实践,论述了把航空列入高技术领域,对于加快国家的科技进步,推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他还就进一步加快航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这次会议对于航空工业进入国家高技术产业行列并加快发展步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我先后走上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和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岗位后,我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始终得到王道荫老师的指导和支持。我们全力推动情报科研方法的改革,努力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的新需求,陆续开始了“航空技术预警”“航空关键技术研究”“竞争情报研究”等全新的科研工作。其中很多重要科研项目是由王道荫老师亲自担纲主笔完成的。

王道荫老师还精心培育情报科研的年轻一代,培养他们具备广泛获取最新科研成果的能力,培養他们具有宏观把握和微观精准分析研究的能力,培养他们掌握定性推理与定量验证的科学方法。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以赵群力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青年航空科技情报研究人才已经茁壮成长起来。

2001年10月,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它是航空科技情报研究所与中国航空工业系统工程研究所整合而成的。在新世纪,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积极配合并参与了中国航空工业在军机、民机、直升机、无人机和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系统、航空武器多个重点型号的技术论证工作,并为国家大飞机重大科技专项、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等重大国家计划及时提供了大量的决策支持材料,努力承担起了为中国航空科技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的历史重任。王道荫老师虽然年事已高,但他始终关心和关怀着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科研工作的发展,继续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王道荫老师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科研财富,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更给我们留下了不断探求新知识、追求新目标的科学精神和无穷力量。

王道荫老师是新中国航空科研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他是航空科研工作者的一面旗帜,他将永远激励我们继续攀登世界航空科学技术新的高峰。

猜你喜欢

情报研究科技情报王道
基于数据工程的国防科技情报生态体系构建
体育信息情报研究发展趋势探析
面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图书情报研究(卷首语)
Realistic Words, Chilling after Reading
铜陵市科技情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傲邦虽有效 幸福是王道
加强科技情报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基于创新环境下的科技情报研究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diffusive contaminant release from permeable sediment layer under unidirectional unsteady flow*
基于微博的竞争情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