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大事件
2023-05-30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回信勉励航空航天青年团队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勉励航天青年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再立新功。11月12日,总书记给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回信,希望广大青年队员们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坚定了青年航空航天人的理想与信念,青年团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重托,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为把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
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他强调,让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以贯之、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同大家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后,来到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参观C919大型客机项目成果展览,听取大型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适航等有关方面的介绍。
AG600-1003架机发动机成功试车
2月8日,我国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1003架机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该机配装4台由中国航发研制生产的涡桨6发动机。自2021年12月26日AG600飞机1003架机总装下线后,开展了发动机燃油系统、液压系统、防火系统、电源系统、指示记录系统等相关功能检查,完成发动机启封和试车应急演练。2月8日在完成冷转试验后,按1、2、3、4号发动机顺序完成首次试车,四台发动机系统状态良好,参数指示正常,为后续首飞工作奠定基础。AG600作为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是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急需的重大航空装备。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中核集团4台核电机组获批
2月25日,我国开工建设的首台核电机组——田湾核电8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6月28日,三门核电3号机组核岛反应堆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三门核电二期工程正式开工。4月19日,北疆地区首个百万级清洁能源大基地项目——布尔津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正式启动。8月,中核集团秦山核电与浙江海盐共同谋划的《零碳未来城发展规劃》获正式批复,标志着国内首个依托核能综合利用打造的零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正式亮相浙江。11月30日,“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反应堆厂房管道支吊架开始安装。这是中核集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中国核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
歼10CE首次出口巴基斯坦
3月11日,巴基斯坦空军在卡姆拉举行首批6架歼10CE接装仪式。这标志着中国新一代航空主战装备已正式列装巴基斯坦空军,实现了中国新一代航空主战装备成体系、成建制出口,是中国航空高新装备出口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歼10CE于2019年第六届迪拜航展首次公开亮相,随后在2021年第十三届中国航展上再次公开展示。此次出口巴基斯坦是正常军贸行为,符合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符合中国政府防扩散等国际承诺与国际义务,也符合中国出口管制和军品出口法律法规规定。当地时间3月23日,刚刚交付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E首次亮相巴基斯坦国庆日阅兵。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3月25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4月18日,华龙一号全球第四台、海外第二台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K3机组通过临时验收,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两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中国核电在党的领导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工业和中核集团的重要批示精神,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牢记“国之大者”,以创新为主线,在技术、信息化和党建等方面追求卓越,高质量完成全部工程节点,全面掌握“华龙一号”自主三代核电核岛建造关键技术,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和毅力,矢志践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
新一代8英寸碳化硅晶片产品发布
3月,中国电科率先发布新一代8英寸碳化硅晶片产品,标志着我国碳化硅晶片研制水平提升。碳化硅晶体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半导体材料,在信息、交通、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目前,这些晶体生长以及产业链配套相关装备,已经完成了多轮迭代升级,为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装置研发的多种规格的碳化硅器件,已经实现了批量应用,使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和整车性能均有大幅提高。近十年里,中国电科坚持自主创“芯”,已完成从材料、装备、芯片、器件到应用的体系化布局,打通第三代半导体全产业链,推动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
金砖国家航天合作联委会正式成立
5月,金砖国家航天合作联委会正式成立,中方牵头起草的《金砖国家航天合作联委会职权文件》《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数据交换技术规范》《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联合观测实施程序》三份文件,明确五国先导示范应用项目,围绕治理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开展空间技术应用,引领合作后续发展,开启金砖国家航天合作新篇章。11月8日,国家航天局成功举办“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应用论坛”,五国共享星座应用成果,共商未来合作计划。11月21日,国家航天局批复在海南挂牌设立“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数据与应用中心(中国)”,为进一步加强星座建设贡献力量。
无人利器+1!多功能模块化履带无人平台研制成功
5月,经过一年多的科研、试制、生产,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一机集团瑞特精密工模具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多功能模块化履带无人平台成功下线,标志着企业在无人应急救援相关领域再添利器。多功能模块化履带无人平台采用双侧独立式电驱动系统,搭载远程遥控系统,具备自主导航定位、人员伴随及自主运动控制、轨迹规划与跟踪等功能,可根据野外复杂环境作业需求,开展物资运输、消防应急救援等工作。近年来,一机集团充分发挥军工企业的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紧抓应急产业发展机遇,推进应急管理装备体系化建设,下一步,一机集团将继续深入研究对接有关需求,加大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顺利下水
6月17日,我國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舰”,舷号为“18”。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该舰下水后,将按计划开展系泊试验和航行试验。航空母舰不仅是现代海军水面舰队多兵种联合作战的核心和最重要的打击力量,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福建舰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又一重大的历史性突破,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海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迈入大众应用新阶段
7月30日,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展示了大众智能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服务新功能,以及基于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星地融合解决方案和技术方案成果,标志着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由行业应用迈入大众应用发展新阶段。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国产手机厂商,攻克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完成国内首颗手机北斗短报文通信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研制,创新实现“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的大众手机“一号双网”设计,满足在无地面网络覆盖地区应急通信、搜索救援等服务需要。亚太地区大众用户将率先享受到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服务。
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运油20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
8月26—30日,2022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第二届长春航空展上,运油20首次参展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在这之后,运油20再次高调亮相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并首次进行公开飞行表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前夕,我国空军发布消息称运油20和歼16飞机开展了海上方向空中加油训练,提高了实战化训练水平。这是运油20首次公开,标志着由航空工业研制的我国新一代空中加油机正式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在这之后,运油20频频亮相。运油20飞机是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型加油机,具有航程远、速度快、储油量大、兼容性高等特点,可以给多型战机空中加油,是名副其实的空中力量“倍增器”。
我国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嫦娥石”
9月9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在月球样品研究中发现新矿物,被命名为“嫦娥石”,并获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分类及命名委员会批准。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月球新矿物,也是国际上发现的第六个月球新矿物。新矿物的发现,为月球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更多基础科学数据,深化了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认知。这是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科学成果,也是核与航天跨行业、跨专业合作的一次有力探索。目前,关于月球科研样品的研究仍然在继续,随着对样品研究的逐渐深化,研究团队预期会有新的更大成果。
最新主战装备震撼亮相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11月8—13日,第14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珠海举行。共有43个国家和地区约740多家企业参展,会议、论坛、签约等活动200多场,约21.5万人入场参观,10.5亿人次收看直播报道。“陆、海、空、天、电”成套装备成体系展示,歼20、歼16、运油20等空军最新主战装备悉数亮相。陆军合成旅、“20式”新枪族、“太行”系列航空发动机等装备广受关注,无人机与反无人攻防对抗吸引眼球。陆空演示亮点多,首次开展空地协同动态展示。本届航展交易额达398亿美元,中国军贸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11月22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首件在贵州制造完工,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具备批量制造条件,标志着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江南航天新力与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合力攻关,自主掌握了工艺原理并突破关键技术,成功完成首件的焊接装配制造,取得ITER关键部件研发的实质性工程突破。在这些工作中,我国不仅自主掌握了工艺原理并突破技术,也为ITER计划提供了重要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我国自主掌握关键技术、履行国际承诺、展现大国担当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空间站首次实现三舱三船六人太空大会师
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进入“天宫”,与神舟十四号乘组3名航天员实现太空“会师”。至此,中国空间站首次形成由6个航天器组成的“三舱三船”最大构型及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大幕拉开,到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实施,在19个月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密集实施11次发射、2次飞船返回、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工作,如期完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建造,实现“三舱三船”最大构型和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长征火箭发射打破连胜纪录,取得年度54战54捷佳绩
12月2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随后将试验十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的运载火箭,2022年发射任务获得满堂红。54战,54捷!这一年,航天科技集团年度宇航发射次数首次迈上50大关,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打破此前连胜102次的纪录,自2020年5月以来已连续成功128次。这一年,航天科技集团保持高密度发射态势,全年实施54箭、157星(船、器)发射任务。其间,我国首型固液捆绑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火箭成功首飞,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海上成功首飞,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创造我国航天“一箭多星”的最高纪录。
兵器装备集团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2022年新一批及通过复核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名单,兵器装备集团共有17家单位上榜。近年来,兵器装备集团积极引导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面发展,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运营效益。通过积极引导,着力塑造了一批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突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和示范企业。兵器装备集团将加强专利布局和高价值专利培育,提高技术创新程度,以科技创新驱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