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度人物

2023-05-30

军工文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火星航天质量

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

国际宇航联合会名人堂奖,由国际宇航联合会发布,是世界航天公认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旨在表彰世界范围内对推动空间科技进步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

刘竹生

刘竹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杰出专家。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及载人航天功臣等荣誉。他是中国运载火箭的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他曾任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为中国运载火箭和载人火箭的发展作出了系统性、创造性的贡献。

2022央企楷模

2022年度“央企楷模”由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发布,旨在表彰中央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杰出代表。

杨宏

杨宏,国际宇航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神舟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总设计师。他30年扎根航天重大工程一线,带领团队突破技术封锁,彻底解决空间站建设核心元器件“卡脖子”问题,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萌芽到壮大、从跟随到超越的非凡历程,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航空航天月桂奖终身奉献奖

航空航天月桂奖创立于2005年,秉承“弘扬行业精神、讴歌骨干精英、探索新知前沿”的“月桂精神”,旨在表彰航空航天人在国家科技发展进步和国防建设过程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所展现的崇高精神,已成为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最高荣誉。

于本水中国工程院院士防空导弹专家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航天荣誉奖。他先后参加和组织了多种导弹研制,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潜心钻研,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是我国防空导弹事业当之无愧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张彦仲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系统工程及信号处理专家

作为新中国首位毕业于剑桥三一学院的博士,他投入祖国怀抱,并在振动与信号处理领域力争国际一流。作为行业管理者,他组织攻克三代机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多型飞机的研制。作为航空系统工程专家,他为国产大飞机、发动机和机载事业绘就蓝图,全面推动航空科学的战略发展。

刘大响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专家

他是中国航空动力界的第一批院士,亚洲第一台高空模拟试车台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他曾经隐于青山深处三十载,扎根基层开展科研,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他毕生所求,只为使国产飞机都能装上强劲的“中国心”!

杰出工程师奖

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杰出工程师奖,简称杰出工程师奖,于2011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设立并承办,对在全国范围内生产、建设、科研一线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做出杰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奖励。

邓景辉

中国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他主持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型第四代直升机,带动了我国直升机技术水平跨上新台阶。

朱健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微米纳米领域集团首席科学家。她创建了我国射频MEMS器件理论设计体系和工艺体系,实现了重要工程器件的国内自主保障。

白晓东

中国航空工业首席专家,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副总设计师。他先后主导了三个型号研制,完成了三种体制的导引系统研究,均为国内首创。

蔡树军

半导体芯片专家,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带领团队在高质量材料制备、芯片设计与制造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支撑了国家重大装备的升级换代

年夫顺

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他研制的我国首台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打破了国外禁运,目前已实现批量生产与规模化应用。

刘永泉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专制型号总师,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总设计师。他创新性地提出发展整机动力学,解决了国产发动机使用中最重要的振动问题。

中国杰出质量人

全国质量奖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奖项,在国内外质量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中国杰出质量人是全国质量奖个人奖之一,由中国质量协会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表彰,授予对我国质量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质量专家以及质量工作推进者。

盛延松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八○五工厂军械修理厂厂长兼党委副书记。该厂以修船造船为主的海军大型保障型企业,为海军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鸥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该公司是中国船舶工業集团公司所属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是国家特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家重点军工企业。

李显军

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该公司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六一基地,主营飞机零部件的制造与销售业务。

王晓林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所长。该所成立于1958年,是集顶层研究、总体设计、系统集成、总装建造、服务保障“五位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

中国质量工匠

全国质量奖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奖项,在国内外质量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中国质量工匠是全国质量奖个人奖之一,由中国质量协会与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表彰,授予恪守职业道德、崇尚精益求精,在本职岗位上为质量提升做出非凡努力、取得突出成绩的各行业一线工作者。

陈建林

合肥聚能电物理高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高级钳工,十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守护着让“人造小太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人造太阳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超高真空的核心部件。

杨峰

航天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钳工、航天特级技师,他潜心钻研加工技术,自行设计并加工了70余项复杂难加工零件的工装夹具,是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的专家。

韩利萍

航天一院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技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她被誉为火箭发射平台的“微雕师”,在生产一线30余年,负责攻克的技术难题从未失败。

孟祥志

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他在车削加工领域深耕30年,独创了多项特殊加工方法,他创新设计的刀具、夹具有效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团队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实施火星着陆。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天问一号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首次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标志着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际宇航联合会表示,天问一号研制团队提供了成功探测火星的创新路径,为推进人类火星探索事业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猜你喜欢

火星航天质量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质量”知识巩固
玩转火星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火星!火星!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逐梦航天日
质量投诉超六成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