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探讨

2023-05-30吴惠

关键词:科学教材传统

吴惠

摘 要: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促使学生通过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的实际意义所在,从而能够通过科学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感受我国发展的艰辛与不易,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现代教育知识的来源,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与意识,充分落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另外,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设计中,应该合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落实新课程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科学 传统文化 融合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61

近年来,传统文化一词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话题,小学科学也不例外,教师也应该正确认知传统文化对学科教育的积极影响,并能够将其有效融入课题教学当中。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引者”,应该全面审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小学科学学习阶段,既能够熟练掌握具体知识的内涵,又能够从小学阶段便对科学学科产生独特的见解与认知。另外,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还应该基于传统文化教育,有效渗透其内涵,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对学科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优化传统思维形式,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与要求,更好地发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意义。

一、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也能够体现生活、展现生活,教师在实际的科学课程教育过程中,不能够脱离生活,应该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有效选择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进行实际指导和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脱离生活实际,一味带领学生进行思维想象,而应该根据学科教育的特点,渗透传统文化内容,落实生活化实际教学的意义。传统文化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传统文化相关,结合生活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体会,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认知。

例如,在学习小学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中物品》中《纸制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应该有效的结合生活,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助网络技术的优势,寻找有关造纸术的由来与历史,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与拓展。教师还应该向学生推荐公众号、微博话题等多元化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学习与了解相关的知识与内容。最后教师再辅以纸在古代的有效用途,结合教材的实际教学计划,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知识拓展,感受传统文化知识的趣味性,从潜意识中对传统文化产生正确的认知,更好地辅助教师的开展相应的教育工作。同时,传统文化内容的渗透,不仅可以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參与程度,另外还会极大提高传统文化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效率。

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认识传统文化内涵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学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科践行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人,更应该首先对传统文化产生正确的认知,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现状,有效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感受传统文化的实际魅力,教师还要能够结合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模块内容,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学习与把握。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学生也能够在感受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好地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从而有效落实新课程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就应当基于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小学科学学习阶段,培养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意识,从而树立强烈的爱国热情,有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比如,教师在教学小学科学教材中一年级下册《做个指南针》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优化传统教学的思维形式,积极落实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有效设计课堂教学模块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将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与我国2000多年前的汉朝历史进行有机融合,并借助真实的图片或者视频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导入:“指南针在古代又称司南,一开始是由工匠将磁石打磨成一个勺子形状,并将其放在青铜制成的底座上,勺柄所指即为南。”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借助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与引导,使得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也有助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高效推进,也有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感知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创设传统文化情境,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对一切知识产生基本认知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此教育阶段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培养,并且教师还应该正确认知传统文化对小学阶段学生的积极影响,能够根据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教学目标,合理渗透其内涵。

比如,在教学小学科学教材中《一天的垃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选择教材中几幅浪费粮食的图片,合理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能够在小学学习阶段就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习惯,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自信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袁隆平院士的功勋伟绩,其不仅解决了我国的温饱问题,更成为国际风云人物。袁隆平院士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稻田里,正如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你要想找我,只能去两个地方,一是稻田里,另一个就是去稻田的路上。”一句简单的话语,却打湿了全国人民的眼眶。教师在教授本篇文章时应该树立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在讲解完基础的内容后,应该引导学生观看袁隆平院士工作的视频,使学生感受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然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讲解我国虽已经基本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但是许多地区依然存在粮食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图片或者视频,使得学生能够直观观看相应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节约的优良习惯,还能够使学生深刻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在心底产生对袁隆平院士的钦佩之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辅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进一步的教学工作内容,还能切实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意义。

四、深入联系教材内容,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传中,就应当以教材知识为基础,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从小学学习阶段,就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独特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以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知识。

比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太阳月亮四季》中第二课时《月亮》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基于教材的实际知识内容,对我国传统的文化知识进行联系,比如基于月亮可以联想中秋节,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一系列的神话故事,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教師在课堂上在向学生渗透,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发展历史,中秋节早在《周礼》一书中便有记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然后教师再基于传统文化节日带领学生开展具体的文化活动,比如教师可以以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月饼的实际制作过程,并将今日的月饼与古代的月饼进行对比,彰显我国近年来的发展与进步。这样一来,既能够通过传统文化节日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五、树立传统文化思想,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引以为傲的精神文明,在当代社会对人类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负责人,既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又要根据传统文化渗透魅力,有效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引导学生从小学教育阶段就能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还能够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小建筑师》的相关知识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合理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我国历史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优秀古建筑。例如,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罗列我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泸州桥、皖南古村落、湘西吊脚楼、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等,供学生进行学习与欣赏,然后结合教材的基本知识内容,向学生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对我国先辈们优秀的建筑理念进行有效学习与认知,从而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使得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便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可以树立较强的国家责任感与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树立伟大的理想与目标,从而还能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六、基于传统文化渗透,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科学教材的基础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与掌握,从而发挥科学学科教育的实效性。另外,在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制作省力装置》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应当基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结合我国先辈们的智慧结晶,不断向学生拓展相应的知识,以提升科学课堂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有关竹蜻蜓的知识内容,《抱朴子》记录的:“或用枣心木为风车,以牛革结环剑,以隐其机”即为现在的竹蜻蜓,竹蜻蜓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这种制作简单而又精良的小玩具,也是德国人发明的直升机螺旋桨的前身。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借助现有的材料,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竹蜻蜓,从而使得学生感受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还能够有效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这样一来,既能够提升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七、把握传统文化教育时机,有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作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应该合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机。

例如在学习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建筑中的材料》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应该合理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机,结合部分学生的心理特征,侧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与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举例,我国的万里长城中所用的石块每一个平面都是多边形,结合万里长城的巍峨与壮丽,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不仅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计划,又能够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效率。同时,教师不能够树立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应该与学生平等,需要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学习,能够取长补短。教师不能够将自身放于过高的位置,也不能完全主导课堂,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进行双向的分析与探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一来,才会有效对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合理优化与改革。

八、树立传统文化思想,优化传统教育观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各个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模块,小学科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教师也应当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思想,努力优化传统教育观念,根据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有效选择传统文化内容,向学生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同时,教师也应当正确选择相应的载体,不能够平铺直叙地向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应当结合教材的具体知识,适当对传统文化进行引入。这样一来,学生便会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传统文化知识学习当中,能够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饮食与健康》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与研究。例如,中国人会更加重视午餐的质量,会将午餐当作一天中最为重视的一顿餐食,往往会准备得较为丰盛。而西方国家会比较重视晚餐,将晚餐的餐食准备得较为丰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对比,更好地感受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内涵,还能够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所以,教师应当结合我国现有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感受国际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育的组成模块,教师在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科学知识的特点,有效选择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高效率的知识传输,使得学生能够在小学教育阶段,既能够增长自身的知识,又能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并不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文宇《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国学传统文化渗透的结合》,《环球慈善》2021年第1期。

[2] 马桂娟《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环球慈善》2021年第5期。

[3] 郑燕华《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建新镇儒林文化为例》,《当代教研论丛》2019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科学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