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3-05-30李晓云

关键词:内涵教材传统

李晓云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八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21

传统文化作为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价值观念的正确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已经成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模块。教师应当根据传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与掌握。同时,教师也应当借助現代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更好地以教材基础知识为载体,选择与教材知识相吻合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引导学生把握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刻内涵,从而充分展示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深刻内涵。另外,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时,还应该根据知识的基本特点,有效选择与其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者知识来源,使学生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渗透的视觉意义。

一、基于历史文化传承,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精神支撑。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许多现有的知识与理论都是我国先辈们智慧结晶的体现。教师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够仅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应当基于历史传承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的来源与历史,从而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也能够更好地感受我国优秀文化的精神所在。

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数学教材中《圆周率》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通过向学生叙述圆周率的发展与研究史,对学生进行知识的铺垫与讲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对圆周率进行记忆与掌握。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人类就已经开始对圆周率进行计算,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开始计算圆周率,祖冲之通过进一步计算,将π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一直到现在,通过不断的计算得出现有的π值。通过对这一发展历程的讲解,学生便可以感受知识研究与发现的不易,便会以更高的积极性投入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便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来源,从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这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在课堂上有效渗透传统文化。

二、基于传统文化渗透,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已经成为小学阶段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能够使学生从小学教育阶段便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助于数学课程计划的有效开展。在现阶段教育中有着全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培养各项基本能力的关键性时期,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现状,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传统文化模块,对知识进行有效渗透,从而可以有效发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实际作用。另外,近年来,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各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根据数学知识的基本特点,合理挖掘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模块,并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不断充实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认识》相关知识时,在传统教育背景下,教师往往带领学生根据教材的排版结构,按部就班地记忆分数的概念与定义。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会使得学生产生惯性思维,不适合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教师就可以基于传统文化教育对相关知识进行合理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庄子天下中的一句话:“一日之棰,日取其半,万日不竭。”对分数的定义进行合理导入,这样一来,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有效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还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

三、基于优秀传统文化,优化传统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对各种事物与知识的认知有限,传统背景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文字与数字的比例较高,并没有较多的图文比例,这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新课程背景下,随着新教材的出现与不断优化、改革,新教材中增添了大比例的图文结合的知识,各个知识体系都配有一定的图文解释,更有助于学生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按照传统的教学思维进行相关知识的传输与引导,而是应该合理把握新教材基本特征,深入挖掘教材图文的内容,有效结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结合图文,更加真实、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对图文的理解,辅助自身对教材基本知识的认知。

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5课时中,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相关知识时,新教材中为了有效辅助学生认知与理解,往往会选择一些生活实例,比如一元、五元、十元等纸币,在本章内容中,相关的知识介绍中会夹杂着相应的图片,供学生学习与认知,然后教师再合理地对学生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钱币的产生与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快速、有效地对相关知识进行认知,教师也可以真切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学生更好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另外,教师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还应该根据教材的整体排版结构,有效选择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内容,以引导学生高效思考与学习。

四、基于数学课程特点,合理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作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观念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认知传统文化的教学特点,能够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合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引导学生高效率的学习与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教师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应当根据数学课程的基础知识,有效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容,以引导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还能够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渗透的实际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相关知识时,就可以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和教育。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古诗词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入:“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短短20个字,却包含了一到十的所有数字,本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美景。这样一来,通过具体古诗词情境的创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学习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另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统传统文化,还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不断优化学生传统的学习思维,使得学生更好地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还能提高数学课程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效率,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树立传统文化的思想,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傳统文化作为我国引以为傲的精神文明,在当代社会对人类也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教师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负责人,既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把握时代的发展要求,又要根据传统文化渗透魅力,有效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引导学生从小学教育阶段就能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还能够提升传统文化的渗透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完美的图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合理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我国历史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优秀古建筑,在当今时代堪称一绝。例如,教师可以适当为学生罗列我国传统优秀建筑的代表:卢沟桥、皖南古村落、湘西吊脚楼、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等,供学生进行学习与欣赏,然后科学结合教材的基本知识内容,合理对学生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得学生能够对我国先辈们优秀的建筑理念进行有效学习与认知,从而感受大自然的奥妙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结合教材基本知识内容,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促使学生感受教材以外的知识内容,还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使得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便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树立较强的国家责任感与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树立伟大的理想与目标,从而还能够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六、基于传统文化渗透,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教材的基础知识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与掌握,从而发挥数学学科教育的实效性。另外,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当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与作用,这能够在小学数学教育阶段不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有助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应当基于传统文化的渗透,结合我国先辈的智慧结晶,不断向学生拓展相应的知识,以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有关竹蜻蜓的知识:在《抱朴子》中有记录:“或用枣心木为风车,以牛革结环剑,以隐其机”的“风车”即现在的竹蜻蜓,竹蜻蜓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这种制作简单而又精良的小玩具,也是德国人发明的直升机螺旋桨的前身。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借助现有的材料,独立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竹蜻蜓,从而使学生感受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同时还能够有效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这样一来,既能够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七、基于历史典故,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基础知识都来源于我国的历史典故,教师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不能够仅带领学生直接对教材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还应当基于相关知识的历史来源,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与延伸,使得学生更好地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所以,教师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的挖掘相关知识的历史背景,有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并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好地渗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例如,教师在教学六年级教材中“鸡兔同笼”的相关知识时,此前,教师往往带领学生对相关的例题进行分析与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计算与应用。这样一来,学生往往难以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理解与剖析,无法深入学习相应的知识,因此,在现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鸡兔同笼的历史典故,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与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道题:“今有雏兔同笼上有35头,下有94足,问雏兔各几何?”这便是鸡兔同笼典故的历史来源,现在有关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往往是通过后代人们的转变与优化制作而成,教师通过向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可以引导学生追溯数学知识的来源,从而使学生掌握与应用相应的知识,还能够更好地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实际内涵,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际作用。

八、基于数学思维培养,渗透传统文化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还应当基于数学学科的基本教学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时,还应当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师在向学生列举相应的案例时,可以基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向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通过对“曹冲称象”思维方法的讲解,可以引导学生感知转化思想的实际应用。这样一来,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既能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又能够优化传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也能切实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目标与要求。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育的组成模块,教师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数学知识的特点,有效选择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对学生进行高效率的知识传输,使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既能够增长自身的知识,又能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同时还能够辅助教师不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助于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永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探究》,《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期。

[2] 梁银芳《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成才之路》2021年第18期。

[3] 司发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内涵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活出精致内涵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挖掘习题的内涵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