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策略

2023-05-30王梦亚

关键词:图形数学知识传统

王梦亚

摘 要: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支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来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必尽的责任。鉴于此,在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时,教师要重视贯穿传统文化内容,结合传统文化讲解数学知识,在丰富数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学生人文修养。本文结合笔者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阐述数学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结合教学现状,进一步阐述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融合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年沉淀,极具育人功能。数学教师在执教数学课程知识时,应重视发挥其育人价值。数学教师结合数学教材内容讲解传统文化内涵和精髓,令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的关联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和课堂效率,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可见,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极具现实意义,需要教师探寻更有效的融合方式。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仅重视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并未考虑到学生是否在接受数学知识时有效传承数学文化。在小学时期,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应打好数学基本功,从而导致数学教学过程中倾向于单一化数学知识教学,以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吸收效果为主要目标。这样一来,虽然能在短暂时期内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但是长期下去却不利于提高学生数学文化的学习意识。其实,数学知识中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其悠久的数学历史在加强其内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忽视了数学文化的运用,在小学教育中没有充分注意到传统文化渗透问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将数学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之中,仅是简单讲解基础知识,缺少相关的教学活动,导致小学数学与传统文化不兼容,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极其不利。

二、小学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价值

(一)有益于加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在新一轮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各個学科教师都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能力好坏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式有效性等,虽然表面上看,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把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育中,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优秀精神,同时也能把传统文化应用到数学学习和解题过程中,提高整体数学学习效果。实质上,新课改后核心素养与传统文化间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够形成传统文化学习意识,带动其核心素养的提高。

(二)有益于整合人文思想与逻辑探究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能有效进行学生人文精神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发现数学并不只是一堆简单的数字,其中还包含着我国深厚传统文化。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和数学教育能够相互促进,二者的融合不但有助于加深对数学史的理解,而且对逻辑思考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有益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对外交往,在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一种融合倾向,而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对我国群众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今,“崇洋媚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文化的传承也遇到了瓶颈。为此,我国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在教育上提出“把传统文化引入课堂”。这种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结合起来,既能促进文化的传承,又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

三、小学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策略

(一)追溯数学知识原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时期的大部分数学知识都是在前人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完善的,所以前人在学习数学时,所表现出来的勤于学习、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精神,都是值得小学生去学习的。然而,目前国内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向学生解释数学原理、探究过程等,偏重于理论层面教学。大多数学教师均认为,如果学生能理解这些知识的意义,并且能够正确使用这些知识,那么其就可以达到高效解题目标。教师通常不会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不重视强化学生对相关传统文化的探究精神。因此,在进行具体课堂教学工作时,必须加强对数学知识基本原理的追溯性,引出传统文化内容。比如,为学生讲一些关于国际和国内数学家的故事,让其自己去看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故事,或者描写一段关于数学家的故事,例如,可以给学生讲授刘徽的割圆术,达到追溯数学知识原理的目标。

1.借助数学名人故事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以“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的学习为例,大多数教师只是带领学生看一些有关的生活照片和录像,让其明白“时”的意义和“秒”的意义。然后教师又会给学生演示时钟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让其更好地理解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列出有关主题,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记忆。实质上,如果教师沿用此种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把传统文化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且传统文化也无法发挥其应有功能。由此可见,单调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这种现象,在我国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中属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数学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必须尝试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数学备课时,可以把有关资料准备好。在讲课前,向学生介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发明古代计时器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学大师勤奋不懈的努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为学生讲一些关于数学名人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进而体会到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

2.设置名家故事提问环节

小学数学教师在讲完数学名人故事后,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确保其能够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精髓。比如,教师在进行“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的备课时,可以设计与这节课相关的名人小故事。然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用这个故事来引导学生,并提出问题,比如“你从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民族文化精髓?”此外,教师也可以把上课的时间限制在三十到三十五分钟之间,剩下的时间,可以和学生围绕传统文化进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动。在此期间,教师和学生可以彼此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解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名人故事,教师也可以从中获得答案,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程度。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这些名人故事,才能让其体会到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引导学生,把数学家及数学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充分利用起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精神。

(二)结合传统诗词文化,强化数学图形教学

目前,许多小学生对数学图形的掌握并不熟练,尤其是很难掌握图形特征以及面积推导、体积推导公式和技巧。单一化教学难以取得有效教学效果,而多元传统文化则可为数学图形增添新魅力。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将其运用到数学图形知识教学过程中,既可以使知识交叉,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其更深入地学习。因此,在数学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充分运用诗歌文化内涵,增强图形知识美感,强化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

比如,在“完美的图形——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述“云披玉绳净,月满镜轮圆”,让学生把“一轮明月”看成是一个圆,教师再结合对应科学数据向学生讲解月亮半径及月亮直径,以此使学生尝试计算圆的面积。在完成运算后,学生可以计算出大概数值,从而对“一轮明月”产生完整的了解。在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并鼓励其不断发掘传统数学知识。

(三)结合现实生活内容,整合传统文化知识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经常不能正确地领会题意,尤其在遇到问题和条件日益复杂情况下,很难找到切入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图形知识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其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的图形美感,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些学生会找到风扇、书本、柜子等,还有些学生则会发现中国传统剪纸、脸谱。我国民间剪纸以对称形式剪出了丰富多彩的花样图形。中国传统京剧脸谱中所表现出来的正义感也在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得以体现,此时就可教导学生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国传统技艺传承下去。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赏析,可以有效将课堂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思想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并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的教学环境。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轴对称知识来设计图案,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能强化对自己国家的热爱之情,并体会到不同轴对称图形的美感,从而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设置真实教学情境,融入传统文化素材

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创造一个生动的教学环境,讓相关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充分运用。在实践中,学生能够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营造出具极具真实性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将更加深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比如,在学习“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对各种古代货币进行全面介绍,从最初以货换货到石贝,刀币、铜币、白银、黄金以及普遍使用的人民币,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我国悠久的历史和货币演变过程,令其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多样性,并加深对货币有关数学知识的理解。

(五)重视展开课外拓展,打开数学学习眼界

小学数学教学不可只依靠课堂教学,更要扩大学生视野,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更多领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更有效地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拓宽学生课外阅读方式,收集整理各种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与学习资源。

比如,在“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带领学生认知长度单位,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我国古代长度单位进行深刻认知,并利用网络资源整理材料,进行有效反思,使学生能够在课外探究过程中,掌握特定数学内容和知识。在此基础上,可以设定难度较低的古代数学问题,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思考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技巧,并加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六)展开数学研究活动,突出传统文化魅力

在展开数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必须突破单一课堂说教方式所带来的局限,坚持应用与时俱进、创新的思想,适时进行新研究和实践,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把传统图案以图画、影像等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使其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功能,从而主动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如,在讲解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会对算盘等运算工具做详尽说明,让学生了解算盘起源,并且在解决数学习题时,应用其进行相关运算,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其应用价值。

(七)深挖数学教材内容,寻求传统文化韵味

从目前的数学教科书来看,教科书中各种章节、实例中都含有大量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善于发掘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发掘有价值的、有趣的文化材料,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寻找、体验传统文化的美,逐步改变其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让其感受到数学课程的文化魅力,从而逐渐喜欢上数学课,提高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比如,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涉及大数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学习素材范例中找到传统文化的踪迹。如有关算盘的描写知识,让学生通过图片方式,意识到“算盘”是一种古老发明,通过观看有关图片和文字,在了解算盘功能后,教师适时地将传统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令其意识到算盘是从北宋开始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的,因其具有计算简便的优点,所以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一直被人们所使用。

(八)借助传统数学问题,强化数学课堂探究

我国优秀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值得探索的传统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具有较强的哲学性和数学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根据学生整体发展水平,选取一些相对容易的常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古人思维,探索古人思路,发掘前人数学思维,在课堂上增加“探索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引导下自觉建构新知。

比如,在讲解五年级下册智慧广场的“鸡兔同笼”数学题时,教师在练习环节就可以设计一道关于传统文化的题目:1500年以前,《孙子算经》里就有一个关于鸡兔同笼的题目,教师呈现鸡兔同笼题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与鸡兔同笼的传统文化及数学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和对数学文化的认知。所以,若想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就必须注重把不同的数学问题融入传统文化中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做数学题时,更好地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和文化,在打造精彩课堂之余,让学生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并对其产生好奇和热爱,在后期学习数学知识时,自觉探索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育时,必须强化对传统美德的培育,使其充分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使其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婷、李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教科书:现实样态与行动路向》,《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第11期。

[2] 王晓燕《核心素养下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26期。

猜你喜欢

图形数学知识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分图形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