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3-05-30郭玉林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

郭玉林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下,社会各界对小学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推动文化教学和素质教育同步发展,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走出思维壁垒,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探索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思路和方法,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功能和德育作用,在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础上逐步带领学生走进学科深处,接受音乐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音乐 传统文化 传承与发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48

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这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衍生出无数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指引着中国人民前进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与根基,其中包括传统美德、传统艺术、传统节日等多种内容,对于当代学生具有积极教育意义。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寻找融入传统文化的契机,引导学生树立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意识,承担时代赋予的职责和使命,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想要保证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教师要深刻理解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指导,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思想觉悟,提高对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

1.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意识

文化是推动祖国发展、时代进步和民族富强的重要力量,如果学生对祖国文化不具备高度的认同感和自信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态度。文化认同指的是人们对某种文化的支持和认可,在行为和思想上要保持高度一致,且愿意为了推动文化发展贡献力量。当代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果其对文化没有足够的自信,在某些时候就无法坚定自己的正确立场,只有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才能激发其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引导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契机,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文化知识,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树立正确“三观”。

2.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教师要在音乐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引导学生自觉去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享受美,在欣赏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逐渐走进学科深处,以京剧为例,带领学生感受唱腔、戏文、乐器等方面的美感,体会传统音乐身后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有许多音乐歌曲中会将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等作为歌词,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深入挖掘相关元素,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纠正学生某些错誤心理和不当行为。

3.传承传统文化,体会文化内涵

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小学是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和积极影响,让学生对音乐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感知不同民族音乐的魅力,体会不同区域、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和价值意蕴。通过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音乐文化的起源、发展、内涵、价值等,防止学生只了解外来流行音乐文化而忽视了对国家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件事情想要取得成功,实现理想效果必须要遵循相应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要严格规范教学行为,设计科学多样的教学计划。

1.学生主体原则

在音乐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原则,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阐述想法和展示能力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认真学习音乐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趣味和魅力。在教学之前教师要做好充足准备,保证备课质量,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等进行分析,挖掘教材内容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元素,在此基础上拓展课外素材,充分整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

2.趣味多样原则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教师要通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来保持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思路,让学生获得收获和成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更能够体会音乐魅力,接受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熏陶,逐渐带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领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层层递进原则

教师在组织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时一定要控制好教学难度,采取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展开教学,避免因难度过大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教师要让学生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逐渐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及价值,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收获和成长。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教师在遵循基本原则,准确解读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现实意义的基础上,要结合当前音乐教学现状综合分析,拓展教学思路、拓宽教学思维,保证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效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多元保障。

1.介绍音乐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想要带领学生了解音乐创作背景,体会作者情感内涵,积极引导学生与歌曲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传统文化产生初步了解,发挥音乐学科美育功能。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要积极寻找传统文化的渗透契机,加深学生审美体验,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接受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着急带领学生演唱歌曲,要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音乐背景,包括描述情境、所处时代等,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设良好环境。

例如,在《吹起羌笛跳锅庄》这首歌曲的演唱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音乐背景,借助电教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带领学生走进歌曲描述的情境中。《吹起羌笛跳锅庄》是羌族经典民歌,描述了羌族人民在欢乐节日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体会歌曲中喜悦兴奋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唱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简单为学生介绍歌曲背景,包括羌族民族文化、艺术风格等,让学生以兴奋愉悦的状态演唱歌曲,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音乐这一传统文化,体会音乐魅力和价值。

2.创设生动情境,体验传统文化

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会造成一定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创设生动情境,将学生代入到歌曲描绘的情境中,以轻松愉悦的教學氛围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吸引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深化对音乐的感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新年好》这首歌曲的演唱教学中,新年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更是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感受歌曲喜悦热闹的情绪,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阐述在新年时会做的事情,回顾家中过新年的场景,让学生在自由交流中拓展思维,提高对歌曲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给讲解新年的来历,还可以给学生播放趣味动画视频,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带领学生学习歌曲,保证学生歌曲演唱的准确性。如果课堂时间较为充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裁剪窗花,在亲身参与中体验传统文化,进一步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和独特魅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

3.融入乐器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不能只注重歌曲演唱教学,而是要在歌曲基础教学中融入舞蹈、乐器等内容,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音乐学科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保障。随着文化交流及融合意识的增强,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经常能看到西方乐器,如电子琴、手风琴等,逐步实现文化融合教学的目标。但是在融入西方乐器的同时决不能本末倒置,忽视了中国传统乐器的应用和传承,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文化自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崇洋媚外现象。

例如,在欣赏《十面埋伏》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音乐视频,以壮阔宏大的场面吸引学生关注,以视频背景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对音乐中的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产生兴趣。在学生兴趣最为高涨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些深层次的内容,带领学生了解琵琶的制作工艺、发展历程、主要结构等,让学生对传统乐器文化有所了解。在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再次为其播放《十面埋伏》这一音乐,这会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在头脑中想象楚汉争霸时的宏大场面,深刻体会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

4.组织音乐欣赏,感知传统文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教师要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深度,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以音乐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提升学生艺术品位和审美水平。在音乐教学中包括多个板块,其中音乐鉴赏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在立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

例如,在《花木兰》这首歌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搜索课外素材,将其与教材内容完美融合,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积极探索歌曲内涵,欣赏歌曲背后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每期都会邀请知名音乐家和演员,通过歌唱方式介绍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有一期主题内容为豫剧《花木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节目片段,引导学生了解豫剧这一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焕发课堂教学无穷生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不同版本的《花木兰》视频选段,包括豫剧、流行音乐等,让学生体会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融合展现出来的魅力,逐渐消除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如戏曲、京剧等的抵触情绪,让更多的学生加入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行列中,保障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开展实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能力、发挥特长、张扬个性的机会,借助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逐步带领学生走进学科深处,深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让一些具备传统音乐表演技能的学生大胆展示,在校园和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带领更多的学生自觉传承传统文化。

例如,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传统节日、校园活动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渗透和传承传统文化。以“劳动节”为例,学校和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向学生传达任务,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将英雄先辈真实的劳动案例进行改编,以音乐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创作节目时学生彼此之间要互相信任、团结协作,各自展示特长,为音乐剧表演渲染气氛,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完成表演任务,在此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为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宣扬传统音乐文化,定时刊登、播放和投放一些传统音乐知识、音频文件等,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带来良好熏陶。

6.融入地方音乐,发展传统文化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带着本土气息的传统文化,如民间音乐、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会呈现出不同风格,教师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地方音乐,激发学生民族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满足学生情感需要。学生对于地方音乐比较了解,很多学生都是在地方音乐的陪伴下长大,对地方音乐有着特殊的情感。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积极探索融入地方音乐的方式,找到最佳时机,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音乐调动学生积极情绪,让学生深刻体会传统音乐文化内涵。以苏州地区小学音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地方音乐中的评弹、昆曲等文化元素,将其作为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素材,这既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艺术品位,还可以让地方音乐和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指引正确方向。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时添加新的地方音乐元素,时刻带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对学习音乐知识、传承传统文化保持长久热情。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的教育形势,教师要提高对音乐等素质学科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探索小学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在遵循基本原则、准确解读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基础上,为音乐教学增添生机和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视角出发展开分析,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升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在此基础上接受音乐教育良好熏陶,感知传统文化内涵、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林云霏《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评鉴》2018年第1期。

[2] 李一丹《探讨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读与写》202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