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美术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研究

2023-05-30张震

关键词:美术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张震

摘 要:美术课堂教学是学校美育重要的呈现方式,是培养学生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形式。作者提出组合传统教学法与现代媒体教学技术,在做好课堂教学组织,激发学生自主性和上进心的基础上,以不同方式多维度优化课堂教学:1.创造多样化呈现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2.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素材;3.创设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促进美术教学提质增效。这些与现实紧密相连且极具操作性的措施能够有效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美术教学 优化策略 课堂效果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43

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提高学生美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长期工作于一线教学岗位,发现在目前实际的美术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内容和构图的讲解,然后让学生自行学习、绘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乏味、单调,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淡薄。笔者通过调研、实践、反思、总结,就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多元化数字资源和智能化技术手段,如何融合传统的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方法,调整出符合当前教育需求与学生学情的教学模式,提出若干具体且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见表1),以期达成美术课堂教学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一、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好铺垫

组织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科学高效、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美术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美术课堂经常需要一定时间的操作环节,有效组织教学可以避免课堂出现纪律散乱的现象,保障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设计科学的课堂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合理且科学的设计会使师生间配合默契,提升课堂学习质量。美术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规划,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堂流程,要充分考虑初中生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认知能力以及美术课本教材的内容实际,指出重点,强化难点突破。既要能激发学生们的美术学习兴趣,也要能真实掌握好新知识与新技能。美术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思考实际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反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紧张又愉悦的氛围中欣赏美术作品,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2.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上对学生的管理既要严格认真,又要因势利导。良好的课堂气氛具有催人向上的感染力,中学生性情活泼,求知欲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容易与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表扬学生、多鼓励学生,与学生保持互动,建立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善于运用美术工具,将课前准备好的道具与多媒体技术结合,打造贴合学生学情的学习环境,带给课堂生机和活力;通过大数据及网络功能创设丰富、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兴奋感;通过扩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效果和处理方式,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和互动化需求。教师在课堂上要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以极强的互动能力以及感染能力带动学生进入学习场景。

3.维持学生课堂专注力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状态,根据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答题、练习等活动状态调整教学方式及讲课速度,通过语速、声调、提问、活动等方式维持学生的专注力。教师从导入新课开始就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切换、混合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教学内容的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和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用图像、色彩、声音及一些动感的东西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与训练,主动学习、有效学习。

4.增强学生进取心和自信心

受到表揚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美术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多以欣赏的语气、肯定的态度鼓励学生;在传授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情动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引领学生实际观察、亲身感受与践行体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投入,养成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自信心的强大力量能够促进每个学生不断追求进步,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创造多样化呈现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大数据利用技能等与现代信息设备的高度结合,完美地诠释了数字时代的先进、高效和高质量。中学美术教师要积极借助多元化数字资源和智能化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希沃等APP软件

将美术知识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人文元素等内容,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以微课形式向学生展示,打破传统静态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不断拓展自己的美术知识面,逐渐增强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教师在上课前先做好精美、实用的课件或者动漫页面,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概要列到课件上,对于重要的内容、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选用图片来进行二次印象加深,还能有效增加教学内容信息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用不可估量。

2.借助多媒体设备

现代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们具备直观性强、多感官同时应用、说服力强等特点。中学生对新媒体新技术充满兴趣,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将教学方式逐步贴近数字化、网络化,将文字和图片内容融合进课堂教学的设备中,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色彩的变换,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丰富的知识,发现问题,丰富联想,培养创作能力;通过音响设备,将教学内容中的光影、色彩传递给学生;通过在脑中构建美术作品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边欣赏边体验作品中包含的情感与美感,更加深刻地领悟美术作品的主题和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3.梳理美术知识点框架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路径,以一个具体的内容(比如中国陶瓷、剪纸、刺绣等)作为切入点,依据主题知识点,明确思维路径,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该领域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该内容的发展历程,系统整合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画出它的知识框架图。这种方式能够高效、集中地归纳出知识框架,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可以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整合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从现有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通过对各类课程资源的全面整合,更为科学、合理地把控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深度,提升知识的广度。

1.整合网上资源

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网络上的丰富资源进行筛选,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相吻合的相关内容,将它们融入课堂教学,拓展课本上的知识点,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收集网上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多维观察,深刻感悟,同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学生的观察和反馈中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美学特征、创作风格、欣赏角度等内容,增强他们的欣赏、述评能力,实现美术教学的互动性与探究性。教师在下课前最好提供下一节课的重点词汇,让学生在预习时以核心词汇检索网上资源,有针对性地获取知识,为新知识的掌握做好准备。

2.借助民俗美术资源

通过课前播放多姿多彩的优秀传统民俗资源(如,剪纸、编中国结、捏面人、篆刻、拓印、放花灯等)电子图片、微视频,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课件和投影设备,为学生展示民俗作品的创作背景、形成过程、人文元素等內容,有意识地将传统民俗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说出一些自己生活周边的民间资源,讲述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认知,在欣赏中国特色文化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民俗习惯和文化精华,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在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资源感受中增强历史文化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实现美育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统一。

3.利用美术相关学科资源

美术教育的革新为新时代美术素养教育与多学科的融合提供了接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量增补、组合其他学科中与美术相关的素材,延伸教学内容,比如,通过直线、波浪线、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绘画语言和画作的造型知识,从观察到分析再到表现,从直观感受到理解分析再到深入感受,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观察、发现,丰富联想,在学习和训练的过程中启发学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为日后学习更深层次的美术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具象的、多彩的文化艺术瑰宝与枯燥的美术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美术的视角将经典文化融入现代美术教材,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及一系列文化古物。

四、创设灵活多样实践活动,促进美术教学提质增效

实践活动可以释放美术学生的艺术天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才华。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融入自然,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经验。

1.课堂实践训练

操作活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实施环节,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设置课堂活动,训练学生使用道具,如,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为家长会设计、制作请柬;使用各种线材、面材、块材设计美化会场构图;用木、竹、纸、金属等材料设计制作小装饰品和实用工艺品。学生通过创作活动,进一步学习色彩、材料和工具的应用,水粉、水彩表现形体空间的色彩造型,锻炼创作的形象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课堂操作练习时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大胆交流自己的设想、创意,创造出更让人满意的作品。

2.课外写生训练

课外实践创作是美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强化,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生活中的细微点滴都可能是美术作品创作的灵感之源,教师要帮助学生获得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艺术之美,获得进行美术创造的灵感与启迪。美术教师要多带学生外出写生,通过写生正确观察和分析形体的比例、结构、透视的造型,以及形体的立体空间、光影明暗和材料质地的造型特点,掌握形体的造型规律,培训学生色彩绘画的表现技能和运用色彩构想与表达的能力。通过写生训练,拉近美术教学内容与现实体验之间的距离,锻炼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加深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体会。

3.社团实践活动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灵活多样的社团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当地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组织的书法社团、国画社团、剪纸社团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与同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自主、体验、探究的学习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鉴赏真实的名作名画,学习作品的美学特征、应用原理、欣赏角度等内容,让学生直观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与创作背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开展创作,提高其创造思维能力。学生在真实感受美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赏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中学生美术素养教育的源头活水,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带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用心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策略,利用好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灵活结合新科技,善导善启,讲练结合,实现现代初中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只要教师方法正确、训练得当,通过课堂系统的学习和引导,学生就可以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增强成就感,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景艳《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第2期。

[2] 杨慧《初中美术课堂欣赏教学的指导策略》,《美术教育研究》2020年第7期。

[3] 王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第5期。

[4] 殷硕《浅谈民俗资源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以延边地区为例》,《大众文艺》2018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内容课堂教学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