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策略探讨

2023-05-30牛泓苏

关键词:美术传统艺术

牛泓苏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散发着无限的魅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既能促进艺术教育,又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其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推广传统文化,从创造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艺术环境、欣赏名家作品、深刻感受传统文化内涵、拓展美术教学范围丰富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41

美术课的目标是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并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觉。教育改革后,相关部门提出要推行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因此,在艺术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文化与艺术结合起来,既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又能增强文化内涵,使学生理解美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艺术教学也不能拘泥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也很有趣,要把传统和现实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吸收新的东西,增强传统文化传承的活力。

一、营造传统文化的美术教学情境,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

小学生年纪还小,尽管没有什么人生经历,但是他们思想活跃、性情纯真,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敏感。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悄无声息的,并且具有很强的持续性。在小学艺术中,要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要为小学生创造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在课堂上创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例如,在讲授《多彩的民间美术》时,教学内容包括:让学生认识民俗美术的种类、造型及其用途,从形象、色彩、纹样、寓意等方面对民间美术进行简单评价。在赏析与探讨中,感受民间艺术所产生的装饰美、文化美,并初步形成民族艺术鉴赏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同学们展示窗花、剪纸、刺绣、年画、农民画等艺术作品,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传统文化氛围,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接触到有关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在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中,使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民俗艺术多样的形态特征,学会欣赏、讨论、评析民族艺术。通过对不同民族美术的热爱,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在民间美术中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欣赏我国名篇佳作,深切体验传统文化内涵

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的艺术创作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很多优秀的传世作品,都是各个时代文化水平、人文素养和艺术成就的结晶,像一颗颗镶刻在我国优秀文化长廊里的明珠。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使学生能够与历史进行“对话”,深刻体会到优秀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传统文化,进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小学美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给小学生们讲解基础艺术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把优秀的传统艺术作品呈现给学生。通过对经典作品所处的年代、艺术水准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例如,《认识中国画》就是要让小学生对中国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其种类、表现形式和特征,从而体会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绘画的鉴赏,使学生初步了解绘画的基本审美方式,培养其对绘画的兴趣,并使其更加珍惜绘画。中国画具有优良的民族传统,是中国绘画的主体,也是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传统的造型规律而创造出来的。在这门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富春山居图》《泼墨仙人图》《出水芙蓉》《韩熙载夜宴图》等传统名作,呈现给同学们。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能从自己的作品中感受到中国绘画的美,从而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从传统文化中培养美术背景,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要使儿童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在小学时,他们最喜欢的不是东西本身的美丑,而是对它的熟悉程度,要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学到一些自己未见过的东西。所以,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将自己的知识延伸到更多的领域,让这些作品不只是看着漂亮,要更多地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至于一头雾水。

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彩墨游戏》中,展示了许多五颜六色的插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逆向而行,用中国有名的水墨画进行彩墨的教学,水墨画似乎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但它的颜色却是由蓝、朱等颜色混合而成,它们被墨汁的强弱和深浅所掩盖。教师也可以用黑白的水墨录像,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水墨画的知识。水墨讲究意境而不求形,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精神,而不是用笔墨去记录世间的美丑,在于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色彩。从水墨的创作手法到笔墨精神,使同学对其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有关的艺术背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与传统文化。只有有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才能真正體会到艺术的精髓,并将背景文化知识渗透到传统文化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四、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了解和体会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让同学们体验到传统的文化。教师们还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日,让同学们在体验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一些传统文化。教师们还可以利用传统的节庆活动,选择易于操作的手工制品,通过竞赛,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手工。让学生融入其中、参与其中,将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例如,在中秋前夕,教师们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一场关于中秋节的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学习如何制作自己的作品。在进行评审时,教师还可以请同学们说出自己作品来源,让学生自身的作品更有故事感。同时,教师也会安排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是实践性的,通过实际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的内容,还可以提高艺术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去体验传统的手工艺。如剪纸、捏面人等;还能让同学们欣赏制作民族装饰品,如桃花扇、灯笼、盘扣等。通过体验,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激发其创作的愿望,以此来培育学生们的民族精神。再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保存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素材,透过参观,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地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当地文化的喜爱,同时具有艺术教育与美学价值的双重功能。

五、深挖教材,渗透传统艺术知识

教科书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以系统的方式体现学科的内容。纵观人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各册均有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但在某些方面缺乏相关性。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使学生长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六面怪脸》一节,选择了一种比较常见的折纸形式。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拆、粘来了解三维图形。从表面上来看,本课程与中华传统文化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教师可以从课本中发掘出与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素材。笔者选择了一种名为“四川变脸”的中华传统美术,并以此为指导。在欣赏的过程中,作者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将自己感兴趣的作品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认识传统艺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真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中,色彩、线条等可以作为将传统文化引入到教学中的一个切入点。比如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等,都是很好的美术教学素材,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美术素质。比如教学《十二生肖》时,教师可以把玉皇大帝选择动物的故事引入课堂,把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文化体验中慢慢爱上它。同时,以十二生肖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的艺术技法。另外,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传统的艺术形式呈现给学生。前面提到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青花瓷器、考古发现等,都能在课堂上进行讲述,丰富小学美术的教学,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六、增加传统艺术作品展示,让学生接触传统文化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传统的艺术作品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传统文化的模型、手工艺品,甚至在闲暇的时候,还会安排学生到当地艺术作品馆进行参观和学习。在没有条件的地方,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等,教师们一边欣赏,一边向学生们解释画作的来历,讲述这些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们通过艺术作品,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情感。还有《中国建筑的特点》这门艺术课,要让每位同学都看到我们国家的建筑之美,一方面可以透过多媒体展现我们国家的建筑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学们在与父母一起出游的同时,留意周围的风景,拍摄一些建筑的特色,这样才能更有意义。就拿我们国家的传统驴皮来说,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手艺,因为每个人的画法都不一样,而且色彩也不一样,我们找不到真正的驴皮来做毛皮,不过我们可以找些硬纸做皮毛,让同学们在上面作画,再给他们上色,有时间和条件的学校还会做一些比较复杂的皮影。这样的近距离接触,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艺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了解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历史故事,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

七、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新和创造,丰富传统文化意义

小学美术教材中,尽管有不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但由于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必须扩大美术教育的领域,把具有较强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引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广泛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艺术,并能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传承。例如,可以组织绘画、手工比赛、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让同学们在教科书以外,欣赏到更好的艺术和文化。增强小学生在美术作品中发现和挖掘审美要素的能力,并促进其艺术鉴赏、欣赏和创作。我们既要传承,还要创新,在艺术教育中,教师既要做好表率,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把自己所学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专业技能结合起来,创作出自己觉得美的艺术作品。比如,学生们的作业本都是统一包装的,也就是由学生的父母自己买来的,封面都很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的作业本和其他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数学练习册可以画出相关的几何图,语文练习册可以画出相应的场景,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而在课堂上,学生们也可以在家里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比如,在中秋节期间,教师可以以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们根据中秋节的特色文化进行手工绘制,将现代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衣服上作画,制作出独特的T恤衫。通过主题绘画练习,学生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八、拓展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

在小学艺术教学中,教师虽然可以讲授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但仍无法满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但是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所涵盖的内容非常有限。所以,要把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育结合起来,就要认识、理解、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使其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结合。例如,下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同学们参加书画比赛、参观书画展览等活动,通过参加书画比赛、欣赏书画作品,使同学们认识传统文化,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赛场的布局,培养他们的创意能力,并培养他们发現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可以把优秀影片介绍给学生,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在我们的古代历史和文化中,人们的衣饰、头饰等都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材料,把传统的文化融入教学当中,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把美术教学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和感受艺术。比如雕塑的造型、线条等都是艺术的要素;节日习俗、红灯笼、门神画像等物件上都有艺术元素,并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通过对传统美术、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传统文化素质,促进其个性、气质的培养。

综上所述,美术课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平台,而美术教师又是这一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所以,教师要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认真总结、梳理脉络。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脱离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要积极关注当下的潮流,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之处,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如此,才能让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小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勃勃生机,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

参考文献:

[1] 乐兆萍《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小学时代》2021年第9期。

[2] 古晓婷《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年

[3] 吴珂《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数码设计.CG WORLD》2021年第6期。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