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民族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2023-05-30贾玲玲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传统

摘 要:我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蕴含着众多值得继承和弘扬的传统文化。相比较来看,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在继承民族艺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要深入研究美术课程的教材内容。遵循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引导其展开深入学习。把握好美术课堂这一宝贵的教育契机,综合发展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队列中。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基于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给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融合建议,以期能够对各位教育界同仁带来一些有价值性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传统艺术 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40

小学美术课程具有非常丰富的艺术资源,能够与多个学科之间建立起良好的融合关系。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所有华夏儿女的骄傲,通过将其渗透到小学美术课堂中,不仅可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形成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素质与道德观念。尤其是在当前的新课改背景下,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十分丰富,教师应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进行高效融合。找到令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民族认同感与使命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民族艺术的继承与弘扬队伍中。

一、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提高教学趣味性

小学美术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为理论知识讲解和绘画作品创作,通过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更为主动地沉浸到美术作品的创作环节中。其中,教师通过将传统文化中的民俗内容与美术艺术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全面加深美术课堂的教学深度,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另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主题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并逐步融入不同类型的传统文化知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内,使得他们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均能得以同步提高。

2.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传统文化是历代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可以全面且精准地反映出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下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体验。正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多元性特点,才能在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后仍然不会褪色。教师要根据美术课程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要求来巧妙选择传统文化元素,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借此机会来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另外,当小学生的绘画基础相对扎实之后,教师还可以让他们利用不同的文化载体来进行美术创作,借此机会来收获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掌握更加丰富的美术技能。

3.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还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艺术遗产,创作于不同时期中的经典美术作品不仅是人物群体的生活写照,在其中还彰显出了艺术文化的发展脉络。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巧妙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思想品质与道德观念,让他们的人格修养变得更加健全;另一方面则能够督促学生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除此之外,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表现,根据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意识形态来调整后续的教学方案。在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

在传统模式下,由于受到应试观念和教育机制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体系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地位普遍不高。但随着教育改革任务的持续推进,为了能够积极响应新的育人理念,美术课程的受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部分学生家长还会在课后时间为孩子安排一些美术类的学习活动。纵观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堂,虽然美术课程的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所应用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仍然相对落后。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对美术课程产生较高的學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学生家长仍然将关注重心放到文化科目上,对于美术、体育等科目表现得漠不关心。尤其是当学校推出一些创新类的美术教学活动时,一些家长甚至会带有负面情绪,认为学校应该将更多的教学精力和资源放到语、数、外这三门学科中。由此可见,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小学美术课程的教育机制,从源头处着手来改变错误观念,将阻碍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中的高效渗透,导致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落实到位。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1.引入笔墨素材,深挖传统文化元素

在前文中有所提及,正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因此可供教师选择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教师应当根据美术课堂的教学主题和内容要求,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合理选择传统文化元素,进一步挖掘现有美术课程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让小学生的创作热情能够一直处于高位。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点挖掘出美术课程中所拥有的人文优势,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展开独立创作,从中体会到满足感和自豪感,能够长时间地处于沉浸式的创作状态,借此机会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控能力。

例如,在教授“画中的线条”时,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拿出10—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行完成作品创作。鼓励学生在纸上画出不同形式的线条,在笔墨飞舞之间感受我国传统山水画作品中的线条搭配,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出发,体会到传统画家的洒脱与惬意。当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吸引到课堂中之后,教师则可以借此机会来讲解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懂得,线条是一种绘画语言。在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之中包含大量不同形式的线条,虽然看似构图简单,却打造出了风格迥异的景色格局。其次,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出具有探究意味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延伸至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线条画出来,例如房屋、动物、植物、车辆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这一教学环节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不同的艺术作品,带领学生共同解读、分析艺术家在创作山水画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线条。例如,用折线画“山”、用波浪线画“水”、用横线画“风”等,借助于不同的山水画作品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透过画家的作品来感受到我国气势磅礴,风景壮丽的大好山河。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海景》《放牧图》《八十七神仙卷》等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将这些美术作品中所应用到的线条逐一列举出来,并进行临摹训练。

通过此种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将在笔墨飞舞之中感受到美术课堂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在日后的美术作品创作中巧妙渗入传统文化,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达到预期中的教学目标。

2.组织艺术欣赏,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欣赏并非单纯意义上的知识背诵或技巧训练,而是要基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要求,着重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化地指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达到深入学习状态之后,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此种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自信,让他们的艺术底蕴变得更加丰厚。

例如,在教授“四季的色彩”时,在新课正式开始之前的理论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举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结合以往的知识内容和生活经验,将能够代表春夏秋冬的四个颜色列举出来。随后,教师要对学生所给出的答案进行总结和完善,进一步引申出冷暖色调的相关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发挥想象力,进一步体会到不同色调可以代表不同季节的原因,让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有关于色彩搭配的美术知识。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逐一展示五星红旗、阳光、草地、草莓、树木、花朵等事物,让学生从颜色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自我感受,并说出观察理解。为了能够保证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此环节中可以借助于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并知晓艺术欣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传统美术作品中比较常用的色彩搭配形式,让学生可以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美术作品进行高效关联。例如,通过暖色联想到春天、夏天;通过冷色联想到秋天、冬天等等。在课程的最后,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别鉴赏《清明上河图》《春树秋霜图》《向日葵》等作品,让学生可以从冷暖色调入手来进行赏析点评。教师则可以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处于不同形式、不同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在中西对比中感受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使其美术欣赏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

由此可见,通过开展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宝贵的学习经验,为日后更高难度的美术课程学习奠定基础,实现知识技能的高效迁徙。

3.培养文化技艺,丰富美术课堂

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除去绘画方法与艺术鉴赏能够被融入美术课堂中以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的文化技艺,借此机会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通过向学生展示文化技艺的应用技巧和形成特点,让学生可以透过美术作品来深入探究其中所包含的艺术元素,并理解不同绘画风格所彰显出的艺术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例如,在教授有关于剪纸的美术课程时,“阳刻”与“阴刻”是两种十分常见的剪纸方法,最终所呈现出的作品效果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向学生逐一讲述这两种剪纸方法的技巧和呈现形式。其中,“阳刻”会最大化地保留形体造型的线条部分,通过剪或刻的方式将线条以外的块面去掉,采用“阳刻”方法所剪出的作品一般只有线条呈现;“阴刻”则与“阳刻”截然不同,“阴刻”需要将造型的线条剪掉,将其中的块面部分保留。由“阴刻”所形成的图案均以块面的形式呈现,依靠的是空白处来展示形象。当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这两种剪纸方法的应用原理和技巧之后,教师则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中进行创作训练。如果仍然有空余的时间,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延伸此堂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阴刻”和“阳刻”的方式来描绘某一种物体。例如,在绘画房子时,“阳刻”所指的是将房子的造型用线条的方式加以描绘;“阴刻”则是将房子的线条部分留白,用块面涂色的方法将房子的形状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所散发出来的艺术美感。

4.巧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深度学习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美术知识,向学生阐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深刻印象,进一步激發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主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在日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除去要深入挖掘现有的美术教材之外,同时还要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的美术资料,更为直观、清晰地展示美术作品。带领学生从创作者的视角出发,对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并同步掌握与之相关的美术知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能够有据可考、有情可抒。

例如,在教授“我的动物朋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辅助美术课堂。让学生可以对图片、视频中所呈现出的美术作品展开细致观察。例如,由黄胄所创作的《驴》、由吴作人所创作的《骆驼》、由徐悲鸿所创作的《马》等,都是非常优秀的美术作品,每一幅画作都称得上栩栩如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不同画作的创作特征、艺术风格逐一列举出来,针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展开深入解读。通过此种方式来完善学生的美术素养,让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与鉴赏能力得以同步提高,对日后的美术课堂产生更高的期待。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以及新课改任务的高效落实,美术课堂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有了明显提高。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美术课堂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需要做的是深入挖掘当前美术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并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积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队列中。在日后的小学美术课堂内,教师务必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行之有效的渗透策略,让学生能够对我国的优秀民族艺术展开深刻且全面的了解,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周月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精髓——谈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美术教育研究》2016年第10期。

[2] 杨洁琼《传统文化融合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年第6期。

[3] 段刚《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探讨》,《小学生》2021年第4期。

[4] 徐庆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美术教学研究》2021年第6期。

[5] 王祥元.《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安徽教育科研》2022年第1期。

(贾玲玲,二级教师,从事美术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