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研究

2023-05-30杨洋

关键词:中华美术小学生

摘 要: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小学美术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华传统美术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各个角度入手,把中华传统的文化精髓传授给学生,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刻认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基于此展开深入探究,目的是有效增强每一位小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以自身的方式传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 融合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2.039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当代小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而中华传统文化也需要学生来传承和发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中国的传统美术作品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对人的创造,它的内容和方法可以使人的美术素养和文化程度得到提升,从而使人的情感得到充实和发展。美术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美术,理解美术,从而使美术文化得以延续。美术教学是帮助学生热爱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当今美术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美术课程是一种独特的美术形式,它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传达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将中华传统文化运用到小学美术课上,有助于学生理解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把中国文化的内涵传递到小学生身上,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一种崇高的品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既能充实课堂教学,又能将当代文化与古典文化相融合,使其焕发生机,帮助学生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的意义

在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推广,“走进校园”的活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重点在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养。在中国日益注重传统文化的今天,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结合起来,对于推进我国的传统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素养课堂提质增效

积极推进小学美术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有助于课堂提质增效。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小学生虽然喜欢美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他们还必须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美术观念和审美观念。比如一些老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把历史文化与小学美术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并对折纸、剪纸、泥塑等进行了正面指导;版画、水墨等多种美术表达方式,以一脉历史的线条将丰富多彩的形象串联在一起,并引领着小学生的想象力。另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信心,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有利于特色教育百花齐放

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与优秀传统教育相融合,可以使基础教育的教育系统更加充实和健全。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许多传统文化都可以反映出美术的特点,比如一些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会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以达到提高传统文化素质的目的。通过对小学美术的调整,将戏曲、泥塑、剪纸等元素纳入小学的美术教学之中,使得小学的美术教育内容更为丰富多彩。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如何把小学美术与传统的美术教育相结合,促进特色教育的发展。传统文化在推进教学改革、创新、发展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在今天,要充分利用其在教学中的积极影响,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美术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面临的问题

1.小学美术老师传统文化经验不足

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实践成效有很大影响,如果不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则难以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本文所述的“缺少职业素养”并非指美术教师没有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而是因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更谈不上把它与现实的教育结合起来。根据对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把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育结合起来时,人们常常会因为缺乏对其自身的剖析而产生错误的理解。但这一状况不但没有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反而会使传统的文化传承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美育师资力量,以保证小学美术教育的全面深入。

2.小学生很难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部分小学美术教育中已包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依然难以适应。首先,由于小学的年纪,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方面的天赋并不出众,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诸如对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够、难以把握融合传统文化中的美术教育等问题。从当前的发展来看,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现实美术教育中,有一些误区。在一些案例中,老师仅仅关注了文化的传递,并没有发现他们对所教授的传统文化的了解。若选择的文化知识点过于深入,则对学生的接纳不利。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不能全面兼顾全体同学的利益。学生在不同的文化偏好上存在差异,难以保证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喜欢并理解教师所选的传统文化,因此,就会产生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产生难以接纳的问题。

3.小学教师太依赖于多媒体信息技术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的教育方式与实践结果有很大关系。在当前,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很多小学美术教师强调传授理论。教师讲授时,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只留下了课堂上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从而影响学生的实际教学。其次,这门课没有很强的目的性,而且很多学生在美术方面并没有超高的天赋,这就导致在实际的美术学习中存在很大难度。很多时候,由于技术问题,致使整体教育的发展成效不明显,进而会阻礙优秀的传统美术教育向基础教育的深入。在基础教育美术中引入中国传统的美术教育,必须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而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信息技术。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的方法

1.提高教师传统文化修养

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美术的一面,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它的精华是当代美育人士可以借鉴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关于美术的东西,在当今世界是行不通的。因此,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注重与时俱进,尤其是美术教师,更要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修养的认知和理解,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之中,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培养当代小学生的美术观念,让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他们体会到中国的历史和当代美术之美。

2.加强教学内容与环境资源的结合

近代著名教育工作者陈鹤琴提出“活教育”儿童美术教育的理念,提出“大自然和社会是我们的生活教科书”。美术教育要充分运用好教材,使教育与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等有机融合。比如,老师在讲授《画戏剧脸谱》的时候,可以这么做:一是安排学生在上课之前到本地剧场观看一部民间戏剧,重点是对剧中的角色进行研究,并从相关的专家那里,学习各种类型的剧目和角色。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戏曲脸谱的特征以及“扬、抑、善”的美术作用。接着,他又掏出了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照片,比如“张飞”“关羽”“曹操”等,给他们配上相应的人物面孔,让学生自己挑选,最后,小学生都做出了正确的搭配。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同学们进行剖析:为何在儿童影片中,“坏人”总是要比“好人”难看?通过与同学们的探讨,并根据中国的美学思维,最终得到了一个解决方案。让同学们按照自己的个性爱好来制作自己的脸谱,然后再模仿和演出相应的戏剧。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对中国戏曲有了更多的认识,认识到了京剧的美学意义,并爱上了它。又比如《赛龙舟》《用线画古建筑》等课程,充分发挥了地方的优势,将传统文化融入了同学的心里。

3.加强课堂学习与实践运用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同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物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这是“设计·应用”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设计的实际意义,培养良好的实践意识和能力。从学习到设计,到实际操作,使小学生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并能使其达到装饰人生的目的。作者历来重视对学生进行“动手”训练。比如:在过年的时候,我让同学们以“增加节日气氛”为主题,引导同学们研究这些年的节日主题和民俗故事,引导他们学习传统颜色,制作出具有孩子气的年画,把它们贴在家里,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了手工的乐趣。中华传统的“学以致用”就是如此。

4.加强经典欣赏与文化背景的结合

对自然之美、美术等视觉性的认识与评价,是初等美术教育领域的一个主要方向。通过对这些美术作品的鉴赏与评价,能够培养出一种崇高的美学情趣,加深小学生对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明的联系。“知人论世”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准则,即:要理解美术创作,首先要认识画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的历史。在观赏风景时,必须要掌握有关的历史和人文背景的知识。例如,一个美术家的故事,他的成长经历是什么,他的思想理念是什么,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等等。比如:我们可以从郑板桥的竹子中看到郑板桥的生活,他是一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人。虽然是个知府,但他还是很热心的。他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以卖艺为生。也可以叙述郑板桥的“三绝”,如诗、书、画,特别是他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等,在诗、书、画中表现出他“关怀百姓疾患”的志向。他的“难得糊涂”、与朝廷争天下、救民的奇闻趣闻,使同学对其作品重生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名家的影响下,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这些对于当代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5.加强美术教学与文学美术的结合

把小学美术和文学美术结合起来,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就像我们所熟知的苏轼,也是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他说“诗、画皆自然”,这一理念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中国绘画自身也具备了爱国精神的教育功能。从古代的王冕,再到现代的齐白石,都十分重视与“诗情画意”的融合。在《中国绘画作品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作者着重采用了“诗、画”相融的教学方法,将中国古代诗词的意境和美术的直观意象相融合,使学生领略到了中国传统的美术魅力。在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日记、故事的方式,将美术与文学相融合,让孩子对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并加以传承和发扬。

6.加强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会让同学们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线来绘制草图,在白纸上用彩色的笔触来指导他们绘制出不同的色彩,并从中提炼出一定的规则并把它们注入孩子们的脑海中。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我们不但要让他们学会用手里的画笔,还要学会运用信息化技术软件,来表达他们对生命的感受。我在美术课堂中,应用电子绘图软件教过“奥运五环”“照片处理”“服装穿着”“风化效果”“图像合成”等等,这些都是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完毕后,建议同学们制作更具实际意义的纪念章、广告等,让同学们体验到信息技术在造型、色彩、修改等方面具有的优势,了解数码影像的各种特性,并意识到数码影像技术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让他们了解到在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要遵守相关制度,杜绝技术上的弄虚作假、恶意模仿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创造欲会得到极大激发,这对于他们的自身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的文化,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同时,还可以促进美术教学的多样化发展,此外,还能促进学生对美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对传统的认识。把中华传统文化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把现代美术和古典美术有机融合起来,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本文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目前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达到孩子们的身上,让他们在教室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韵味,同时也可以让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迟春英《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聚焦小学美术课堂》,《新教育》2021年第1期。

[2] 刘淑会《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中国教师》2020年第S1期。

[3] 王晔《融传统文化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美术大观》2020年第36期。

[4] 黎家君《以铜鼓文化为载体,在小学常规美术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与策略研究》,《教师》2020年第34期。

[5] 陈嫦娟《浅谈闽南地方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課堂教学的意义和方法》,《考试周刊》2020年第95期。

(杨洋,1985年生,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画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中华美术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